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欢迎来到黑泉镇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荷)托马斯·奥尔德·赫维尔特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01

史蒂夫·格兰特跑步的时候经过了黑泉镇市场肉食店。他刚刚绕过停车场的转角,正好看到凯瑟琳·范怀勒被一台古老的荷式街头管风琴碾倒。在那一瞬间,他觉得这是一个错觉,因为凯瑟琳并没有被撞飞到马路上,却与管风琴表面的花饰木雕、带羽毛的天使翅膀,以及铬金属颜色的风琴管融为一体了。当时,马蒂·凯勒握着管风琴前面的拖车栓钩,推着整台乐器向后退。露西·埃弗雷特一声令下,马蒂立刻停住不动了。凯瑟琳被撞的时候,既没有“嘭”的一声巨响,也没有一丝鲜血在地上流淌,不过人们还是从四面八方涌来。每当有意外发生,小镇居民总是十万火急地赶往事发现场。可是这一次,围观群众当中竟然没有人扔下手中的购物袋去搀扶伤者。因为对黑泉镇居民来说,救人诚可贵,自保价更高——这事情涉及凯瑟琳,当然没人敢插手,大家都谨慎得很。

人群中有一个小女孩犹犹豫豫地向管风琴越走越近。她不像是去围观意外事故,更像是被那个华丽的巨大管风琴吸引住了。“别走太近!”马蒂大喝一声,抬起手示意小女孩止步。这下子史蒂夫明白了,原来刚才根本就没有发生事故。只见在管风琴底部的阴影中有一双邋遢的脚,还有一条沾满污泥的褶边——那是凯瑟琳的裙子。史蒂夫畅快地笑了:原来真的是错觉。两秒后,《拉德斯基进行曲》的旋律响遍整个停车场。

这次长跑的终点已经快到了,于是史蒂夫放慢了脚步。虽然很疲劳,他却觉得心满意足。刚才他沿着熊山州立公园的边缘跑了十五英里,到达蒙哥马利堡,再顺着哈德逊河向北跑到西点军校,最后才转入森林和山野,奔跑在回家路上。史蒂夫在位于瓦尔哈拉的纽约医学院授课,一天工作下来,全身都绷得紧紧的,而长跑正是放松身心的理想方法。跑步固然使他神清气爽,可是真正让他心情舒畅的却是那一阵阵妙不可言的秋风——那是来自黑泉镇外的秋风,在他肺里流转,带着他的汗味一路向西。当然了,这全是心理作用,黑泉镇里的空气也没什么不对劲儿……就算真的有不妥,也不可能用科学分析的方法去证实。

鲁比肉排馆的厨师也被音乐声吸引,从烤肉架后面走出来,和其他人一起,怀疑地注视着这台管风琴。史蒂夫一边用手臂擦掉额头的汗水,一边绕开围观的群众。他看着管风琴侧面的漂亮图案,突然发现原来这是一扇半开半掩的双向门,史蒂夫忍不住笑了。这个管风琴里面从内壁到轮轴都是空心的,凯瑟琳正一动不动地站在黑暗里。露西把门一关,立刻把她藏得严严实实的,外面的人都看不见了。这台管风琴又变回了一台管风琴,而且是一台能够播放音乐的管风琴。

“嘿嘿。”史蒂夫双手叉腰,一边喘气一边说,“穆德探员和斯卡莉探员又趁机赚外快了。”

马蒂走到他面前,咧嘴笑道:“你就胡扯吧。你知道其他鬼东西有多贵吗?议会的人又抠门得要死,拨一分钱下来也像要了他们的老命似的。”他把头朝管风琴扬了一下,“这其实是假货,是仿制皮克斯基尔市的老荷兰博物馆里那台管风琴的。装得还挺像吧?它的底座其实是一辆普通的拖车。”

P3-4

书评(媒体评论)

才华横溢的作者,匠心独运的作品。

——斯蒂芬·金

《欢迎来到黑泉镇》这部原创佳作令人毛骨悚然,但又不忍释卷,是当之无愧的2016年最恐怖小说之一。

——乔治·R.R.马丁

好看,好好看,大家都来看吧!

