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葱阅读系列”汇集了10位新锐作家的优秀作品,作者均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中国青年》等杂志的签约作者,作品常被选为全国各省市中高考阅读试题。“青葱阅读系列”中每本书分为八至十辑,每一辑中选择一篇最有命题价值,能够发人深思、引起共鸣的文章放在最后,精心的设置“作者心语”“且行且思”“参考答案”栏目,让读者们阅有所得,读有所获。“青葱阅读系列”护佑学生精神发育和蜕变,让学生体验丰富的情怀,感受阅读的乐趣,攀登精神的高峰,选择更加宽广和丰厚的人生。
邢淑兰编著的《当一株小草有了梦想(哲思卷)》朴素瞭望,如烟岁月;恬静打量,苍茫人生。叩问小草梦想,找寻自己乾坤。星空下摸索,泥泞中跋涉,握紧一颗梦的种子,拥抱黎明,醉赏花开。
邢淑兰编著的《当一株小草有了梦想(哲思卷)》真诚对接生活,微笑期许梦想,这是一部涵养心灵的营养书;沉静突围困境,沉稳应对挫折,这是一部跋涉岁月的取经书。从普通人、教师、学生等多视角展示生活万象;从生活琐事、旅行见闻、故事典故等多层面沉淀人生思考。
生活是疼的
率性而为、随兴而至,是多么洒脱的事!
不必为了所谓的远大理想而苦心孤诣、点灯熬油,不必为了绚烂的前程而鞠躬尽瘁、呕心沥血。没有什么比当下一份切实的享受更重要:准备一顿热闹的晚宴,参加一次隆重的聚会。
酒足饭饱、心满意足之后,自鸣得意地宣布:这就是本色的生活!
不为事争一流而焦虑,不为辉煌业绩而煎熬,没有什么比一份洒脱的娱乐更重要:歌厅放歌、街头劲舞、客厅电视、书房电脑……
宣泄完毕、头昏脑涨之后,自我安慰地宣称: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一直以来我都奉行“率性而为、随兴而至”的生活态度,认为自己过得赛神仙,逍遥自在、无拘无束。
直到有一天,一位师长拿着一篇文章让我看——《五年以后你在哪里?》。
我的双脚立刻被这个简单的问题钉在了原地:五年以后,我在哪里?
这是一个令人感到伤痛的问题。
我这才开始审视自己:我不是陶渊明,没有那份归隐田园的魄力;我不是屈原,没有那份怀石投江的心志;我不是林和靖,没有那份梅妻鹤子的闲情……
我之自在、我之逍遥或许不过是偷懒的代名词,不过是拖拉的借口,不过是无所事事、百无聊赖的美丽外衣。
于是,我从云端摔到了地上,坠地的疼痛让我感觉到我该走出自己编排的缥缈童话,脚踏实地地步入凡尘了。
五年以后我在哪里?我或许在别处,或许就在这里,但是一定不是现在这个可有可无的位置,在现在这个位置上,生和死,没有什么区别。
我坐下来,与星为伴、与月为伍,埋头于无尽的试卷和题海,找规律、想办法,让自己的笔尖流泻一行行岁月的批语;让自己的脊背承担一束束目光的重托。从第一页开始,把字典翻遍,让自己饱满成一个知识的粮囤;从第一册书开始,把课文读遍,把自己浓缩成一个教材的方阵……我要找到我自己,我要证明给别人看,这个世界上曾有一缕星光存在过,那是我在暗夜散发的微亮。
五年以后,我在这里,不再是一只耽于安逸的雏鸟,而是一只能穿云破雾的雄鹰,即使被流放到旷野,也不畏惧在暴风雨中飞翔。
是的,我在这里,少了我行我素的清高,多了扎根大地的干练。
或许,狂放不羁的傲慢,不融世事的牢骚,正是一种幼稚的俗气。没有一份成功是不痛的,没有一种青春是不重的。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行客,不管父母为自己铺设的条件多么优越,只要他想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要独自上路。面对生存的困境,“率性而为”会使自己迷失方向,“随兴而至”会使自己变得平庸,只有全力以赴地去尝试、去体验、去承受该承受的那份痛,才能变得强大而无畏。
作家刘震云谈起他祖母的故事时说:“祖母是个‘扛长工’明星。三里地长的麦田,祖母割到头时,即使是精壮的汉子也仅仅割到一半。”
祖母的秘诀异常简单:“不是真的速度比别人快,是弯下腰后就不再直起来,因为直起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二十次、第二百次!”
