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史记》是一部文史名著,鲁迅评价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仅仅是《史记》的艺术价值。《史记》的思想价值更为崇高,司马迁定位《史记》是一部人伦道德教科书。
张大可、王明信编著的《千秋史圣司马迁(精)》为《史记疏证》单行本第一辑之一。
| 书名 | 千秋史圣司马迁(精)/史记人物系列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众所周知,《史记》是一部文史名著,鲁迅评价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仅仅是《史记》的艺术价值。《史记》的思想价值更为崇高,司马迁定位《史记》是一部人伦道德教科书。 张大可、王明信编著的《千秋史圣司马迁(精)》为《史记疏证》单行本第一辑之一。 内容推荐 张大可、王明信编著的《千秋史圣司马迁(精)》为《史记疏证》单行本第一辑之一。此书收录了《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两文的疏证,是司马迁自己集中说明写作《史记》的过程,以及《史记》的内容。该书第二部分为《史记导读》,评介司马迁及其《史记》。 目录 史记疏证太史公自序 《史记》研读 报任安书 《史记》导读 史圣颂 司马迁创作系年(附司马谈) 试读章节 【题解】 张大可曰:《太史公自序》(以下简称《自序》)概述了司马氏世系、家学渊源、《史记》成书经过、著述动机和全书意旨,是一篇内容丰富、学术价值很高的自传自注体论文。《自序》对于我们研究《史记》成书的历史背景和司马迁的“一家之言”,是极其重要的资料。 【评说】 韩兆琦曰:《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自述其家世生平及其《史记》创作的文章,与《报任安书》一起,是研究司马迁生平思想以及《史记》文章的最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具体说来其思想意义有以下几点: 其一,作品叙述了作者自己始自颛顼的遥远家世,其中有一部分是无须推究的传说,但也有一部分是与司马迁有重要关系的资料。如他的祖先里曾有几代人掌管过天文、地理,当过史官,从而使得这门学问已经成了司马氏祖传的家学,这对于司马迁来说是重要的。再如司马迁的祖先里出过司马错、司马靳这些军事家,出过司马昌、司马无泽这些主管过工商业的经济人才,这对于司马迁的知识构成也是非常重要的。司马迁在《史记》中写了许多军事家的传记,写了许多战略战术问题,写得是那样真切;尤其是其中写了《平准书》、《货殖列传》这两篇杰出的经济学著作,这两篇著作无论是就其见解的精辟,还是就其立场的先进而言,都是令人惊异的。钱锺书曾称《货殖列传》为“新史学的手辟鸿漾者”,这一切都应该说与他的家学以及祖先对他的影响有关。 其二,作品中全文引入了其父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指》,这篇文章对先秦的儒、墨、道、法、名、阴阳六家学派的宗旨,以及其学说的优缺点一一进行了分析评述。其用语之简洁,其概括之准确,都是前无古人的。为此,钱锺书曾称赞司马谈虽主道家,而能“不嗜甘忌辛,好丹摈素”,而能“有偏重而无偏废”,在学术史上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同时,这篇文章出现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代,他偏尊道家,而将儒家一分为二,司马迁又公然把它全文收入《史记》,这就分明地有了一种与汉武帝唱对台戏的意义,是司马迁用来表现其对汉武帝“尊儒”不满的一种手段。 其三,作品中描写了司马迁接受其父临终遗嘱的情景,老司马谈语言恳切,句句动人,这是构成日后司马迁忍辱发愤,百折不挠地写《史记》的动力之一。但我们不应该把这段只看成是他们父子之间的一场谈话,而应该看作是一种时代的要求,一种时代的召唤,是时代的需要通过老司马谈之口向小司马迁传达了出来。日后司马迁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动力鼓舞自己忍辱发愤,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来自那种无形的时代要求的。 其四,作品曲折但又明确地表现出了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和司马迁对自己《史记》的高度评价。“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他充满信心,毫不客气地要作孔子第二、周公第三。孔子写过《春秋》,司马迁也要写一部“《春秋》第二”的《史记》。他写《史记》的目的是以评述孔子《春秋》的方式表述出来的:“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孔子曾想过要“贬天子”吗?没有,司马迁是为了打鬼而借助于钟馗,《史记》确实是“贬天子”的。他又说到了《春秋》其书的重要,说什么“为人君父者”不可以不读,“为人臣子者”不可以不读,谁要是不读,就会遭到如何如何的灾难。这是汉代公羊学派的谰言,司马迁信手拈来仍是为了说明《史记》的重要性。 其五,司马迁叙述了自己忍辱著书的过程,其意思和《报任安书》一样;同时也介绍了《史记》其书的规模、体例和每篇写作的主旨。李景星说:“盖自序非它;即史迁自作之列传也,无论一部《史记》总括于此,即史迁一人本末,亦备见于此。其体例,则仿《易》之《序卦传》也,《诗》之《小序》也,孔安国《尚书》百篇序也,《逸周书》之七十篇序也。其文势,犹之海也,百川之汇,万派之归,胥于是乎在也。又史迁以此篇教人读《史记》之法也。凡全部《史记》之大纲细目,莫不于是粲然明白。未读《史记》以前,须将此篇熟读之;既读《史记》之后,尤须以此篇精参之。文辞高古庄重,精理微旨更奥衍宏深,是史迁一生出格大文字。”(《史记评议》)P3-5 序言 《史记》人物系列丛书第一辑1—10册,是大型古籍整理学术工程《史记疏证》一组抽印本丛书,由商务印书馆于2018年集中推出,向广大读者征求意见。