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热闹的孤独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曾令琪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乌江渡

先是一队威武整肃、全副武装的士兵清道,然后是迈着整齐步履、执着鲜明仪仗的士兵引导,中间是一队整齐漂亮的驷马车驾,后面是一队披挂肃肃的骑兵压阵。驷马车队中,一辆六匹白马拉着的光鲜的铜马车上,秦始皇目不斜视,威严地坐着。离这一队人马远远的人群中,一个20出头的大个男子,一边看着坐在高高的青铜马车上的始皇帝,一边自言自语:“彼可取而代也!”他身边的中年男子急忙伸手,捂住他的嘴巴,悄悄地说:“别乱说话,小心灭族之灾!”

这是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发生在东南都会会稽的一幕。

时值秦始皇最后一次出巡。一生酷爱出巡的秦始皇,此前已巡游四次。这一次,据术士说,“东南有天子气”。对术士之言从来就坚信不疑的秦始皇,为了“镇住”一切可能危及自己江山社稷的苗头,都不惜全力出击。他到了湖北、湖南,去湖南的九嶷山遥祭虞舜,再乘船顺长江而下,观览籍柯,渡过安徽江渚,经过浙江丹阳,接着到达钱塘。到浙江边上的时候,因那一段江面靠近大海,江面宽,风浪大,秦始皇一行就向西往回行走了一百二十里,从余杭一处江面较窄的地方渡过去。他登上会稽山,祭祀大禹,遥望南海,并刻石立碑……在会稽郡的时候,万民空巷,争睹天子的威仪。而人群边上那个自言自语的大个男子,就是以后威名赫赫的项羽:项羽身边那个中年人,乃其叔父项梁。项梁之父项燕,在先前抵抗秦国灭楚的大战中阵亡。项氏叔侄为了避祸,逃离了家园,流落到会稽。

走笔至此,我不由得想起《史记·高祖本纪》里记载的这之前10年的一件相似的事来:“高祖(刘邦)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日:‘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当时36岁的刘邦,作为泗水亭长,为地方上送人到京师咸阳服徭役,在京师咸阳大街上见到外出的秦始皇,生出的是对皇帝威严与风光无比羡慕的情感;而同样是观始皇帝出巡,项羽的感慨则是“取而代之”。从中也可以看出刘、项二人的性格差异;这如同书法上的外拓和内偃,一个含蓄、内向,一个外向、张扬。他们以后的功业,不能说与其性格没有很大的关系。

秦始皇每一次出巡,都规模宏大,既让天下“黔首”得以观皇帝的“龙颜”,扬皇帝威德;又伸张秦朝律法,给六国贵族残余以应有的震慑。“天子以四海为家”,秦始皇巡游倒是巡游了,风光倒也风光了;可惜,他的风光,他的尊严,却引起鲁迅谓之“出身无赖”的楚国遗民、秦的下层小吏刘邦的艳羡,引发了楚国遗民、出身贵族的项羽对童年繁华的追思和对巍巍帝位的觊觎。俯伏在地的“黔首”,在高高在上的大秦皇帝眼里,如同秋风中的两茎草,或者是两只碌碌无为的蚂蚁。然而,在不可一世的始皇帝驾崩不久,就是刘邦这样的小草,燃成了燎原之火;就是项羽这样的蚂蚁,撼动了参天的大树。——恐怕,这有违“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初衷吧?

项羽观始皇帝的当年,一生征战不休的秦始皇病死于沙丘:少子胡亥即位,是为二世皇帝。胡亥靠赵高的阴谋,篡改诏书,杀姊屠兄,不光彩地登上皇帝的宝座。也许,因为“宝座”得来不正,便要时刻提防别人“依样画葫芦”。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二世皇帝不知不觉地坚持了“两个凡是”:凡是始皇帝的做法,都是正确的;凡是始皇帝的尊严,都竭力维护。总之,继承始皇帝的一切,仿佛就能够真正地长治久安。因此,庞大而无用的阿房宫,得继续修建,以显示帝国的强大;工程浩大的骊山始皇陵,得继续施工(并用数万人殉葬),以表现自己的“孝道”;搜刮天下、残民以逞,得继续进行,以维护自己“唯我独尊”、至高无上的地位……

平心而论,作为一国之君,秦始皇和秦二世都没有处理好大秦王朝和六国旧贵族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大秦国君与天下百姓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大秦统治集团内部的关系;要想高枕无忧,无异于水中捞月,镜里看花。正因为如此,二世继位刚刚几个月,为人佣耕的陈胜、吴广振臂一呼,便应者云集,天下响应;“黔首”一怒,竟致最终亡秦。

项梁、项羽叔侄,在陈胜、吴广起义的大幕拉开两个月之后,乘时而起,很轰轰烈烈了一番。P2-4

书评(媒体评论)

曾令琪的散文写得很大气,很有发展潜力!

