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两晋天下(司马家族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杨益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历史上曾经有一些小姓干出惊天大事的历史奇迹,司马家族就是其中之一。由杨益所著的《两晋天下(司马家族传)》和“曹氏家族”“慕容家族”一起,以家族史的形式,通过家族的兴衰讲述整个三国两晋时期的历史,可以说,用一个全新的角度阐述了这一时期,是一种创新。

司马家族在历史上的名声响当当,本书从司马家族的源头开始,再简单叙述司马家族的司马谈、司马迁等名人之后,重点介绍以司马懿父子三人“三马”夺了曹家天下为开始,讲述从曹魏政权(公元220年)到东晋灭完(公元420年)的200年的中国历史。

内容推荐

即使在东晋皇帝流水账一般的更替记录上,也能看出这个家族乃至整个中国的乱世飘零。毕竟,司马家族在这个时代里,依旧是中国正统的皇族;而司马家族从崛起到没落的过程,也就是中国内部大分裂的前半段时期。著者杨益也希望读者通过《两晋天下(司马家族传)》,能对那一段历史有一个较为扼要的了解。

除两晋之外,司马家族在两千年历史里人才辈出。本书尽管只用了十分之一的篇幅对其概要介绍,然而司马错、司马相如、司马迁、司马光等人,特别是司马迁和司马光的历史地位,实在比两晋皇族更加重要。这也反映了司马家确实是名副其实的华夏望族。

本书坚持史实有据的同时,对部分细节、对话进行了演义,同时对人物事件掺杂了少许作者自己的评价。

目录

第一章 英才辈出各领风骚——司马家族起源

 1 名门望族,千秋显赫

 2 四海之内皆兄弟

 3 征战巴蜀震天下

 4 秦楚割据分天下

 5 风流千古

 6 史家绝唱,万古流芳

第二章 鹰视狼顾猛虎伏草——铁腕枭雄司马懿

 l 河内望族高富帅

 2 智斗曹孟德

 3 君臣各怀鬼胎

 4 曹丕引入室

 5 1800年前的闪电战

 6 与诸葛亮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7 谁是赢家

 8 老虎发威,千里定辽东

 9形势正在起变化

 10 牛人认栽

 11 官二代的末日

 12 两位老人家

 13 王莽谦恭未篡时

第三章 临庭掘墓,偷梁换柱——破魏双英司马师、司马昭

 l 虎父无犬子

 2 生存还是毁灭

 3 小司马大战小诸葛

 4 彻底撕破脸的节奏

 5 三国首例废帝案

 6 咬烂被子

 7 二世祖的魄力

 8 淮南三叛

 9 司马再灭诸葛

 lO 你死我活

 11 贼喊捉贼

 12 统一项目启动

 13 谈笑灭三贤

 14 谁是周文王

第四章 气吞寰宇,祸遗子孙——风流大帝司马炎

 1 瓜熟蒂落封亲戚

 2 儿子与媳妇

 3 护犊之情

 4 三分归晋

 5 由俭人奢易

 6 逼死亲弟弟

 7 英主与昏君

第五章 骨肉相残神州沉陆——西晋的变乱

 1 外戚灭外戚

 2 外戚灭宗室

 3 宗室灭外戚

 4 爷爷认孙子当爹

 5 宗室杀宗室

 6 齐王悲歌

 7 分崩离析

 8 总决赛

 9 总崩溃

第六章 江左风流石头余韵——东晋的挣扎

 1 天马渡江

 2 王马之战

 3 鲜卑混血

 4 小皇帝们

 5 倒霉孩子

 6 酒鬼兄弟

 7 末路

第七章 帝冕虽亡,门风犹存——两晋之后的司马家

 1 余波

 2 北宋名臣

 3 司马家族主要分支传承

 4 两晋司马氏皇室谱系图

 5 司马家族主要郡望、堂号

 6 司马家族大事年表

后记

试读章节

1 名门望族,千秋显赫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有这么个段子,说曹操做梦,梦见三匹马在啃一个槽,心想,难道是有三个姓马的人,要对我曹某人不利吗?他不禁联想到西凉军阀马腾、马超、马岱三人,于是诱杀马腾,打败马超、马岱。谁知曹阿瞒聪明一世,没想到这“三马”指的是他手下的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结果几十年后,司马氏篡了曹魏的帝权。

