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强麻辣寓言故事》是香港著名作家杨志强专为时下小读者创作的寓言故事,曾在香港最畅销的日报学苑版连载两年。以往的少儿读物,常因各种原因回避世界并不那么美好的一面,但本书作者相信,孩子不是养在家中的小猫小狗,与其把世界染成一片玫瑰色,不如和孩子一起正视这并不完美的世界,在充满问号的成长过程中,帮助每个孩子都能纯良如鸽,机敏若蛇。《地府新移民》是其中一本。
| 书名 | 地府新移民/杨志强麻辣寓言故事 |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 作者 | 杨志强 |
| 出版社 |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杨志强麻辣寓言故事》是香港著名作家杨志强专为时下小读者创作的寓言故事,曾在香港最畅销的日报学苑版连载两年。以往的少儿读物,常因各种原因回避世界并不那么美好的一面,但本书作者相信,孩子不是养在家中的小猫小狗,与其把世界染成一片玫瑰色,不如和孩子一起正视这并不完美的世界,在充满问号的成长过程中,帮助每个孩子都能纯良如鸽,机敏若蛇。《地府新移民》是其中一本。 内容推荐 《杨志强麻辣寓言故事》这套书一共有十册,是一些短小精悍极富寓言性的童话,主要从人性美德、智慧、美丑、人情世道、语言等角度切入。各个故事也是意味深长,既幽默滑稽,还有些传奇,极富可读性,对当下小读者也有警示作用。杨志强著的《地府新移民》是其中一本。 目录 三个好朋友 事后孔明 兄弟 三个饼 奸商兄弟 朋友 松鼠与老虎 獾与狐狸 千里眼和大近视 狡辩 农夫与巨人 棋逢敌手 不平 全无恶意 鹿与狐狸 复仇 怕的是谁? 问罪 意不在猫 斗 士 森林大选 箭猪和斑鸠 荒废了的神庙 虔诚 理想国里的穷人 两块洋蒜皮 地府新移民 漂亮话的代价 慷慨陈词 念经的老虎 没有东西 朝圣 爱心 老狼“临终” 看羊的狼 宁可痛死 无赖与公鹅 爱狗国 狐狸开鸡店 真话 还愿 禽兽不如 鸡换牛 两只狐狸 光棍与没皮柴 阿细过中秋 虚心 过去与未来 吃辣 真理与谎言 殊荣 不倒翁 生活习惯 大象和野鸽 恶商 再添些 鸭 肉 画虎 穿山甲找伙伴 国王与苹果 蓝胡子和黑寡妇 冒牌画家 龟兔赛跑续说 狼外婆新传 后记:让感慨融人故事里 试读章节 兄弟 从前,鹿儿岛上有一对兄弟,自小经常争执,长大后竟像陌路人,互不往来。可人又不喜欢孤单,弟弟跟一位邻居要好起来,亲密得像兄弟。 这天,弟弟上山打猎,一枪打死了一头大野猪,一个人搬不下山?他想去唤邻居帮忙,走到他家门口,忽然想:“他会待我如兄弟吗?”想到这里,他跨进门便喊:“不好了,我在山上错把人当野猪杀了,快和我一起上山去,把他偷偷埋了吧!”朋友直往后退:“不,我是清白人。虽然我们是朋友,但你杀了人,我可不能和你搅在一起!”说完便把他推出门去。 弟弟很难过,便往哥哥家里走:“哥哥,我在山上杀了人!”“啊,那不得了!”“你得救救我呀!”“如果你把死人埋了,会罪上加罪的。这样吧,我先和你上山去看看再说……”哥哥拉着弟弟出门上山,只见倒下的是头大野猪,这才松了口气。弟弟说:“这些年是我对不起你!我们兄弟情深,真是切肉不离皮呀!” 他们把野猪扛回家,做了一顿大餐,庆祝兄弟团圆。弟弟也去请那位“朋友”来赴宴。朋友脸红了,左推右挡,结果没有来? 人与人的亲密感其实不在口舌,而在心中。可惜“人心隔肚皮”,心。平素是看不到的,难怪许多人都拿口舌是否融洽来当指标。然而,口舌虽可发出最动听的声音,但是否发自内心则全看行动,因而到了一定的日子,有口无心的便一定露出马脚。这些事情让我们明白。嘴巴不那么灵光的。有时反而真心。 三个饼 很久以前,塞尔维亚有个德高望重的圣徒到回教人的占领区传教,随行的是个修士。他们在一信众家里投宿。临行时,主人送给他们三个饼。圣徒把饼祝圣了,命修士带上。 他们进入波斯尼亚,圣徒便在墟场里宣讲。