林非(著名学者、散文家,中国社科院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中国散文学会会长、中国散文家协会名誉会长)

曾令琪的散文纵横捭阖,有视野的长度和宽度,我看后劲也很足!

井瑞(著名作家、散文家、文学批评家)

曾令琪的散文,随心所欲,不受羁绊,令人过目难忘!

苏伟(《散文世界》杂志执行主编,著名散文家

后记

这个集子,收入四辑作品,它们依次是《历史余晖》《山水记忆》《性灵乐章》《人物剪影》。

我大学念的是中文系,但兴趣偏重于历史,特别是古代史;又因为这部作品偏重于通过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解剖,来表达我对历史的一些浅见,而这些作品似乎总散发出一阵沧桑和苍凉;于是,以其中写李白的一个作品的名字,命曰《热闹的孤独》。

湖上飘着一片红叶,红叶上坐着一个秋天。

不知道这是谁的诗句,20多年来总令我心驰神往。

我时常天真地想,假如能把那片红叶无限放大,变成一叶扁舟的模样,我宁愿做一个躺在红叶上读书的散人——既欣赏人生的春天,也笑傲人生的秋天。

曾令琪

2017年4月14日,成都览星楼

目录

第一辑 历史余晖

 乌江渡

 淮阴叹

 李广悲

 铜雀台

 武侯祠

 白马关

 东篱菊

 玄武门

 玄都观

 包公祠

第二辑 山水记忆

 云冈遐想

 仰望布达拉宫

 周庄美

 观音山的境界

 冼太庙怀古

 诗意古贝春

 情醉大明湖

 如痴如醉九寨沟

 武当山秋游记

 康定,永远的梦中情人

 北国江南潘安湖

 龙缸诗意

 人祖山寻幽

 洱海望月

 浣花溪畔彩笺香

 烟花三月下扬州

第三辑 性灵乐章

 永恒的悲怆

 热闹的孤独

 岁月静好

 心语

 宁国寺听雨

 夏日絮语

 哪天陪你去听雨

 今夕何夕

 春日遐想

 看云

 随感

 今夜无月

 来生,我愿做一滴露珠

 北方有佳人

 怅望读书台

 钓鱼城遐想

第四辑 人物剪影

 今天,想起鲁迅

 谒贾平凹先生记

 王蒙先生印象记

 佛是一座山

 祖母手中的年

 忆先父祥钟公

 母亲朗读《鸡毛信》

 吾家有女初长成

 张运涵伯伯

 文学小妹李赛男

 “纸片人”周波

 风雨木王府

 前身合是采莲人

 曾姓沉重的脚步

 谒骆状元坟

 仰望金庸

后记

序言

散文世界的追梦人

(代序)

◎顾建德

四川资中,自古以来就人杰地灵、文风鼎盛。在这片古老而充满希望的热土上,不仅诞生了孔子之师苌弘、西汉辞赋家王褒、唐代《易经》学家李鼎祚、宋代状元赵逵、清代状元骆成骧,而且养育出了近代著名作家林如稷、李薰风、郑拾风、国画大师张大千、辛亥革命大将军喻培伦等贤人雅士。今天,资中籍的名儒学者更是如珍珠一般遍布海内外,现客居成都的作家曾令琪就是其中闪亮的一颗。

2012年12月,由中国作家记者协会主办的《文学月刊》专门为令琪出版了一期特刊《曾令琪散文专辑》,发表了其36篇散文,共计13万字。认真拜读令琪的专辑,重温他过去出版的《破碎的星空》《梦游历史》等文集,阅览其发表在报纸杂志中的数百篇作品,不难发现令琪的散文确实有如散文大家林非先生和井瑞先生所强调的那种“大气”、“纵横捭阖,有视野的长度和宽度”。

