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著名的思想家、外交家、政治家、科学家和实业家。这位“美国独立战争的老战士”领导了针对美国人民的独立运动,颁布了《独立宣言》,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美国梦,定义了“美国精神”的真谛。这本《富兰克林自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全景式揭秘了富兰克林的13个习惯。翻开这本书,用心去阅读,去探寻富兰克林的人生,去感悟富兰克林的人生、价值观。
| 书名 | 富兰克林自传/世界风云政治家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美)本杰明·富兰克林 |
| 出版社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著名的思想家、外交家、政治家、科学家和实业家。这位“美国独立战争的老战士”领导了针对美国人民的独立运动,颁布了《独立宣言》,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美国梦,定义了“美国精神”的真谛。这本《富兰克林自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全景式揭秘了富兰克林的13个习惯。翻开这本书,用心去阅读,去探寻富兰克林的人生,去感悟富兰克林的人生、价值观。 内容推荐 本杰明·富兰克林在思想、政治、外交、科学、慈善以及实业等诸多领域均有着不凡的业绩,他以其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吸引着美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们,已成为美国人心中不朽的传奇,被众多美国人视为人生偶像、精神导师。 《富兰克林自传》写于富兰克林65岁之际,其中所包含的不单单是富兰克林的个人经历,更是富兰克林对生活、生命的思考。它是众所周知的、改变了很多人命运的精神食粮。翻阅本书,就如同与一颗伟大的心灵对话,得到的是一份智慧。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致富之路 富兰克林年表 译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写给新泽西州①州长——威廉·富兰克林 (在1771年于都怀福德教区,圣阿沙夫教堂主教的家里写下) 亲爱的孩子②: 一直以来,我都热衷于收集一些与我们祖辈们相关的奇闻怪谈。你可能还能回忆起,你和我一起在英国居住时,我曾为了这个原因长途跋涉③,走访那些还健在的亲朋好友。我猜,你对我这一生的经历应该也是好奇的吧,毕竟这里面包含着不少你闻所未闻的趣事呢。现如今,我正在乡下度假,估计有一周的空闲时间,那倒是正好可以坐下来,把那些事情写一写。 此外,促使我做这件事的还有其他一些原因。我自幼家境贫寒、地位卑贱,但是到后来,生活条件竟日渐优越,还拥有了一定的名望。说实话,我的经历里带有些许运气的成分。总之,凭借着我自己的处世之道以及上帝的庇佑,我终于获得了成功,生命到这也可以算是一帆风顺吧。我想我的后代们可能会对这些处世之道感兴趣,他们可以从中得到一定的启示,找到一些应对自己情况的经验,并进行效仿。 每当我回忆起我过去的这些幸运的经历时,我会冒出这样的想法:如果能够让我再重新选择一次的话,我会不假思索地选择将我这一生重演一番。并且希望能够像作家一般,当自己的作品进行再版时,可以纠正初版中的某些缺陷。这样一来,我就不单单能够改正一些错误,还可以使自己过得更加顺利一些。就算是那些往事都无法更改,那么,我还是乐意重演一番我这一生。可是,这是不可能的,人生根本没有重演这一说法。如此,我便只能依靠回忆了,这是最接近重演人生的一种办法了。而为了让回忆能够尽可能地流传下去,就有必要用手将它们写下来。 所以,我想要跟所有平凡的老人一样,絮絮叨叨地把自己还有自己这一生的故事讲一讲。当然,我会尽量让自己所讲的故事不那么枯燥,毕竟有一些人只是为了表示对老人的敬重才不得已来听我念叨的。不过既然是写下来了,那么,乐意听从我的建议则可,不乐意也就算了。 最后(我想我还是自己承认吧,因为就算我不承认,也没人愿意相信)写自传的过程中,我的自负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坦白地说,我几乎很少听过或者看到别人在说完“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不存在一丝虚荣心……”之后,他们真的就没有进行自我吹捧。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不喜欢别人虚夸或自吹自擂,尽管事实上每个人都会有一点虚荣的。不过,我倒是可以宽容地对待这些虚荣心,因为我总觉得,这样的心态其实对他们自己也是有一定的好处的,甚至对周围的人也有好处。因此,在我看来,如果一个人认为自负对自己的生命是一种慰藉,并且因此而感恩上帝的话,这也是无可厚非的,并没有不妥的地方。 