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书名 | 飞花令(每天一首好诗词共3册)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婉如 |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亮点展示
编辑推荐 1、紧贴热点、弘扬传统诗词文化。 近期,中国诗词大会、诗书中华等与诗词类相关的电视节目不断涌现,在引爆收视狂潮的同时更唤醒了普罗大众对于古典诗词的记忆与热爱,而其中令人眼前一亮的“飞花令”环节更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套书便在紧贴热点、顺应时代潮流、尊重原作的基础之上,按照飞花令的行令规则,遴选了近500首脍炙人口的经典古诗词,策划了一套老少咸宜、雅俗共赏,融知识性、审美性、文化性于一炉的大众类文化读物。 2、体例新颖,别具一格。 全书共分三卷,每一卷都依循古代飞花令的行令规则以及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以古诗词为载体,以字引诗,以诗解字,每首诗词后均配有相应的注释与优美的文字赏析,带领读者在书香墨海之间开启一场唯美动人的诗词文化之旅。 3、图文并茂,版式素雅大方。 除了内容丰富的诗词之外,本套书更配有精美的图片,为读者营造一种“诗画结合”的唯美意境,配合着素雅大方的版式设计,为读者带来很棒的阅读体验。 4、诉诸经典,品质保证。 特约中华书局资深编辑沈锡麟老师进行审稿,进一步确保本套丛书内容的严谨性。 内容简介 飞花令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流传千古的经典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人们对于情感至真至纯的吟咏与讴歌,本套书则均以诗词作为载体,按照一年365天,计遴选历代诗词365首,依循古代飞花令的行令规则以及现代人的阅读习惯,选取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春、夏、秋、冬、风、霜、雨、雪、花、云、月、夜等几十个常见字进行编排,每首诗词后均配有相应的注释与优美的文字赏析,图文并茂、全面系统,带领读者在书香墨海之间开启一场唯美动人的诗词文化之旅。 目录 春 春江潮水连海平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唐·杜甫) 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唐·贺知章) 无计留春住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北宋·欧阳修) 忽如一夜春风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夏 夏初芳草深首夏南池独酌(唐·白居易) 长夏江村风日清夏日三首·其一(北宋·张耒) 阴交夏木繁池上早夏(唐·白居易) 残莺知夏浅假中对雨,呈县中僚友(唐·韦应物) 兰若生春夏感遇·其二(唐·陈子昂) 独占芳菲当夏景紫薇花(唐·白居易) 秋 秋水明落日杜陵绝句(唐·李白) 天秋月又满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唐·戴叔伦) 一派秋声入寥廓千秋岁引·秋景(北宋·王安石)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词(唐·刘禹锡) 角声满天秋色里雁门太守行(唐·李贺) 洛阳城里见秋风秋思(唐·张籍) 峨眉山月半轮秋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冬 冬宵寒且永冬夜书怀(唐·王维) 经冬复历春渡汉江(唐·宋之问) 可怜冬景似春华早冬(唐·白居易) 寒辞去冬雪守岁(唐·李世民) 羁旅复经冬冬夜(唐·贾岛) 依稀和气排冬严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十二月(唐·李贺) 姜侯设脍当严冬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唐·杜甫) 日 日照香炉生紫烟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白日依山尽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唐·杜甫) 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唐·王维) 半醒半醉日复日桃花庵歌(明·唐寅) 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总为浮云能蔽日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 