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的代表作之一——《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日记书信体小说,采用维特致友人与绿蒂的书信以及他的日记片段的方式写成。歌德非常成功地运用第一人称的书信体,让主人公面对面地向读者述说自己的遭遇和感受,展露自己的抱负与情怀。信中时而写景、时而抒情、时而议论,使读者仿佛听到了主人公的言谈笑语、啼泣悲叹,窥见了他那颗丰富而又敏感的内心。在刻画人物心理细致入微这一点上,《少年维特之烦恼》至今在同类作品中仍居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峰。
《少年维特之烦恼》艺术上的另一显著特色是通篇充满浓郁的诗意,其本身也可称是一首凄婉的叙事诗。真情实感,强烈的时代精神,高度的艺术性,三者合在一起,赋予了《少年维特之烦恼》以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歌德著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无障碍阅读新课标新阅读)》描写进步青年对当时鄙陋的德国社会的体验和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封建道德等级观念的反应以及对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少年维特爱上了一个名叫绿蒂的姑娘,而姑娘已同别人订婚,爱情上的挫折使维特悲恸欲绝。之后,维特又因同封建社会格格不入,感到前途无望而自杀。
5月17日
我已经认识了各种各样的人,但却交往不深。我不知道自己对别人有什么吸引力,居然有那么多人喜欢我、亲近我;与此同时,我又为往往只能和他们同行一小段路而感到难过。你要是问这里的人怎么样,我会对你说:跟别处一样!人类都是用一个模子铸出来的。大多数人为了生活而消耗掉绝大部分时间,但是,剩下的一点儿余暇却又使他们犯愁,非得想方设法地打发掉不可。唉,这就是人的命运啊!
但这里的人的的确确是善良人!我常常忘了自己的身份,与他们同享人类尚能获得的快乐,围坐在一桌丰盛的宴席前尽情谈笑,或在适当的时候乘车郊游、举办舞会,等等,这些全都对我大有益处。只是我有时不免想起,自己身上还有许多能力尚能发挥,正在发霉衰朽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掩藏起来。唉,这可把我的整个心都缩紧了。不过,遭人误解本来就是我们这种人的命运嘛!
唉,我青年时代的女友已经死了!唉,可叹我曾跟她相识一场!我真想说:“你是个傻瓜,你追求的是人世间根本寻找不到的东西。”但是,我确曾拥有过她,感到过她那颗心,她的伟大的灵魂,和她在一起仿佛也提高了我的价值,因为我成了我愿意做的人。仁慈的上帝啊!那时我的心灵何曾有丝毫力量未得发挥?在她面前,我难道没有抒发我全心全意拥抱自然的奇异情感?我们的交往难道不是最细腻的情感和最敏锐的智慧的永恒交织?即或戏谑也无不打上了天才的印记。可如今,唉,她比我年长几岁,却比我早进了坟墓!我将永远不会忘记她,永远不会忘记她那坚定的信念和非凡的耐性。
几天前,我遇见一位青年。他是个坦率的小伙子,模样挺英俊。他刚从大学毕业,虽然并不自封为才子,却总是以为自己比别人懂得多。我从种种方面感觉到他还算勤奋。总之,他很有学问。他听说我爱画画,又懂希腊文(在此地可谓是两大特长了),便跑来看我,向我显摆他的学识,从巴托谈到伍德,从皮勒谈到温克门,并还得意地说他已读懂了苏尔策《美学原理》的第一卷,并拥有一部海纳研究古典文化的手稿,对他的话我未置一词。
我还结识了一个很不错的人。他是侯爵任命的法官,为人坦率诚恳。人们都说,谁若是看见他和他的九个孩子在一起,谁都会打心眼里高兴。大家尤其是对他的大女儿津津乐道、赞不绝口。他邀请我到他家去玩,我也打算尽早前去拜访。他住在侯爵的一座猎庄里,离城有一个半小时路程。他是在妻子去世后获准迁到那里去的,因为继续住在小城的官邸里太让他触景伤情了。
