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惊异之城(007的城市旅行)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伊恩·弗莱明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香港 Hong Kong

如果你写惊险小说,人们会认为你一定过着惊险的生活,喜欢做惊险的事情。从这一错误的认知出发,《星期日泰晤士报》编辑部多次催促我干点刺激的事,然后写下来。1959年10月底,他们想出一个点子:我应该环游世界上那些最激动人心的城市,然后写几篇文笔优美的散文。他们说,旅行大概能在一个月之内完成。

我将信将疑地与特稿和文学编辑莱昂纳德·拉塞尔(Leonard Russell)讨论了一番。我说,这个计划必然花费不菲,劳心劳力,也没人能在三十天内环游世界,还能以平均三天一个城市的速度,既优美又准确地写出报道。我也坦白承认,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拙劣的观光客,甚至经常鼓吹在博物馆和美术馆门口提供轮滑鞋。我也受不了在政府大楼吃午饭,对访问诊所和移民安置点更是毫无兴趣。

莱昂纳德·拉塞尔的态度十分坚决。“我们不要那类文章。”他说,“在你的邦德小说里,人们就算不喜欢詹姆斯·邦德,不喜欢那些你臆想出来的‘邦女郎’,也会喜欢小说里的异国情调。你肯定也想为小说搜集更多的素材吧?这可是绝徍的机会。”

我反驳道,我的小说都是虚构的,发生在詹姆斯·邦德身上的事情不会在真实生活中发生。“胡扯。”他一口咬定。

就这样,不管这个旅程将会多么浮光掠影,我还是暗自期望:趁世界尚存,去四处看看。我用803英镑19先令2便士买了一张环球机票,从财务处支取了500英镑旅行支票,又接连干掉几杯令喉咙火辣、脑袋发懵的烈酒。然后,11月2日,我武装了一打签证、一套有装钱暗兜的旅行西装、一只行李箱(一如既往,里面装了太多用不上的东西),还有我的打字机,从索然无味的伦敦启程,前往世界上那些激动人心的城市——香港、澳门、东京、檀香山、洛杉矶、拉斯维加斯、芝加哥、纽约。

在那个温吞吞、灰蒙蒙的早晨,彗星G/ADOK型客机从伦敦机场南北向的跑道上陡然升空,遮挡盥洗室和驾驶舱的米色帘布以15度角向客舱倾斜。飞机穿过云层,跃升至3000米的高度。在穿越低处云层的底部时,我们遇到了一阵轻微的颠簸。当我们钻出云层,飞入一片艳阳天时,又遇到了一次颠簸。

我们继续爬升了6000米,穿过像棉花或羊毛的云毯,来到总是风和日丽的云上世界。这时,我的头脑开始自我调节,以适应未来24小时将出现的以下情况:发热的脸和冰冷的脚;被外面光亮刺痛的双眼;英国海外航空公司为乘客提供的伊丽莎白·雅顿(Elizabeth Arden)和雅德莉(Yardley)化妆品的气味;机舱里各种各样的牢骚;无数根香烟中的第一根;和邻座交谈的开场白。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个有趣的新西兰哥们儿,满嘴土著人的玩笑。前往香港的途中,他除了说话,并无其他事可做。  飞机飞过苏黎世和瑞士平淡无奇的美景,便是石头嶙峋、撒了糖霜似的阿尔卑斯山。意大利湖泊有着蓝色的水洼,雪水融化后一路流淌到意大利平原上正被太阳炙烤的梯田。我的邻座评论说,我们的座位不错,适合观景,不像他上次坐飞机横越大西洋,一个美国女人登机后发现自己的座位在机翼上方,于是大声抱怨起来:“每次都是这样,坐在飞机上,只能看到机翼。”坐在她旁边的另一个美国人说:“嗨,夫人,你就盯着那个机翼看,什么时候看不到了再担心吧。”

在我们身下,威尼斯像一块形状不规则的棕色松饼,周围散落着碎屑一般的小岛。松饼上一条散乱流窜的裂缝是大运河(Grand Canal)。飞机时速960千米/小时,亚得里亚海(Adriatic)和远处南斯拉夫参差不齐的边缘在30分钟内就消失不见了。希腊被云层笼罩着,而我们飞临地中海东部的时间刚好够吃完一杯英国海外航空公司奉上的水果沙拉。(我的邻座说他喜欢甜食,让我到洛杉矶后千万不要忘记去吃树莓派。)(P1-3)

目录

01 香港 Hong Kong

02 澳门 Macao

03 东京 Tokyo

04 火奴鲁鲁 Honolulu

05 洛杉矶与拉斯维加斯 Los Angeles and Las Vegas

06 芝加哥 Chicago

07 纽约 New York

08 汉堡 Hamburg

09 柏林 Berlin

10 维也纳 Vienna

11 日内瓦 Geneva

12 那不勒斯 Naples

13 蒙特卡洛 Monte Carlo

序言

在我们大部分人看来,作家伊恩·弗莱明与他笔下身经百战、吸引了几代读者的詹姆斯·邦德(James Bond)很像。然而《惊异之城》提醒我们,这位007的创造者可能更属于他自身的时代——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他的想象力深深切中了那个时代的脉搏。