月 月上柳梢头生查子·元夕(北宋·欧阳修) 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北宋·苏轼) 沧海月明珠有泪锦瑟(唐·李商隐) 烟花三月下扬州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海上生明月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草长莺飞二月天村居(清·高鼎) 闭户著书多岁月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唐·王维) 星 星垂平野阔旅夜书怀(唐·杜甫) 飞星传恨鹊桥仙·纤云弄巧(北宋·秦观) 昨夜星辰昨夜风无题·其三(唐·李商隐) 会弁如星淇奥(《诗经·国风·卫风》)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 绿塘摇滟接星津莲花(唐·温庭筠) 卧看牵牛织女星秋夕(唐·杜牧) 云 云树绕堤沙望海潮·东南形胜(北宋·柳永) 白云生处有人家山行(唐·杜牧) 风流云散水龙吟·春恨(南宋·陈亮) 不畏浮云遮望眼登飞来峰(北宋·王安石) 俄顷风定云墨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 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唐·王之涣) 竹根流水带溪云临江仙·探梅(南宋·辛弃疾) 风 风满槛天门谣·牛渚天门险(北宋·贺铸) 长风几万里关山月(唐·李白) 浪淘风簸自天涯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唐·刘禹锡) 夜来南风起观刈麦(唐·白居易) 行人刁斗风沙暗古从军行(唐·李颀) 画图省识春风面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唐·杜甫) 吹面不寒杨柳风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南宋·志南) 霜 霜日明霄水蘸空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南宋·张孝祥) 雪霜多后始青葱题小松(唐·李商隐) 天涯霜雪霁寒宵阁夜(唐·杜甫) 白露为霜蒹葭(《诗经·国风·秦风》) 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唐·李白) 怀余对酒夜霜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唐·李白) 中有孤丛色似霜重阳席上赋白菊(唐·白居易) 雨 雨雪霏霏采薇(《诗经·小雅·鹿鸣之什》) 微雨燕双飞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北宋·晏几道) 帘外雨潺潺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南唐·李煜) 渭城朝雨浥轻尘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一霎清明雨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北宋·晏殊) 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绝句(唐·杜牧) 东边日出西边雨竹枝词·其一(唐·刘禹锡) 雪 雪散因和气早春(唐·白居易) 夜雪初积暗香·旧时月色(南宋·姜夔) 岷峨雪浪满江红·江汉西来(北宋·苏轼) 杏花如雪秦楼月·楼阴缺(南宋·范成大) 独钓寒江雪江雪(唐·柳宗元) 砌下落梅如雪乱清平乐·别来春半(南唐·李煜) 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唐·李白) 天 天人清且安古朗月行(唐·李白) 念天地之悠悠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野旷天低树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长沙(现代·毛泽东) 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五首·其一(唐·杜甫) 锦江春色来天地登楼(唐·杜甫) 望湖楼下水如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北宋·苏轼) 地 地晴丝冉冉绝句六首·其五(唐·杜甫) 落地为兄弟杂诗·其一(东晋·陶渊明) 心远地自偏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 谁言天地宽别云间(明·夏完淳) 万鼓雷殷地塞下曲(唐·高适) 御陌青门拂地垂杨柳枝词九首·其七(唐·刘禹锡) 寒 寒沙带浅流唐多令·芦叶满汀洲(南宋·刘过) 