同样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夸张成神仙下凡,文武双绝,戏耍曹操如耍猴。但遇上老奸巨猾的司马懿,却是互有胜败,最终还被拖死在五丈原。司马懿也因此成为《三国演义》中仅次于曹操的第二号反派。

这个反派司马懿,在民间名声很差,评书里甚至编派他最先是曹操的马夫,所以姓“司马”。贩夫走卒的艺术加工倒也罢了,号称要“还原历史”的高希希版电视剧《三国》里,还要让司马懿跪在地上,把脊背给曹操当上车的垫脚石,简直是奴隶的行径。

其实这是误解。真要论起门第的高下,司马家是相当显赫的。

为啥呢?因为“司马”这个姓,本身就是来源于“官职”。

在古代,国家最重要的是军队,而军队的核心兵种是骑兵和战车兵。这俩都离不开马匹。所以,掌管军队的官员,就叫“司马”。这个职位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就设立了。汉朝的时候“大司马”是全国权力最大的官。直到明清的时候,兵部尚书的尊称也是“大司马”。

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司马”是周王朝和诸侯国的重要官职。那时候搞的是贵族政治,大家都可以改变自己的姓氏,经常用封地、官职什么的来做姓氏。于是有那么几家当过“司马”的贵族,他们的子孙为了纪念自己祖先的显赫地位,就把家族姓氏改成了“司马”。这就是最早的“司马”姓氏的由来。

一般认为,周朝的时候,姓司马主要有几个来源。

最著名的一拨儿,是西周大臣程伯休父。这里面,程是国名,伯是爵位,休夫是字。相当于“程国伯爵休父”。程国在今天河南洛阳偃师一带,一说在陕西咸阳一带。

这位程伯休父的祖上,乃上古时代三皇五帝中颛顼帝的后人,在帝喾、帝尧时代也曾当官。当然了,这种将血缘追溯到三皇五帝时候的做法其实没啥稀奇的。论本人的功业,程伯休父在周宣王时代(约公元前800年)担任大司马,率领朝廷的主力部队,讨伐不听话的徐国,立下大功。为了表彰其功,天子周宣王允许他用官职“司马”作为后人姓氏。

这就是最早的司马家族。后来,这一拨儿司马家的人,在周朝的朝廷里世代负责记录历史。

过了二百年,历史从西周时期进入东周的春秋时期。在周惠王、周襄王时期,朝廷发生动乱。这一拨儿司马家的人,就跑到晋国避难。又过了一百多年,春秋变成战国,司马家的后人随着战乱,分散到赵国、秦国、魏国等地。后来历史上司马姓的名人,大部分都是从这几支出来的。

除了程伯休父这一支外,春秋时期还有不少担任过司马的官员,他们的子孙也取“司马”为姓,比如齐国的司马田穰苴、楚国的大司马芈子反、晋国大司马韩厥、宋国大司马孔父嘉(孔子的六世祖)等,他们的后人中,都有以祖先官职“司马”为姓氏的。这几支司马若要再往上追溯,也是很显赫的,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秦汉之后,也有一些其他姓氏的人改姓司马,不过在司马姓人口中,应只占少数了。

由此可见,“司马”这个姓是某些人为了纪念自己当大官的老祖宗,改换而来用以炫耀的。姓这个姓的人从一开始就是彻头彻尾的官二代,贵族范儿十足。

难怪,司马姓在“百家姓”中排名四百多位,现在的中国人中姓司马的人不到万分之一。可就是这么一个小姓,其家族却曾经建立了大晋王朝,做了一百多年的华夏正统皇帝。即使在晋朝之外,司马家族也出了众多名人,多次影响历史的走向。(P2-4)

