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回忆苗氏家族企业/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百年中国记忆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淄博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桓台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的《回忆苗氏家族企业》为读者提供了一部有关民族工商业发展的翔实资料。它比较系统、完整地反映了苗氏民族资本的产生、发展的全貌,可供研究我国资本主义经济史参考。

本书选用的史料,主要来源于苗氏家族和苗氏各企业中主要当事人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为使苗氏企业的资料比较完整,本书还附录了一部分必要的档案文献资料。

内容推荐

山东苗氏家族企业,民国时期著名民族企业,其发展壮大的过程是山东近代民族经济发展的缩影。苗氏兄弟自1899年起经商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先后创办了数十个企业,其经济势力从济南一直伸展到西安、南京等地。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的《回忆苗氏家族企业》收录了苗氏家族成员和苗氏各企业中主要当事人的回忆文章,系统、完整地反映了苗氏民族资本的产生与发展,对研究民国时期民族经济史具有参考价值。

目录

苗氏家族发迹史

 我们苗氏兄弟的身世和发迹概况

 苗德卿与苗家资本集团的初创时期

 苗氏工商业兴衰五十年

 从商业走向实业的山东苗氏家族

 抗战时期我在济南伪商会的经历与见闻

苗氏家族企业

 苗杏村与成记面粉厂、成大纱厂

 济南成丰面粉公司的创建、发展与经营管理

 1937年以后的济南成丰面粉厂

 解放前的济南机制面粉工业

 济南成丰面粉厂见闻录

 成记面粉厂始末

 成记面粉厂简记

 成通纱厂的创建与发展

 成通纱厂的萧条与新生

 苗海南与成通纱厂

 以愉快的心情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成大纺织厂前后见闻记

 西安成丰面粉厂的创立与经营

 苗星垣与成丰面粉厂

 西安成丰面粉厂的回忆

 南京普丰面粉厂的回顾

 我所知道的普丰面粉厂

 苗杏村承租鲁丰创办成大始末

 济南文德铁工厂简述

苗氏家族兄弟

 苗星垣、苗海南兄弟创业纪实

 苗星垣与他人合作经营企业概述

 不能忘却的纪念

 记忆中的二伯父苗星垣先生

 孜孜以求 风雨同舟

 从“实业救国”梦想的破灭到走上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苗海南传略

 苗海南跟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

附录

 山东省苗氏工商业年表

试读章节

务农、贩煤

苗世厚(德卿)生于1855年(清咸丰五年),卒于1919年,终年64岁。他9岁入私塾,只读三五年书,就因家贫辍学。下学后务农,春冬两闲时做商贩,曾沿街串巷叫卖过面食。当时他虽然年少,但在索镇大街学了点做小本生意的本事。索镇大街从清朝末年就已成为桓台附近几县的一个名镇。乌河从镇中南北穿过,北接小清河,东至羊角沟,西通济南府,南靠淄博矿区,旱路也四通八达,是水陆两运的交通码头,地理位置比较优越。这种条件给索镇带来了生机。在胶济铁路通车前,这里的商业和手工业作坊及过载栈(即代客运输的栈房)就很发达,商贾云集,市镇繁华。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苗家地少,光靠种地吃饭难以度日。世厚兄弟5人,还有个姐姐,10口之家,2亩薄地,收入甚微,家计支绌。其父继友年过半百,身体有病,全靠世厚和他大哥苗世忠来支撑家务。兄第两人请木工做了两辆二把手车子(当地叫响车子)往来于淄川、索镇之间,靠贩煤度日。