残寒销尽谢池春·残寒销尽(北宋·李之仪) 拣尽寒枝不肯栖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北宋·苏轼) 尚自露寒花未开正月崇让宅(唐·李商隐) 一枕云屏寒怯念奴娇·书东流村壁(南宋·辛弃疾) 萧萧梧叶送寒声夜书所见(南宋·叶绍翁) 塞外风沙犹自寒凉州词二首·其二(唐·王翰) 暑 暑退九霄净八月十五日夜玩月(唐·刘禹锡) 当暑著来清端午日赐衣(唐·杜甫) 消溽暑苏幕遮·燎沉香(北宋·周邦彦) 初回轻暑贺新郎·睡起流莺语(北宋·叶梦得) 别殿悲清暑月夜金陵怀古(唐·李白) 无限荷香染暑衣闻李端公垂钓回寄赠(唐·鱼玄机) 夜 夜静春山空鸟鸣涧(唐·王维) 昨夜微霜初渡河送魏万之京(唐·李颀) 风雪夜归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小楼一夜听春雨临安春雨初霁(南宋·陆游) 海日生残夜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丹凤城南秋夜长独不见(唐·沈佺期) 晚 晚来天欲雪问刘十九(唐·白居易) 向晚意不适乐游原(唐·李商隐) 红叶晚萧萧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唐·许浑) 正故国晚秋桂枝香·金陵怀古(北宋·王安石) 断云依水晚来收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南宋·辛弃疾) 快阁东西倚晚晴登快阁(北宋·黄庭坚) 山色遥连秦树晚同题仙游观(唐·韩翃) 晨 晨起开门雪满山山中雪后(清·郑板桥) 清晨散马蹄白露(唐·杜甫) 清露晨流念奴娇·萧条庭院(南宋·李清照)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唐·杜甫) 桃花帘内晨妆懒桃花行(清·曹雪芹) 当关不报侵晨客富平少侯(唐·李商隐) 夕 夕露沾我衣归园田居五首·其三(东晋·陶渊明) 七夕今宵看碧霄乞巧(唐·林杰) 汉口夕阳斜渡鸟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唐·刘长卿) 地僻日夕佳柴门(唐·杜甫) 冥冥日沉夕夕次盱眙县(唐·韦应物) 羽檄交驰日夕闻老将行(唐·王维) 罗衫卧对章台夕荆门行(唐·王建) 花 花冠不整下堂来长恨歌(唐·白居易) 春花秋月何时了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南唐·李煜) 感时花溅泪春望(唐·杜甫) 满地黄花堆积声声慢·寻寻觅觅(南宋·李清照) 东风夜放花千树青玉案·元夕(南宋·辛弃疾) 东风无力百花残无题·其一(唐·李商隐) 草 草满花堤水满溪桑茶坑道中(南宋·杨万里) 芳草无情苏幕遮·碧云天(北宋·范仲淹) 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乐府诗集》) 谁言寸草心游子吟(唐·孟郊) 天意怜幽草晚晴(唐·李商隐) 大漠穷秋塞草腓燕歌行(唐·高适) 客里看春多草草清平乐·采芳人杳(南宋·张炎) 树 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唐·王维) 玉树琼枝作烟萝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南唐·李煜) 徒言树桃李感遇十二首·其七(唐·张九龄) 禁门宫树月痕过赠内人(唐·张祜) 杨柳东风树送别(唐·王之涣) 一霎车尘生树杪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清·王国维) 长安陌上无穷树杨柳枝词九首·其八(唐·刘禹锡) 木 木末芙蓉花辛夷坞(唐·王维) 草木变衰行剑外恨别(唐·杜甫) 正柔木冻折赏南枝·暮冬天地闭(北宋·曾巩) 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清辉澹水木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唐·王昌龄) 秋尽江南草木凋寄扬州韩绰判官(唐·杜牧) 但见悲鸟号古木蜀道难(唐·李白) 梅 梅子青时节千秋岁·数声(北宋·张先) 寒梅著花未杂诗三首·其二(唐·王维) 候馆梅残踏莎行·候馆梅残(北宋·欧阳修) 吹彻小梅春透如梦令·春景(北宋·秦观) 年年索尽梅花笑丑奴儿·年年索尽梅花笑(南宋·辛弃疾) 江城五月落梅花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唐·李白) 春风先发苑中梅春风(唐·白居易) 红 红掌拨清波咏鹅(唐·骆宾王) 山红涧碧纷烂漫山石(唐·韩愈) 天寒红叶稀山中(唐·王维) 花褪残红青杏小蝶恋花·春景(北宋·苏轼) 绿池落尽红蕖却秋凉晚步(南宋·杨万里) 阶下青苔与红树端居(唐·李商隐) 人面桃花相映红题都城南庄(唐·崔护) 柳 柳下桃蹊望海潮·洛阳怀古(北宋·秦观) 高柳乱蝉嘶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北宋·柳永) 