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韩非子的法道德经的道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欧阳彦之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章有才无德难办事

春去齐国,乐正子春说:“为什么不拿真的送给人家呢?”鲁国国

君说:“我爱它。”乐正子春回答说:“我更爱惜我的信誉。”

韩非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信誉是个人的品牌,是个人的无形资本。有形资本失去了还可以重新获得,无形资本一旦失去,就很难重新找回了。所以,再困难,也不能透支无形资本。

为人,首先要学会做人,二是学会做事。然而,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离不开一个“诚”字。古代做生意讲究“童叟无欺”,现代做生意讲究“诚信为本”;古代交朋友讲究“肝胆相照”,现代交朋友讲究“一诺千金”。所以,老子一直告诫我们“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让我们在做人方面一定要谨守诚信美德。因为诚信可以让我们交到更多的朋友,让我们获得更多的信赖,使人生之路更加顺畅。

抗战时期,某县内有一个姓胡的石匠,为人忠厚。一次,他应人要求去修石磨,那人叮嘱了他几句就离开了。胡石匠在打开磨底时,发现石磨内藏了数十个金元宝。一般人见此,就算不拿着财物逃之夭夭,至少也会犹豫一下。而胡石匠却没有丝毫犹豫,果断将石磨密封,而后将此事告知主人,一时传为佳话。

当时,这个县内有一伙啸聚山林、打家劫舍的土匪,抗日力量念这帮土匪几次伏击日伪军有功,根据政策对其开展了争取团结的工作。匪首对此感激涕零,但又考虑到自己曾有劣迹,一时踌躇无语。几经争取,匪首才以实言相告,惧怕投诚之后遭到清算,想找一可信之人作证,以担保其日后的安全。

抗日力量列举了这个县内数个绅士名流,匪首都摇头否定,最后,匪首自报人名一个:胡石匠!

匪首并未见过胡石匠,他之所以相信胡石匠的担保,完全是因为对方的信誉。可见,坦诚之人更容易让人信服。

东汉的许慎在他所著的《说文解字》中说“诚,信也”,又说“信,诚也”。由此可见,“诚”和“信”,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相连使用,在古代都是同一个意思,诚实守信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古以来,诚实守信就是做人最基本的品德,“言出必行”“一诺千金”“诚实不欺”一直被公认为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西汉初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为人正直,乐于助人,而且非常讲信义,只要是他答应的事,无论多么困难,他都会想方设法地办到,所以名声很好。

季布曾是项羽的部将,他很会打仗,几次大败刘邦,弄得刘邦很是狼狈。后来项羽被围自杀,刘邦夺取天下,当上了皇帝。每每想起败在季布手下的事,刘邦都十分生气。愤怒之下,刘邦下令缉拿季布。

幸好有个姓周的人得到了这个消息,秘密地将季布送到了鲁地一户姓朱的人家。朱家是关东一霸,素以“仁侠”闻名,朱家的家主很欣赏季布的侠义行为,所以很乐意庇护他。不仅如此,朱家家主还专程到洛阳去找汝阴侯夏侯婴,请他解救季布。

夏侯婴自小就与刘邦亲近,后来跟刘邦起兵,转战各地,为刘邦建立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很同情季布的不幸处境,在刘邦面前为季布说情,终于使刘邦赦免了季布,还封他为郎中,不久又任命他为河东太守。P4-5

目录

上篇 韩非子的法

第一章 有才无德难办事

 1.信誉是个人的品牌

 2.先看其德,再看其才

 3.不以善小而不为

 4.内修比外在更重要

 5.勇于负责,不可偏听偏信

 6.要做到诚信,就要谨慎许诺

 7.勤奋好学,获得真才实学

 8.控制嫉妒心

第二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

 1.因势利导,利用人才的长处

 2.不避亲仇,一视同仁

 3.领导者的器量决定成就

 4.树立威信,必要时杀一儆百

 5.以身作则,树立坚定的纪律意识

 6.恩威并施,赏罚分明

 7.赏罚必须有度

 8.“第一印象”未必准确

第三章 不懂变通尤可哀

 1.顺势而为,因势而上

 2.不要过分迷信经验

 3.战略灵活是企业制胜之道

 4.持守正道,巩固变革

 5.善于听取别人的批评

 6.眼前利益必须服从长远利益

 7.掌握随机应变的艺术

 8.舍得放下,综合衡量变革得失

第四章 各司其职一身轻

 1.远见卓识,明察秋毫

 2.擦亮眼睛,识别小人

 3.各司其职,知人善任

 4.善于授权,事必躬亲没必要

 5.领导者必须要抓的几种“大权”

 6.言行谨慎,不露心迹

 7.善于激起良性竞争

 8.在其位者,定谋其政

第五章 正确决策就执行

 1.认识是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2.看清真相再决策

 3.高瞻远瞩,决策要深谋远虑

 4.朝令夕改,决策大忌

 5.尽可能给决策留有余地

 6.制度管理,事无大小

 7.执行力是企业的王道

 8.优柔寡断是成功的大敌

下篇 道德经的道

第六章 自知者明,自胜者强

 1.切忌不懂装懂

 2.自知之明比才华更重要

 3.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4.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者

 5.巧妙而适度地推荐自己

 6.克服不足,迎头赶上

 7.好高骛远终是梦

 8.少考虑一点自己

第七章 上善若水,从容圆通

 1.以德报怨,赐人恩典

 2.包容是生命的根本机能

 3.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4.避免与人针锋相对

 5.曲则全,枉则直

 6.要勇敢.更要勇于“不敢”