正当两人忙于推小车生意时,1875年清朝光绪皇帝登基,这时鲁中地区遇上了大旱,村民中就流传着“朝廷无福民遭难”的怨言。光绪二年,旱情更加严重,从春到秋,滴雨未见,夏天挑水种谷,晚秋又遇虫灾。连续两年碌碡未翻身,树皮剥光,草根挖尽,有些人家挑起担子流落他乡,逃荒要饭。世厚一家没有走,靠两辆小推车挣扎度日。他讲过这样一件事,在光绪二年腊月,哥哥世忠病倒在床,他自己虽20出头,是血气方刚的年龄,但因受饥挨饿瘦得皮包骨头,一家人都为度过寒冬发愁。以后听过路人讲,胶东秋后萝卜丰收,他和父亲商量推车子去一趟,因怕路上不安全,就找了两人结伴而行。到了胶东,卖掉了带去的铺盖(被褥),买了一车萝卜。胶东离家’700里,只靠白天走路需走7天。他们3人商议,趁腊月十五的月光,日夜兼程,到哪里累了,就地打个盹,干粮不够就吃萝卜充饥,回到家时已到腊月二十日,一家人靠一车子萝卜过了年关。次年变卖家产种上了庄稼。

世忠、世厚兄弟俩推车贩煤,主动与索镇十几家手工作坊联系上门送货,如遇过往客商也做些代客送货的生意。

开办油店

在天长日久的交往中,本街油坊坊主荣仲森见世忠、世厚为人实在,便请他兄弟俩为荣家代销食油。推车子下乡串村卖油,比起贩煤来较省力又得利较厚,几年后便稍有积蓄。经全家合计,遂于1883年(清光绪九年)在索镇街建了一处自营油店,由世忠掌管。不久又买了一头牛,安装了一辆天车,世厚做代客运输的生意。

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世忠病故,油店由世厚接手,让三弟世传学赶大车,代客运货。世忠经营油店8年期间,坐门等客,收入甚微,除日常开支外,所余无几。世厚接业后,大改店风,除在本街营业外,常去外地集镇探听行情,主动与油贩交往,还亲自送油上门。冬春有庙会,买卖兴旺,他让弟弟帮忙,主动向赶庙会的包子棚、油条铺抢时间送油。一个旺季的营业额就超过以往一年的数量。他善交朋友,油贩都愿和他往来,当时镇索街虽有十几家油店,唯他一家成了批发店,生意兴隆。他接手经营了4年油店,红利超过其兄8年的10倍。当时索镇商界说起他来都伸拇指佩服。

赶脚

苗世远(杏村)在他七八岁进入学龄期时,家中连续出了几件事,失去了求学机会。他10岁那年父亲病卧在床,久治不愈。随后姐姐出嫁,长兄苗世忠病故,三哥苗世传又年轻早逝,四哥苗世登专心业儒,二哥苗世厚在索镇卖油,家中的杂务零活压在杏村一人身上,家庭环境迫使他过早地挑起重担。15岁那年他看到索镇街上各处商人云集,稍有气派的商人需雇毛驴赶路,他向掌管油店的二哥提出买头毛驴学做送客生意,二哥欣然同意。