花共柳红窗迥·小园东(北宋·柳永) 还归细柳营观猎(唐·王维) 便薰梅染柳汉宫春·立春(南宋·辛弃疾) 闲看儿童捉柳花居初夏午睡起(南宋·杨万里) 绿 绿净春深好染衣钓船归·绿净春深好染衣(北宋·贺铸) 槐绿低窗暗南歌子·槐绿低窗暗(北宋·黄庭坚) 水树绿如发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唐·李白) 平铺新绿水生南湖早春(唐·白居易) 红满苔阶绿满枝一剪梅·两阕 (明·唐寅) 笑艳秋莲生绿浦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北宋·晏几道) 风回小院庭芜绿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南唐·李煜) 初 初闻征雁已无蝉霜月(唐·李商隐) 人初静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北宋·张先) 骤雨初歇雨霖铃·寒蝉凄切(北宋·柳永) 烟淡雨初晴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北宋·晏殊) 可怜九月初三夜暮江吟(唐·白居易) 人生若只如初见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清·纳兰性德) 北风吹雪四更初除夜雪(南宋·陆游) 阳 阳和不散穷途恨赠阙下裴舍人(唐·钱起) 阴阳不能贼正气歌(南宋·文天祥) 有斜阳处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南宋·张炎) 汉武寻阳空射蛟永王东巡歌十一首(选一)(唐·李白) 佳节又重阳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南宋·李清照) 乌衣巷口夕阳斜乌衣巷(唐·刘禹锡) 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散 散发乘夕凉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 兵散弓残挫虎威乌江(唐·汪遵) 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唐·韩翃) 繁华事散逐香尘金谷园(唐·杜牧) 近入千家散花竹桃源行(唐·王维) 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五首·其一(南宋·陆游) 数丛沙草群鸥散利州南渡(唐·温庭筠) 叶 叶下斜阳照水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北宋·周邦彦) 翠叶藏莺踏莎行·小径红稀(北宋·晏殊) 栟榈叶战水风凉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唐·白居易) 蚕眠桑叶稀渭川田家(唐·王维) 荒戍落黄叶送人东游(唐·温庭筠) 朵朵精神叶叶柔蔷薇花(唐·杜牧) 吴酒一杯春竹叶忆江南·江南忆(唐·白居易) 深 深山夕照深秋雨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 云深不知处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画眉深浅入时无近试上张水部(唐·朱庆馀) 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唐·杜牧)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南唐·李煜) 梨花淡白柳深青东栏梨花(北宋·苏轼) 小院闲窗春色深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南宋·李清照) 竹 竹杖芒鞋轻胜马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北宋·苏轼) 爆竹声中一岁除元日(北宋·王安石) 肠断竹马儿童宝鼎现·春月(南宋·刘辰翁) 暮天修竹摸鱼儿·对西风(南宋·朱嗣发) 笋添南阶竹新竹(唐·韩愈) 坐来声喷霜竹念奴娇·断虹霁雨(北宋·黄庭坚) 晓汲清湘燃楚竹渔翁(唐·柳宗元) 望 望故乡渺邈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北宋·柳永) 抬望眼满江红·怒发冲冠(南宋·岳飞) 岂上望夫台长干行(唐·李白) 白云回望合终南山(唐·王维) 与君永相望新婚别(唐·杜甫) 红楼隔雨相望冷春雨(唐·李商隐) 画 画船听雨眠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唐·韦庄) 巧画蛾眉独出群宫词(唐·罗隐) 惹破画罗轻扇过秦楼·水浴清蟾(北宋·周邦彦) 远山如画雨新晴江边吟(南唐·李中) 