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冯和兰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张良芳
出版社 宁波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鄞州作家张良芳先生的著作《冯和兰传》以详尽真实的史实和朴实无华的笔法,讲述了一个个动人的革命故事,反映了冯和兰烈士在抗日战争和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不畏强暴、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的高尚品德,歌颂了她在百般困难艰险的环境下,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以及在不幸被捕经受刑讯逼供和威胁利诱的考验,“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的浩然正气。

内容推荐

冯和兰,女,1917年出生,又名荷香,鄞县石碶(今鄞州区石碶街道)冯家村人。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团体。193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4月,因叛徒出卖被捕,11月6日,被国民党反动派在宁波江北岸草马路枪杀,时年30岁。鄞州作家张良芳先生的著作《冯和兰传》采用传记文学体裁,用八十一个章节讲述了冯和兰短暂而伟大的一生。

目录

序一/乐子型

序二/胡广良

一、出生在店员家庭

二、和兰上学了

三、考上县立女中

四、父亲逼婚

五、聘礼来了

六、逃婚

七、躲在姐姐学校里

八、可以自食其力了

九、终于把婚推掉了

十、当了小学教师

十一、你来教四年级

十二、小冯老师

十三、参加抗日演出

十四、团结紧张的生活

十五、街头演讲

十六、明白了苦难原因

十七、怕见李校长

十八、在田野谈心

十九、吃过夜饭开会

二十、小药库

二十一、吃大户

二十二、这粮食是我们种的

二十三、不同意我们就自己动手

二十四、到大碘散发传单

二十五、启发陆子奇入党

二十六、到塔峙岙动员抗日

二十七、初进万年裕

二十八、太一小学

二十九、到街上招生

三十、自己编写教材

三十一、开学了

三十二、访问陆松姑家

三十三、抗日歌声嘹亮

三十四、我是中国人

三十五、痛斥日军轰炸宁波的罪行

三十六、深入嘉溪岙

三十七、李健民病了

三十八、代公公演讲

三十九、健民回来了

四十、寻找烈士遗体

四十一、参加龙山小教训练班

四十二、送夫北撤

四十三、转战上阳

四十四、农民四季歌

四十五、播下革命火种

四十六、结拜兄弟

四十七、美人计

四十八、走出“公馆”下山来

四十九、找房子

五十、组建假家庭

五十一、初到鄞西

五十二、初会钟士康

五十三、送保姆上门

五十四、到梁山伯庙小学教书

五十五、接待新生报名

五十六、再加两个老师

五十七、安抚新四军家属

五十八、初进唐家漕

五十九、新的任务

六十、整顿党的组织

六十一、寻找上级党组织

六十二、到钟家做客

六十三、调离梁山伯庙小学

六十四、董家小楼谢年

六十五、来到宗文小学

六十六、不幸被捕

六十七、陈爱中入狱

六十八、坚贞不屈

六十九、被你们抓来就随你们的便

七十、我没有什么好交代的

七十一、我不能出卖同志换取自己生命

七十二、宁死不屈

七十三、陈爱中在狱中

七十四、狱中斗争

七十五、秘密审判

七十六、绝食声援浙大学生

七十七、让你好好休养一下

七十八、奔走沪杭救胞妹

七十九、向南京司法部求情

八十、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

八十一、高唱《国际歌》上刑场

附录一、烈士狱中寄语

附录二、烈士临刑诀别书

后记

试读章节

当时的县立女子中学就在市区的月湖南边。校舍三面环湖,一面傍岸,环境幽静,风景秀丽,是个读书的好地方,所以很多有钱人家的女儿都想进这所女子中学,因此竞争也相当激烈。那一年学校招收40名女生,去考的学生有三四百人。当时考是考了,至于能不能录取,和兰心里一点把握都没有。但是想想自己在福谦小学读书时成绩还是比较好的,总在全班前五名,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心中还是抱着希望。

考完以后,和兰和同学们游览了一下月湖,又回头看看湖畔的女中校舍,她多想到这所风景秀丽的学校来读书啊!

回家后,和兰每天又接着跟阿妈一起打凉帽,心里虽盼着能有好消息来,却又不敢想太多。她想到自己小学成绩虽好,当时去考的学生都是又年轻又聪明的城里女孩子,好多是从城里有名的小学毕业的,自己一个乡下小学毕业的学生,未必能考上。

那一天她像往常那样,正在楼下坐起间里与阿妈一起打着凉帽,忽然听门外邮递员叫:“冯美棠!有挂号信!”她一听到就蹦了起来,想到可能是县里女子中学来通知了,未等母亲发话就撂下凉帽跑到门外去接信。邮递员说是挂号信,要冯美棠图章,她立刻回到屋里奔到楼上寻到父亲的小图章。盖了章后邮递员把那挂号信递给她。一看牛皮纸大信封上落款写着“鄞县县立女子中学”,她的心就咚咚地急跳起来。急忙撕开来看,果真是女中的录取通知书!她一下子高兴得跳了起来,大声地对阿妈说:“阿妈!我考上了县立女子中学了!阿妈,我考上了!我考上了!我考上县立女子中学了!”她想到去考试时看到的女中美丽的校舍,风景秀丽的月湖公园,想到以后就真的能在月湖旁的女中读书,开心极了。她觉得自己终于实现了梦想,感到自己的人生有了奔头。

