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越编著的《五代十国大变局》是一部历史类社科书普及读物。五代十国夹在盛唐隆宋之间,看似毫不起眼。然而,单论这段历史过程的曲折、斗争的残酷、命运变幻的无常性,则丝毫不逊色于三国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权短促而激烈,其中虽不乏治世明君,却也挡不住历史洪流的脚步。这个时代上演了无数威武雄壮的历史话剧,又导致了多少人间悲剧的发生?这个扭曲而不堪的历史时代,同时又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新时期。本书还原了一个真实的五代十国。
| 书名 | 五代十国大变局/王朝拐点系列 |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作者 | 姜越编 |
| 出版社 | 辽宁人民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姜越编著的《五代十国大变局》是一部历史类社科书普及读物。五代十国夹在盛唐隆宋之间,看似毫不起眼。然而,单论这段历史过程的曲折、斗争的残酷、命运变幻的无常性,则丝毫不逊色于三国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权短促而激烈,其中虽不乏治世明君,却也挡不住历史洪流的脚步。这个时代上演了无数威武雄壮的历史话剧,又导致了多少人间悲剧的发生?这个扭曲而不堪的历史时代,同时又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新时期。本书还原了一个真实的五代十国。 内容推荐 五代开始于907年朱温废唐称帝,终于960年赵匡胤废周建宋,与十国(902—979)政权混杂鼎立。五代十国是一个战火纷纷的年代,由于没有一个相对强大压倒性的中原王朝统一其他政权,从而导致了各个割据政权之间征战不休,统治者也大多都重武功而轻文治。直到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并开始抑制兵权,提倡文治,文化经济等才逐渐稳定并发展起来。 姜越编著的《五代十国大变局》以五代十国中具有鲜明特点的些许人物为媒介,讲述这一时代的悲欢离合。充满血腥与暴力、战争与分裂的血色华章,将缓缓拉开帷幕。 目录 第一章 安史之乱,动摇国本 大唐玄宗,纵情于声色中 禄山崛起,大唐危机暗藏 安史叛乱,大唐国本动摇 第二章 藩镇割据,大唐覆亡 强弩之末,大唐名存实亡 割据之风,田承嗣来首开 唐朝大将,仆固怀恩反唐 昭宗削藩,壮志满却成空 藩帅称帝,大唐王朝覆亡 第三章 五代嬗递,狼行天下 后梁朱温,一代残暴帝王 李唐中兴,李存勖建后唐 卖国求荣,后晋开国之主 重整河山,刘知远建后汉 后周郭威,黎明即将来临 五朝不倒,长乐老儿冯道 后梁宰相,第一功臣敬翔 忠勇善战,猛梁将王彦章 愚蠢好色,刘守光丧气节 第四章 十国并立.混战不已 宽仁爱民,杨行密奠吴基 仁义之君,南唐烈祖李界 肉袒出降,千古词帝李煜 称霸两川,王建成都称帝 骄淫贪色,前蜀王衍丧国 玩物丧志,后蜀孟昶降宋 乱世起兵,钱镠建立吴越 闽国偏安,王审知创桃源 保境安民,英雄马殷建楚 血染刀锋,蛮刘陟建南汉 无赖君王,高季兴建荆南 屡败屡战,蠢刘崇建北汉 第五章 契丹崛起,南侵中原 智勇双全,阿保机定北疆 太后断腕,述律偏心被囚 争霸中原,耶律德光建辽 夺取燕云,辽太宗扩版图 强行南征,耶律阮美梦断 嗜杀成性,辽穆宗终遭戮 第六章 匡胤建宋,结束分裂 壮志未酬,后周英主柴荣 黄袍加身,赵匡胤建大宋 风云名将,王彦超拒太祖 文人皇帝,赵光义治国统 试读章节 唐开元二十五年(737)二月,张守珪破契丹于捺禄山。第二年,他的裨将假借张守珪的命令,发兵攻叛奚,遭受大败。在向朝廷的报告中,“守珪隐其败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张守珪把吃败仗的事按下不表,反而夸大战功。这件事被人举报,玄宗派宦官牛仙童前往调查,牛仙童接受张守珪的贿赂,回到朝廷替张守珪圆场,这事就过去了。谁知到了开元二十七年(739),牛仙童接受边将贿赂的罪行暴露,被玄宗处死。张守珪本来也应该受到重处,但朝廷念及他过去战功不少,从轻处罚,把他贬到括州任刺史。括州,治所在今浙江丽水县。到任不久,张守珪因为背上的大疮恶化,不治而死。 就在张守珪被贬官后不久,开元二十八年(740),安禄山被任命为平卢军兵马使。兵马使是军区司令员“节度使”之下的最高武职僚佐,打仗时是前线总指挥。第二年三月九日,加特进,享受了正二品的待遇,这个待遇在当时是很高的。 御史中丞张利贞为河北采访使,至平卢。安禄山巧言献媚,巴结奉承,又以金帛贿赂张利贞左右,因此大得张利贞欢心。张利贞回到朝廷,盛称安禄山的才能,玄宗任命安禄山为营州都督,充平卢军使,知左厢兵马使,支度、营田、水利、陆运副使,押两蕃、渤海、黑水四府经略使,顺化州刺史。