话说到这,我必须虔诚地感谢上帝,感激他赐予我过去生命中的种种幸福,引导着我领悟处世之道,并最终取得成功。基于这份信仰,虽然我不应该那么武断地认定上帝依然会像以往一样眷顾我,但是他必然会伴我左右。当然,不排除我也会承受与其他人一样的沉重挫折的可能。因为将来的走势是怎样的,只有上帝有权力去干涉。但是无论如何,对我而言,不管是幸福还是苦难,都是上帝对我的馈赠。 我的一位族内的伯父(一个同样热衷于收集奇闻趣事的人)曾经把他自己的一些札记送给我,那里面记录了不少我们先人的事迹。通过那些札记,我才发现,原来我们这个家族已经在诺桑普顿郡居住了300多年了。至于在此之前的那些时间,他也是不清楚的(可能是从他们开始以“富兰克林”为姓开始的吧。此前,“富兰克林”还是一个人民阶级①的称呼,风靡全英国)。那时候,“富兰克林”所代表的那个劳动阶级拥有着30英亩土地,并兼职打铁。一直到我的父辈这一代,依然坚持着打铁这一职业。而且行内也一直沿袭着长子继承的制度——也就是每个家庭里的长子继承铁匠之位。无论是我的父亲还是我的伯父都谨遵这一制度,让自己最大的儿子学习当一名铁匠。 我曾经翻阅过爱克顿教区的户籍册,上面记载着人们的出生、婚嫁以及丧葬,最早可以追溯到1555年,但是,再往前的就无迹可寻了。当然,在这本户籍册里我还是有所收获的:我是家族中五代以来最小儿子的幼子。 汤姆斯是我的祖父,他出生于1598年。他这一生的大半时光都在爱克顿度过,直到年迈退休后,才搬到住在牛津郡的班布雷教区的儿子,即我的约翰伯父那边去。约翰伯父在那边的一家印染厂做染匠,而我的父亲就在他身边做学徒工。后来,祖父在班布雷教区去世,并安葬在那里。1758年,我们去他的坟墓前进行了祭拜。祖父的大儿子汤玛斯一直届住在爱克顿教区“富兰克林”的老屋那儿。在他去世前,他把那座老宅子当作遗产留给了他唯一的女儿,也就是我的堂姐。然而,这个堂姐却和一个叫费什的威灵堡人结为了夫妻,并将老宅出售给了伊斯德先生。现如今,伊斯德先生已经是这个老宅子的主人了。 祖父一共育有4个儿子:汤玛斯、约翰、本杰明以及约西亚。因为我手头没来得及拿到具体的资料①,所以只能把自己记忆中的写下来。如果在我离开家以后,这些东西都还原封不动地在家中的话,你便可以从中得到更加具体的资料了。 按理来说,汤玛斯伯父应该继承祖父的事业成为一个铁匠的。但是,由于他天资聪慧,并受到了当时本地的一位叫帕尔默的大绅士的鼓励(他的兄弟也同样受到鼓励),于是,汤玛斯伯父成功取得了书记官的资质,成为当地一个颇有名望的人。他还提倡与推动了本村以及诺桑普顿郡的公益活动的举行。他做过许多这一类的事情,也因此受到了当时的哈利法克斯勋爵的赞扬和奖赏。P1-3 序言 本杰明·富兰克林被称作是“第一个美国人”以及“最后一个全才的人”,他用他84年的生命之路为我们呈现了他的成就、才能与乐趣。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鼎鼎有名的涉足思想、政治、外交、科学、慈善以及实业等多个领域,并取得杰出成就的伟人,他以其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吸引着全美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们!如今的美国就是建立在他和他的伙伴们的智慧、见地,以及他的远见和细致入微的组织能力之上的。因此,时至今日,本杰明·富兰克林还是对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人们有着深刻的影响,尽管在两百多年前(即他过世之前),他单单以“印刷匠富兰克林”这几个字作为自己的墓志铭。 这本《富兰克林自传》写于富兰克林65岁之际,其中所包含的不单单是富兰克林的个人经历,更是富兰克林对生活、生命的思考。它是众所周知的、改变了很多人命运的精神食粮。翻阅本书,就如同与一颗伟大的心灵对话,得到的是一份智慧。 选择再译这本著作的原因是:一、它是新时代的历史“史诗”;二、它记录了一个平凡的伟人的一生;三、它是十八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 富兰克林在书中反复向我们强调了他的十三种品德,尽管他在行动上仍然谈不上完美,但是他不断追求这十三种的精神却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他在他的自传里是这么说的:“我想要做的就是养成具有所有美德的习惯。”“最佳的途径还是在某一个时间段内先全神贯注学会某种品德,然后再全神贯注学下一种品德,因为先得到的品德可以为获取其他品德奠定基础。”如此说来,译者认为,我们也可以效仿富兰克林的这种做法,培养自己的品行德行。 《富兰克林自传》这本书对后世所具有的这种深远、积极的影响是公认的。 富兰克林的好友——哲学家理查德·普菜斯就是第一个对这本书进行评论的人,他是这么说的:“富兰克林的人生那么出色,如果把他的经历写成书公布给大家看的话,相信会极大地刺激人们的好奇心,吸引他们去了解。一想到这本书的作用就让人感到心情愉悦。相信这是一本让人心情愉悦的书,这里面大部分都是以个人的典型经历作为教育典范对人们进行教育,告诉人们,一个卑贱的人怎么通过勤劳、仔细和正直等品质引领自己走向成功。”