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企业家关注的通常是“常量”,但当经济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时,企业家应该特别关注“变量”。
互联网化、资本化、国际化三大趋势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变量。为着力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2015年,“十三五”规划中提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了中国经济改革的顶层设计,突破了原有的“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的理论框架,中国经济开始从过去重点关注投资、出口、消费,转变为努力化解各行业的过剩产能、化解房地产业的过高库存、化解金融风险,同时注重简政放权,释放创新活力。这些新的发展趋势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变量。
洞悉“大势”,过去10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靠的是“工厂+房地产”的旧双轮驱动模式;但是今天,我们正在也必须进入到“创新×资本”的新双轮驱动模式,只有寻找新动能、转变新模式,才能进一步快速发展。
在中国努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特殊历史时期,国务院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纲领指引,引起了全民的广泛关注。
就“大众创业”本身而言,它表明一种人人皆有的创业权利,表明创业门槛降低后大众有了创业的可能性,创业并非少数人的特权。
在中国,“创业”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词汇,它既可以指一个人在大城市萌发的创业梦想,是以做强做大然后上市为诉求,甚至是以改变世界为初衷;也可以指西部小镇青年的创业初心,是以过上幸福生活为追求的一家小镇小店;当然,它也包含大学生为解决就业问题的创业尝试。各种创业皆可进行,但我们希望讨论或操作时更有针对性,而不要以一概全。
创业本无对错之分,每个人各自的出发点和目的都可能不同,而且在不同的阶段和环境下也会发生变化。小镇青年的小小计划可能会成就世界级企业,沃尔玛公司即是如此;一个在中关村梦想改变世界的创业者最终可能只是养活了自己;而那个只是希望活得更好的大学生创业者也许最终改变了世界。这本无定论,变数甚多。
但是,无论创业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什么,最终形成的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都是那些有差异化、有创新性的企业,比如沃尔玛公司就是将极为普通的杂货店模式做出了差异化,实现了众多创新,成就了如今年营收近5 000亿美元的超巨型企业;又如阿里巴巴、京东对数千年的零售卖货模式进行了互联网化电子商务创新,成为中国新一代超级企业的代表;uber(优步)、滴滴通过互联网在大众出行领域更是创造了新创企业崛起速度的新纪录。
通过创新增加优质供给、做好“乘法”,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因此,与之呼应,中国的“双创”应进入2.0新时代,倡导“创新型创业”,即以创新驱动创业,把创新作为创业的核心特征,推动中小企业实现更高、更快、更强的可持续发展。
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本质是“低成本创新”
低成本创新正成为全球潮流
目前,全球创新模式正在全面迈向“低成本创新”。
如今的硅谷,新创项目的种子期投资大都为5万~10万美元,创业者以非常低的成本就可以迈出创业第一步。美国数以十万计的中小企业、新创企业都在致力于走创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这种趋势推动了美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当下,全球创新中心——美国硅谷主流的低成本创新方法论是“精益创新”,这一概念来源于精益创业。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