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历史上的潘安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李晓风
出版社 河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李晓风编著的《历史上的潘安》是大学选修课教材,共有十四讲,包括:家世背景、少年风采、初涉官场、栖迟十年、外任二县、宦海沉浮、再别京城、趋炎附势、难掩才情、痛失爱妻、复职归来、命丧官场、功过是非、后世余响等。全面的介绍了潘安的一生以及他的文学成就。书稿以通俗的口吻进行讲述,注重故事性、趣味性,并穿插着介绍了大量潘安的诗、文、赋作品。是一本非常适合大学生阅读的通俗书籍。

内容推荐

李晓风编著的《历史上的潘安》介绍:潘安,中国古代第一“美男子”,实乃西晋著名文学家潘岳,中国悼亡文学的开创者。后世不仅常以“貌若潘安”为喻,赞美男子的相貌出众,还将他与妻子杨氏的美满婚姻称为“潘杨之睦”,传为佳话:他“弃官奉亲”的故事也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他攀附权贵,“望尘而拜”的劣迹又多遭后世唾骂;他与皇后贾南风的关系也引来不少猜忌……最终,他被满门抄斩的结局更是令后人扼腕叹息!

目录

第一讲 家世背景

 一、故里旧乡

 二、家世出身

 三、家风家学

 四、时代背景

第二讲 少年风采

 一、掷果盈车

 二、与杨氏订婚

 三、故乡情深

 四、初见大海

 五、射猎乐趣

 六、凭吊孟尝君

 七、结怨孙秀

第三讲 初涉官场

 一、初入贾府

 二、京城“双璧”

 三、藉田礼

 四、《藉田赋》

第四讲 栖迟十年

 一、《阁道谣》

 二、《杨荆州诔》

 三、《秋兴赋》

 四、《寡妇赋》等

第五讲 外任二县

 一、初到河阳

 二、《河阳县作》二首

 三、“花县令”

 四、《怀旧赋》

 五、《在怀县作》二首

 六、《上客舍议》

第六讲 宦海沉浮

 一、《狭室赋》

 二、与夏侯湛的友谊

 三、出任杨骏主簿

 四、公孙宏救命

第七讲 远离京城

 一、潘尼饯行

 二、奔赴长安

 三、《西征赋》

 四、弃官奉亲

第八讲 趋炎附势

 一、攀附贾谧

 二、二十四友

 三、潘岳(安)与二十四友

 四、金谷集会

第九讲 潘才如江

 一、《马沂督诔》

 二、为人代笔

第十讲 痛失爱妻

 一、《哀永逝文》

 二、《悼亡诗》三首

第十一讲 复职归来

 一、《北芒送别王世胄》

 二、《杨仲武诔》

 三、《关中诗》

第十二讲 命丧官场

 一、构陷愍怀太子案

 二、命丧官场

第十三讲 后世评说

 一、文学成就

 二、历代评价

 三、今天看潘岳(安)

 四、人品与文品

第十四讲 流波余响

 一、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潘安”美男符号的产生

附录一 潘岳(安)部分作品选读(兼译文)