 7.功成身退才是真英雄

 8.宽容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第八章 知舍善得,永葆长久

 1.少一分贪婪,多一分幸福

 2.该放手时就放手

 3.与损友果断绝交

 4.不畏名利遮望眼

 5.少私寡欲心无忧

 6.树立正确的取舍观

 7.因祸为福,转败为功

 8.完美本是毒,缺陷原是福

第九章 藏而不露,不争善胜

 1.收敛锋芒,韬光养晦

 2.藏而不露,待时而动

 3.不显山不露水,真君子也

 4.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5.放低姿态,虚心进取

 6.不居功自傲

第十章 淡泊虚静,宠辱不惊

 1.得意时莫忘形

 2.不要炫耀自己的权力

 3.内心的宁静才是真安宁

 4.名利于我如浮云

 5.宠辱不惊,淡看人生枯荣

 6.保持纯真的本性

 7.幸福不设限

序言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年~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今河南新郑)人。法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

韩非子英年早逝,但他所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后人留下了先秦法家理论集大成之作品《韩非子》。

《韩非子》共55篇,分20卷,约10万言。纵观《韩非子》全书,构思精巧,说理缜密,描写大胆,文锋犀利,议论透辟,语言幽默,全面论述了韩非子的法治思想。

韩非子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他把守旧的人讽刺为“守株待兔”之人,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

韩非子强调,既然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都不能例外,要力求做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赏罚分明,则伯夷、盗跖不乱,如此则白黑分矣”;赏罚有度,“用赏过者失民,用刑过者民不畏”。

本书上篇撷取了《韩非子》原著中的理论精华,从现代生活的角度诠释了韩非子的智慧。书中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行文流畅,说理透彻。每一篇文章,除有理论阐释外,还选编了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进行解说。

老子,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一个高峰。

根据《史记》的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这里所说的“曲仁里”位于现在的河南省鹿邑县东。关于他的出生与形象,有很多传说。有的说“身长八尺八寸,黄色美眉,长耳大目,广额疏齿,方口厚唇,日角月悬,鼻有双柱,耳有三门,足蹈二五,手把十文。周时人,李母八十一年而生”;也有人说“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腋而生”;还有一种说法是“李母昼夜见五色珠,大如弹丸,自天下,因吞之,即有娠”。是非真假,莫衷一是。他的生卒年无从查考,寿命也是未解之谜,160岁、200岁等说法都言之凿凿,却无从考证。我们目前只知道这位智者是道教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太上老君”。

骑青牛、御紫气、列仙班,是后人对老子的主要刻画,其中包含的后人对老子的尊崇和敬仰之情也是十分明显的。

老子也做过官,他曾经是周朝的“守藏史”——管理周朝的王室藏书。但在看到周朝王室的破败萧条之后,他决定弃职西去。在路过函谷关的时候,老子被颇具慧眼的关令尹喜留住,并在其要求下,“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这就是《道德经》的来历。

此后,这位先贤再也没了消息,留给后人无尽的想象。

老子是一位不喜言论的思想家,然而他说出来的每句话都字字珠玑——短短81章的《道德经》蕴含了老子智慧的精华。老子的《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

本书下篇从做人准则、处世准则、做事之道、修身养生等方面对老子之道进行了较为透辟的分析,以古今中外一些经典事例为背景。采用了浅显易懂的文字进行叙述,让读者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下感悟老子的人生智慧。

从表面上看,道家与法家代表了中国古代思想的两个极端。然而,司马迁在《史记》中却将老子、韩非合并列传,并说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说明韩非的基本思想源于老子。

韩非子和老子的渊源是显而易见的,因为韩非子写了两本书。一本是《喻老》,一本是《解老》。这两本册子虽然只是对《道德经》一书部分文本所作的注释和说明,但丝毫掩饰不住韩非子直接接受老子思想的影响。

韩非子《解老》将老子之道转化为“理”,“理”是“万理之理”,即对具体事物之纹理特征的抽象统会,可以用来沟通万物。与老子相同的是,韩非子注重“理”的变动性,强调因物之性、因时而变,这是其思想最具活力之处。

本书特将《道德经》与《韩非子》一起解述,将其中蕴含的丰富哲理和人生智慧充分展现给读者。

内容推荐

欧阳彦之编著的《韩非子的法道德经的道》将《道德经》与《韩非子》一起解述。上篇撷取《韩非子》原著中的理论精华,把《韩非子》从一本“古典的政治斗争的葵花宝典”转化为一本现代版的实用管理工具书,从现代生活的角度诠释了韩非子的智慧。下篇从做人准则、处世准则、做事之道、修身养生等方面对老子之道进行透辟的分析,让读者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下轻松感悟老子的人生智慧。书中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行文流畅,说理透彻。

编辑推荐

欧阳彦之编著的《韩非子的法道德经的道》上篇撷取了《韩非子》原著中的理论精华,从现代生活的角度诠释了韩非子的智慧。书中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行文流畅,说理透彻。每一篇文章,除有理论阐释外,还选编了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进行解说。

本书下篇从做人准则、处世准则、做事之道、修身养生等方面对老子之道进行了较为透辟的分析,以古今中外一些经典事例为背景。采用了浅显易懂的文字进行叙述,让读者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下感悟老子的人生智慧。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1:4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