没有想到自己的女儿竞能考上女中,阿爸当时也很高兴。在同事们面前,说起自己的女儿考上了县立女子中学的事,大家也称道他,说:“你女儿这么会读书,将来前途不可限量。”阿爸感到很有面子。

和兰去女中上学那天,阿爸特地请了半天假,回到家里陪她一起到城里去。阿妈早早地替他们弄好了饭,还特地为和兰煮了两个鸡蛋。吃好早饭后,和兰就跟着阿爸出发去学校了。阿爸亲自为她扛起被包,她手上提着一只姐姐用过的旧的小藤荚,阿爸亲自带她坐石碘航船到宁波。到了航船埠头阿爸讨了一辆黄包车,她和阿爸坐上车后把行李放在脚边。到了学校门前,阿爸又替她扛着行李包,她提着小藤荚到学校去报到。阿爸替她付了学费,办好手续后还亲自同她到宿舍、食堂看了看后才离开。临行前,阿爸一再嘱咐她“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自己冷热要当心”这类在家已经叮嘱了好多遍的话,并叫她礼拜天回家时还是乘航船回去。她“诶诶”地应着。阿爸还嘱咐她,如果有急事也可以到大道头他做事的钱庄里去找他。然后,阿爸就去他工作的钱庄了。  但她在城里读了两年书,从来也没有去过阿爸工作的地方。她没有事是不去找阿爸的,因为阿爸很严肃,没有事尽量少去打扰他。倒是在天封塔下大沙泥街开盐店的大舅舅地方,母亲有事会叫他带信,她去过几次。

在女子中学里学习的日子是愉快的。首先,她过起了寄宿生活,下课后不用每天再打凉帽了。第二,寄宿的学校里伙食也比家里好,早晨有粥和馒头或年糕汤,中晚餐都是八个人一桌,有四菜一汤,荤素搭配,这也比在家里成天吃萝卜、青菜好多了。第三,她在这里结识了许多新同学,特别是住在一个寝室里的邬如如同学,直到她工作以后还一直有交往。她和同学们吃过晚饭后,就常常到月湖公园去玩玩,看看湖光水色,到月湖畔树下坐着谈谈天,说说她们未来的梦想或当时社会上大家关切的问题。所以她在城里上了女中后,礼拜天一般不回家,真有事要回家了,她也是走回去。在家里还没有住在学校里愉快,而且在学校礼拜天不上课,还可以到城里的中山公园或东门口去逛逛,或到江北岸邬如如等同学家里去玩玩。

当她在女中读到第二年的时候,国家发生了“七·七”事变。

自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件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得寸进尺,这时已经从东北打到了华北。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英勇的二十九路军奋起反击。

当天晚上,在庐山大礼堂,蒋介石正在宴请各国使节。豪华的舞会开始后,宋美龄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挽着高鼻子的洋人翩翩起舞,几乎是在舞会音乐奏响的同时,卢沟桥的炮声也响了。P11-12

序言

2014年9月30日,是我国第一个法定烈士纪念日,我有幸作为新四军老战士的代表,参加浙江省委在云居山浙江革命烈士纪念碑前举行的向烈士敬献花篮的仪式。在这个隆重而庄严的时刻,我回想到浙东新四军北撤后坚持在四明山斗争的亲身经历,耳闻目睹一个个为革命而牺牲的战友的英勇形象和他们的光辉思想,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忘怀。

1945年10月22日,北撤的部队刚刚离开浙东,奉命留下、坚持原地斗争的中共慈溪县特派员蒋子瑛,带领武工队在慈溪洋墅一所大屋里被国民党军队包围,劝降未成,放火把他活活烧死。1946年12月31日,我的直接领导人,时任中共鄞慈特派员朱洪山带领金声、包纯和等人,到鄞西潘岙村做发动群众工作,被反动派的军队发现,他鸣枪掩护战友,战友脱险了,自己却光荣牺牲。敌人把他的首级割下悬于街头示众。战友们把自己隐蔽的山舍称为复仇的公馆。

1947年4月12日,四明山特派员驻宁波西乡联络站被破坏,时任中共四明工委、鄞慈县特派员陈爱中和鄞西小教支部书记冯和兰、政治交通员吴家安等人被捕。他们经历了敌特软硬兼施的种种考验,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于同年11月6日,在宁波江北岸西草马路刑场,高唱《国际歌》,英勇就义。还有南山县左溪乡老同盟会会员爱国民主人士朱祥甫,因拒绝交出在山区领导革命的儿子朱之光,被反动派拘捕刑讯逼供无效,老人愤而写下“得道者昌,失道者亡”后被惨遭杀害。

