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看病如此轻松一册通晓医疗网事(1917-2017)/上海市医学会百年纪念科普丛书
分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作者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于广军主编的这本《看病如此轻松一册通晓医疗网事(1917-2017)》定位科普,目标读者是普通大众,旨在介绍互联网医疗环境下预约挂号、就医用药、医患沟通、医务人员工作辅助、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等典型医疗保健场景产生的变革,以期大众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潮流、应用新科技,改善医疗健康服务。

全书共分为六个篇章,分为远程医疗、互联网医院、移动医疗、医疗大数据、医疗物联网、人工智能六大主题。每一章的“概念概况”介绍了六大主题的概念、国内外历史沿革及发展现状与趋势;每一章的“新奇网事”和“达人教程”展示了相关的案例与实际操作,希望读者通过故事型场景案例与实际操作流程截图更生动、具体地认识互联网医疗。全书编写注重理论联系案例和读者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力求读者能对互联网医疗的背景、现状有总体的认知并能进行基本的操作应用。本书写作注重系统性、科学性与科普性,在内容取舍、案例选择、实操演示等方面注意结合现今及未来一段时期内公众的健康需求,语言表述平实,便于大众理解与操作。

内容推荐

看病难——挂号难、住院难;候诊3小时、看病3分钟;排队付费烦、等取报告烦;异地就诊长途跋涉难、家人陪伴苦、住宿用餐贵……殊不知,这些人人视为畏途的就医场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很快会成为历史。今天,已经有很多人率先“触网”,尝到了互联网医疗给就医带来的便利。

身处偏远地区,想要得到权威专家的诊断意见和治疗方案,不用盲目奔赴“北、上、广”,远程视频门诊可以实现与专家的面对面交流。

挂不上号,再也不用凌晨去排队,只要打开手机应用软件,动动手指就可以轻松解决;付费窗口队伍那么长,也不用去凑热闹,同样只要点击应用软件,一键完成线上支付。

就诊时再也不用背着一大包病历、生化和影像检查报告,到头来最重要的那张却翻不到。只要带上一张小小的智能健康卡,通过二维码扫描就可让医生读到所有的病史资料。

借助互联网,我们还可以和家庭医生成为“好友”,随时随地上传居家血糖、血压、心电图等自检结果,获得即时监测,以及必要时及时的上级会诊和转诊、住院、手术预约。

如果你还没有尝试过这些新鲜医疗“网事”,赶紧读于广军主编的这本《看病如此轻松一册通晓医疗网事(1917-2017)》。特别要看“达人教程”篇,互联网医疗领域的专家们手把手教你怎样下载软件、怎样寻找适合自己的健康公众号或移动课堂、怎样操作远程会诊和监测、怎样和门诊大厅里那个“无所不知”的机器人对话……

看病从此如此轻松,让我们拥抱智能健康时代吧!

目录

CHAPTER ONE 远程医疗

 扫盲篇:概念概况

一、远在天边却近在眼前的远程医疗

 案例篇:新奇“网事”

二、在家门口“看”千里之外的专家门诊

三、机器人“小白”助力基层全科医生

四、社区医院“拍片子”,远程中心大专家“看片子”

 实操篇:达人教程

五、医生个人网站在线咨询实例

六、远程视频门诊看诊流程

七、远程影像会诊实施流程

八、带你走近社区医院专家助手——“小白”

九、10分钟完成大医院远程心电图诊断

CHAPTER TWO 互联网医院

 扫盲篇:概念概况

一、我们怎样上互联网医院看病

 案例篇:新奇“网事”

二、云医院改变医疗大格局

三、云医院高铁救人的故事

四、APP上的“心理科”

五、“高博士”改变“高朋”生活

六、宝宝身边的实时“健康管理专家”

 实操篇:达人教程

七、利用互联网预约挂号的两大方法

八、新华医院APP预约门诊及挂号指南

九、“二次诊疗”的互联网应用

十、徐汇云医院患者端使用指南

CHAPTER THREE 移动医疗

 扫盲篇:概念概况

一、移动医疗打开医院的围墙

 案例篇:新奇“网事”

二、智慧医疗促进肿瘤患者自我健康管理

三、移动智能血压计改变高血压患者生活

四、手机“救”了“糖友”一命

五、点击“移动课堂”,健康尽在“掌”中

六、从移动血糖监测预见“大数据”未来

七、“肾友”饮食,一“网”打尽

八、互联网医疗促进慢性病预防

九、高行—东方心衰管理网络,开通救命“快车道”

十、巧用医院微信服务号改善就医体验

十一、移动护理站成为护士好助手

十二、移动健康之互动生活的一天

十三、电子药瓶改变“老糖友”的坏习惯

十四、儿童哮喘管理走进E时代

十五、移动医疗助力白血病患儿的自我照护

 实操篇:达人教程

十六、使用疼痛随访APP实现癌痛自我评估

十七、应用手机终端设置服药提醒

十八、血压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医患共同监测

十九、高效进行移动医疗咨询的“三步曲”