淡烟流水画屏幽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北宋·秦观) 湖上春来似画图春题湖上(唐·白居易) 芳 芳菲菲而难亏兮离骚(节选)(战国·屈原) 群芳过后西湖好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北宋·欧阳修) 游遍芳丛浪淘沙·把酒祝东风(北宋·欧阳修) 一任群芳妒卜算子·咏梅(南宋·陆游) 人间四月芳菲尽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野梅山杏暗芳菲春日(唐·韦庄) 绿染回汀草又芳思归(唐·韦庄) 园 园林胜事偏清明日园林寄友人(唐·贾岛) 南园春半踏青时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北宋·欧阳修) 与君园庐并题张野人园庐(唐·孟浩然) 别却池园数寸泥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一(唐·李贺) 开户临西园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唐·柳宗元) 对酒遂作梁园歌梁园吟(唐·李白) 占尽风情向小园山园小梅·其一(北宋·林逋) 锦 锦城丝管日纷纷赠花卿(唐·杜甫) 制锦不择地赠徐安宜(唐·李白) 何必锦绣文赠内(唐·白居易) 葡萄宫锦醉缠头胡歌(唐·岑参) 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南宋·李清照) 义士还乡尽锦衣越中览古(唐·李白) 不分桃花红似锦送路六侍御入朝(唐·杜甫) 城 城上高楼接大荒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唐·柳宗元) 孤城暮角迷神引·一叶扁舟轻帆卷(北宋·柳永) 只高城人隔忆少年·别历下(北宋·晁补之) 但使龙城飞将在出塞二首·其一(唐·王昌龄) 晴翠接荒城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长烟落日孤城闭渔家傲·秋思(北宋·范仲淹) 郾城辞罢过襄城过襄城(唐·韩愈) 山 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北宋·苏轼) 青山依旧在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明·杨慎) 报道山中去寻陆鸿渐不遇(唐·皎然) 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其四(唐·元稹) 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珠帘暮卷西山雨滕王阁诗(唐·王勃) 泉 泉水在东邻山中示弟(唐·王维) 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唐·王维) 怕幽泉青衫湿遍·悼亡(清·纳兰性德) 细洒冰泉惜红衣·吴兴荷花(南宋·姜夔) 携杖赴岩泉春日还郊(唐·王勃) 泪巾犹裛香泉西江月·别梦已随流水(北宋·苏轼) 熊咆龙吟殷岩泉梦游天姥吟留别(唐·李白) 海 海内存知己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平海夕漫漫早寒江上有怀(唐·孟浩然) 却道海棠依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南宋·李清照) 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黄昏独上海风秋从军行七首(唐·王昌龄) 边庭流血成海水兵车行(唐·杜甫) 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唐·李白) 燕 燕燕于飞燕燕(《诗经·国风·邶风》) 双燕双飞绕画梁长安古意(唐·卢照邻) 清秋燕子故飞飞秋兴八首·其三(唐·杜甫) 泥融飞燕子绝句二首·其二(唐·杜甫) 梁上有双燕燕诗示刘叟(唐·白居易) 小阁重帘有燕过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北宋·晏殊) 自去自来堂上燕江村(唐·杜甫) 喜喜极成悲伤木兰歌(唐·韦元甫) 犹喜洞天自乐瑞鹤仙·悄郊原带郭(北宋·周邦彦) 魑魅喜人过天末怀李白(唐·杜甫) 寄身且喜沧洲近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唐·刘长卿) 冰盘同宴喜花犯·小石梅花(北宋·周邦彦) 赚得行人空喜欢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南宋·杨万里) 惯看宾客儿童喜南邻(唐·杜甫) 茶 茶甘饭软沁园春·孤鹤归飞(南宋·陆游) 把《茶经》《香传》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南宋·刘克庄) 