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让每一个岗位都活起来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周锡冰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忠诚度不够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其绝对优势关键在于人才,人才作用的发挥首先在于“人”的忠诚,然后发挥“才”的作用。但是,当前一部分企业员工的忠诚度较低,他们普遍缺乏对企业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企业员工因为缺乏忠诚度而跳槽的概率越来越大,企业在员工招聘中都能碰到因各种原因跳槽的应聘者。

阿里巴巴原CEO卫哲在“2017中国招聘领袖峰会”回顾了阿里巴巴当年的高离职率:说到人员流失也好,人才流失也好,我就想起我刚到阿里巴巴的时候,阿里巴巴是对人力资源特别重视的一个公司,但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走过很多弯路。2005年至2006年,我刚去的时候问人力资源部门我们工程师、销售人员的离职率,部门的同事告诉我离职率10%。感觉太了不起啦!销售人员和工程师都是流失率特别大的岗位,其流失率才10%!但同事补充说道:“不不,是我刚才没有说清楚,是一个月10%。”年化率120%,确实一年换一遍。

阿里巴巴高离职率足以说明,中国企业员工的忠诚度正在降低,甚至大滑坡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这样的事实说明,“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踢开碗走人”的现象在中国企业中见怪不怪,甚至是屡见不鲜,主要表现有以下四种。

(1)跳槽频繁,流动加剧。在20世纪90时代以前,中国企业员工总是习惯地在一个企业中“奋斗终生”。从学校毕业到工作开始,直到退休。如今的一些企业员工换工作如同走马灯一样,跳槽越来越频繁。

(2)缺乏主动,责任心差。在20世纪90时代以前,中国企业员工几乎都是爱厂如爱家,为了让企业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不惜加班加点,却不向企业索取额外的加班报酬。如今,越来越多的员工将自己的个人利益与企业之间的界限划得很清楚,在工作期间,总是例行公事,没有为企业付出的那种忘我精神。

(3)多吃多占,损公肥私。越来越多的员工以各种名目报销各项费用,比如与家人吃饭却用单位的名义记账,出差在外多开交通费、住宿费,等等。

(4)出卖情报、收受回扣。很多企业员工在与客户谈判或者合作的过程中收受回扣、索取好处,这说明员工的忠诚度下降。

从上述四种表现可以看出,员工较低的忠诚度是影响岗位效率一个重要的因素,也是企业管理好坏的重要指标,更是关系到企业能否顺利发展的大事。

另外,由于员工的忠诚度降低,员工流失相对严重,其结果不仅导致企业因招聘新员工所花费招聘、培训费用的大量支出,增加企业人力开发成本,而且新员工初始的工作能力远低于熟练员工,致使效率不高。因此,要想提升企业的岗位效率,就必须提升员工的忠诚度,这不仅是激发工作积极性的必修课,而且还是提升岗位效率的关键。  冯晓辉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能力非常强,能说会道,才华出众,被M公司录用。没过多久,冯晓辉就被提拔为技术部经理。

按照M公司的布局,冯晓辉将接替林东担任M公司日本分公司CEO。在同事看来,冯晓辉有一个不错的前途。

然而,有一天,一个日本商人以合作的名义宴请冯晓辉。席间,日本商人毫不隐晦地说:“最近我公司正在和贵公司进行谈判,如果把您负责的技术资料提供给我一份,我们公司将支付给您200万美元的酬劳。”

“泄露机密,是要被辞退的。”冯晓辉说。

日本商人悄声说:“只要我看看你手中的那部分资料就可以,没有其他人知道这件事情,不会对您有任何的影响。”

于是,日本商人给了冯晓辉50万美元的现金支票。冯晓辉则默许照做了。

在谈判中,M公司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作为负责人的林东因此受到牵连,被降两级。事后,M公司老板崔进终于查明了真相,把冯晓辉告上了法庭,林东恢复其职位。

本可大展宏图的冯晓辉不仅没有得到提拔,而且因此失去了工作,就连那50万美元也被M公司追回以赔偿损失。最终,冯晓辉以泄露商业机密罪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冯晓辉因此懊悔不已,不过为时已晚。