二十、智能血糖仪的“三方管理”操作

二十一、三大类工具找到合适的移动健康教育课堂

二十二、自助服务机的便捷挂号操作

二十三、“掌上儿中心”APP快速就医流程

二十四、移动支付挂号和付费指南

二十五、自助报告打印机“人休机不休”

CHAPTER FOUR 医疗大数据

 扫盲篇:概念概况

一、医疗大数据在医疗过程中的巨大作用

 案例篇:新奇“网事”

二、“医学”变“番茄”——首个生活方式医学APP

三、蝴蝶的APP心脏随访故事

四、健康智能卡:随身携带的“电子病历”

五、运用大数据,远离脂肪肝

六、大数据时代,肺癌治疗将更精准

 实操篇:达人教程

七、利用专用APP轻松获取检查报告数据

八、应用移动终端分析及干预疼痛监测数据

九、借助健康智能卡更新与管理病历资料

十、使用手机查阅历年体检报告

十一、享受大数据平台带来的体检服务

十二、利用信息化技术确保住院期间给药安全

十三、全科-专科慢性病管理模式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应用

CHAPTER FIVE 医疗物联网

 扫盲篇:概念概况

一、全时空防治的物联网医学

 案例篇:新奇“网事”

二、家门口的“大医院”

三、智能药房“药等人”

四、电子病历共享让患者“双手空空”转诊

五、沃森机器人实践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技术

六、“企业健康小屋”助力员工健康管理

七、“心书”心电云实现实时监测和预警

 实操篇:达人教程

八、“云随访”院后健康管理

九、“企业健康小屋”的自我管理运用

十、肺癌计算机辅助检测的实际运用

CHAPTER SIX 人工智能

 扫盲篇:概念概况

一、人工智能之“利器”——深度学习

 案例篇:新奇“网事”

二、远程心电监测,随时的“120”

三、居家就医,未来的家庭医院

四、人工智能,让医学影像诊断更精准

五、药品“物联网”为用药安全保驾护航

六、互联网心电检查让诊断更智能化

七、利用医学影像特征库的智能辅助诊断

八、智能提醒优化医患信息共享

九、“上海健康云”创建慢性病管理新模式

十、智能语义系统让网上预约更人性化

 实操篇:达人教程

十一、利用可穿戴设备实现居家就医

十二、“掌上医院”改变就医方式

十三、与机器人对话,让“她”帮你导诊

十四、在家里方便地实现心电诊断

十五、全科医生的“上海健康云”

十六、“魔镜”里的全程家庭智能健康监测

十七、医联工程的智能提醒工作优化患者信息共享

十八、使用“上海健康云”实现糖尿病管理

十九、面向网上预约应用的智能科室推荐系统

试读章节

远程医疗的内容

(1)远程会诊。远程会诊,就是利用电子邮件、网站、信件、电话、传真等现代化通信工具,为患者完成病历分析、病情诊断,进一步确定治疗方案的治疗方式。它是极其方便、诊断极其可靠的新型就诊方式,其与邮购的紧密配合,有力地带动了传统治疗方式的改革和进步,为医疗走向区域扩大化、服务国际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规范医疗市场、评价医疗质量标准、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交流医疗服务经验提供了新的准则和工具。

(2)远程急救。院前急救的特点是病情急、时间紧、急救条件受限、病情复杂或病种涉及多学科,要求救护人员急救技能娴熟、掌握全科知识,能迅速作出正确诊断,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现实情况是各个医院的救护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无法处理比较复杂的病情。特别是在急症伤患长时间转运途中,病情发生重大变化时,因院方专家无法看到现场具体情况,很难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指导。针对这种现状,远程急救救护与指导整体解决方案应运而生。

(3)远程监护。自1962年北美建立第一批冠心病监护病房(CCU)后,监护系统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计算机和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临床对危重患者和潜在危险患者的监护要求的不断提高,对监护系统功能要求也不断提高。1988—1997年的10年间,一大批有价值的项目相继启动,它代表了第二代远程医疗,其声势和影响远远超过了第一代技术。

在远程医学系统的实施过程中,联系方式多是通过卫星和综合业务数据网(ISDN),在远程咨询、远程会诊、医学图像的远距离传输、远程会议和军事医学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监护系统除具有以前的多参数生命体征监护的智能报警外,还要求在监护质量以及医院监护网络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以更好地满足临床监护、药物评价和现代化医院管理的需要。

(4)远程教育咨询。远程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和通信技术领域相互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远程医学教育系统利用先进的通信和视频压缩技术,将教学内容传送给不同的下一级医疗机构,突破时空的限制,满足不同地域的医务人员的学习要求。