序言

如果要计算各个姓氏家族“对历史的影响力度”和当今人口的比例,司马家族的相对杰出程度恐怕是首屈一指的。今日的司马姓只占总人口几万分之一,历史上却建立了持续一个半世纪的晋王朝,而且在晋王朝之外,还出了司马错、司马相如、司马迁、司马光等对军事、政治、文史影响巨大的牛人。

但同时,晋朝向来又是不太招人待见的。大约是觉得司马家站在曹操打下的基础上谋朝篡位,手段不那么光明吧。司马靓生前力抗诸葛亮、计平公孙渊,后来更一举从曹家夺得大权,为子孙篡位奠定基础。可是他死后不过几十年,就被石勒鄙视:“俺石勒如果遇到汉高祖刘邦,心甘情愿给他当小弟;要是遇到汉光武帝刘秀,就要和他争一番高低。总不能学曹操、司马靓那样欺负孤儿寡母夺江山!”近代“厚黑教主”李宗吾则说司马靓心肠之黑不亚曹操,脸皮之厚仿佛刘备,所以司马家才能统一天下。

至于司马师、司马昭兄弟,在民间的印象就剩下欺负皇帝一条。司马炎虽然完成了三分一统,可为了选个傻太子司马衷继位,他在后世的形象也全毁了。再加上随后的“八王之乱”把国家搅得一团稀烂,导致胡人人侵,彻底葬送中原。东晋又长期偏安,大权旁落,皇帝半数以上时间是傀儡。这样一来,大家当然容易对晋朝不满。

而随着网络普及,大家反思的同时又产生了逆反,在部分群众口中,司马靓一举从地狱爬上天堂,被誉为“三国时代综合实力最强的牛人”,“全面压倒诸葛亮曹操”,更号召大家向司马靓学习为人处世的智慧云云。

司马家的祖孙三代,确是那个时代少有的人杰。他们并非完人、天人。以司马豁为例,他曾在曹操面前长期低调,曾在战场上被诸葛亮打得大败,也曾遭到魏明帝曹氰的猜疑,甚至平灭曹爽的高平陵政变能够成功,也有一定的运气成分。但重要的是,无论在怎样的情势下,司马豁都能够根据现有的信息,选择最佳的方法。

时机未到,则能隐忍不动;时机一到,则雷霆而发。若是料敌有误,遭到挫败,他不躁不馁,既不急于翻盘,也不垂头丧气,而是重新开始新一轮等待。凭着这种耐心加上一些运气,司马豁成就了把持曹魏权柄的功业。这才是司马豁智慧的根本所在。至于那些阴谋诡计,心狠手辣,仅仅是手段与皮毛。若今人一味去追求这些,多半是得不到什么好的。因为时代已经变了,拿权谋用于人际关系是无济于事的,这世道,谁都不是傻瓜。

司马师、司马昭在位10多年,一方面逐渐将曹魏内部的反对势力全部剪除,同时能够在掌握绝对优势时不急于求成,一步一步对政敌各个击破,从而尽量控制内斗范围,避免因为内斗给曹魏造成伤筋动骨的影响。于是,在曹魏内部换血完毕的同时,天下大局也向着有利于己的方向发展。曹魏不但继续扩大它的优势,而且更攻灭了蜀汉,把三国变成两国。这样的战略头脑,也是司马家族头脑中的精华所在。

至于司马炎,虽是承父祖之余烈,但能够继续稳扎稳打,优先发展国力,同时虚心纳谏,任用贤能,最终摧枯拉朽般攻灭东吴,三分一统,其才略也绝不是《三国演义》中短短半回可以展现的。遗憾的是,他太执著于自己的正统名分,太想让自己的儿子继续当皇帝,以至于一旦遇上与之沾边的事儿,立刻神经质起来,英明神武化为固执愚蠢。最终,他选的继承人根本罩不住天下,导致了全国性的战乱和崩溃。西晋覆灭,东晋偏安,也就是无可奈何的必然了。

然而,即使在东晋皇帝流水账一般的更替记录上,也能看出这个家族乃至整个中国的乱世飘零。毕竟,司马家族在这个时代里,依旧是中国正统的皇族;而司马家族从崛起到没落的过程,也就是中国内部大分裂的前半段时期。也希望读者通过本书,能对那一段历史有一个较为扼要的了解。

