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文字是一种纪念(合肥文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刘政屏主编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前年荼蘼花开的季节,我在邻省一座古老的城市做客,主人赐饭,满座都是南来北往的文人,新潮健谈,衣着光鲜,器宇轩昂,可惜于我全是陌生人。他们的谈话,类乎“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后来不知怎么扯到鲁迅身上,口气之不屑和目光之睥睨,借助酒精,在空气中飘来飘去。这让我很不自在,便单刀直人:请问哪位家中有《鲁迅全集》吗?这一问,空气骤然凝固了起来。我不想这样,为了缓和气氛,匆忙改口:或者有读过先生二十篇文章的吗?空气的状况丝毫没有改善,我只得作罢,便说:也是啊,不喜欢当然不会去读的。可是,这句话的下半句,我还是咽到肚里去了:倘若没认真读过,喜欢抑或不喜欢,又从何谈起?

那天我有点煞风景。没办法,我是“鲁迷”,无论何时何地,我都挺鲁,一点也不含糊。

我与鲁迅邂逅于1956年的初二《语文》课本上。那本书上有四篇先生的文章:《孔乙己》《故乡》《论雷峰塔的倒掉》《我们不再受骗了》,书中另有一篇陈涌先生写的《鲁迅》,是全景式的介绍文章。就这样,我算是开始认识先生了。入新式学堂之前,我进过老家汤庄的村学,塾师教导我们说,孔夫子是千古之圣人,还常常把“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黑夜”之类的话挂在嘴边。塾师姓郭,他老人家吃的就是孔夫子的饭,所以不惮其烦,早也“子日”晚也“子日”,作为学童,听的次数一多,自然就以为“圣人”非孔子莫属了。现在大不一样了,我在读中学,此时的语文教材里,既有鲁迅文章,也有子日诗云什么的,可谓“不薄今人爱古人”。然而读着读着,就觉得鲁迅也是圣人,他耶两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让我觉得特酷。还有一句“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更令我心生敬意。我觉得孔子与鲁迅,一个是古代的圣人,一个是现代的圣人。可以说,在进入社会之前,我的精神世界,是为两个圣人的明灯所照亮的。

若干年之后的1964年,我完成当时条件下所有的学业。后来就是“文革”,再后来就是改革,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照亮我精神世界的两盏明灯,相继经受了时代的风吹雨打。真是匪夷所思,古代圣人来了个咸鱼翻身,当代的圣人却成了众矢之的,这种社会情态,反映到中学《语文》教材里,鲁迅的文章成了兔子尾巴,反映到古城的酒桌上,竟也飘荡起不屑与睥睨,就连以自由主义者为标格的木心先生,跑到美国给年轻的画家们上课,也时不时贬损鲁迅两句,偶尔还会直截了当拿鲁迅当箭靶子。

是啊,既然“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老调再度重弹,听起来那么动人,那么悦耳,那么现在谁家中还会有《鲁迅全集》!谁还会读二十篇鲁迅文章!

可是我作为一个读书人,终此一生,抱定了不薄今人爱古人的主张,我喜欢孔子,崇拜鲁迅,夫子与先生,在我心灵的天平上,尚且保持相对平衡。鱼与熊掌,怎么就不可兼得!在我,都不愿放过。我甚至把孔子与鲁迅,并为一个总体来研读。我这么说,别人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一个代表传统,一个代表反传统。鲁迅一生反孔,死不改悔,这是尽人皆知的。那么孔子呢,设想一下,若是孔子活到现在,他怎么看鲁迅?我想他不会放弃自己的观点立场,他肯定会奋起批鲁,他的杀伤力自然不在话下。如此说来,两位能并归一处吗?

