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镇江中医药名家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镇江市政协文史委员会,镇江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镇江市中医药促进会编
出版社 江苏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对癫痫症研讨:《内经》云“重阳者狂,重阴者癫”。所谓癫疾,往往包括痫症,多性情郁闷,脏气不平,郁久生痰,蕴积于中,升则症发,降则症平,故患者平曰亦如常人,而逢恼怒惊恐、过度劳累、饮食起居、将息失宜等情,皆能触发。有从遗传而来,幼即举发,更属痼疾。此症发作之前,每有短暂头目昏眩,感觉不舒,因肝风胆火上逆,痰涎雍盛,经气阻滞,神明蒙蔽,故发时昏仆于地,不省人事,声如羊鸣,瘛癍频仍,口嚼目斜,口吐涎沫,甚至舌破出血,眠象滑数,或细滑,舌苔薄腻,醒后头昏,倦意、呕吐,严重者,又复发作,体力因此虚惫。

从癫痫病苔脉证观之,发作之因,乃“肝风”“痰”“火”,故治疗必须平熄肝风,也要涤痰泄热。胆南星、贝母和二陈,皆为涤痰而设,僵蚕、地龙、天麻以祛风,远志祛痰安神,郁金解郁化痰,琥珀、茯神安神定志,针刺小海、神门清神志宁心,内关间使为心包经穴,能宽胸气,祛胸膈痰涎,且有安神之效。

癲痫病虚实夹杂,既理其实,亦不能忽视其虚,“血虚则风生”,肝阴不足,则肝阳偏旺,消灼阴液,更易化风。因此在大多熄肝风、涤痰热药中,必须兼顾其心。方中紫河车、丹参、茯神,滋填肝肾,补心宁神,既属此意。

王霈长对癫痫病从诊治的辨证到药的使用,都进行了论治的分析。王霈长对“乳糜尿”的辨证论治亦有独到专长。他将所治愈两例“乳糜尿”的心得展示给同道,以供参考。

一例,盛某某,女,52岁,门诊号113971。小便乳样白物,且有油物状,漂乳其上,经西医化验为乳糜尿。经常失眠、腰痛,面目浮肿,头眩,稍劳则虚火上升,脉虚弱。

服:全瓜蒌六两、飞滑石四两、石苇二两,共为末。每服一钱,一日三次。更以大麦粥下,食前服。

经服上药一段时间后,症状基本消除。

二例,马某某,女,49岁,小便乳糜尿,带有血丝,如膏如涕,怔忡,已有两年之久,素患肾脏炎。

服:全瓜蒌、飞滑石、石苇、紫苑,共研细末。煮麦粥加药末一钱,一日三次,食前服下。服后症状消除。

对本症的研讨:《内经》云“少腹冤热,溲出白液”,此症属白浊之类,其病理于脾、肾、膀胱三经都有关系。盖脾有湿热,则运化失常,肾与膀胱相表里,肾虚则膀胱气不化津,故小便有油脂不化之状。《医学心语》说:“白浊之因有二,一由肾虚败精流注,一由湿热渗入膀胱。”此两例属后一种情况,所以小便有白液。

此症一般情况,起初小便时阴中涩痛,病久则不痛,溲后余沥浊液,下流如米泔,甚者有油物状漂浮其上。在女子很容易误诊为白带,所以,在问诊时,要详细追问其初有无小便涩痛感觉。治疗上予以清化湿热。方中瓜蒌清热润燥止渴,滑石、石苇利尿渗湿。据《别录》载:石苇尚有“益精气,补五脏”之功,药用大麦粥送下,取其益气养胃。若小便中有血丝,则用紫苑,疏泄肺气,开上窍而下窍得泄,走血分血通调水道,使小便赤涩带血的症状趋于自利而愈。王霈长不愧为一代中医大师,其独到之法为后者行医铺筑了便捷之路。

王霈长认为中医是祖国医学之瑰宝,不当私为已有,亦为社会共享。因此,他对自己几十年所学、所积累之医术毫无保留,尽心传授给门徒近20人。镇江江苏省中医名人唐星就是王霈长的得意门生。王霈长传授医术于学生的同时,更传授医德之要,对其子女则用“以德为本”为训诫。

王霈长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毕生不嗜烟酒,喜以书法、绘兰为业余爱好。书魏碑,字体刚健雄壮;绘兰花,姿态清秀,如出闺笔,引人人胜。他还是当时镇江国画室的成员。

王霈长坚持为困难平民、邻舍诊治不收酬金,深受民众爱戴,虽然去世已久,但只要人们回忆起他来,即以口碑相传以缅怀。

缅怀大师,此文虽不能彰显王霈长医术医德全部,但也举例一二,即以为颂。

P17-19

后记

杏林一脉传千年,中医中药贯古今。镇江中医药历史悠久、名家辈出,自唐代润州医学博士杨损之及其编著的《删繁本草》见载于史籍,至现代著名医史学家陈邦贤及其所著的我国第一部《中国医学史》,历代不乏名医、名著。1985年出版的《江苏历代医人志》中记述的镇江名医有116人、医药论著110余部。抢救性保存这些承载着镇江人情感和记忆的中医药史料,是我们的职责和担当。

本书收录的镇江中医药名家共48名。征编工作中,“名医”的界定和遴选尤为重要,且有一定难度。为此,我们与镇江市卫计委等相关部门及专家多次商榷,最后确定收录的标准为:新中国成立前,为镇江(市、县)志或卫生志上有记载的;新中国成立后,则应是获得卫生主管部门认定的市级以上中医名家(截至2008年年底)。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名医虽在名单之中,但未能采编录入;有的已辞世,但通过查找档案、亲属、弟子等采编完稿。在此,对采编人员的辛勤劳作,对市卫计委、市中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以及所有给予关心、支持本书编撰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镇江中医药名家》是一本纪实性的文史资料类著作。我们在严把史实关的前提下,运用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和人物通讯等表现手法,力图展示名家们用“一根银针,通筋脉之阻塞;三根手指,辨疾病之浅深;六味草药,补气血之亏虚;仁心仁术,抚疾病之苦痛;儒道医德,造健康之福音”的智慧和风采!他们用低调的华彩彰显着永恒不变的魅力!

