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波诗歌全集(精)》收入兰波所有的诗歌作品,包括《地狱里的一季》、《灵光集》等。兰波在诗歌方面创造了崭新的叙事方式,将诗歌的语言节奏与精神的灵动韵律结合起来,在法国象征派诗人中别具一格,使诗歌中的自我成为一种带有了绚丽色彩和神秘无比的认知主体,使诗歌在其自由、自然的美学倾向上获得了一种新的生命。
| 书名 | 兰波诗歌全集(精)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作者 | (法)兰波 |
| 出版社 | 北京燕山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兰波诗歌全集(精)》收入兰波所有的诗歌作品,包括《地狱里的一季》、《灵光集》等。兰波在诗歌方面创造了崭新的叙事方式,将诗歌的语言节奏与精神的灵动韵律结合起来,在法国象征派诗人中别具一格,使诗歌中的自我成为一种带有了绚丽色彩和神秘无比的认知主体,使诗歌在其自由、自然的美学倾向上获得了一种新的生命。 内容推荐 兰波以短暂的创作生涯成就了世界诗歌史上辉煌的一页,他用忧郁和眩晕的语言辉耀了一个时代,影响了后来的整个艺术界和几代艺术大师的诞生。 《兰波诗歌全集(精)》译自法国的兰波诗歌全集,囊括《前期诗歌》、《后期诗歌》、《地狱里的一季》、《通灵集》、《拉丁文诗》、《醉哥的儿的诗草》等全部经典。《地狱里的一季》是兰波的一个高峰,“羁风的少年”向着“太阳与海交辉相应”之处奔去了,《通灵集》更为璀璨,变成“灵魂与灵魂的交谈”。 目录 译序 前期诗歌 孤儿们的新年贺礼 感觉 太阳与躯体 奥菲 丽娅 绞刑犯的舞会 惩罚答尔丢夫 铁匠 为自由而死的人们 音乐 维纳斯 凄惶的孩子 浪漫 罪恶 恺撒的疯狂 冬梦 幽谷睡者 绿色小酒店 狡黠的女子 萨尔布吕肯大捷 柜橱 流浪 乌鸦 久坐的老者 牧神的头 海关检查兵 晚祷 巴黎战争之歌 我的小恋人 蹲 七岁的诗人 教堂的穷人 被窃的心 巴黎的狂欢 玛丽亚的手 慈悲的姐妹 元音 幻 正义者 与诗人谈花 初领圣体 捉虱的姐妹 醉舟 后期诗歌 加西河 渴的喜剧 耐心的节日(组诗) 年轻夫妇 布鲁塞尔 舞女 饥饿 星 阳春 米歇尔与克利斯蒂娜 高塔之歌(之一) 倦 回忆 地狱里的一季 开篇 坏血统 地狱之夜 狂想(一) 狂想(二) 无可奈何 光明 早晨 告别 灵光集 洪水之后 童年 遐想 风采 古董 美人舞 出发 王国 致一种理性 人生 陶醉的清醒 散句拾遗 回忆(之二) 桥 车辙 城市(之一) 城市(之二) 城市(之三) 醒 流浪者 神秘 黎明 花一 寻常夜 海 春节 焦虑 大都市 蛮 售 自兰 兀六 战争 青春(组曲) 岬角 舞台 历史性的黄昏 底 H 运动 选举 民主 精灵 附录一:拉丁文诗 春天 天使与孩子 力神传奇 朱古达 耶稣的童年 附录二:醉哥们儿诗草 醉车夫 好大吃大喝的年轻人 可诅咒的天使 百合 老高培 床头书 牧师 邮差 忆影 捡弹壳的孩子 序言 兰波是十九世纪后期一位极引人注目的天才诗人,他对法国抒情诗,尤其是散文诗所做出的贡献是相当大的。因而不只是罗兰·巴特等这些先锋派的批评家认为如果没有兰波等人开拓性的创造则没有二十世纪的法国现代诗,即使是最为正统的学院派批评家,也认为兰波是法国诗歌史上的一位卓越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和独特风格的确立,“并不是一般风格的练习,而是在对一种语言加工中在张力方面所创造出的惊人的结果”,是对于“未知”和“存在深度”的一种探索和冒险。 