P12-13

目录

他从来未曾远去

 刘政屏:有关鲁迅的一些断想

 马丽春:和鲁迅先生的一点缘分

 程耀恺:我是鲁迷

 王张应:另外一个鲁迅

 夏业桂:鲁迅的骨头

 常河:认识陈丹青,先看他对鲁迅和木心的态度

 刘邦宁:那一份深沉的温情——读鲁迅写给母亲的信

 敏夫:我集《呐喊》版本

过一种有目标的生活

 许辉:过一种有目标的生活

 许若齐:我家就在岸上住

 何素平:赤阑桥边的声音LOGO0

 张建春:村庄不言(外二篇)

 姚云:中秋在西湖边发呆

 王维红:徽州归来(外一篇)

 木桐:浮槎往来天上人间(外二篇)

 吴玲:食笋

 叶纯:远离风口(外一篇)

 黄丹丹:双城记

读出来的各种滋味

 许春樵:文人利益的相对性

 刘政屏:真不是滋味

 许若齐:赠书

 程耀恺:向塞尚致敬(外一篇)

 王张应:有个女子名叫芸——读《浮生六记》

 李学军:符离之恋

 市桐:笔下人物贵在真——读《耕堂文录十种》

 刘学升:对老北京城难以消弭的怀念

 吴玲:姓名风雅

 刘爱克:从威尔斯《时间机器》说起(人类的分化、异化与进化)

这个春天,那片湖

 姚云:这个春天,那片湖

 刘政屏:洪泽湖的记忆

 董静:六游洪泽湖

 王维红:芦花白芦花美

 杨修文:洪泽湖湿地的对话

 李海燕:洪泽湖纪行

 吴玲:在八月之末想起在洪泽湖夜晚的漫步(组诗)

 张建春:紫蓬山另侧

 君娃:云自无心(外一篇)

 杨立新:湖边,吃鱼(外三篇)

记忆和现实的距离

 苏北:慕汪堂随笔(七则)

 苗秀侠:因为爱情

 董静:俺家那口子

 阿兰:追风的人(外一篇)

 黄丹丹:致我们终究逝去的村庄(外一篇)

 袁平:逼债(外一篇)

 刘学升:灵性龙川(外一篇)

 张建春:爷爷的梨园

 杨修文:母亲的前尘往事

 姚云:哪怕忘了我们也好

序言

《文字是一种纪念》是“合肥文字”系列丛书的第四本,创意策划阶段还是在2016年的秋天,而2016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八十周年纪念日,因此“文字是一种纪念”应该是对鲁迅先生说的,本书的第一部分“他从来未曾远去”也是一组有关先生的文字。其实这样的文字太多了,如何写出真情和新意有些难度,好在还是有一批鲁迅先生的铁粉,因此这么一组文字还是有些特色值得一看的。

“过一种有目标的生活”无疑是一种境界,无论你是谁,身处何处,因为有明确的目标,你就会感觉充实和自信,感受到一些人们经常挂在嘴边却往往并不是很清楚的生命的意义。

读什么书,什么人读书,结果自然是不一样的。而“读出来的各种滋味”里收录的便是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的人们读书时生发出的各种触动和联想,既是阅读的痕迹,更是思想的火花,于己于人都是一件有益的事。

无论是出游还是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人和事,有一些见识和感慨是自然的,如果将它们述诸于文字和大家分享,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当然前提一定是要真实,真情实感。“这个春天,那片湖”“记忆与现实的距离”这两个章节里收录的,就是这样一些文字。

其实不管是怎样的文字,对于自己的人生来说,都是一种记录和纪念,因而“文字是一种纪念”这句话,其实也是对我们每一个人自己说的。

内容推荐

刘政屏主编的《文字是一种纪念》是“合肥文字”系列丛书的第四本,分“他从来未曾远去”、“过一种有目标的生活”、“读出来的各种滋味”、“这个春天,那片湖”、“记忆和现实的距离”五个部分。其中,“他从来未曾远去”是一组有关鲁迅先生的文字。“过一种有目标的生活”收录10篇有关生活境界的文章。“读出来的各种滋味”里收录的是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的人们读书时生发出的各种触动和联想,既是阅读的痕迹,更是思想的火花。“这个春天,那片湖”、“记忆与现实的距离”这两个部分里收录的是出游、生活中的各种人和事。

编辑推荐

刘政屏主编的《文字是一种纪念》是一部散文作品集,主要是安徽省内知名作家许辉、许春樵等所著的的散文合集。作品多为这些作家的生活感受、读书体会以及他们对自然的体会。每篇作品都是各位作家的代表性作品,地域性较强,质量很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安徽作家的水平。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4:5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