此外,我还碰到过几个怪人,一举一动都叫人受不了,那股亲热劲儿尤其叫人讨厌。
再见!这封信大概会使你喜欢,因为它完完全全是如实记述的。 5月22日
人生如梦,这是许多人早就有过的体会。而我呢,到哪里都会有此同感。我常常看见人的创造力和洞察力受到局限,常常看见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这种需要除去延续我们可怜的生存,本身又毫无任何目的;另外,我还发现,人从某些探索结果中得到的满足,其实只是一种梦幻者的枉然,好像一个囚居斗室的人把四面墙壁通通画上五颜六色的形象与光彩夺目的景物一般。威廉哟,这一切都令我哑口无言。我只好返回自己的内心,去发现一个世界!为此又更多地依靠预感与朦胧的渴望,而不依靠创造与活力。这一来,一切对于我的感官都是游移不定的,我也如在梦里似的,继续对着尘世微笑。
大大小小的教师一致断定,小孩儿是不知何所欲求的;岂止小孩儿,成人们还不是在地球上四处奔波,同样不清楚自己打哪儿来、又往哪儿去,同样干起事来漫无目的,同样受着饼干、蛋糕和扫帚的支配。这观点谁都不肯相信,但我却认为这是显而易见的。
因为我知道你听了会说些什么,我愿意向你承认:我认为,那些像小孩儿似的懵懵懂懂过日子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他们也跟小孩儿一样拖着自己的洋娃娃四处跑,把它们的衣服脱掉又穿上、穿上又脱掉,不然就乖乖围着妈妈藏甜点心的抽屉转来转去;终于如愿以偿了,便两腮鼓胀地大嚼起来,还嚷嚷着:“还要!还要!”——这才是幸福的人呢!还有一种人,他们给自己的无聊勾当以至欲念想出种种漂亮称呼,美其名日为人类造福的伟大事业;他们也是幸福的。愿上帝赐福于这样的人吧!可是,谁要虚怀若谷,正视这一切,将会有怎样的结果?谁要能看见每一个殷实市民如何循规蹈矩,善于将自己的小小花园变成天国,而不幸者也甘负重荷,继续气喘吁吁地行进在人生道路上,并且人人同样渴望多见一分钟阳光——是的,谁能认识到和看到这些,他也会心安理得,自己为自己创造一个世界,并且为生而为人感到幸福。这样,他尽管处处受着限制,内心却永远怀着甜滋滋的自由感觉,因为只要他愿意,他随时可以离开这座牢笼。P6-9
最近,读了德国大文豪歌德的代表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感慨颇多。
《少年维特之烦恼》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市民阶级青年维特在当时德国的等级社会中深感压抑,来乡村寻求解脱,遇见少女绿蒂并热烈地爱上了她,最后因爱情破灭而自杀。这部小说出版后在欧洲引起了强烈反响,甚至有不少青年仿效维特走上自杀之路。故事很简单,但却有无限的艺术魅力。
这本书表现了觉醒的市民阶级知识分子在当时封建社会环境里的精神苦闷。小说对封建道德、等级观念的激烈反抗以及对个性解放、发展“天才”的强烈要求,喊出了当时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的内心呼声。这部书信体小说使很多人爱不释手,据说拿破仑随身携带它,先后读过七遍。
它确实是一本好书。看完全书,可以感觉到维特的烦恼:社会现实带给他的压抑以及爱情的不如意。对维特这样一个才华横溢、天性敏感多情的人来说,这足以使他感到绝望和崩溃。最后,他果然以自杀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我想,在读这一本书时,很多人会感到共鸣。这个世界上像维特这样的人很多,当他们感觉找不到出路时,不妨看看这本书,以维特为鉴,以求得精神的解脱。当然,我们是不赞成人们学维特自杀的。不论在书中他对自杀是怎样的看法,但过早地结束自己的生命太可惜了。人生的苦闷虽多,但只要勇敢地自我排解,寻求生命的欢乐与意义,我们就一定能战胖人牛的挫折,得到新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