兰波在散文诗方面所创造的崭新的叙事方式将诗歌的语言节奏和精神的灵动韵律结合起来,在法国象征派诗人中别具一格,并在摧毁了笛卡尔式的自我(古典式的)和浪漫派的自我之后,使诗歌中的自我成为一种带有了绚丽色彩和神秘无比的认知主体,使诗歌在其自由而自然的美学倾向上获得了一种新的生命,获得了一种独特的美学力量,从而他的成就也便超越了前浪漫派的帕尔尼、浪漫派的奈瓦尔和后来的贝尔唐、洛特阿蒙等,其激进的诗学追求及美学探索,特别是在对艺术的超自然力的神秘性的追求上成为后来超现实主义的理论基础。因而在法国文学的文体革新和革命方面做出了惊人的贡献。 从这个角度上说,在将诗歌的艺术创造与人的生命存在相结合上,兰波表现出一种崭新的诗学观念。一方面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真谛相通,当艺术不仅是一种生活的装饰品,而是其人本身的存在与自身的艺术方式时,兰波的理论便成为令人刮目相看的一种新的艺术美学;另一方面,兰波的诗歌创造本身所显示出与生俱来的天才与聪颖,它们就艺术对一般约定俗成的现实存在的超越性的捕捉与表现,有着现代主义艺术中最赫然生辉的魅力。因而兰波不仅成为超现实主义的偶像,同时也成了现代主义一切具有激进倾向的文学派别所格外重视的诗人。兰波的诗歌于二十世纪初相继出版了不同版本的全集,但迄今为止,他的作品有些还是颇富争议性的。因为他常常将自己的诗歌在不满意时烧掉,因而给人们研究他带来了不少麻烦和困难。但人们对兰波的研究兴趣随着超现实主义思潮的兴起和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而日趋浓郁。 兰波(Jean Nicolas Arthm Rimbaud,1854-1891)生于法国北部省份阿登纳的一个与比利时交界的僻远的小城查维勒。这是一个贫瘠而荒凉又充满着资产阶级气味的小城。由于他的聪颖和叛逆性格对自己的故乡总是持否定态度,在他的诗歌里经常出现对这里的现象表示厌憎的态度。“我的故城是外省城市中最最愚昧的城市。” 石头总是散发着故土的气息,你看这一堆堆带土的石子,在因发情而庄严战栗的乡野耸立于沉重麦田的田畔,突起于蜿蜒的小路间,陪衬着挂满青杏的焦枯灌木,点缀着黑桑树的疤节和玫瑰花般的牛粪。 ——《初领圣体》而在城内的景象则充满典型的资产阶级化了的气氛与特征: 在那被圈成平庸的苹坪的广场上,树木花草一切都显得正儿八经的模样,所有的资产者被高热窒息得麻木呆僵,每个星期四的晚上都满怀妒羡的愚蠢心肠。花园里军乐队的嗡嘤用木笛华尔兹的旋律将只只波兰式的缨帽摇荡,一个身姿油滑的人转着圈子挤入舞者的前列,公证人挂着他那带数字的小首饰东摇西晃…… ——《音乐》 在兰波充满了尖锐嘲讽笔调的诗歌里,对自己的故乡几乎没有半点赞颂之词。兰波的父亲是一位职业军官,久在外地驻防,与妻子情感不合并在兰波很小的时候离异。母亲是一位颇为能干却又极专断的女性,她对兰波的管束极严,她的一切意愿是绝对不能违抗的: 盛夏,在令人迟木的炎热中他钻进茅厕去追寻一丝凉意,不顾气味充鼻静静地遐想。发发慈悲吧,这些孩子的孤独是家常便饭,…… ……最幽晦的神秘。这大概是兰波诗歌美学中最富有魅力和诱人之处。