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士心 爱国情 文人梦
——黄秋耘充满斗志的文学之路
文学评论
文运与国运
从“四平八稳”谈起
谈“爱情”
观人与论文
刺在哪里?
“万不要忘记它是艺术”及其他
谈谈注释
心有余悸与心有余毒
杂文应当复活
借古讽今辩
文艺立法刻不容缓
新春三愿
——谈百家争鸣的前提
论“费厄泼赖”应该速行
文学需要宽容
关于批评(外一篇)
侦探小说不能一概否定
我是“两栖类”
粤讴
历史小说的真实性
——与刘斯奋的通信
太甜的文学
文艺也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面向文学背向文坛
“文章不是无情物”
文学无国界
广告文学
文学流派与偏爱
治学的“三种境界”
写作论
六芳斋之类
不要在人民的疾苦面前闭上眼睛
“舍己从人”
从契诃夫劝人坐三等火车说起
启示
创作和批评的障碍
“山石”与“女郎”
并非“蛇足”
浅谈艺术风格
张与弛
高尔基这封信告诉了我们什么?
史笔
谈谈细节的真实
门外诗谈(二十则)
韵味、气势及其他
“国家不幸诗家幸”(外二则)
关于提高创作质量的几点浅见
往事与抒情
悔其少作与愧其少作
小题材与大作品
作品谈
从《约翰·克利斯朵夫》论知识分子的自我改造
略谈《封神演义》
科学和诗的结晶
——略谈高士其的儿童科学文艺创作
管窥“孔雀”片羽
重读《人间词话》
《山乡巨变》琐谈
向《永州八记》取点经
“高吟肺腑走风雷”
——关于鲁迅先生几首旧体诗的杂感
孙犁作品的艺术特色
《李慧娘》的改编
请读《一瓢诗话》
寒夜话《聊斋》
情景交融的风俗画
《婴宁》浅析
《红楼梦》琐谈
关于张洁作品的断想
从《理论风云》到“马丁风波”
值得一读的“奇书”
黄节的《蒹葭楼诗续稿》
为《约翰·克利斯朵夫》说几句公道话
作家论
学杜卮言
应当向托尔斯泰学习什么
——为纪念托尔斯泰逝世七十周年而作
沈从文和林语堂
张天翼和他的寓言
我所认识的钟敬文老师
书评与序跋
一部用生命写出来的书
——读《小城春秋》
我喜爱这些“贝壳”
——《贝壳集》读后
空谷足音
——《陶渊明写(挽歌)》读后
一部诗的小说
——读《风云初记》
“九州生气恃风雷”
——读《亚非诗选》第一分册
从微笑到沉思
——读茹志鹃的几篇新作有感
“至情言语即天声”
——《一个普通人的启示》读后
《罗曼·罗兰文钞》读后
读《民主元勋》后
关于《莫斯科日记》
一本不可不读的书
“报国心遏云行”
——读《南渡记》的随想
读归有光《项脊轩志》
文艺随笔
不合时宜
病梅
犬儒的刺
破水瓢的启示
鸟兽·虫鱼·草木
从“文人多大话”说起
要勇于当“试飞员”
有感于杨玉香的梦
作家自杀之谜
没有坏人就没有悲剧吗?
“名位掩文章”异议
时代的特征
——写在《风雨年华》的前面
“怨”无罪
有感于创作自由
不写苍生写鬼神
文人宜散不宜聚
匕首投枪仍然有用
设专业作家的利弊
作家分等难
不能以文改史
我和散文
我不能算是作家
基本功
林妹妹之美与梅表姊之美
“真理与异端”及其他
作品也需要检验员
中国文化忧思录
因小即大
欣闻“三不”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