一、曾令琪散文创作的美学特点

令琪是我二十多年的老朋友、小兄弟。大学时代他就喜爱文学并时有佳作见诸报端。其文章常成为我阅读搜寻的目标之一。我尤为钟情于他的散文,因其总是从天地万物中取材,以长短皆宜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手法、文情并茂的语言,把情感美、哲理美、自然美、意境美熔于一炉,来抒写心态性灵,表现内心情感和思想体验,给读者带来别具一格的审美愉悦和畅快淋漓的精神享受。

(一)厚重的题材、深邃的寓意、自由的体式

散文是文学沃土中的自由之花。她与诗、小说、戏剧在选材上迥异,大至神秘莫测的太空宇宙,小至生动活泼的花乌虫鱼世界,凡能启迪人们性灵,给人以审美享受的素材,均可以进入散文的画幅。但是要写出深邃的寓意、构建唯美的意境并非易事。令琪是一个深受古典文学浸润的读书人,也是一个痴迷于历史的学者、作家。他的许多散文从历史入手,从古老的诗词典章中见微知著,道出自己独特的见解。《铜雀台》一文,令琪从历史对曹操褒贬不一的评价中,以一句“任何一个能结束分裂,力促统一的铁腕人物,无不为历史所肯定”而振聋发聩。《玄武门》一文,他从执政者对史官的态度中,从李世民对待儒家与法家理论的前后不一致中,敏锐地洞悉玄武门事变的真实。令琪对历史题材的痴迷集中体现在他过去的《梦游历史》一书中。这是一本知识性趣味性很强的史趣散文集,它借人借事发表的颇有见地的议论是其最靓丽的地方。如对孔子、屈原、司马迁等历史上早有定论的伟人,作者却浮想联翩,独辟蹊径,见解非凡,寓意深刻。

令琪为文,篇幅见长,也不乏小家碧玉式的短文。其长短完全根据行文的需要,恣意泼洒,收放自如,侃侃而谈。同样是山水记忆,他既能洋洋洒洒写下几千字的《康定,永远的梦中情人》,令人回味无穷;又可以精雕细琢烘焙几百字的《瑞金怀想》,浓缩出盆景似的精巧、别致。

(二)浓郁的抒情意味和真情实感的艺术品格

散文是感情树的产物。缺少深邃意蕴和真挚感情的散文,即使通篇铺叠华丽的辞藻,也难给予读者深刻的感受,更谈不上艺术美的感染力。古往今来的名篇,之所以有历久不衰的美感魅力,词章之美固然不可或缺,然其字里行间激荡着意境深远、真挚淳朴的感情才是成功之本。如鲁迅的《风筝》《秋夜》、朱自清的《背影》《给亡妇》、巴金的《怀念萧珊》等名篇,都可以说是用血泪写出来的佳作,有特殊凝重的情感分量。散文的抒情性又是与作者真情实感的艺术品格分不开的。巴金告诫我们:“对人对事我有真诚的感情,我把它们倾注在我的文章里面,读者们看得出来我在讲真话还是撒谎。”他还说:写散文要“把心交给读者”,要“把它当作我的遗嘱写”。可见真情实感是散文成为美文的艺术品格。

真情实感和深邃意蕴从何而来呢?它来自“独到的发现”和“独特的体验”。令琪在其散文中,总是如影随形地陪伴在历史人物身边,以一个理性的智者形象,“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为人们展示历史的真实。可是,如果没有一份对英雄人物的崇敬,没有一份对祖国山川河流的热爱,没有一份对历史真实的执着追求之情,是断然不能悟前人之未所悟的。《淮阴叹》中,当人们普遍赞叹韩信能忍得胯下之辱时,令琪却从“信熟视之”的笃定中看出韩信的深思熟虑,以及“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迂回之术,从而断定韩信拥有天生的军事智慧。令琪的真情实感还体现在对风景名胜深层次的挖掘之中。《烟花三月下扬州》撇开对扬州美景的水墨画渲染,却把眼光瞅向了诗仙李白与扬州的不解之缘上,从李白诗词中探寻扬州对历代文人的影响。在《壮哉,红旗渠》中,令琪说道:“红旗渠既是那段特定历史的悲壮之歌,更是一首劳动者与大自然拼搏抗争的壮丽史诗。”唤起人们对那段艰苦岁月的回忆,赞叹之情溢于言表。