——姚向辉,《克苏鲁神话》《驱魔人》译者

后记

好的文学作品能够将读者带进作者构建的世界里,使读者陷入某种与日常生活大相径庭的精神状态中,一时难以自拔。作为一个读者,我觉得这部小说正是拥有这种摄人心魄的魔力。同时,作为译者,我必须对原文逐字逐句地斟酌体会,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不可避免地比一般读者投入了更多心思,自然在那个世界里陷得也更深。当我追随作者的笔触,帮助主人公把自己的眼睛缝起来的时候,全书戛然而止。在这一刻,我仿佛跟着主人公一起坠入了无尽的黑暗中,心里却有一种莫名的轻松感。

这是一部与女巫有关的恐怖小说,作者托马斯是一位荷兰小哥。我刚开始翻译时,承蒙编辑引见,在脸书上结识了作者并与他交谈,所以对此书的创作背景有了更深的了解。原作是用荷兰语写的,故事发生在荷兰某个小镇。此书一出版,立即热卖,于是北美书商购买了版权,请某位荷英译者将其译成英语。小马哥曾在渥太华留学,英语功底过硬,所以他亲自参与审校译稿,并提笔为北美版重新创作了部分内容。

我问他为何把故事背景设在纽约附近的哈得孙河畔,他说一来是因为那个地区的秋、冬特别阴郁,很像原作中那个荷兰小镇的氛围;二来是因为他受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和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me)的影响——比如说,欧文的代表作《沉睡谷》,其背景就是设置在哈得孙河畔的一个偏僻小山村。此外,这个地区本来就是荷兰殖民地——须知纽约的前身叫“新阿姆斯特丹”——因此小马哥可以保留原作里的许多荷兰元素而不显突兀。有意思的是,小马哥让西点军校跑了一个大龙套,还恰到好处地提到了几位总统,以增强故事的真实度,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在荷译英的过程中,小马哥对原著内容做出了部分修改,以迎合北美读者的口味。有些荷兰读者看了两个版本,觉得很受伤,谴责小马哥窜改原著是出卖自己的灵魂。小马哥笑道,身为一个作家,出卖文字不正是出卖灵魂吗?他表示,他写这本恐怖小说,不是为了传播荷兰文化,也不是为了教育普罗大众,更不是为了改善社会风尚——他纯粹是想要吓唬读者。越多的读者不敢关灯睡觉,他就越开心。而要让读者受惊吓,首先要让他们投入;要让他们投入,就必须创造一个他们熟悉的环境和背景。因此,小马哥义无反顾地把整个故事背景搬到了北美。

看了小马哥这番话,我心中不禁忐忑。他之所以能够把故事从荷兰搬到纽约,是因为两地的文化同根同源。然而中华文化与西方大相径庭,所以此书出中文版的时候,是不可能把背景搬来中国的。我们华人读者看这类小说,难免会有一种疏离感,毕竟书中描写的场景、人物和细节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相去甚远。幸好互联网、美剧、好莱坞大片等西方流行文化元素都有助于减少这种疏离感,而余下的隔阂就要靠不才的翻译去消除了。在翻译过程中,我尽量避免硬邦邦的翻译腔,而是按照我们汉语遣词造句的惯常方式把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希望熟悉亲切的文字能够将读者带进书中的世界。

当然了,最关键的还是故事本身吸引人。此书在北美推出后大受欢迎,连斯蒂芬·金和乔治·马丁等大神级人物也不吝赞誉之词。其中,马丁大爷从《冰与火之歌》第六卷的大坑里探出头来,称此书“令人毛骨悚然,但又不忍释卷”,是“当之无愧的2016年最佳恐怖小说之一”。今年夏天,小马哥英姿勃发地在北美签售,跑了许多地方,既接见粉丝,也拜会行尊。他的脸书上就贴了与马丁大爷在派对上的合影。问题是,当今世上,恐怖小说数不胜数,和女巫有关的也多如牛毛,为何这一本能脱颖而出呢?因为他描写女巫的方式是前所未有的。

在西方历史上,女巫是一个让人无法忽视的存在。从欧洲的宗教裁判所焚烧女巫,到北美殖民地的塞勒姆女巫审判惨案,都曾出现在大量文艺作品当中。比如说,塞勒姆女巫惨案在刚刚上映的电影《神奇动物在哪里》中就有提及。可是此书对女巫的描写与前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小马哥竟然让一个行尸走肉般的不死女巫在光天化日之下大摇大摆地行走在一个现代北美小镇之中,而小镇居民竟然也见怪不怪,继续在女巫的阴影下过着自己的生活。这种设定很吸引眼球,让读者很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于是就在不知不觉中被小马哥带进坑里了。