“无疑,实证精神会拒绝这种时序错置的理性翻译,但如果海德格尔的哲学语言能够允许对一种文本本体的揭示的话,那么这位哲学家的整个视野中的个人财产并不比兰波多……他只是揭示了人与整个世界的某种典型关系,哲学家用迟缓落后的陈述重复艺术家们作品中的远见卓识的体验并非第一次。”艺术的一种天才闪念,或一个富于创造性的想象会使实证性的科学要花费数个世纪的艰难求证;但当科学将一种先进的认识普及化为一种常识性时,它又会为新的艺术思维的飞跃提供出一个新的光辉起点。但兰波的这种诗歌现象和理论所透露出来的某种天才气息给人们带来的启示是否将会在人们的阐释里获得比一般思辨认识更高和更新的认识呢?科学是否会永远只是在实证思维的指导下蹒跚而进,科学与哲学理论同艺术间的辩证关系是否被人们渐渐地在日常生活中将位置颠倒过来……这些涉及象征派理论以及许多艺术理论中神秘性问题的重大理论课题,尚没有完全被真正解决。瓦雷里曾下定决心试图将他的老师马拉美诗歌创造中的“偶然”问题用理性之光和严谨逻辑来加以确认或勾勒其相对的稳定模式,但“偶然”一旦被必然所同化,偶然的灵光便顿然黯然失色,因而这种将之吞噬的必然竟一下子变成了一片更大的幽晦而难解的神秘。但文学史上这个极为重大的事实却使得诗歌理论变得愈加丰富多彩和更加诱人了,它也启迪了现代批评和审美的目光彻入到语言的结构及人类总的思维结构中去。兰波理论及其诗歌创作给人的启示是:只有超越了既定的、已知的东西,才会有所创造,有所发明,而法文中的字母人们不知用了多少世纪,他却从中引出了种种现象,就像人们用器皿烧水烧了多少个世纪,并没有像瓦特那样发明了蒸汽机而改变人们的生活面貌。因而兰波精神和兰波理论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说,对人都是一种鼓舞而并非是一种邪恶的左道旁门。超现实派们之所以将兰波的“改变生活”的信条同马克思的“改造世界”的原则相并列,并成为他们的两项永恒革命原则,是因为兰波的这种呼吁和精神是人类永恒不息的本质要求,是一种将平庸的艺术视角和拙劣的艺术思维彻底突破的带着革命性的新生艺术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他执着地将自己的视野从传统的希腊罗马的文化小圈子和小核心,用爆发性的强力加以突破而启发了克洛代尔将最本质的西方意识扩大到了东方,并在一种直觉的艺术灵氛里捕捉到了大自然律动中的博大旋律而形成其颂歌体的优美诗章;还是他的天才的精神哺育了超现实派们如火如荼的文化艺术激情而以更为感人和可歌可泣的壮举掀起了一种革命的狂飙,这些都可以说是兰波精神的最可宝贵和最为积极的一般成果。伊夫·博纳富瓦指出了兰波的这种执着精神铸成了他的悲剧,但是这种精神又是“自由的火凤凰,燃烧的希望就是这种精神本身,它正是在这里振动翅翼、扶摇直上”。 兰波醒着,兰波活着,兰波精神在最现代化的艺术的最生动的作品里像一个幽灵徘徊着…… 兰波全集的版本在法国有数十种,其中最权威的是伽利玛出版社出版的七星文库本《兰波全集》,但其中亦有些作品有争议,因而我们又参照了一些其他版本。为慎重起见,我们仅将《醉哥们儿诗草》和其早年的五首拉丁文诗歌作为附录。拉丁文诗歌,是依照了法国阿尔雷阿(Arlea)一九九一年出版的《兰波生平著作》一书的法文翻译而来的。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