傍晚时,圣徒打开包袱,发觉三个饼只剩下两个。“谁吃了一个饼?”“你在讲道时,有条野狗跑来,衔着跑了。”两人把饼分吃了,正要睡觉,却被回教徒捉了起来,准备把他们扔到火炉去。圣徒用身子护住修士,说:“我们难逃一死,临死前,你有要忏悔的事吗?比方说,那个饼……”修士说:“我以主的名义起誓,不是我吃的。” 说来也怪,当炉火熄灭时,回教徒却看见圣徒和修士安然无恙地走了出来。回教徒慌了,献给他们三百个金币,算是补赎。圣徒对修士说:“定是那三个祝圣过的饼行了奇迹。我该为吃掉其中一个饼分得一百金币,你也该分一百个。其余的一百个金币,我们该寻找那吃了饼的野狗,交给它。”修士喊道:“我以主的名义发誓,那个饼是我吃的,金币该给我!”圣徒说:“快拿这钱走得远远的,我不与野狗同行。” 俗语说:“树大有枯枝。族大有乞儿。”无论什么地方或群体,都有见利忘义之徒。他们最爱赌咒发誓说自家如何清白老实,但在他们内心深处,这些都不值一文,于是一扯入利益必原形毕露。其实,老实人给他们尝到些小甜头是合算的。让他们因得到点小好处而远离自己。不正可以令自己活得舒心一点吗? 奸商兄弟 易北河边住着一对奸商兄弟。这天,他们要出远门,谁也信不过谁,便把家里的钱委托一个又穷又老实的农夫保管。一年后,他们回来了。哥哥说:“我们该怎么谢那农夫?”弟弟说:“他每天清晨部在窗前远眺,我们明早就在他窗下向他鞠躬致谢吧!”哥哥说:“这样致谢不费一文,妙!” 晚上,弟弟来找农夫,说:“明天我来把钱拿走。”农夫说:“我怎知道你哥哥是否同意?”弟弟说:“我明早和他一起来,向你点头示意,好吗?”…… P12-16 后记 让感慨融入故事里 ——我是怎样写“麻辣寓言”的? (四) 杨志强 每个人都有一肚皮故事,谁都会把碰上的令人留意的人和事存在心问,兴之所至时便翻出来告诉别人,也就是说,谁都有说故事的本领。但故事说得好不好,能否写出来,或写出来是否有看头,便不一定了。我有个老同学是摄影好手,她告诉我,自己所拍的照片,几乎每张后面都有个故事。我问为何不写出来?让别人看照片时顺便一读,岂不更佳?她说,写不出,奈何?是的。照片拍得好未必故事讲得好,故事讲得好未必写得出,这是很常见的事。 藏在心里的故事和用文字写下来的作品有什么分别?我们又如何能克服难点,把心底的故事写出来,并且把它写好?在平素的生活里,把存放在心里的某件事说出来是一种陈述,只需把事情说清则可。在熟人或家庭等群体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来就很紧密,相互理解也较深,你心里大概在想什么,彼此几乎不说也知,因此,熟人间的闲聊说到底只是闲扯,讲者是不必刻意理会听者的反应的。但若你要把它用文字写成故事,这虽然也是一种陈述,但情形便有所不同。用文字去写而不是用话去说,处理起来就要严谨得多,且故事既以文字为媒介,读的人便不一定是熟人,而可能是社会上所有的人。即使你是学生在作文,读者便已不是你的朋友或家人,而是老师和同学,那其实是个缩龙成寸的小小社会。他们不属于你平素生活里的小圈子,没有必要听你说些无关宏旨的闲话,也就是说,你写的,必得让他们读来感到有点意思,否则便没有人读更没有人欣赏,也就是说,比起你平素的闲扯,要求就高得多。 古代神话说仓颉造字时“天雨粟,鬼夜哭”,可见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就把用文字来写东西看作惊天地泣鬼神的行为。为什么那么严重?是因为你一旦下笔,个人的想法和感悟便带有在社会上传播的性质,书写的内容便必带社会性。那么,所谓让人读来有意思,便是你指涉的,必得带有一定的社会性气味,即内在必有些你所在的世界人们约定俗成的共同心态和反应。 俗语说,太阳底下无新事,即使有些人为了吸引别人的眼球而语不惊人死不休,但人不可能把故事说得件件新奇,即使能件件新奇,听多了便无一新奇,总不能永远依靠新奇令人留意。阅读经验告诉我们,有许多历久弥新的故事本身半点也不新奇,历代总有人津津乐道,为什么?