60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烈士的血没有白流,他们的鲜血铸造了独立富强的新中国,换来了今天的美好生活。烈士们的崇高理想和革命精神永远被人民铭记,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激励和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鄞州作家张良芳先生,是冯和兰烈士在梁山伯庙小学教书时的学生。几年来,他以深厚的革命感情查找有关档案资料,走访知情老人,反复修改写成了《冯和兰传》。传记以详尽真实的史实和朴实无华的笔法,讲述了一个个动人的革命故事,反映了冯和兰烈士在抗日战争和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不畏强暴、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的高尚品德,歌颂了她在百般困难艰险的环境下,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以及在不幸被捕经受刑讯逼供和威胁利诱的考验,“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的浩然正气。这一切确实令人敬佩不已。她的英名永远记在人民心中,她的事迹和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冯和兰烈士也是我走上革命道路的启蒙老师李健民先生的爱妻,应该也是我的师长辈,她的形象和精神令我印象深刻。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文艺工作者要深入实际写人民,歌颂人民,为人民服务。张良芳的《冯和兰传》是弘扬正能量的力作,也是当前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好教材。  (本文作者系原浙江省委副秘书长、浙江省党史研究委员会主任,现任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

后记

冯和兰烈士是我读小学时的老师,那时候她在梁山伯庙小学教书,我有幸做了她一学期的学生。可是第二学期她到唐家漕小学教书时就被捕了。后来据说她被解到杭州。同年11月她和她的战友陈爱中、吴家安被杀害在宁波江北岸草马路。我和同学们悲痛极了。当时只模糊地知道她是做地下工作的,但不知详细情形。我在福建工作十几年后回家探亲时,在宁波新华书店看到了一本关于浙东革命烈士的小丛书,我在这本书里才知道她是一位共产党员,才了解冯老师的革命事迹和牺牲经过。1983年清明节时,我到樟村去扫烈士墓,在烈士纪念厅里看到了我敬爱的冯老师以及和她同时牺牲的陈爱中和吴家安烈士的巨幅遗像,我在这里又见到我敬爱的老师,心里非常激动。我在她的遗像前整整停留了半个钟头,久久不愿离开。后来我又到纪念馆的档案室看了她的生平事迹,才更详细地知道了她一生的革命事迹。

我崇敬我的老师,她为忠于自己的信念、为保护组织和同志们,宁可牺牲自己生命的精神是如此的伟大。此后我在有关浙东革命事迹的书上经常看到她的战友和同事们关于她生前事迹的回忆文章,但总是东鳞西爪,并不完整,有的还有错误。在纪念抗日战争六十周年的时候,我在宁波新四军研究会出的《教育世家》这本书里,看到了我的师弟、烈士的儿子李平山写的《不能剥夺的信念》一文后,我才较详细地了解了她在其他地方的革命经历。我的老师在来到梁山伯庙小学之前,她已经在北仑的横河小李家、塔峙岙、嘉溪岙、上阳等地,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艰苦惊险地做了十年地下工作,更感到我的老师的崇高和伟大。这时候我就想给我的老师写一本传记,能完整地表达她光辉的一生。决心有了,但是我对她的一生事迹的了解还只是一些凌乱的线索。对于她在来梁山伯庙小学之前待过的地方,我并不十分了解。于是我就请鄞州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给我开了几封介绍信,于2013年夏天冒着炎热的骄阳,两度拜访烈士的故乡石禊冯家村村委会,又到塔峙岙、嘉溪岙、上阳和大碘访问,还走访了北仑新四军研究会、镇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白峰新四军历史研究小组、樟村革命烈士纪念馆、北仑凤凰山烈士纪念馆、九峰山烈士纪念碑亭、塔峙岙排门村村民委会、鄞州高桥镇唐家漕老年活动室等单位和地方。一些老人和有关同志向我热情地提供了冯老师当年在他们那里教书时从事地下活动的情况。此后我又访问了宁波、鄞州、镇海、北仑、杭州等地如今还健在的冯老师的战友、同事和亲戚,对冯老师生前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这才开始动笔。在写作过程中,我又不断得到我的师弟、我老师的儿子李平山提供的有关线索和亲友的回忆录与珍贵的照片,使本书得到了更多的资料。

初稿写成后,我将书稿寄给我师弟李平山审阅。经过他半年多逐章逐段地审读、补充和修改,我才比较放心地定稿。但由于距离老师牺牲已经六十多年,当年和她同时战斗过并且在世的人已经不多,无法得到更多更详尽的资料,再加上我的水平所限,本书的叙述与老师当年的真实事迹和精神面貌肯定还有很大差距,为此期望我老师的亲朋好友们和老同志们看了此书后,给我以批评指正。

在此我衷心地感谢我的师弟李平山!感谢为我提供许多宝贵资料的冯老师的亲朋好友们!特别感谢鄞州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从我一开始外出采访一直到出版,在精神上和经费上全力地支持我,才能使这本书得能顺利的出版。在此也感谢宁波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北仑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镇海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白峰街道新四军历史研究小组、樟村烈士纪念馆、石碶冯家村村民委会等单位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本书写作过程中,还参考了《教育世家》《北仑革命故事选》《冯家村村史》《上阳村志》等书的有关资料,在此向以上作者一并表示感谢。最后,还要感谢浙江省委原副秘书长乐子型和鄞州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胡广良为本书作序。

张良芳

于2015年1月26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0:3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