远程医学教育对基层和边远地区的医疗和医师培训,对解决医疗和教育资源的不足、提高资源利用的可及性和公平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远程医学教育还处于开发阶段,与国外差距较大。要推动我国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的发展,需要国家整体战略规划和部署,整合地方教学资源和经费,建立网络信息共享系统,提高网络普及率。

远程医疗面临的问题

目前老龄化人口不断增多,慢性病患者数增长迅速,且治疗时间长、服务需求大,刺激市场对具有远程医疗功能的家用远程医疗产品的需求增加,其潜在的市场规模巨大。  我国远程医疗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患者就诊受到时空限制。从时间来看,远程医疗没有明显降低患者的就诊等待时间。远程医疗实施初期或试运行期间大都实行免费,这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就诊人数迅速增加,各就诊点同样面临着人满为患的问题,患者的就诊等待时间并不会减少。从空间来看,远程医疗的实施需要借助计算机、通信和多媒体等多种设备,患者只能到指定的就诊点就诊,这对患者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2)远程医疗实施成本高,财政投入不足。远程医疗的诊疗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远程医疗中心的功能是否完善,而建立功能齐全的远程医疗中心需要很大的经费投入。目前的投入水平尚无法满足远程医疗发展的需要。

(3)医院及医生缺乏积极性。远程医疗由政府主导实施,具有公益性的特点,实施过程中向患者免费开放或仅收很少的费用,这就导致医生的工作量增加而收入没有得到提高,影响了医院和医生推行远程医疗的积极性。

远程医疗的未来

远程医疗和在线医疗在解决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的过程中是一种互补关系。

首先,在线医疗提高了患者就诊的便捷性。远程医疗对患者就诊的时间及地点都有较为严格的限制,患者就诊的便捷性不高,而在线医疗则可以实现“7天+24小时”就诊、足不出户就诊。当患者因时间、地点等原因无法通过远程医疗进行就诊时,在线医疗则可以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弥补了远程医疗便捷性上的不足。

其次,在线医疗完善了远程会诊、远程教育等功能。远程医疗应该具备远程会诊、远程教育等较为完善的功能,但由于经费不足,很多地方建立的远程医疗中心功能单一。在线医疗拥有充足的发展资金和先进的技术,能够向患者提供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并建立具备完善功能在线医疗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远程医疗功能不完善等问题。

P4-5

序言

2014年,互联网医疗初露锋芒;2015年,国家提出“互联网+”战略,“互联网+医疗”站上风口;2016年,网络医院、云医院、互联网医院崛起,大数据开始布局;2017年,人工智能强势来袭……互联网医疗正在快速成长,且已经形成一种新型医疗健康服务业态,融入医疗保健的每个环节。互联网是这个时代的标志,新概念、新思维、新技术、新服务不断涌现,让人目不暇接,如何让互联网医疗更好地“照进”现实,更好地惠及民生,科普成为一个重要的途径。2016年12月,上海市医学会互联网医疗专科分会成立,成为医学会第91个分会,当仁不让地承担了互联网医疗科普的责任与使命。值此上海市医学会百年纪念之际,各位会员齐心协力,在半年的时间里加班加点积极撰写文稿,力图通过宣传互联网医疗的最新服务,让更多人享受时代的成果。

本书定位科普,目标读者是普通大众,旨在介绍互联网医疗环境下预约挂号、就医用药、医患沟通、医务人员工作辅助、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等典型医疗保健场景产生的变革,以期大众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潮流、应用新科技,改善医疗健康服务。

全书共分为六个篇章,分为远程医疗、互联网医院、移动医疗、医疗大数据、医疗物联网、人工智能六大主题。每一章的“概念概况”介绍了六大主题的概念、国内外历史沿革及发展现状与趋势;每一章的“新奇网事”和“达人教程”展示了相关的案例与实际操作,希望读者通过故事型场景案例与实际操作流程截图更生动、具体地认识互联网医疗。全书编写注重理论联系案例和读者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力求读者能对互联网医疗的背景、现状有总体的认知并能进行基本的操作应用。本书写作注重系统性、科学性与科普性,在内容取舍、案例选择、实操演示等方面注意结合现今及未来一段时期内公众的健康需求,语言表述平实,便于大众理解与操作。

在本书付梓之际,感谢编委会的每位成员及提供案例的作者们在繁忙工作之余加班加点,是你们的辛勤努力成就了本书的出版。

最后,衷心感谢阅读本书的读者,相信不久的将来,互联网医疗将在每个家庭的健康保障中得到全方位应用。愿我们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医疗,让浪漫照进现实,让创新改变未来,让生活更加美好!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长

上海市医学会互联网医疗专科分会主任委员

于广军

2017年12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3: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