在恐怖故事的外壳下,小马哥描写了两大主题:人性丑恶、舐犊情深。前者无须多说,我本来就相信人性本恶,人群在压力之下变成暴民,这种事情天天都在发生。至于舐犊情深,这是最触动我心灵的地方。书中详细地描写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以及他在父子深情的驱使下逐渐变得极端、最终走上不归路的全过程。身为人父的我不禁想,换作我会怎么做?为了儿子,我愿意与全世界为敌吗?为了儿子,我能够抛弃固守了几十年的做人原则吗?

此外,故事还涉及一些引人深思的话题,比如道义与责任之间的矛盾、民主与多数人暴政的异同、外界压力对婚姻的影响……尤其是后者,小马哥详细描写了主角夫妇在困境中如何临深履薄地维持着婚姻和家庭,而夫妻两人的关系在危难时如何分崩离析。当中有一段争吵的场景,极其写实地描述了夫妻二人在盛怒之下如何通过揭开旧疮疤去伤害对方,相信结婚十年以上的读者看了都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虽然小马哥声称自己只是想吓唬一下读者,可是这个故事带给读者的远不止一点惊吓。一个好作家能写出引起读者深思和共鸣的作品,小马哥做到了。

此外,我听说华纳兄弟已经购买了本书的影视改编版权,到时希望由温子仁来导演吧。

仇春卉

2016年12月2日草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铁卢市

目录

正文

内容推荐

爱让人死,恨却能令人死而复生。

三百年前,凯瑟琳被迫在深爱的一双儿女间做生死抉择,被鞭笞凌辱,处以绞刑,抛尸莽林,眼与唇被黑线缝死,身躯被铁链束缚;三百年后,她成了整座黑泉镇挥之不去的梦魇——镇民若是离家太远,就会产生自杀冲动;而一旦有人对凯瑟琳造成伤害,就会有无辜镇民暴毙。

尽管80公里外就是繁华的国际化都市——纽约,黑泉镇依然自成体系,闭塞排外。面对强大的超自然存在,镇议会组织了特遣队专门负责保密工作,制定了严格的访客规定和刑罚制度,还开发了一款女巫跟踪定位App,方便镇民安全出行……

然而,成长于网络时代的叛逆少年感到窒息与不满,他们开始对凯瑟琳做各种残酷的试验,希望借此找到破除诅咒的方法,这些危险的举动让所有镇民为之神经紧绷。面对这个自诩文明有序的黑泉镇,凯瑟琳始终沉默不语,她把罪恶交给时间,等待害她惨死的残暴与野蛮再次降临。

本书为托马斯·奥尔德·赫维尔特著的《欢迎来到黑泉镇》。

编辑推荐

托马斯·奥尔德·赫维尔特著的《欢迎来到黑泉镇》一书,故事设定于美国东岸距离纽约市仅80公里的的虚构小镇“黑泉镇”。

三百年前,荷兰人在这里建立殖民地,为此地取名“新贝克镇”。沉默寡言的年轻女子凯瑟琳也随荷兰西印度公司的某艘船来到北美。她独自生活在树林里,镇子上人人都瞧不起她。

十几年后,她有了一儿一女两个小孩子,谁也不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再加上她不去教会,很快人们就开始对她指指点点,谣言说她进行邪教活动。后来,凯瑟琳九岁的儿子死于天花。有人亲眼看见她掩埋儿子的尸体。可是几天后,镇上的人看见那个小男孩好端端地在街上行走,便猜测是凯瑟琳让他复活了。所以他们以施行巫术、亵渎上帝的罪名判处凯瑟琳死刑。他们对她严刑拷打,还以她女儿的性命威胁,逼迫她亲手杀死死而复生的儿子。然后他们判了她绞刑,逼她自己从绞刑架往下跳,象征通过自我惩罚来给自己赎罪。她死后,尸体被扔进树林里的一个坑里喂野兽。凯瑟琳屈死四个月后,新贝克镇成了一座空镇,没人知道原来的居民都去了哪里,印第安人也对这里避之唯恐不及。

五十年后的春天,英国的殖民者迁入这个小镇,并正式将其改名“黑泉镇”。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3:4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