1963年,当这本书出版时,弗莱明55岁,阅历已经相当丰富。二战前,他曾在日内瓦和慕尼黑的大学学习,当过银行家和股票经纪人。战争期间,他在英国海军情报部门服役,中年后开始从事报纸经营工作,并且从1952年开始创作詹姆斯·邦德系列小说。

《绝美之城》中的随笔最初是为报纸而写,内容显示出对精英文学的蔑视。我想这对他来说有点奇怪,因为正是这种精英感塑造了邦德小说的风格。在本书中,这些随笔并不是正统的旅行写作。弗莱明极为富有,交游甚广,文名卓著,事业有成。作为一位有教养的绅士,他的品味相当都市化,对什么都满不在乎。他评述所到的世界各处,常常尖酸刻薄,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娱乐读者——他们中的大多数在那时已经是邦德迷,也是为了自娱自乐,让思路保持活跃。他很少参观博物馆,也不喜欢雇佣导游。在那些马提尼摇晃但不搅动(还是相反?)的地方,他像007一样旅行,不断寻找着性感而意味深长的事物,对一切都挑着一副高傲的眉毛。

就像他自己所说,到了1963年,他总是会以一个惊险小说家的眼光打量世界,因此这本书中的大部分内容都与现实生活中那些影响他小说创作的隐秘乐趣有关——黑帮、警察、赌徒、妓女和间谍,当然也少不了明星、名流和古怪的天才。不过,在邦德的电影和小说里,以上这些人物并无时间感,而在这本书里他们则定格在弗莱明观察的一瞬。这是具有时代性的作品,邦德的世界就是它诞生之时看起来的样子。弗莱明飞往东方时,乘坐的是德哈维兰彗星飞机(De Havilland Comet)——最早的喷气式飞机。他觉得有必要向读者介绍寿司与彩色电视。当时,纽约的五星级酒店才20美元一晚;也能与健在的查理·卓别林和诺埃尔·考沃德共进晚餐;而在那不勒斯,黑帮老大“幸运的卢西亚诺”还会彬彬有礼地来喝下午茶。

如果说,替我们观察这一切的是畅销小说家的目光,那么对这些加以剖析的则是一位观察者精明而有教养的头脑。无论在伦敦还是在纽约、火奴鲁鲁、香港或者日内瓦,弗莱明总能透过充满魅力、精彩纷呈或是臭名昭著的外表,捕捉到城市背后的深层意义。他从不刻板而乏味,但他也绝不庸俗。《绝美之城》是三重性的缅怀:缅怀一个不朽的小说人物,缅怀一段逝去的历史,也缅怀一位精妙严谨的英语散文作家——或许,伊恩-弗莱明之于惊险小说,就如同P.G.伍德豪斯之于幽默小说。

简·莫里斯(Jan Morrls)

2009

内容推荐

《惊异之城(007的城市旅行)》是伊恩·弗莱明创作的一本游记图书。本书是弗莱明根据自己的两次旅行,为《星期日泰晤士报》撰写的系列文章。一次是1959年的世界旅行,一次是1960年对欧洲的驾驶之旅。本书涉及欧洲、亚洲以及北美洲的14座城市,记录了弗莱明在每个城市旅行中的第一手的所见、所感、所想。与其他游记不同,弗莱明作为惊险小说作家,他更多地将目光放在了城市的“地下”,包括赌场、妓院、夜总会、酒吧等等,也拜访过毒枭、黄金大王、警察局长这类人物,颇有“007”电影感。在每个城市的最后都含有一个“前线情报”部分,罗列了在当地的酒店、餐馆、食物以及夜生活方面,他向读者提供的建议。弗莱明的性格在本书中有鲜明体现,他的文字常带有辛辣的讽刺,看待城市的眼光也颇为独特,为读者带来了不同的视角体验。

编辑推荐

《惊异之城(007的城市旅行)》是“007”的作者伊恩·弗莱明写的的一本游记。他有着传奇的一生,作为间谍大师,他笔下的城市有着与众不同的一面。“007”的广大粉丝们能从中了解“007”故事发生的城市背景,甚至灵感来源。

作者看待的世界的眼光比较独到,从他的笔下,我们能了解到60年前的世界城市生活的另一个侧面。

英伦、复古。作者旅行中常与各个城市的上流社会往来,书中可见那些少有游记作者讲述的城市景观,如香港的皇家高尔夫俱乐部,维也纳的重要家族,芝加哥的FBI,日内瓦的语言学校等等。英伦范跃然纸上,戳动每个英剧迷,腐国控的冷感、笑点。作者的老派作风十分符合时下对复古的喜爱。

作者给每个城市作的“前线情报”有趣、生动,相当于那个年代的某种“地方志”,值得一看。

知名旅行作家简·莫里斯(Jan Morris)作序推荐。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2:3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