除两晋之外,司马家族在两千年历史里人才辈出。本书尽管只用了十分之一的篇幅对其概要介绍,然而司马错、司马相如、司马迁、司马光等人,特别是司马迁和司马光的历史地位,实在比两晋皇族更加重要。这也反映了司马家确实是名副其实的华夏望族。

本书坚持史实有据的同时,对部分细节、对话进行了演义,同时对人物事件掺杂了少许作者自己的评价。此一家之言,希望为读者提供参考。本书中还有少数疆域、战争地图系作者手绘后由美工老师加工而成的草图,仅为方便读者有一个直观的大致了解,不能作为精确历史地图资料。

杨益2015年5月

后记

最初对于司马懿的印象,是学龄前的儿时,听父亲讲《空城计》时中计的家伙,当时还以为叫“撕蚂蚁”。司马懿和他儿孙在历史上主要有两个突出点。其一,他们在三国时代笑到了最后,换言之,那无数英雄的让人热血沸腾的宏图霸业,最后被司马家捡了个落地桃子。其二,他们统一之后,很快崩坏糜烂,不但丢掉了半壁江山,也让华夏陷入长期的分裂动荡,其惨烈程度远胜三国时代。不幸的是,对于仰慕三国英雄的今人来说,这两点都可以作为罪状,而加在一起,更是罪无可恕。

后来伴随出版业和互联网的发展,了解到更多的信息,对司马家族的兴趣也就更大。无论你多么不喜欢司马懿这一家子,也必须承认,司马家前三代在这数十年间,都表现出了过人的才略和气度。即使也有心狠手辣的时候,但这心狠手辣也要配着隐忍持重,才能创造出奇迹。

于是在选取“能够展现一个时代的姓氏家族”时,司马家族无论如何是逃不掉的。

写司马家族,最大的问题是限于篇幅,如何对人物进行取舍。从司马懿到东晋灭亡二百余年,单只“君主”和“权臣”一级。就有3祖(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西晋4帝8王和东晋11帝,一共20多人。要在20万字内完成,割舍的东西太多了。平分篇幅只能让所有的人物都沦为平面化,因此必须分主次,定详略。

本书作为司马家族的群体传记,并不准备单纯歌功颂德。然而,从写作重点上,还是将称得上英雄或枭雄的司马懿祖孙作为重点。从司马懿仕魏到东晋灭亡的210余年之间,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祖孙三代四人的军政生涯占了80余年,西晋后3帝及东晋11帝占130余年。本书分配前者的篇幅是后者的两倍以上,因为前者才是司马家族得以辉煌的重点。而后面这一段时期再细分的话,本书叙述西晋溃灭的20多年篇幅与东晋偏安的100余年篇幅基本相同。因为前面这段时间,司马族的野心、贪欲、不知克制,是司马家族衰败的关键;而后面这段历史,司马家族成了虚位上的看客。

最后,感谢诸位读友与出版过程中提供帮助的老师们,感谢对作者提供过方便的亲友。他们是:

王书凤、刘宁、郑妍、舒弘毅、管雯、沈雷、刘文韬、杨蕾煦、聂志勇、蔡悦、屈真、纪中亮、王琳玥、王超君、赖伟、张进、徐晓慧等。

同时感谢我的父母与妻儿。辛勤笔耕的日夜里,离不开家人的支持与鼓励。也希望能继续与你们共享收获带来的喜悦。

杨益 2015年5月

书评(媒体评论)

·梁启超:史界太祖,端推司马迁;太史公诚史界之造物主也。

·李世民: (司马懿)饰忠于已诈之心,延安于将危之命。观其雄略内断,英猷外决。

·房玄龄:帝(司马懿)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有符于狼顾也。

·赵翼:司马氏当魏室未衰,乘机窃权,废一帝、弒一帝而夺其位,比之于操,其功罪不可同日语矣!

·宋神宗:司马光方直。未论别者,即辞枢密一节,自朕即位以来,唯见此人。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