杏村以后讲到这段经历,认为这是他步入社会的奠基石。他曾对我讲过这样几件事:开始他发现每天早晨在乌河桥头赶脚者牵着毛驴聚集在一起,等客定价,议成后马上赶路。有的跑群帮,也有的跑单帮。当时他年幼胆小,天黑了不敢走路,怕跑单帮。于是他想出办法,先和赶脚有经验的交往,揽生意时把他带上。为了揽买卖他主动和乌河水道船户交往,有客送时早打招呼;并多和过载栈联系,早和雇脚的客商预定日期,做到按时不误。第一年这六条腿的生意做得不错,随大帮跑羊角沟送客,回来捎货,两头见钱,年底算账,二哥喜笑颜开,给他添了一身新衣裳。第二年胆子大了,哪里也敢去了,随大帮能跑,跑单帮也敢承担。到了冬天,有些赶脚的见天寒地冻,不愿受罪,就改行用驴拉磨做起面食生意来。而他认为天冷干这一行的人少了,无竞争对手,生意更好干,挣钱就更多。一次,在腊月初下了一夜大雪,第二天早晨,一位博兴城的煤贩子要到博山联系生意,愿出3倍价钱雇脚,杏村摇头不去。他又伸了5个指头,意思是高5倍,杏村才答应了,回家带上了一把油布雨伞,抓紧赶路。冬天天短,中午饭不敢久占时间,喂饱了牲口就抓紧赶路,总算带着太阳进了博山城。客人支付了脚钱后他就立即到干果店买了些山楂、核桃、酸枣之类的年货,连夜返回。毛驴驮着近50市斤的东西,他不忍心再骑在驴上,就跟在后边走着吆喝着壮胆。不想刚过淄川城十来里地,毛驴突然不往前走了,而且还浑身哆嗦。他顺路向前仔细一看,在路中央坐着个大狗一样的东西,突然想到:驴这样怕它,难道是只狼?他听二哥讲过,遇上狼不能怕,要斗智。他把身上背的雨伞解下来,大吼一声,突然把伞张开,果然奏效,再定睛细看,狼已跑远了。于是加快了赶路速度,到了张店才听见头遍鸡叫。前面有一辆牛车也走去索镇的路,这才放心跟在车后慢行,摸了摸身上的棉袄已经湿透了。直到前半晌,才回到家。正好这天索镇大集,二哥把干果带到集上,下午二哥赶集回来笑着说:“你夜间一身汗,胜过我一车子油。”

P3-5

序言

山东苗氏民族资本,是以桓台县索镇苗世厚(德卿)、苗世远(杏村)、苗世德(星垣)、苗世循(海南)堂叔四兄弟为首形成的。他们从1899年开始进济南经商,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旧中国走过了一条先商后工的道路。先后创办过十数个企业,其中主要有恭聚和粮栈、恒聚和粮栈、公聚和粮栈、恒聚成粮栈、同聚长粮栈、成丰面粉厂、成记面粉厂、西安成丰面粉分厂、成通纱厂、成大纱厂、南京普丰面粉厂、文德铁工厂等。

苗氏企业的创业人,原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平民百姓,以务农为生。他们自戊戌变法时期开始,从种田到开办油坊,家境渐富,少有积蓄。后又到济南洛口开设粮栈。最初15年的微利经营发展不快。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列强忙于战争。洋货在中国市场上一度锐减,中国的粮食和面粉、棉纱及纺织品,由进口变为出口。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变化,苗家经营粮栈大发其财,为创办面粉厂及纺织厂积累了资本。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抗日战争爆发,24年间,苗氏企业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在济南经营十数个企业,并把经济势力伸展到西安、南京等地,成为山东省名气很大的百万富翁。

苗氏企业在日军侵占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屡遭磨难,濒临衰败之境。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企业得到新生,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

《苗氏民族资本的兴起》一书的问世,为读者提供了一部有关民族工商业发展的翔实资料。它比较系统、完整地反映了苗氏民族资本的产生、发展的全貌,可供研究我国资本主义经济史参考。

本书选用的史料,主要来源于苗氏家族和苗氏各企业中主要当事人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由于苗氏企业中的一些主要当事人业已作古.尽管我们对掌握“三亲”资料者进行了奋力“抢救”,但仍有一些侧面的资料征集不全。为使苗氏企业的资料比较完整,本书还附录了一部分必要的档案文献资料。

本书在征集资料过程中,得到了济南市政协、济南市工商联、济南市史志办、济南市档案馆、济南市国棉一厂和国棉四厂、济南市粮食局、济南市粮食加工厂、济南市挂面厂、济南机床四厂、西安市政协、西安市工商联、西安市档案馆、西安市粮食局、南京市政协、南京市工商联、南京市档案馆、上海市政协、淄博市图书馆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原苗氏各企业主要当事人和苗氏家属,在提供资料和鉴别资料方面也都给了我们很大帮助。在此,谨向以上单位和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苗氏民族资本的兴起》编辑组

1988年4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5: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