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崇拜中国古籍《国语·鲁语》记载了展禽的一段话“加之以社稷山川之神,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及天之三辰,民所以瞻仰也;及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及九州名山川泽,所以出财用也。”这是人类初期农业社会发展的产物。
图腾崇拜最典型的图腾崇拜是龙凤崇拜。龙凤文化是中国传统文明的成就。龙的形象以蟒蛇和闪电为躯干原型,融进鳄蛟、豢豕以及马、鹿、虎、鹰等多种动物要素,形成神圣优美、多姿多彩、矫健生动、飞腾变化的艺术形象和行云施雨的神灵形象。中国人常自称是“龙的传人”,而“凤凰涅粲”是中国人尊崇的至高境界。
祖先崇拜是祖先神的综合,如三皇五帝崇拜。三皇(即神话中的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五帝(即传说中的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是祖源认同上的文化整合,标志着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正处在形成中。
鬼魂崇拜亡灵祭祀,赶鬼巫术。
中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政治制度和社会体制——宗法制,源远流长。中国人对万物和人生本源的基本看法是“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①,基本信念是“敬天法祖”,报本答愿的方式是“祭天祭祖”,由此演化出一套统治制度和伦理秩序。到了封建社会,就形成了封建等级社会固有的“封建宗法性”特征:一是政治、制度层面,包括维系封建统治的“神权”制度;二是伦理、文化层面,包括维系社会关系的礼仪习俗。费正清认为这种“制度和文化的持续性,曾经产生了体现为气势澎湃和坚守既定方针的惯性”。②马克斯·韦伯把中国形容为“家族结构式的国家”,把儒学列为“清醒的宗教”,把中华民族称为“未醉的民族”,认为中国宗教“就其意义而言是面向今世的”。①
儒学的宗教观对中国历史上的宗教关系产生了极其重要甚至决定性的影响。其一,敬鬼神而远之;其二,神道设教;其三,报本返始;其四,事死如生。中华文明在发展中形成了以儒家伦理人学为底色,以儒道互补为主脉,以儒、道、佛和谐为核心,并向外开放的文化生态。其神灵的系统在不断综合新神灵中壮大,形成以天神为主导、以祖神为根本、以社稷为依托的多神分工合作的天国世界。
在这种强大的惯性中,中国文化以儒学为支柱,中国宗教“儒释道”相浸染,都打上了“敬天法祖重社稷”的烙印,强调维系现存世界,并理性地适应现存世界。这样一种文化基因不可能产生一神教,却容易接纳外来的宗教和神灵,使中国人由多神崇拜发展为多教信仰,逐渐形成信仰上的多种类、多层次和内外兼收的特点。对外来文化“食而能化,化而能食”。外来宗教也只有尊重和适应这种特征,才能在中国立足。
一、敬天法祖的基础信仰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但是多种宗教文化的关系并不是一盘散沙,而是具有一个基础性信仰——敬天法祖。这主要来源于中国的国家民族宗教——宗法性传统宗教,并得到了儒家哲学忠孝伦理的巩固。敬天法祖之所以是基础性信仰,一是有普遍性,几乎全民信仰;二是有深厚性,不可违背;三是有包容性,在此基础上可以兼信其他宗教。
P4-5
数月心血,即将付梓,终于松了一口气,须臾又感慨万千。本书讲的是中国宗教的故事,但是中国源远流长的宗教故事,多元和谐的宗教关系,波澜壮阔的宗教事业,百转干回的管理实践,又岂是这样一本小书能穷尽的呢?百闻不如一见,事实胜于雄辩。我真诚地邀请外国朋友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中国的宗教故事比本书还要丰富多彩。
我的老朋友库恩博士(Robert Lawrance kuhn)和他的伙伴朱亚当先生参与了书稿讨论,并收集了西方社会对中国宗教状况的若干问题。可以说,本书的谋篇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那些具有代表性问题的回答。我的学生张袆娜(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师)、程洪猛(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教师)参与修订了书稿,刘威(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弋杨(国家宗教事务局办公室副主任)、李寒颖(国家宗教事务局一司副司长)提供了附录部分宗教交流大事记,还有其他同志和朋友也提供了不少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引子
中国宗教是多元和谐的吗?
第一章 中国宗教多元和谐的基本特征
一、敬天法祖的基础信仰
二、多元通和的发展模式
三、政主教辅的政教结构
四、入世崇德的人文情怀
第二章 儒释道之“和”
一、儒学之“和”
二、佛教之“和”
三、道教之“和”
四、兼收并蓄与内涵深化
第三章 基督宗教在中国:与“多元和谐”的适应与冲突
一、儒释道与基督教:碰撞、冲突、对话
二、礼仪之争与百年禁教
第四章 伊斯兰教在中国:沿着“多元和谐”的路径中国化
一、儒释道与伊斯兰教:“以儒诠回”
二、中国穆斯林的形象
第五章 中国宗教多元和谐模式遭遇的冲击和重建
一、近代中国宗教的两个烙印
二、多元和谐模式的重建
三、走向新生
四、中国基督教徒的回应
第六章 当代中国宗教的基本状况
一、内地(大陆)地区
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
三、服务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第七章 中国真的有宗教信仰自由吗?