《史记疏证》工程是一种全新的古籍整理形式,“熔古今研究成果于一编,聚海内志同时贤于一堂”,为广大爱好者提供一种雅俗共赏的读本,也可当作一种工具书使用。《史记疏证》的总体结构及其内容,详见《史记疏证·凡例》,兹从略。《史记疏证》工程尚未完成,已进入最后通校、定稿、排版的冲刺阶段,面见读者,大约还有两年时间。为了验证这一新成果,特别选出了十五个篇目,汇辑成十册书目推出,倾听社会反响,以期在疏证工程的冲刺阶段弥补其不足,力求完美。 十五篇选目为:《五帝本纪》、《秦始皇本纪》、《高祖本纪》、《孝文本纪》、《孝景本纪》、《赵世家》、《孔子世家》、《孙子吴起列传》、《仲尼弟子列传》、《白起王翦列传》、《张释之冯唐列传》、《西南夷列传》、《司马相如列传》、《大宛列传》、《太史公自序》,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三体,突显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的特点。每册单行本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原典“史记疏证”,给读者提供阅读《史记》的原始资料,以及作者的解读;第二部分是作者研究成果,大多为研究论文,也有对篇目的深入讲析,书题从第二部分研究内容中提出。十册单行本顺序原则上按《史记》原书五体顺序,即本纪、世家、列传顺序排列,在同一体中的人物排序基本原则是以时代为序,通史序列本当如此。但世家、列传个别篇目以类相从打破了时间序列,例如世家中《孔子世家》在《赵世家》之后;列传中记载张骞活动的《大宛列传》在《司马相如列传》之后。本辑丛书,同一体则按历史人物活动的年代先后为序。所以十册书目如次: 1.人文始祖黄帝 2.千古一帝秦始皇 3.平乱诛暴汉高祖 4.西汉盛世文帝景帝 5.至圣先师孔子 6.胡服骑射赵武灵王 7.兵家之祖孙武子 8.西域使者张骞 9.一代辞宗司马相如 10.千秋史圣司马迁 众所周知,《史记》是一部文史名著,鲁迅评价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仅仅是《史记》的艺术价值。《史记》的思想价值更为崇高,司马迁定位《史记》是一部人伦道德教科书。《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称:孔子“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上记隐,下至哀之获麟,约其辞文,去其烦重,以制义法,王道备,人事浃”。所谓“王道备,人事浃”就是为后王立法,为人伦立则。《太史公自序》说得更直白:“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史记》效《春秋》,全书从内容到形式都在实践为后王立法、为人伦立则的理想。《史记》的形制五体结构像一座宝塔,形象地反映了礼制国家的等级秩序。《史记》内容贯通历史三千年,是古代中华文化的浓缩。《史记》创立纪传体,以人为中心述史,描写人生百态,惩恶扬善,每个人都能从《史记》中找到对照自己的榜样。本辑《史记》人物系列十本书目,涉及十七个历史人物(未计七十子),包括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化伟人与英杰,而突显的就是为后王立法、为人伦立则这一主题。司马迁十分自信地宣称,全社会的人,君臣父子都要读《春秋》,如果不读《春秋》,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君臣父子”,是司马迁对全社会人际关系的浓缩,也就是“君臣父子”,指代全社会各阶层的人士,上至帝王,下至黎民。《史记》是全中国人人必读的一部国学根柢书。根是树木之本。柢指树之直根。俗话说“根深叶茂”,只有根深扎于土壤之中,才能使树木稳固并茁壮生长。根柢两字叠用,加强树之本的意义。中华文化有五千年历史,将其比作一棵参天大树的话,《史记》就是这棵大树之根之柢,即中华文化之本之源。全社会的人读了《史记》,提高自己的修养,社会就和谐了。所以《史记》生命之树常青,并日益走向普及。可以说《史记》是一部古籍畅销书。《史记》蕴含的百科知识,文学、史学的艺术价值,其中各色历史人物所起的榜样借鉴作用,决定了《史记》是一部开卷有益的书。《史记疏证》单行本把解读《史记》与研究《史记》结合起来,雅俗共赏,是包括研究者与爱好者在内的广大读者群体阅读和欣赏的读物,是学术研究走向普及大众的一种尝试,具有开创意义。 《千秋史圣司马迁》收录了《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两文的疏证,是作者司马迁自己集中说明写作《史记》的过程,以及概括《史记》130篇史传内容的题要。该书第二部分“《史记》研读”是评介司马迁其人其书,对《史记》全书结构、撰述宗旨、史学和文学艺术,以及写人艺术,做了系统的描述,全方位展现了《史记》一书的宏观内容。因此“《史记》研读”是解读《史记》的一把钥匙,为本辑殿卷,意义在此。 《史圣颂》是学术界第一次以“史圣”的定位评价司马迁,东圣孔子,西圣司马迁。《史圣颂》是一篇碑文。司马迁故里陕西韩城市建设司马迁文史公园,广场落成,巍巍铜像矗立,征文立碑纪念,中国史记研究会应邀撰写碑文。全篇内容以人奇、书奇、地奇展开共有十三奇,囊括古今文史哲大家的评论,融会贯通为一篇评论赞文。收录于此,与《史记》导读相互发明,以飨读者。《司马迁创作系年(附司马谈)》,简明概括司马氏父子一生,加深读者对司马迁的理解和印象,有助于研讨《史记》。 本书由张大可、王明信两人合作编著。张大可,《史记疏证》学术工程主持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王明信,河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提供《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两篇疏证长编。参与《史圣颂》撰写的李永明同志,为重庆旅游与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史记研究会理事。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