莫分茶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南宋·李清照) 寄与爱茶人山泉煎茶有怀(唐·白居易) 乱飘僧舍茶烟湿雪中偶题(唐·郑谷) 午窗杯面聚茶香初夏燕堂睡起(南宋·陆游) 伴 伴君幽独贺新郎·夏景(北宋·苏轼) 亦伴玉绳横月三首(唐·杜甫) 处处伴愁颜贼平后送人北归(唐·司空曙) 还随女伴赛江神江南曲(唐·于鹄) 当时浣纱伴西施咏(唐·王维) 母不失雏雄伴雌母别子(唐·白居易) 穷通行止常相伴琴茶(唐·白居易) 酒 酒酣胸胆尚开张江城子·密州出猎(北宋·苏轼) 诗酒趁年华望江南·超然台作(北宋·苏轼) 黄縢酒钗头凤·红酥手(南宋·陆游) 何当载酒来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一曲新词酒一杯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北宋·晏殊) 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唐·杜牧) 琴 琴筝箫管和琵琶春日偶成(唐·唐彦谦) 弹琴复长啸竹里馆(唐·王维) 若言琴上有琴声琴诗(北宋·苏轼) 山对弹琴客咏屏风(唐·袁恕己) 赖此北窗琴阴雨(唐·白居易) 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唐·李白) 歌 歌以咏志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东汉·曹操) 狂歌痛饮摸鱼儿·雁丘词(金·元好问) 舞榭歌台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宋·辛弃疾) 对酒当歌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北宋·柳永) 少年听雨歌楼上虞美人·听雨(南宋·蒋捷) 忽闻岸上踏歌声赠汪伦(唐·李白) 采莲女儿凭船歌采莲曲(唐·张籍) 忧 忧眠枕剑匣崇义里滞雨(唐·李贺) 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唐·白居易) 从此忧来非一事岭南江行(唐·柳宗元) 无禄尚忧农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无贻汉国忧送人之军(唐·贺知章) 悲见生涯百忧集百忧集行(唐·杜甫) 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 思 思君若汶水沙丘城下寄杜甫(唐·李白) 因思杜陵梦商山早行(唐·温庭筠) 低头思故乡静夜思(唐·李白) 南冠客思侵在狱咏蝉(唐·骆宾王) 身多疾病思田里寄李儋元锡(唐·韦应物) 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当初不合种相思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南宋·姜夔) 愁 愁只是水龙吟·次韵林圣予惜春(北宋·晁补之) 蜂愁蝶恨薄幸·青楼春晚(南宋·吕渭老) 永怀愁不寐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 为问新愁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南唐·冯延巳) 如今已是愁无数踏莎行·情似游丝(南宋·周紫芝) 足茧荒山转愁疾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唐·杜甫) 闺中少妇不知愁闺怨(唐·王昌龄) 欢 欢笑情如旧淮上喜会梁州故人(唐·韦应物) 新欢不抵旧愁多鹊桥仙·七夕(南宋·范成大) 王母欢阑琼宴罢满江红·代王夫人作(南宋·文天祥) 但有旧欢新怨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北宋·苏轼) 当时早恨欢难偶鹤冲天·冬冬鼓动(北宋·贺铸) 何期小会幽欢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北宋·柳永) 淮阳多病偶求欢初冬夜饮(唐·杜牧) 精彩书摘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关山月:古乐府诗题,多抒离别哀伤之情。天山:此指祁连山,在今青海、甘肃两省交界。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白登:白登山,在今山西大同东北。匈奴曾困刘邦于此。胡:此指吐蕃。窥:有所企图。戍客:指戍边的兵士。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 古乐府《关山月》传统的主题就是写征戍或远别之苦。李白此诗即叹息前方战士的辛苦和后方思妇的愁苦。诗一开始以天山明月出没于苍茫云海起兴,由万里长风把人们带到遥远的边塞,接着写征战的激烈和严酷。然后写戍客思归,闺妇怀远。