像冯晓辉这样的员工,只是诸多企业员工中的一个,为什么他们不爱岗敬业,恪守职业道德呢?还是源于他们缺乏忠诚度。

2017年8月,笔者给M公司做培训时,老板崔进对笔者说:“如果冯晓辉能保守商业机密,拿下日本公司的那个订单,那么M公司日本分公司的CEO职位已经是他的,可惜他不珍惜。”

崔进坦言,他非常欣赏冯晓辉出众的才华,曾想重点培养他,很为冯晓辉的才华惋惜。

在一项对中国500强企业家的调查,当问到“您认为一名优秀的员工最应具备什么样的品质”时,他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忠诚”二字。

在这些企业家看来,忠诚不仅被视为职场中最值得重视的美德,同时也是提升岗位效率的关键,一旦员工没有忠诚度,那么这样的员工自然不会在乎就职工作的岗位效率,甚至可能因为他们的不作为,使得企业损失惨重。

P11-13

书评(媒体评论)

目前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其根源就在干部身上,在于主要管理者的认识问题。兵随将转,无不可用之人,兵不好,先是将的责任。

——海尔集团CEO 张瑞敏

工作效率不仅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更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埃尔顿·梅奥 我们面临的难题是如何调动三个截然不同的群体的积极性:经理班子成员、中层管理人员以及流水线上的员工。我们对每个群体有不同的期望,他们也各自需要不同的激励方式。

——联想创始人 柳传志

后记

对于每一个管理者来说,经常头疼的问题是,岗位效率低下,激发不起员工的工作激情。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提升岗位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书对此提出了七个解决方法——去掉C类员工这块短板;提升员工的岗位责任心;增强岗位效率管理意识;落实岗位责任制;给予员工更多的肯定;根据员工能力分派工作;建立员工岗位问责机制。

这里,感谢《财富商学院书系》的优秀人员,他们也参与了本书的前期策划、市场论证、资料收集、书稿校对、文字修改、图表制作。

以下人员对本书的完成亦有贡献,在此一并感谢:周梅梅、吴旭芳、简再飞、周芝琴、吴江龙、吴抄男、赵丽蓉、周斌、周凤琴、周玲玲、金易、汪洋、兰世辉、徐世明、周云成、周天刚、丁启维、吴雨凤、张著书、周凤琴、何庆、李嘉燕、陈德生、丁芸芸、徐思、李艾丽、李言、黄坤山、李文强、陈放、赵晓棠、熊娜、苟斌、佘玮、欧阳春梅、文淑霞、占小红、史霞、陈德生、杨丹萍、沈娟、刘炳全、吴雨来、王建、庞志东、姚信誉、周晶晶、蔡跃、姜玲玲霍红建、赵立军、王彦、厉蓉、李艾丽、李言、李文强、丁文、兰世辉、徐世明、李爱军、周云成、叶建国、欧阳春梅等。

任何一本书的写作,都是建立在许许多多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的。在写作过程中,笔者参阅了相关资料,包括电视、图书、网络、视频、报纸、杂志等资料,所参考的文献,均在书后附注的“参考文献”中列出,并在此向有关文献的作者表示衷心的谢意!如有疏漏之处还望原谅。

本书在出版过程中得到了许多教授、研究岗位效率的专家们、业内人士以及出版社编辑等的大力支持和热心帮助,在此我再次表示衷心的谢意。

由于水平有限,书中纰漏难免,欢迎读者批评指正。(E-mail:zhouy-usi@sina.com;微信号:xibingzhou,财富书坊公号:caifushufang001)

周锡冰

2017年10月于北京

目录

上篇 岗位活不起来的三个原因

 第一章 员工自身的因素

得不到管理者的赏识

忠诚度不够

缺乏岗位责任意识

消极怠工

 第二章 管理者自身的因素

自以为是,骄傲自大

管理能力欠缺

激励手段单一

大小事情都事必躬亲

不用人之所长

 第三章 企业制度的因素

企业制度本身不合理

管理制度不严谨,朝令夕改

企业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缺乏公平有效的薪酬激励制度

下篇 岗位活起来的七个方法

 第一章 去掉C类员工这块短板

什么是C类员工

让C类员工成“才”