天宝元年(742),安禄山又被任命为节度使。安禄山由一员武将升为司令员,又身兼数职,把东北地区的经济、行政、交通运输、外交等事务都管起来了。在这些职务中,最重要的是平卢节度使,其他不过是其兼职。“平卢节度镇抚室韦、靺鞨,统平卢、卢龙二军,榆关守捉,安东都护府,屯营、平二州之境,治营州,兵三万七千五百人”(《资治通鉴》卷215)。 做到节度使,就有了直接与皇帝打交道的机会。天宝元年(742),朝廷任命安禄山为羽林大将军、员外置同正员,兼柳城郡太守,持节充平卢军节度使,摄御史大夫,管内采访、处置等使。这其中只有柳城郡太守、平卢军节度使和采访处置使是实职,其他只是代表一种级别或身份而已。这次任命的重要性在于“管内采访处置使”,其职责是考察辖区内地方官员的政绩,地方官们的升降以对他们的考察为依据,这使安禄山更容易控制辖区内的官员们,更容易安插其党羽,扶植个人势力。 安禄山升任节度使,除了张守珪出事落马为他提供了空缺之外,唐朝边防政策的变化也为他创造了必要条件。 唐朝建立以来,统兵出征或御边的将军都选用忠厚名臣,不长久担任元帅,不以宰相或权臣遥领,也不让一人兼任几个军区的长官,战功卓著的常常入朝为宰相,如李靖、刘仁轨、娄师德等人都曾出将人相。玄宗即位以后,薛讷、郭元振、张嘉贞、王睃、张说、杜暹、萧嵩、李适之等人,都是以边帅入朝任宰相。那些出身四夷蕃族的将军,即便像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那样才略出众,也不曾专任一军元帅,而是另用朝廷大臣为使职,对藩将加以管领。如阿史那社尔率兵攻打高昌,侯君集为元帅;契苾何力攻打高丽,李勣任元帅。 天宝三年(744),朝廷加封安禄山兼任范阳节度使,任命礼部尚书席建侯为河北黜陟使,席建侯称赞安禄山公正无私,朝廷宰相李林甫、户部尚书裴宽也都称颂安禄山忠君爱国。以上三个人都是玄宗所信任的大臣,于是安禄山愈加受到玄宗的宠信。此时,安禄山完成了对玄宗政治声势上的包围。正是由于玄宗这种稳固不可动摇的信任,造就了日后的安史之乱。 天宝十年(751)二月,朝廷任命安禄山为河东节度使。至此,安禄山一身兼三大军区司令长官,又担任掌握河北道各级官员仕途命运的采访处置使,权力迅速膨胀。史书上说他“赏刑己出,日益骄恣”——在三镇和河北道,对官员们的奖赏和惩罚都由安禄山决定,他就越来越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了。 P4-5 序言 汉唐时期是中国人最为骄傲的时代,汉家雄浑大气、唐室豪气朗然,自古以来就被无数史学家称道。然而,任何一个太平盛世都会有衰败的一天。一个朝代的气数尽了,就总会出现三五枭雄趁乱起事,不是僭号称帝,就是拥兵割据,构建所谓的千秋大业,实现自己出人头地的英雄梦想。 同样为政权分裂的时期,相较于汉之后的三国,承载着盛唐衰落和宋王朝崛起的五代十国无疑有些默默无闻,为很多国人所不了解。历时七十八年(902—979)的五代十国先后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以及吴、前蜀、后蜀、南唐、楚、闽、南汉、吴越、荆南(南平)、北汉等政权,同时还伴随着契丹族的崛起和大辽的建立发展,不可谓不波澜横生,不可谓不惊心动魄。 与南北朝时期不同的是,五代十国时期鲜有其他少数民族的参与。在晚唐政权分崩离析的状况下,无数军阀割据趁势而起,互相杀戮、战乱纷争,胜者有之,败亡者亦不在少数。这个时期的政权短促而激烈,其中虽不乏治世明君,却也挡不住历史洪流的脚步,最终消散于历史的尘烟之中。 五代开始于907年朱温废唐称帝,终于960年赵匡胤废周建宋,与十国(902—979)政权混杂鼎立。五代十国是一个战火纷纷的年代,由于没有一个相对强大压倒性的中原王朝统一其他政权,从而导致了各个割据政权之间征战不休,统治者也大多都重武功而轻文治。直到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并开始抑制兵权,提倡文治,文化经济等才逐渐稳定并发展起来。 经由五代十国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唐朝的统治阶级大都出身贵族或科举新贵,因此往往都自视甚高,婚姻方面更是崇尚门当户对,而到了五代十国时期,这种社会结构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政权的统治者及权贵们大都来自庶族地主的崛起,思想观念也更倾向于平民,人与人之间的依附关系减弱。 这个时代上演了无数威武雄壮的历史话剧,又导致了无数人间悲剧的发生。这是个扭曲不堪的历史时代,同时又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新时期。 本书以五代十国中具有鲜明特点的些许人物为媒介,讲述这一时代的悲欢离合。充满血腥与暴力、战争与分裂的血色华章,将缓缓拉开帷幕。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