后四句,和他在《春思》中的“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有异曲同工之妙,表现了诗人对征戍战士及其家属的无限同情。全诗气势雄浑,意境苍茫、悲慨,感人至深。明胡应麟评此诗“浑雄之中,多少娴雅”。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九曲:弯弯曲曲。自:来自。 《浪淘沙》是刘禹锡于长庆年间(821—824)所创作的一组诗共九首,本文所选的为第一首。这是一首描写黄河的著名诗篇,同历代名家一样,刘禹锡也写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但更具形象化。 黄河自古以来就被称为中华儿女的母亲河,歌颂它的诗歌数不胜数,出名的亦不在少数,王之涣《凉州词》中就有“黄河远上白云间”夸张而又高远的描写,李白更是在《将进酒》中说“黄河之水天上来”,表达了黄河的壮美之态。此诗首句“九曲黄河万里沙”,从视觉上写黄河,弯弯曲曲,百转千回,又波涛汹涌,夹带着黄色的泥沙,仿佛从天边奔流而下。“浪淘风簸自天涯”,这一句承接首句,更加渲染了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大浪淘沙,奔腾不息。三、四句“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引用了“张骞泛槎”的典故。传说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张骞曾乘木槎逆黄河而行,便直上天河,遇到了牛郎织女。当然,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刘禹锡引此典故,也是为了更形象化地描述“黄河之水天上来”,另外,神话故事的引用,也让诗的意境更加唯美浪漫。 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刈麦:收割小麦。荷箪食:扛着用竹篮盛的饭。荷:肩负,扛。浆:古时候的一种酸味汤食,或者米酒。饷田:为在地里劳作的人送饭。秉:即拿着的意思。输税:向官府缴纳租税。石:古时容量单位,一石为十斗。岁晏:年底,一年快要结束的时候。晏,晚。 这是白居易的一首叙事之作,写于周至县县尉任职期间,虽然当时的作者享受朝廷俸禄,但因为所见所感而心生不公。所以,这首诗不只是白居易的一首讽喻诗,更是为历来诗人所观摩并感同身受的著名之作。 这首诗所展现的是一幅非常凄苦的农村画卷:夏日太阳炎热,田间的青壮年农民都不顾脚下升腾起来的热浪,以及背上当空而照的炎阳,拼命抢收着田里成熟的小麦。为了早点收割完麦子,妇人提着竹筐来送饭,连小孩子也手提瓦罐送汤水。可就算这样辛苦,还是有吃不饱饭的人。一个妇人怀里抱着孩子,一手拿着麦穗,甚至没有空余来抹去头上流下的汗水,这就是悲苦的现实生活。可造成这种现实的原因是什么呢?那就是缴纳国家赋税。为着缴税,农民已经到了无粮果腹的境地。此情此景直击人的心灵,又如何不叫人心酸,又如何不让人愤慨? 不过,诗的后篇非常委婉,只是笔锋略转便指到自己身上来:不劳动,不下田,却有吃有穿有薪俸。作者一边说着自己的惭愧一边暗指政策之不公,从而将其内心之怜悯、对民之所系的深情表达了出来。白居易素以长诗叙事著称,诗作之美在于细化人情物态,又曲折生动,使其情感自然流露且饱满充盈。 古从军行 唐·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烽火:古代边境报警的信号。饮马:给马喂水,傍:顺着。交河:在唐陇右道西部,安西都护府西州境内。行人:出征的战士。蒲桃:今作“葡萄”。 李颀七古,雄浑磅礴,纯用气势夺人。此诗写当代之事,古来帝王多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讽刺之中,悲壮异常。 全诗描写了塞外的从军生活,白日登山,望烽火来巡视边警;黄昏饮马,落日萧条而近交河。一整天的紧张状态被概括得淋漓尽致。诗人用“行人刁斗”和“公主琵琶”作对,刻画了塞外夜晚的凄冷与肃穆,同时以“公主琵琶”来暗示出征将士的思乡之情。在这种情绪下,诗人接下来着意渲染了塞外边陲的环境。野云万里,这里何等空旷,尤其在没有城郭时,这种空旷更是惊人,加以雨雪纷纷,荒沙大漠,其凄冷枯寂更是显而易见。景中含情,情随景深。 最后四句,愈收愈紧,前文渲染思乡之情,后文则重在渲染归乡不得的事实,玉门被阻,已是归乡无望、置于死地的征戍人,只能背水一战,随将军出生入死,而这样一来的结果,只是年年战斗,白骨埋在荒外,而在征人付出生命代价之后,只是微不足道的蒲桃(葡萄)进入汉地而已。意味深远,讽嘲尖刻犀利,尤其末尾一句,更具画龙点睛之妙。 全诗收缩自如,开合有度,在音节上,错落有致,声韵和谐,叠字叠韵的应用,更为该诗增色不少。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明妃:即王嫱,字昭君,汉元帝时宫女,后和亲匈奴。西晋时避司马昭讳而改称明妃。村:指王嫱生长的乡村。去:离开。紫台:紫宫,汉宫名。连:这里是联姻的意思。朔漠:北方沙漠之地,这里指匈奴所在地。