(三)行文的自然之势与“散而有序”的统一

在文学王国里,散文是最自由的公民。冰心认为“散文是短小自由,拈得起放得下”的样式,“真是从心所欲”。不少散文大家很有见地地认为,散文“只是不经意的抒写着个人所感受的一切”,“兴之所至,随笔写去”。散文泰斗林非先生认为,散文的主观性和个性化特别鲜明,其表现手法具有很大的自由性,所谓“形散而神不散”的提法,20多年前就已经被散文学术界所否定。所……

三、曾令琪未来散文创作的建议

当前,令琪的散文创作可谓妙思泉涌、劲头正猛,获得了圈内人士的充分认同,在散文界有了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意味着就是完美无瑕,再无拓展与升华的空间。在此,笔者不揣鄙陋,冒昧地给他未来的创作提两点建议。

(一)走出书斋,深入社会,拓展散文的创作视域

近年来,令琪作为体制外作家、自由撰稿人,在自己的“览星楼”、“退省斋”中心无旁骛、执着为文。虽然书斋生活让令琪的精神世界变得异常强大,但“躲进小楼成一统”的常年书斋生活,又使得他的生活面、交际圈变得较为狭窄,这无疑桎梏了其散文的进一步提升。而要杜绝辛稼轩“掉书袋”之陋习,那就要多萃取“源头活水”——丰富多彩、五彩斑斓的社会生活。“谈古”不“论今”,终觉与现实有“隔”;“谈古”又“论今”,才让人感觉酣畅淋漓、大快朵颐。因此,我希望,令琪走出书斋,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发现更多的写作素材。2012年,我欣喜地看到令琪已经开始“走出去”了——应邀到北京参加了中国当代散文创作与发展研讨会,和国内一流名家有过“亲密接触”;应邀到西安,参加陕西作家孙海鑫长篇小说首发式,并宣读重要学术性评论;其散文还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近40篇,一部分散文还入选全国6个著名选本……凡此种种,都是我们乐于看到的。希望令琪的步子迈得更稳更大,眼光看得更高更远,散文的创作视域更新更广!

(二)关注民生,把握民情,再添散文的厚重内蕴

世间之人,无论你高贵如王胄,抑或卑贱似草芥,都是“生活”大舞台上的演员,不是心若铁石的冷眼旁观者。作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作家,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绝不应视而不见,更不容绕而过之。在强烈的阳光之下,任何高楼大厦的背后,一定会有阴影;《隋书·炀帝纪》日:“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中,岂无奇秀!”丰富多彩的社会多层生活,形形色色的百态人生,就是写作的天然素材。而由于人生经历与创作理念与众不同,令琪的散文较少关注社会苦难、关注社会下层的生活状况。为此,我们真诚地希望令琪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仅要做一个追求真理的学者、作家,还有做一个人类思想的启蒙者,一个当代社会的批判者和引领者,更加关注民生、把握民情、抑恶扬善,以增添散文的厚重内蕴。

值得庆幸的是,《曾令琪散文专辑》的最后一部分,收录了令琪写亲人、写朋友的一组作品,特别是《文学小妹李赛男》一篇,已初步表现出令琪关注现实、关注民生、关注草根的倾向。希望令琪以后在这方面再努一把力,更上一层楼!

令琪知识渊博,善于思考,正当盛年,只要勤奋努力,走出书斋,开阔视野,拓宽题材,以恢宏的视野纵览古今,将浪漫的诗心于生活万象中激荡,让深邃的思考与历史、现实更紧密结合,我想假以时日,令琪的散文必将跃上一个更高的台阶,为散文百花园奉献出更多风味独特、奇香四溢的千红万紫!

内容推荐

曾令琪著的《热闹的孤独》是一部个人散文集,共分四辑,分别是《历史余晖》,广泛涉笔,旁征博引,大开大阖,读来兴趣盎然;《山水记忆》,恣意泼洒,收放自如,侃侃而看,读来回味无穷;《性灵乐章》,散文如诗,哀婉感叹,读完余音袅袅;《人物剪影》,如叙家常,亲情、友情随笔而至,读来感人至深。

编辑推荐

曾令琪,本名曾训骐,男,1966年生于四川资中。1988年在今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后,做过教师、新闻记者、报社总编。现为大型文学期刊《西南作家》杂志主编。《热闹的孤独》是一部个人散文集,共分四辑,依次是《历史余晖》《山水记忆》《性灵乐章》《人物剪影》。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0:5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