就是因为故事蕴含着某种让这群体或全人类都有同感的某种意义。写得好的故事之所以令人爱读,常是背后的含义在感动人,而不一定是故事情节本身有什么惊人之处。 为什么故事要蕴含意义?是因为这是每个人的心灵需要。世上所有动物都会求生,唯有人想知道自己活下去有何意义才能好好地活下去。动物的一切行径都出自本能,人虽然也有本能,但和动物不同的是人有心灵。心灵是虚的,谁也看不到,在现实世界则常表现为文化。我们生下来便活在一定的文化体系里,这文化体系教会我们怎样才能活得好,活得有意义。但人的心灵是复杂的,世界也是复杂的,我们每个人可不会因为懂得了几条有如一加一等于二的教诲便活得舒心。谁都有困惑,谁都有许多想来想去也想不通的心结。寓言和童话故事其实都是没有明说的智慧。哪个人活在世上不需要这些说也说不清的智慧来同情自己,安慰自己,甚至启发自己,在这并不那么如意的人生里看清一点什么?因此,说故事特别是写故事其实是一种文化行为和智慧猜测。你说的故事效果好坏并不一定在故事情节本身,而是这些情节在告诉别人,你就这事件有何感慨和顿悟。如果你的感慨和顿悟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你便成功;若引不起共鸣,你这故事便等于白写。令人读来味同嚼蜡的故事,大多背后都缺乏能引起读者共鸣的因素。因此,与其去钻研如何熟悉修辞或写作技巧,倒不如多读好书,多好好在生活中有所省察,让自己对世事、对人生有更深刻的体会。这是写好故事甚至写好任何体裁的文章的坚强后盾。 细心的读者也许会说:且慢,在上一册后记里,你不是强调,不会先想好“这个故事教训我们什么”再下笔的吗?为何现在又强调故事的内在意义呢?是的。好的故事不必先想好了教训的大道理,然后根据这条条框框去设计情节,这样构思出来的故事,大多老套不堪。老实说,别说要我这样写故事,连读着这些说教东西我也头大。主张先不把调子框框定下来,是为了避免把故事变成某些道理的机械说明,但不等于主张为说故事而说故事,在构思故事时不去留意发掘其背后的意义。而在写作的过程里,这些意义首先常表现为有某种强烈的感慨而不是某些僵化的道理。我们强调不必刻意去寻找故事能说得清楚明白的意义,只是主张别把故事当成某些教条的附庸。不能用寻常的教条来说明的感慨不等于全无道理甚至悖理,而是主张有更深入、更不容易用简单肤浅的道理来说清楚的道理。 感慨是人发自内在的情绪而不是道理。但较深刻的感慨必有对世事的较深的洞察做根基,所以,要把故事写好,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文字技巧,而在于作者对这世界和人性的理解有多深,而这理解又能否化为作者的感慨,这感慨会融化到故事里,也透过故事把感慨传给读者,让读者在感慨中领会作者到底想说些什么。 好的故事通常都有点哲理意味,但绝不能使人读来便像哲理一样理念化,而应像寻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意味深长的事件或笑话。作者一旦对自己要写的故事的内在感触有较深的理解,自然就会按这理解去控制笔下的文句,使故事带有和感慨相近的色彩,甚至连处理情节的细节也受这感慨的统照去筛选。这正如画画和演奏音乐。如果你对所画的和所演奏的内容有较深入的理解,这理解一旦转化成某种情绪,若你的基本技能是没问题的话,感觉自然就会主宰你的手去奏出或画出那种氛围。音乐和绘画的技巧其实有如在写作中我们对文字的认识。不识字的人谈不上会写文章,只要你识字,你就有可能把文章尤其是故事写好。其中的技巧不一定须进大学中文系才可学到。(近百年也没有几位了不起的作家是大学中文系出身的)只要你对要写的内容有认识,并且努力把自己的感觉写出来,文思自会蜂拥而至,本来没有才华的人也变得有才华。 如果你问我,写作尤其是写故事有何秘诀的话,这就是秘诀。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