青冢:指王嫱的坟墓。向黄昏:指王嫱死后凄凉冷落。省识:指约略地看。环佩:古人衣带上系的玉佩,这里指昭君。“环佩”句说昭君死于匈奴,怀念故土,但不得归汉,即使月夜魂归,也是徒然。曲中论:乐曲中抒发感情。 这首诗咏昭君。首联描绘昭君故乡的自然环境,用一个“赴”字写出丛聚在三峡一带的山岭势若奔驰的生动姿态,很有气势。随即感叹王嫱人逝村存,点出题意。颔联紧接人逝村存之意,竭力渲染昭君生前及死后的凄凉。颈联先讲汉元帝的昏庸,后写昭君不忘故土,魂魄夜归。这里用一个“空”字,以突出昭君遗恨之深,并深寄诗人的同情。尾联以琵琶乐曲将昭君的怨恨传之千载收束全诗。诗借古讽今,借昭君来抒发感慨,写得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南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系:联结,拴。短篷:即小船。短,小;篷,船帆,代指船。杖藜:拄着藜杖的意思。杖,拄着;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秆坚硬,可做拐杖,藜杖,指的便是用藜的老茎做的拐杖。杏花雨: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的雨。寒:寒冷、寒凉。杨柳风:古时,人们将应花期而来的风称为花信风,杨柳风也是花信风的一种,指的是清明节前后的风。因为清明尾期的花信是柳花,所以称杨柳风。 志南僧的诗,若芙蓉点面,别有几分迷离娇俏的意境。 诗是小诗,题材也很普通,写的不外是细雨微风中拄杖闲游的春趣,但如此普通的题材,在志南笔下,却变得格外巧致与生动。 诗上半部叙事,写已然老迈的诗人驾一叶扁舟自潋滟湖光中而来,近岸后,将小船泊在蓊郁的古木浓荫之下,然后拄着拐杖登岸东行,走过一座小桥,无尽春色伴着东风便扑面而至。语句不算华美,但清新小巧,显得格外别致,尤其是“杖藜扶我”一句,以一个“扶”字将藜杖彻底拟人化,读之,更显亲昵贴切。 而诗的下半部,笔锋一转,由叙事转向写景,一路东行,春光明媚,蒙蒙的细雨中,杏花娇媚烂漫,婀娜的杨柳舞动着东风,东风送暖,轻拂着人的脸颊,更撩动着人的思绪。其中,“欲湿”“不寒”二词用得最妙。“欲湿”凸显了细雨蒙蒙、若有似无的意境;“不寒”则间接表明了季节,春光融融,春风送暖,映着杨柳的风姿、杏花的娇媚,色彩纷繁、画面明丽,凸显了春的和暖、宜人与生动。而这份宜人与生动,恰恰又表现出了诗人春日远足的惬意、安然与愉悦。全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全无一丝斧凿的痕迹,令人赞叹不已。 前言/序言 2017年2月,由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大型文化类演播室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档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的节目在引爆收视狂潮的同时更唤醒了普罗大众对于古典诗词的记忆与热爱,而其中令人眼前一亮的“飞花令”环节更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谓“飞花令”本是中国古时一种喝酒时用来罚酒助兴的酒令,“飞花”一词出自唐代诗人韩翃《寒食》诗中的“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行飞花令时首选诗和词,也可用曲,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7个字。一般而言,行令时,诗句不仅必须含有相对应的关键字,而且对该关键字出现在诗词中的位置同样有着严格的要求。 飞花令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诗词之美,美在情感之真纯,亦美在表达之深刻。无论时代如何更迭,流传千古的经典诗词依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灿烂的一抹亮色,以其真实的表达与动人的遐思,在历史的长河中缤纷闪耀,熠熠生辉,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故此,我们策划编辑了《飞花令:每天一首好诗词》这套丛书。本套丛书共分为3册,每册均以诗词作为载体,从诗歌的缘起——《诗经》《楚辞》,到唐宋诗词,明清佳句,精心遴选了150余位诗人的经典古诗词,依循古代飞花令的行令规则以及现代人的阅读习惯,选取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春、夏、秋、冬、风、霜、雨、雪、花、云、月、夜等几十个常见字进行编排,每一首诗词后均配有相应的注释与优美的文字赏析,并辅以精心设计的花絮版块和插图,带领读者在诗香词海之间开启一场唯美动人的诗词文化之旅。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