查德·普莱斯的这一评论为我们展现了同时代的学者对富兰克林这本自传的评价。不得不说,《富兰克林自传》是人类的一笔伟大的精神财富。 历史学家萨缪尔·伊利亚特·莫里森则是这么评论的:“正是因为富兰克林对人民那博大的爱,使他能够聚精会神,将自己的思想聚集起来。”无论是英国的政治家和还是法国的政治家,在他看来都是一样的,平等的。如果非要用东西来比喻的话,他就好比那双旧鞋子,让人放松,给人以温馨、舒服的感觉。莫里森还提出,如果我们就处于1776年,要是可以跟富兰克林通话聊天的话,他一定能够给你一种舒服的感觉。他肯定会问候我们的父母,甚至可能还认识他们,或者最少都能知道相关的事情;他会跟我们聊天,跟我们说一些忠告,同我们握手,对我们微笑…… ……同样高的评价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想必大家也都能从上述评价中对富兰克林这个人有了一定的认识,也能理解为何还要再译这本书了。那么,就请大家翻开这本书,用心去阅读,去探寻富兰克林的人生,去感悟富兰克林的人生、价值观,相信你能够从中获益许多。 后记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美国著名的思想家、外交家、政治家、科学家和实业家。他出生在一户处境十分艰难的皂烛制造商家中,以至于他仅上过2年小学后就被迫辍学到父亲的商店帮忙干活。12岁那年他就开始在他哥哥的印刷厂做学徒工,不仅学到了一手出色的印刷技术,还自学了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以及拉丁语。此后他更是勤奋自学,阅读了许多关于欧洲各国历史、哲学和文学等方面的书籍,就连自然科学和政治经济学他也有着很深的研究。 在富兰克林17岁那年,他前往费城,在一家印刷厂当工人时受到了州长基夫的赏识。在基夫的鼓励下,第二年他便离开印刷厂,到英国购买所需设备,准备自己开业,然而却被基夫欺骗,被迫留在了英国,这一留就是一年多的时间。 当他再度回到费城后,在与一个朋友的合伙下,他们的印刷厂终于开业,并受到了许多赞扬。到了第二年富兰克林成了《宾夕法尼亚报》的主办者,到了1736年,他被推选为宾州议会的秘书,至此他的政治生涯就拉开了序幕。 成名后的富兰克林为北美殖民地的文化传播以及社会福利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对宾夕法尼亚的市政进行革新,在他的组建下,讲读会、美洲哲学社、印刷厂、图书馆、医院、大学、地方民兵等等许多组织都成了北美相关组织机构的先锋。在他的努力发明下,农业生产、新式火炉、电学、避雷针、玻璃乐器等方面的研究都有了新的突破。不仅如此,他在植物学、光学、数学、海洋学等学术研究上都颇有成就,甚至引起了英国皇家学会的重视,成为他们学会的会员。 1754年,富兰克林的殖民地联盟方案通过,在阿尔巴尼集会上,他提出了“不联合则灭亡”的口号,极力号召各殖民地团结一线,为自由而战。 1757年7月至1775年3月,富兰克林辗转于英国王室、议会等各界人士之间,这位出色的外交家和政治家一直为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利益努力着。 1775年5月,富兰克林参加了第二届大陆议会,开始与亚当斯等人率领民主派与保守派展开斗争,到了1776年6月,他参与起草《独立宣言》,年底时他被派去法国商议法美联盟,随后又代表美国和英国进行谈判。 1783年,《巴黎和约》顺利签订,北美殖民地正式独立,至此富兰克林的外交任务圆满完成,1785年,他回到自己的国家,并连续3次连任宾夕法尼亚州的州长。 1787年5月25日,已经是81岁高龄的富兰克林虽然已经抱病在身,但他仍旧坚持参加了美国第一次制宪会议,并担任大会的副主席。会上各州因为利益不均衡的问题发生了争执,但在富兰克林的发言下,双方进行协调,最终美国第一部《宪法》终于诞生。而这部《宪法》,富兰克林曾参与过部分编写的工作。 1790年4月17日,这位出色的思想家、外交家、政治家、科学家和实业家因胸膜炎而病逝了。他的卓识远见为今天的美利坚联合圉奠定了基础,他为了联邦的联合之路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他用他的精神影响着美国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们。 富兰克林的经验教训就像是一本教科书,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他还提出了13项道德修养,影响了无数的有志青年。所以,他是“青年的灵魂和心灵导师”,是当之无愧的楷模。 最终他只留下了一部《自传》,这部《自传》只写到了1757年,关于后面他的辉煌事迹并没有叙述,但已经足够体现他深邃的思想和精神。 两百多年了,《富兰克林自传》已经被翻译成不同的语言,在全世界广泛传播着。我们出于对这位历史伟人的敬仰,将这本《自传》为中文译,希望能将他的精神和思想传递给我国的读者朋友们。如果有什么不妥之处,还请指教。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