“直”着身子洒脱的人是追不上“弯”着身子实干的人的,不管他先前的基础有多么好。
钱锺书先生也说:“绝顶聪明的人要下最笨的功夫。”执着地追求、踏实地付出、默默地承受,才能由“无我”到“有我”,从“小我”到“大我”。
想起了书法,书法家行云流水的字体后面一定不是率性而为的洒脱,定是埋头苦练的功夫。
如此说来,明了了,率性而为的洒脱一定要以全力以赴的埋头修行为前提,厚重的生活,其实是疼的。P2-3
找到属于自己的那块空白
夫妇两个都是高中英语教师,对儿子从小就进行标准的英语口语训练,他们希望儿子长大后能够出国留学,成为大学问家。
孩子也不负众望,各门功课都很优秀,尤其是英语。
有一天,父亲看着孩子让人眼红的成绩单得意扬扬地问:“长大了想干什么?”
孩子有板有眼地说:“蹬三轮!”
学校里,老师们经常会被一些特长班儿的孩子气晕,坐在办公室里喘粗气。
“你烦他们不?你不生气?”有人问我。
我想了想说:“恨铁不成钢的气是有的,但我不讨厌他们,不真生他们的气。”是不是教书时间久了,不如年轻人负责任呢?想来不是。
比如我们班的李亚,他哪科也不学,最擅长的就是在上课时摆弄他的头发,若是跟他生气,不是自我折磨吗?我对学生说:“李亚是咱们班最不容易的学生,他这一天13节课不但不跟老师同学互动,还哪儿也不能去,得多难受啊!”
李亚爱对我笑、爱跟我打招呼,上课也很“配合”我:不打扰别人听课。
还有一个郑宝,虽然学习习惯很差,但是我发现他特具威严,吼一嗓子教室就会安静,于是我命他为语文课的“纪律部长”,替我维持课堂纪律。
这些孩子都是我眼里的宝,不是一开始就是宝,而是慢慢变成宝的。比如李亚,画画儿非常棒;比如郑宝,很有“部长”范儿。既然都成“宝”了,哪还能跟他们“真”生气?一个被老师看成“宝”的孩子会“真”气着他们的老师么?所以,我没动过“真”气。
月考过后,登统分数,小李说:“你们班二卷得高分的太多,考得也太好了!”我心里一惊:“只第一次月考,该跟你们班差不多啊,不会是抄的吧?”我打定主意:专找得高分的,尤其是10分的名句,得满分的我要重考!我把名句得满分的名单写到黑板上,宣布一对一接受我的“采访”。没想到,第一个来的竟是王成:“老师,你考我吧,马上!”我看着他的大眼睛,傻了:他可是课堂上的走神儿大王,怎么可能全答对?但是他既然敢来找我,说明他会!
“老师相信你的实力,不考了,你走吧!”最后,一个个我心里“怀疑”的对象全大大方方地来找我,包括贪睡的小伙子张吉。他说:“我只有前5个会背,后5个是抄的。”
“那就不考你了,你抓紧背,会背了我再考你。”
我面向全体学生宣布:“老师错了,误会了大家,我对咱们班能考出这么好的成绩不自信,对大家的努力不自信。这次考试收获最大的是张吉,他很诚实地说出了自己不会的地方,我们给他查漏补缺的机会!张吉,加油!”
在浩渺的宇宙中,每个星星有每个星星的位置,每个位置都值得尊重,在“位置”的意义上,三轮车夫和大学问家是一样的。
作为教师,引导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块空白,并予以尊重,你给他们伸出一只手,他们也会给你伸出一只手:握在一起,再冷的生活也会充满热的气息。
作为普通人,也要努力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块空白,去追寻、去跋涉、去坚守、去憧憬。我很喜欢铁凝的一句话:“假若人生是长街的一个短梦,我愿意把这短梦做得生意盎然。”更喜欢她的这段话:“我又无时不在寻找属于我自己的世界,寻找属于我自己的那片空白。我知道,当我占有了那片空白时,才能面对整个世界,才能无愧于作为世界的一部分。”
即使是一株小草,也要有梦,也要把短短的一生活得生机盎然;当一株小草有了梦想时,才会填充大地上的一块块空白,把点点的绿色铺展成让人心跳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