一、政策理念
二、客观事实
三、和而不同
第八章 西藏:“香格里拉”的变与不变
一、旧西藏:并非想象中的香格里拉
二、新西藏:拒绝保护野蛮和落后
三、两个基本问题的交叉
四、“单一民族自治”的阴谋
五、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
第九章 新疆的宗教信仰自由状况
一、新疆的宗教历史
二、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三、满足信教公民正常宗教需求
四、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五、开展宗教对外交流
六、防范和打击宗教极端
七、发挥宗教界的积极作用
第十章 关于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
一、新疆为什么有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
二、宗教极端主义不是宗教
第十一章 坚决反对冒充宗教的邪教
一、邪教的由来
二、邪教法轮功
第十二章 海峡两岸,以和为尚
一、两岸和尚.以和为尚
二、台湾星云法师的乡愁
三、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四、佛指舍利赴台湾供奉纪实
五、兄弟和合钟(终)相连
六、同出一源。以桥相通
七、法鼓印象
八、佛指赴香港,众人皆欢喜
第十三章 中国与日本:毕竟一衣带水,总有鉴真精神
第十四章 促进基督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对话与和睦
第十五章 多元和谐:中国宗教的故事
一、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交流
二、《道德经》:继承传统。面向未来
三、“正义的冠冕”:为傅铁山主教预备
四、基督教在中国的“好的”和“不行”
五、“虎溪三笑”:以“和”会通
第十六章 多元和谐的中国宗教
一、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二、迎接新时代的“新文艺复兴”
三、自强不息生和气。厚德载物送和风
四、“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向量
五、新形势下党关于宗教工作的新思想
附录
结语
以“襟怀博大的精神”取代“心胸狭窄的灵魂”
后记
读者面前的这套丛书,有一个总题目,叫做:读懂中国。
为什么要提出“读懂中国”的问题呢?
你看,当今世界发生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令人目不暇接。最大的变化,莫过于中国。
从20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最近这40年时间,就使一个多达十三亿多人口的贫穷落后的东方大国,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人们自然会问:在中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中国快速发展的奥秘究竟是什么?
人们自然也会问:一个正在强起来的中国,和世界怎么相处?
于是乎,问题套问题,疑虑叠疑虑,“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这“论”那“论”,这“陷阱”那“陷阱”,纷纷指向中国。
毫无疑问,中国人应当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而这本身就包含着,为了回答人们的关切、问题和疑虑,必须做好一件事:“读懂中国”。
为此,由我主持的国家创新和发展战略研究会发起,联合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和国际知名智库“21世纪理事会”合作,在2013年11月和2015年11月先后举办了两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
这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得到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重视和支持,亲自到会同与会外国嘉宾座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副总理张高丽分别出席了第一届和第二届会议,并在会上作了开幕演讲。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许多部门的领导同志,也到会同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和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会议取得的成功,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只要直面问题,只要心诚意真,只要实事求是且生动具体地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中国和世界相处的故事,将大有利于关心中国的人获得新知,怀疑中国的人逐步释惑。
为此,我们设想,把“读懂中国”的国际会议搬到书本上,搬到视频上,搬到网络上,在更大的场合,用更加生动的形式,回答人们的关切、问题和疑虑。
这一设想,不仅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不仅得到了中国外文局和外文出版社的大力支持,而且得到了一批对这些问题有亲身实践经验和较深研究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同志的大力支持,为丛书撰稿。
这就是读者面前这套丛书的由来。现在编辑出版的还只是这套丛书的第一辑,以后还会有第二辑、第三辑以至更多的好书问世;现在这一辑主要是中国作者的作品,以后还会有其他国家作者的作品。
不仅是丛书,以后还会有配套的电视专题片和网络视频,陆陆续续奉献给大家。
在我们看来,“读懂中国”,包括“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是一个宏大的事业。
让我们共同以极大的热情,来关注这一事业、参与这一事业!
叶小文著的《多元和谐的中国宗教/读懂中国》以理性客观的语言,在中外思想碰撞的视域下,对数千年中国宗教的发展做了一次生动的巡礼,系统回顾了中国宗教的历史传统,精准概括出中国古代宗教及其相互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多元和谐”,具体包括“敬天法祖、多元通和、政主教辅、入世崇德”四个方面:梳理了基督宗教、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历史和现状;讲述了西藏、新疆、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宗教发展状况,以及中外宗教文化交往历史及现状;并对当今世界相关热点问题,如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邪教等发表了洞见。
本书从哲学层面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中“和”的精神;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系统回答了坚持无神论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真诚地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能够最大限度把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群众团结起来,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中国共产党不信神,在指导思想上坚持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包括无神论),与一切唯心论(包括有神论)相对立。但不信神的共产党,为什么能把信教群众团结起来,把他们的意志和力量,与广大不信教群众凝聚在一起,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在当今世界因“宗教发热”、“文明冲突”而困惑的时候,中国却是风景这边独好。叶小文著的《多元和谐的中国宗教/读懂中国》以深入浅出、通俗生动地语言向世界说明中国的宗教状况和宗教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