编撰这样一本专业性强的文史资料类著作,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由于缺乏中医药知识,加之经验不足、时间仓促,因此书中难免存在种种疏漏与差错,在此敬请读者不吝指教。

目录

吴子周

吴惠民

章成之

王霈长

陈邦贤

朱良春

章寿芝

陶有禄

沙一鸥

丁义民

袁克诚

沙载阳

马羽仙

储云卿

滕又轩

唐星

李裕国

张圣德

任南新

柯梦笔

赵福礼

朱辟疆

许祥生

周亚平

王滨

徐琴

彭江宁

史亚祥

欧阳坤根

金伯恭和金许洪

张克忠

张长根

许戈

黄锡琨

杨传寿

贺玥

丁家祥

王平生

柴贵宝

李中东

张伏川

周永法

陈于群

秦素珍

张式年

杜宗棠和杜文采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一镇江膏药

后记

序言

镇江中医药历史悠久,名医辈出,历代名医以其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术为人们口口相传、代代称颂。镇江中医药文化也是镇江名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弘扬中医药名家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普济苍生、呵护生命的精湛医术和高尚品行,彰显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镇江市政协文史委、镇江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镇江市中医药促进会联合编写了《镇江中医药名家》一书。全书努力展现了各中医药名家高超的医术,同时,用更多笔墨真实地描述了医者对患者的仁心大爱,以及执着成就事业、奉献绘就人生的感人事迹,体现出较强的思想性。全书内容翔实、真实可感,既有对人物曲折经历和心路轨迹的客观记述,又有对妙手回春典型医案的生动描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富有个性特点的可信、可亲、可敬的中医药名家群像,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融人了大量的医学知识和名家名方,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这不仅是一位位中医药名家的个人小传,也是一份厚重的镇江中医药文化史料,同时也为广大市民寻医问药提供了有效的指引。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与疾病做斗争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习近平主席曾形象地把中医药比喻为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愿《镇江中医药名家》一书能够为弘扬中医药文化,强化镇江城市记忆,助推健康镇江建设鼓劲、加油。

学习中医药名家弘扬传统、悬壶济世的文化自信。中医药博大精深,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是蕴含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的传统文化。中医符合自然之道、养生之道,《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文言精辟、哲理深奥,处处闪烁着医学与自然浑然一体的智慧之光。中医药的整体观、系统论、辨证论治和预防保健“治未病”等,愈来愈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世界卫生组织已将中医药作为传统医药向全球推广。中国是中医药的发源地,我们应树立文化自信,传承和发展好中医药文化。我市中医药历史悠远,屠呦呦在领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时发表的获奖感言中感谢的葛洪,就是镇江句容人。我们要学习名中医们继承我国传统的文化自觉,弘扬我市中医药文化的特色和亮点,使之成为彰显我市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一道靓丽风景、一张独特的城市名片。

学习中医药名家大医精诚、一心为民的工匠精神。中医看病,“望、闻、问、切”,拉近了医患双方的距离,并且“简、便、廉、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欢迎。孙思邈的《大医精诚》篇论述了大医修养的两个方面:精与诚。精,指专业熟练;诚,指品德高尚。中医所提倡的这种以人为本、仁心仁术的医学精神和大医精诚、德艺双馨的医学理念,对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具有现实意义。我们要学习名中医们严谨、耐心、精益求精、淡泊名利的工匠精神,一丝不苟,敬业为民,增进医患互信,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学习中医药名家薪火相传、接力发展的责任担当。“传、帮、带”是中医带徒的传统方式,师傅言传身教,徒弟耳濡目染,其形式和效果一直被人们所认同。“传、帮、带”既是方式和方法,更是氛围和风气,由此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专业人才。人才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目前中医药专业人才相对短缺,后继乏人是最大的危机。我们要学习名中医们言传身教的责任担当,高度重视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加快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同时,要建立完善符合中医药行业特点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中医药工作者的从业热情,为中医药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发展中医药事业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衷心祝愿和期盼中医药事业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内容推荐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由徐伟珍主编的《镇江中医药名家》是一本纪实性的文史资料,精选了四十多位当代镇江的中医药名家,运用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和人物通讯等表现手法,力图展示镇江的中医药名家们的儒道医德及造健康之福音的智慧和风采,他们用低调的华彩彰显着永恒不变的魅力。

编辑推荐

由徐伟珍主编的《镇江中医药名家》努力展现了各中医药名家高超的医术,同时,用更多笔墨真实地描述了医者对患者的仁心大爱,以及执着成就事业、奉献绘就人生的感人事迹,体现出较强的思想性。全书内容翔实、真实可感,既有对人物曲折经历和心路轨迹的客观记述,又有对妙手回春典型医案的生动描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富有个性特点的可信、可亲、可敬的中医药名家群像,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融人了大量的医学知识和名家名方,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这不仅是一位位中医药名家的个人小传,也是一份厚重的镇江中医药文化史料,同时也为广大市民寻医问药提供了有效的指引。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9:5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