 第二章 提升员工的岗位责任心

岗位责任心的三个体现阶段

提升岗位责任心的三种意识

三个员工,三种岗位态度

 第三章 增强岗位效率管理意识

工作细节决定岗位效率

对岗位监控到位

完善组织流程管理

 第四章 落实岗位责任制

实施岗位责任制的三个作用

实施岗位责任制遵循的四个原则

落实岗位责任制的八个方法

 第五章 给予员工更多的肯定

营造肯定和认同的氛围

肯定和认同也是正激励手段

维克托·弗鲁姆的动机作用模式

充分尊重和认同的巨大作用

一味否定员工的管理者是愚蠢的

 第六章 根据员工能力分派工作

合理分配工作给下属

分派任务的五个注意点

分派工作遵循的六个原则

 第七章 建立员工岗位问责机制

推行员工岗位责任制的六个要点

理清企业责权关系的三个方法

落实岗位责任问责制的两个步骤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前不久,笔者接受一位创业十多年、年营业收入超过5亿元的企业管理者的邀请,去给他所在的企业撰写研究案例。

在接触的过程中,该管理者称,该企业内部的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典型的症状就是工作任务总是执行不到位,很多任务不能如期完成,而且管理者和员工之间沟通不畅,很多项目做到什么程度管理者都不清楚。在该企业,每个人、每个部门似乎都是脱节的……

这其实是缺乏岗位责任、岗位效率低下的表现。当如此问题摆在中国企业管理者面前时,很多人都疑惑地问,企业岗位活不起来,我们的企业管理到底是怎么了?出了什么问题?甚至有企业引进先进的管理制度也照样无功而返。

面对此问题,笔者查阅了很多畅销的管理方面著作,很多著作常常提到缺乏岗位活力的员工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但是没有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也没有详细地解读缺乏岗位活力的深层次原因,而且很多都强调岗位活力是通过强制管理来提升的。

当然,笔者并不反对用强制管理手段来提升岗位活力,但是,经过十多年的采访,笔者却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往往用强制手段来提升岗位活力的企业,这样的管理手段往往达不到企业所要的效果。本书搜集大量与企业管理相关案例,从分析岗位活不起来的原因人手,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试图让企业管理者能够从中得到启发,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的管理方法。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分析了当前中国企业岗位活力不强的深层次原因。在诸多要素中,笔者从员工、管理者、企业制度三个维度出发,分别剖析了导致岗位效率低下的真相,让企业管理者了解造成岗位活力不高的深层原因。只有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岗位都充分活起来,才能提高员工的岗位效率,企业才能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系统。

下篇有针对性地提出让岗位活起来的七个解决方法,作为管理者在解决岗位活力不足实践中的具体参照。

在撰写过程中,为了增加本书的可读性和可借鉴性,笔者深入浅出地列举了一些真实案例(由于与某些企业签有保密协议,案例中企业名称用H、M等替代,人名为化名),这些案例都是笔者多年来为企业服务积累的有代表性的案例,具有很强的市场价值。另外,本书以培训课纲为基础,其逻辑性强、构思新颖、方便操作等特点得到了一些培训单位的充分肯定,故适合作为企业的内部培训教材及相关课程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在出版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大学商学院教授,研究组织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的专家,业内人士等的大力支持和热心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一些纰漏,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推荐

激发员工的岗位效率,让每一个岗位都充分活起来,让企业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这是管理者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周锡冰著的《让每一个岗位都活起来》从员工、管理者、企业制度三个维度出发,引用大量经典案例,挖掘企业岗位效率低下的真相,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让岗位活起来的方法,期望能给管理者提供一些启发。

编辑推荐

周锡冰著的《让每一个岗位都活起来》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分析了当前中国企业岗位活力不强的深层次原因。在诸多要素中,笔者从员工、管理者、企业制度三个维度出发,分别剖析了导致岗位效率低下的真相,让企业管理者了解造成岗位活力不高的深层原因。只有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岗位都充分活起来,才能提高员工的岗位效率,企业才能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系统。

下篇有针对性地提出让岗位活起来的七个解决方法,作为管理者在解决岗位活力不足实践中的具体参照。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