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升所著的《在长征路上旅行(自然与文化景观的新发现)》是对长征路上文化及民俗的重新解读。在长征路这条人文历史、自然风光的大道上徜徉,愈发感到和平的意义,生命的可贵,自然的价值。80年了,把“长征”当作一个历史事件进行讨论,是一件有必要且很有意义的事情。战争的残酷、生存的艰辛、环境的破坏,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 书名 | 在长征路上旅行(自然与文化景观的新发现) |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 作者 | 刘瑞升 |
| 出版社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刘瑞升所著的《在长征路上旅行(自然与文化景观的新发现)》是对长征路上文化及民俗的重新解读。在长征路这条人文历史、自然风光的大道上徜徉,愈发感到和平的意义,生命的可贵,自然的价值。80年了,把“长征”当作一个历史事件进行讨论,是一件有必要且很有意义的事情。战争的残酷、生存的艰辛、环境的破坏,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内容推荐 长征路,是人文历史、自然风光的景观大道。本书中红军长征路线仅是引线或背景,大量篇幅是记录这条线路上的历史遗存、自然风景、“非遗”文化、百姓生活等。刘瑞升所著的《在长征路上旅行(自然与文化景观的新发现)》涉及鄂豫皖陕甘宁地区,包含了中原大地,大别山区,秦岭山脉,渭河流域,陇原山川,陕北高原。地形地貌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的人文景观、民俗民风。线路上有很多普通游者耳熟能详的事件却不知晓地理方位的地方,比如《叶公好龙》的发源地在叶县;南水北调古已有之,其遗址在河南方城;东汉文化学者群在湖北枣阳等。麦积山石窟、尧山、崆峒山、鸡公山等世界级或国家级的自然风景名胜区贯穿沿途,还有方城石猴、枣阳酸浆面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全书为日记体,叙述方式采用第一人称,行走中遇到的事情、接触的人物,与之相关展开的细节,作者都试图有所表现,以增加现场感、可读性、实录性。 目录 自序 长征路,人文历史的景观大道 第一节 江淮热土徽派胜 第1天 北京-安徽合肥 大醉合肥 红二十五军与陕西红军乡的故事 第2天 合肥-金寨汤家汇镇-金寨 胡氏宗祠--红二十五军整编地 教书育人八十载的列宁小学 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诞生在金寨 第二节 中原大地豫南情 第3天 金寨-河南新县箭厂河乡(氏宗祠)-罗山县 满城尽闻桂花香 寂静中的闵氏宗祠 第4天 罗山县-铁铺乡何家冲-鸡公山 骑车前往何家冲 附录: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何家冲(节选) 脑瓜儿“活分”的面的司机 第5天 鸡公山-湖北枣阳市 清凉伴墅居闻香识百草 美玲舞厅与中正防空洞 品味“非遗”枣阳酸浆面 第6天 枣阳市-河南方城县 民间文学刘秀传说 一篇课文引出炼真宫 南水北调渠头——方城垭口 襄汉漕渠:北宋尝试“南水北调” 寂寥纪念碑 寂寞传承人 急需保护的“猴” 第7天 方城县-叶县 任性的摩的司机 在叶县,寻找喜欢龙的叶公 千古冤案话叶公 第8天 尧山 不断更名的尧山 不知这尊大佛是不是世界之最 第9天 卢氏县 这家旅馆胆真大 第三节 秦岭汉水陕南风 第10天 卢氏县-兰草村-陕西丹凤县岭镇 走访兰草村 杨家药铺红色传承人杨青山 附录:庾家河 大山里传出的歌声(节选) 第11天 岭镇-丹凤县 建座国民党军人遗骨冢如何 丹江码头——徐霞客登舟处 第12天 丹凤县-花镇-丹凤县 棣花镇 二郎庙 贾平凹 附录:丹凤“商於古道”等项目揽金95亿元(节选) 第13天 丹凤县-商洛市-蓝田葛牌镇-红岩寺镇遗憾,没能踏访民主村 遗憾,没能踏访民主村 葛牌镇的红色历史 以革命的名义——红岩寺戏楼 第14天 镇安-安康-石泉-汉中市 走了一天冤枉路 第15天 汉中市-留坝县江口镇-凤县-甘肃两当县 汉中:汉人、汉族、汉文化 你能不能对外地人好一点 “留坝请您留下吧” “黄金周”让偏僻小县城火爆 第四节 陇原山川江南景 第16天 甘肃两当县 休闲宜居、文化丰厚话两当 附录:两当兵变(节录) 走进太阳寺 第17天 两当县-徽县-天水市-秦安县 作家雷达笔下的新阳镇 天水,一个值得驻足的地方 第18天 秦安县-天水市麦积山-秦安县 由麦积山想到的 《析麦积山石窟独特的空间艺术》赏析 第19天 秦安县-静宁县-宁夏区西吉县兴隆镇-隆德县 一无所获在秦安 贺《品味中国》英文版创刊号诞生 这些红军文物是真的吗 程子华为陕义堂清真寺题词 第20天 隆德县-六盘山红军纪念馆-甘肃平凉市 蔚为大观的六盘山红军纪念馆 第21天 平凉市-川县-掌曲村-川县温泉 崆峒山:天下道教第一山 寻找“红军楼” 附录:“红军楼”往事(节选) 苹果之乡泾川县 第22天 川县-庆阳县-华池县 修建中的吴焕先墓地 第五节 黄土高原民歌声 第23天 华池县-陕西吴起县-志丹县-延安市 存照几件经历的小事 第24天 延安市 逛延安(一) 第25天 延安市 逛延安(二) 在延安新闻纪念馆想到一个人 怀念“徐学”前辈曾俊伟先生 第26天 延安市-永坪镇-延安市 永坪会师纪念馆乎?纪念室乎? 附录:陕西延川以红军纪念馆名义建镇政府办公楼 附录:会师永坪(节选) 永坪镇老街 红二十五军后代的一个愿望 附录:陕西安康烈士陵园现豪华墓 第27天 延安市-北京 圆满结束 后记 让梦想的阳光照进现实 试读章节 昨天下火车后给货物站打电话,被告知晚上八九点再询问,后来喝酒大醉大睡。好在昨晚饭前与朋友刘栋、陶平等商量,不管车子到否,今天计划不变。兵分两路前往金寨,我与刘栋和涂治炎先行,陶平和另一辆汽车等自行车到了再走。 与涂先生一路走来,他给我讲了很多红军在金寨的故事。从他的介绍中我了解了金寨的一些基本情况,金寨位于安徽、河南、湖北三省交界处,皖西的大别山腹地。这里原本没有县治,1932年9月,国民党卫立煌部进驻金家寨镇(又称金寨镇)。10月,民国政府将三省部分边区划出,设置立煌县。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建立工农民主政府,更名为金寨县。 到达金寨县汤家汇镇,办公楼前见到等候我们的年轻镇长张静辉。在会议室张镇长介绍了全镇的红色遗址,我才知道,这里有几十处红色遗址。他代表镇政府送我《汤家汇镇志》《红色汤家汇旅游资源简介》。我请他在题词簿上盖上镇政府印章,他写下如下文字: 1934年4月,红二十五军及红二十八军整编为新红二十五军。整编地:金寨县汤家汇镇。 下午,到汤家汇镇豹迹岩村胡氏宗祠参观,祠堂是鄂豫皖省委会议旧址,也是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会师处。 去胡氏宗祠的山路正在修建中,不时还要下车步行一段。拐过一道山粱,一座黛瓦灰墙的徽派建筑出现在远处山坳中。涂洽炎不顾车子的颠簸向我介绍开来,他说,胡氏宗祠建于清宣统元年,目前宗祠是三进13间,两侧的房屋多已损毁。但从保存较为完整的正厅三进来看,其建筑形式庄重气派,规格也比较高。1934年4月16日,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在胡氏宗祠会师,次日,根据鄂豫皖省委的决定,将二十五军和二十八军合编为新的红二十五军,军长徐海东、政治委员吴焕先、政治部主任郭述申,下辖两个师,全军3000人。 涂治炎不愧是红二十五军研究者,时间地点人物倒背如流。 在祠堂门口,竖立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拾阶而上,但见门两边有一对雕刻精细的圆形石鼓。祠堂院内有两棵桂花树,不甚粗.我估摸它们不一定能见证80年前那段历史。三进院落的房间紧凑高敞,没有什么太大的空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与正厅相偎依的一座正方形的亭台,又似一座小戏台,三面临水,致使进入大门后,需要绕道两侧才能进入正厅,给不大的空间增加了层次感,这也许是建造者有意为之。不知此地的祠堂是否都是这种建筑格局?亭台柱头是木雕狮子滚绣球。让我惊奇的是横板上怎么还有二龙戏珠的浮雕?而类似藻井的木质亭顶,竟然雕刻着一条腾云驾雾、俯视众生的神龙。我不禁想,龙乃皇权之象征,怎在这里被平头百姓随随便便弄到自家祠堂来?