 一、《藉田赋》

 二、《寡妇赋》

 三、《秋兴赋》

 四、《闲居赋》

 五、《怀旧赋》

 六、《西征赋》

 七、《杨荆州诔》

 八、《夏侯常侍诔》

 九、《马沂督诔》

附录二 作者已发表的相关研究论文

 潘岳的家世与故里考述

 潘岳与贾充、贾谧等权贵的交游

 潘岳人格特征论

 潘岳与“二十四友”及金谷集会

附录三 潘岳(安)年谱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讲家世背景

那些出身社会下层的寒门之士以及从原孙吴来的被视为“亡国之余”的江东子弟,像左思、陆机、陆云等都倍受排挤、歧视和压制,几乎没有进取的机会。即便侥幸进入仕途,才华再出众,也仍摆脱不了被世豪大族压制的命运,沉于下僚。而另一方面。西晋朝廷的要职,几乎都由大族出身的人担任,有的大族要人甚至一人身兼数职。朝廷的重大事件,必须经过他们的议论,皇帝才能实行。但是这些豪门名士却没有把心思都放在国家大事上.有些人甚至对朝政不管不问,只顾雅谈玄虚坐拥高名。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汉末以后,社会动荡,战乱频繁,死亡的威胁使士大夫们充分意识到生命的无常和短暂,人们应该趁活着的时候好好享受生命.及时行乐,而不是被各种礼法束缚得死死的。他们认识到儒家名教都是虚伪无用的条条框框,只会限制人的自由,于是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孑L”,呼吁人们抛开所有的儒家礼教,任情自然,任性自适。他们将眼光再一次投向了老庄。用老庄的“无为而治”反对司马氏集团的残酷统治,从而掀起了一股新道家的社会思潮,也叫“玄学”思想。“玄学”二字是由《老子》中:“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而得名。到了西晋时期,这股玄学思潮依然流行,只是发生了一些变化。这时的士人已不再反对儒家名教。更不反对晋武帝司马炎提出的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以加强统治。他们只是一味地追求任情自然,任性自适,于是纵欲的享乐生活和绝对的思想自由成了一种社会时尚。为了纵欲享乐,大族们甚至发展到以奢侈相竞赛,彼此斗富。外戚王恺用糖水洗锅,石崇就以蜡烛代替薪柴烧饭;王恺作紫丝步障四十里,石崇就作锦步障五十里。为了思想自由,他们聚在一起不谈国事,不言民生,因为那都是俗事,谈它会被人讥笑的。他们要谈的是幽深玄远的哲理,是《老子》《庄子》《周易》,这叫做“清言”或者“清谈”。这才是高雅之举。那些身居高位的名士都以出身门第、容貌仪止和虚无玄远的“清谈”相标榜,成为一时风气。

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士人们这时大多不再有原来儒家那种强烈的对国家的责任感、远大的志向、高洁的情操。虽然晋武帝司马炎已下令恢复儒学的统治地位,倡导儒学精神,但是收效甚微。士人们更多关心的还是自己的生命、财富、奢侈享乐的生活,当然也有名位。为了这些,他们可以不讲操守,不讲原则,不讲忠直、不顾名节,只以自身利益为中心,攀附权贵,不择手段地谋求利禄,置国家的利益于不顾,贪图世俗生活的享受。用石崇的话来说,便是“士当身名俱泰”。这就是他们人生的准则和目标,具体表现在行为上就是求名、求利、保身以及追求自由洒脱、飘逸高雅的生活情趣。

这就是潘岳(安)生活的西晋社会,即当时的时代背景。  那么。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潘岳(安)在这个社会该是一个什么地位呢?祖、父皆五品,其地位虽为一般士族中稍居上者,但仍为卑庶之位。所以,当时的选官制度对门第不高的潘岳(安)来说也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他要想在仕途上飞黄腾达又谈何容易?那么,他该怎么做呢?他会怎么做?他将有怎样的人生呢?P11-12

后记

书稿今天终于完成了,心中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也可能是这本书前后拖的时间太久了的缘故吧。自2008年7月开始至今,对潘岳的研究一直在断断续续地进行着,中间完成了一个省政府决策课题“潘岳研究”,又连着几年给在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开设选修课“河南作家——潘岳”,虽然稿子几经修改,但总没有勇气送去出版。觉得它还有很多的不足,有待进一步研究、完善。2013年,我院申请到了建设“省级古代文学教学团队”的项目,院领导根据这几年我这门选修课开设的情况,研究决定资助我出版这本书。我虽然非常感激,但也感觉压力很大,因为自己很清楚在对潘岳的研究方面还有很多地方都不到位。后来,还得感谢我院的几位老师给我了不少帮助,特别是陈国华老师、王晓东老师,以及刘钦荣院长、刘安军副院长等,在他们的大力协助下,我才最终放下了包袱,顺利地完成了书稿。

书稿以我在学校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的选修课“河南作家——潘岳”的讲义为蓝本,加以修改、整理而成,因此,它一改过去学术著作枯燥难懂的惯例,尽量少引原版的古典文献资料,如果必须有要引用的地方,也要再作翻译,用最通俗的语言讲述潘岳的生平、故事、作品等等,其目的就是要使学术研究从云端走到民间,使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研究,了解潘岳其人。

由于本人才疏学浅,学术涵养有限,所以书中可能有很多错误之处。还望各位读者、同行批评指正!

2015年5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1: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