莫非被那句“天高皇帝远”说中了? P13-15 序言 自序 长征路,人文历史的景观大道 一 我在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之前,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条路除了与“困苦”“战斗”“牺牲”等词汇关联外,还与“壮丽”有关——这是一条自然风景的观光带;更与“文化”相连——这是一条中国人文历史的景观大道,充满了文化的氛围,弥漫着文化的气息。让我有写作的欲望,让我有记录的冲动,文字与图像的有机结合,构成了27个昼夜时光,在键盘的敲击声中,定格在电子显示屏上,存储在一个个文件夹里。 大别山区,中原大地,秦岭山脉,渭河流域,陇原山川,六盘山上,陕北高原,我看到红二十五军经过的这条起伏蜿蜒的路线上,点缀着一个个光彩熠熠的历史画面:有千年前人类尝试南水北调的遗址一一方城垭口;有沉睡千年的《叶公好龙》冤案;有东汉文化学者的群像;有久负盛名的麦积山石窟;有80载岁月的列宁小学;还有1990年诞生在金寨的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有方城石猴、枣阳酸浆面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明末大旅行家徐霞客登舟处——丹江码头;而尧山、崆峒山、鸡公山等国家级的自然风景名胜区,更是美不胜收。 我分明听到,80年前长征的足音在空中回荡,在山野里徘徊,在当地老百姓心中萦绕,从来没有间断过,一直没有!这是与任何景观不同的一条独特的道路。 我在想,如何把这次的行走,变成一次对自然的敬畏。对历史的倾听,对过去的反思,对后世的醒悟?其实,这是我的笔力所不能的,但我愿意向这个方向努力! 2014年9-10月间,我从北京启程,携带自行车,或骑行、或乘车在安徽、河南、湖北、甘肃、宁夏、陕西等省区,循着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线,行27天,计6262千米。实现心中的夙愿:一是为了纪念——纪念15年前的1999年,独行9500多千米的“中华知识产权世纪行”,为自己喝彩;二是为了圆梦——打有记忆起,就常听红军长征的故事,在红军长征80年后的今天,去看看长征路上的风景,把历史记录。 记述红军长征的文字可谓汗牛充栋,更有专门做精准考据的机构,这种研究必须有足够长的时间和厚实的经费为支撑,于我而言均是“短板”。我此行仅是以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线上的遗迹和曾经发生的事件为线索,依我所听所看所搜集的材料,记录80年来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情感、他们的希望;记录这条路上的自然风景、文物古迹、文化遗产、民间传说、社会新闻等。 全书为日记体,叙述方式采用第一人称,行走中遇到的事情、接触的人物,与之相关展开的细节,我都试图有所表现,以增加现场感、可读性、实录性。而当年红军长征实况,发生的主要历史事件,则采用“拿来主义”的“附录”形式,标明出处及作者姓氏,辑录于当天日记里。还有一些解释性信息、背景材料等则以“链接”的方式体现。 短暂的27天,感动无时不在,试举二三例: 之一,在安徽大山深处的金寨县,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于1990年在这里诞生。这里还有一所建校80余年的列宁小学,如今,列宁小学的20位老师,大多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韩雪梅,2009年被分配到这里工作,2012年期满可以返城,但她选择了留下。刘平娟、马超两位85后女孩,从合肥师范学院毕业后一同来到这里工作。几年前学校没有锅炉,她们用双手劈柴,烧水给孩子们喝。冬天,炭火盆、热水袋是老师们的取暖方式。他们的意志和情怀让人佩服;他们的坚守可歌可泣。经他们双手批改的作业、写成的教案——“传道授业解惑”,成为一批批学生从这里启程,奔赴各地,报效国家的开端。据统计,从该校毕业的学生中,有260多人上了大学,其中18人获得博士学位。而20世纪30年代从列宁小学走出去的学生中,有5位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代将军。 之二,丹凤县庾家河镇的杨家药铺,这家目前已不卖药的“药铺”是纪念红二十五军的重要场所,准确地说,在这间药铺里传承的是杨春荣、杨文聪和杨青山祖孙三代的红军情。1934年12月1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这里召开了第十八次省委常委会议,会议做出建立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决定。就在药铺里,掌柜杨春荣救治身负重伤的红二十五军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80年后的今天,我的手与音乐老师杨青山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他向我追述其爷爷和父亲的感人事迹,他向我介绍开辟纪念馆、免费供人参观凭吊的过程。杨青山为我拉起手风琴,高歌一曲自己创作的《歌唱咱亲人徐海东》。至今,他创作了一百多首有关红二十五军的歌曲。 之三,63岁的红二十五军后代李向东与我话别时,他那宽厚的大手拉着我的手久久不肯放开。他不住地重复一个愿望,把他父亲和叔父的坟迁到烈士陵园或移葬到公墓里、,算是对两位负伤而归的红军长辈在天之灵的一种安慰。其实,这是一个没有一点非分的要求。我对他说,还要在墓碑上刻下他们参加红军、光荣负伤等事迹。这是缅怀逝者、尊重后代、教育今人的一种方式。 之四,见到“顶着高粱花子”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王国庆。他正在地里收玉米。独特的“手艺”居然不能荞家糊口,但他仍然坚守着,他说,不能让老祖宗留下的技艺在自己手上失传。我分明看到他握了几十年刻刀的手上,还有被玉米秸剐破的痕迹。 四 我在本书中记录了延川县在永坪镇兴建的“会师广场”建设项目,但建成后却成了镇政府办公楼,而规划中的会师纪念馆“蜷缩”在大楼内百把平方米的屋子里。2012年媒体披露此事后,至今不见相关部门回应。我在静悄悄的办公大楼内徘徊良久,在所谓的纪念馆中默默地思索这一切的缘由…… 站在“庾家河战斗”牺牲的红军指战员墓穴群旁,我不禁想,80年前,几百位血肉之躯倒在这片山岗上。他们有红军战士,还有国民党士兵。就在距此1千米的杨家药铺,刘华清抄写了《什么是红军》的传单张贴在街头巷尾,文中指出“红军是代表穷人利益的。国民党军队是代表地主、资本家利益的。不过,国民党军队中的士兵也是穷人出身,所以红军欢迎国民党军队的士兵到红军中来”。打仗的人都是“穷人出身”。80年过去了,我们从人性角度来讲,是否可以在“庾家河战斗佚名烈士墓”旁,或较远处的树林中,建造一座不大的“国民党军人遗骨冢”? 而像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王国庆的境况,迫切需要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保护和传承不是一句空话及一张证书能够了事的。不予以抢救性保护,“非遗”很快就会成为文物。 在长征路这条人文历史、自然风光的大道上徜徉,愈发感到和平的意义,生命的可贵,自然的价值。80年了,把“长征”当作一个历史事件进行讨论,是一件有必要且很有意义的事情。战争的残酷、生存的艰辛、环境的破坏,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刘瑞升 2015年8月3日于北京 后记 后记 让梦想的阳光照进现实 一 30年前的1985年,在《经济日报》上看到一位名叫罗开富的记者,逐日发表其重走长征路的报道。一个记者,面对一条未知的路,感受路上的一切,形成文字,发表在报纸上,多么有意思的一件事啊!我的脑海中第一次蹦出“当记者真好”几个字。其实,只是一个梦想而已。 那个年代,没有企业“倒闭”、工人“下岗”之说,看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如何,凭借的仅是工作单位所有制是国营还是集体,经济效益如何。我所在的工厂是时任国务院总理赵紫阳的试点企业,经济效益不错,“铁饭碗”一只,令人羡慕。 那时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理想是什么?就是工作稳定、生活安宁、结婚生子、退休养老。没有悬殊的贫富差别,没有激烈的生存竞争。按部就班就是那时的生活方式。 《经济日报》上的连载持续了1年的时间。不能说一篇不落,但基本上我都读了。这个“读报年”,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也产生了不少“非分”的想法。 二 1987年。在不解的目光中,我放弃了众人认为舒适的工作,以及可以发展的空间,离开红红火火的国有企业,来到中国专利局。我不知道这次工作变动会给我带来什么,但我清楚,它将改变我的生活方式。我懂得,改变,能让一个人的生活精彩;不断的改变,能够寻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方式,最终找到自己喜欢千的事。让梦想的阳光照进现实。 1989年,机会不期而遇,《中国专利报》创刊。报社需要一个美术编辑,从小喜欢“涂鸦”的我,这时派上用场,顺利入选。 1990年,第11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我的拙作《亚运礼品,从这里诞生》,获首届全国专利好新闻一等奖第一名,从此我开始了笔墨生涯。 1999—2001年。我完成“中华知识产权世纪行”活动,单人单骑走全国采访报道知识产权。后结集出版《上道就好》。 2013年,历时12年的“重走徐霞客之路”活动结束,工作之余12次出行234天,行程69253千米。目前已有《跟着徐霞客去旅行》(第一集)面世。 三 “当记者真好”,从一闪念的一个梦想,到梦想的阳光照进了现实生活。 其实,当一名像样的记者是很难的一件事,意味着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一种勇气和不怕吃苦勇于牺牲的精神。还要追寻止于至善的思想境界,独立人格的思辨能力。 27天的行程,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很多很多,令我思考。 1986年,时任《经济日报》总编辑的安岗先生在为罗开富结集出版是《来自长征路上的报告》一书撰写的序言中,他希望“记者把自己千的新闻工作同自己的理想、追求和奋斗目标结成一体”。在全国新闻界影响深远,在中国新闻史上赫赫有名的“重走长征路”活动,就是安岗策划的。 一件事,一篇文章,一本书——能让一个人的生存方式发生根本的改变。对我来说就是如此。 我至今不认识安岗、罗开富两位新闻前辈,但是他们的言行一直影响着我。也许就是这种影响,才有了后来我不按部就班的生活轨迹,不安分守己的独往独行,也才有了与其他记录红军长征书籍不同的这本书的出版。 27天是短暂的。但留给我的思绪是绵长不绝的。 四 27天旅程中:亲人和友人通过微信、短信、邮箱、QQ或电话等方式与我保持联络,牵挂我的安全及生活等。牵挂是心灵的付出,是无形的财富,有时是无需语言的陈述。路上所有帮助过我的人士,我不仅记录于书,还牢牢地铭刻在心里。 27天旅程后:在本书脱稿之际,杨虚杰女士对拙作给予了全新的解读,她认为,在红军长征80年后的今天,能够把这次的行走,变成一次对自然的敬畏,对历史的倾听,对过去的反思,对后世的醒悟,并以图文的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她的举荐,使本书成为出版社重点出版图书。而责任编辑胡怡的心血,装帧设计影子的辛勤,为本书增色添光。 27天旅程的延续:为了使本书史料全面翔实、信息丰富多彩,书中引用了一些公开发表在书籍、报刊及网络上的文字,为尊重作者版权,均注明作者姓名及出处等信息。在此向众作者表示衷心感谢,本书作者联系方式:邮箱cz200383@sina.com。 刘瑞升 2016年早春记于京城平西府舍下明德堂 书评(媒体评论) 能走多远走多远,很多人是抱着这样的念头走上长征路的。一路上,风雨兼程、感受苦难和阳光、突破身体和思想的极限,那个念头就变成了:路有多远走多远。 ——崔永元 长征路的“壮丽”被歌为一道自然风景的观光带;长征路的“文化”被颂为一条中国人文历史的景观大道。这是众多与红军长征有关图书中非常独特的一部。 ——《中国国家地理》执行总编 单之蔷 作为背包客,每每走在人文和风景俱佳的长征路上,总不由自主夹杂着复杂的思绪,以史窥今。刘瑞升老师深度探索其中奥妙,通过游人日记形式浅出记录,直达人心。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长征路,坚持行走,才有机会梦想达成。 青年作家,旅行摄影师,80公升创始人 行者橙子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