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你好童年/致儿童时代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陆梅
出版社 中国福利会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陆梅编著的《你好童年》为“致儿童时代”丛书之一,读者对象为小学生。该丛书从《儿童时代》文学版块出发、延伸,集结了中国一线儿童文学作家中的翘楚,他们中有儿童文学阅读推动领袖。关于童年阅读的记忆,正在被一点一点激活。在你还在童年路上走着的时候。你可能意识不到,你的一个小小选择,有时会影响一生。

内容推荐

“致儿童时代”从体裁上来说,涵盖了小说、童话、散文等丰富的表现形式;从内容上来说,既有充满幽默、幻想元素的童话故事,又有颇具现实意义、贴近孩子生活的的现实故事,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纪念意义。陆梅编著的《你好童年》为散文集,主要收录了作家陆梅的关于童年阅读的读书笔记、充满花草清香的散文,《海盗兔子小亨利》《那个时候,大家都戴帽子》《丹尼莎在南极》……每一篇都是可以让思绪飞扬起来的美文。

目录

辑一 书天堂

 书天堂

 离开,是为了回来

 树和森林

 世界美如斯

 击壤歌

 海盗兔子小亨利

 寻找国王的皇冠

 和甘伯伯去兜风

 那个时候,大家都戴帽子

 拇指姑娘

辑二 花飞扬

 草叶记

 花、树和青苔

 花飞扬

 看树

 植物之约

辑三 致童年

 丹尼莎在南极

 大地上的事情

 永恒的至福

 不哭

 未来

试读章节

书天堂

因为要给家乡的孩子做一堂演讲,关于文学和人生、阅读和成长——如此辽阔的主题,我的几辈子的人生都不够!我在书架前徘徊。指尖滑过一本本有温度的书,那些书,因着共通的气息:洁净的笔墨,幽微的人与事,平静白描中的忧伤和哀怜,敏锐的心灵和孩童清澈的眼光……而一次次惊醒着我的阅读记忆和经验。

关于阅读,我能够说什么呢?

“有一本书的晚上,就是一个在天堂里的晚上,书带来一个很广大的世界。一个中国十几岁的孩子,在晚上可以去十九世纪的法国,可以去二十世纪初的俄罗斯,可以去美国……”

多年前的秋天,陈丹燕第一次走进上海七宝中学高中部教学楼的梯形教室,连着六年,每年都有一个下午,她和那一届高一的学生一起度过。她讲她的求学时代,讲她的阅读记忆,讲一个人在青春期的时候,“最好的安慰——比友谊都好的安慰,最大的乐趣——比恋爱还大的乐趣,就是一本质量上乘,既有故事又有思想的小说,跟着小说书去漫游幻想的世界”。

那些演讲,就是现在立在我书架上的《梯形教室的六个下午》。炭笔素描的黑白封面,几个女孩的背影,背着大大的书包,站在走廊的窗口窃窃私语——每次拿起这书,我总要琢磨,这些女孩背后的包里装着什么?

我曾经听说一个很小的小孩,走在大街上,手里拖着个拉杆箱书包,肯定是包太重了,他爸爸妈妈给他备了个有滑轮的书包。我猜想这样的包里肯定装着很多东西,但就是没有一本书。我指的是闲书。陈丹燕讲,“只有闲书才叫做书,不是闲书的都不是书”。我们都这么认为——所有视书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的人都这么认为。

写过《昨日的世界》的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对书发出过由衷的礼赞——

“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由于他们这种崇高的帮助,他将怀着挚爱的同情踏遍整个的世界。”

另一位我喜爱的作家,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生在意大利乡村的卡尔洛·斯戈隆,他在小说《木头宝座》里借主人公朱利安诺说过一段话:“我对世界的了解完全来自书本,那是因为我不厌其烦地阅读各种书籍,就像一个打捞海绵的渔民不停地潜人海底一样。……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去,等我看完最后一页,心满意足地丢下书时,脑子里却充满了那本书的情节及其延续。……我的想象力被激发起来了,一时难以恢复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我相信童年的朱利安诺的讲述就是斯戈隆自己的体验。斯戈隆出生的乡村,遍地是山峦和丘陵,生活贫困,但也远离工业喧嚣。斯戈隆的童年浸润在丰厚的民间文化传统中。偏僻、纯朴的乡村生活,悠久、深厚的乡土文化,是朱利安诺,也是斯戈隆生长的世界,属于童话和故事、游记和传奇的世界。这个世界,恰如一张宝座似的木头椅子,给了斯戈隆源源不断的写作营养。

还是茨威格,他有一次坐船旅行。船上乘客很少,茨威格经常和一位意大利年轻水手聊天。有天水手收到一封信,他扬着信要茨威格读给他听。信是意大利文的。茨威格立刻恍然——这个“像画中人一般漂亮的,聪明,具有天真的伶俐和真纯的娴雅的”年轻人,是个文盲。

茨威格很痛苦。他无法想象,曾经当作朋友交谈过的人,一旦与一切书写的东西隔绝——拿起报纸,不能了解;拿起一本书,书之于他,是一件全然无用的东西——那么,世界在他眼里会是怎样?

事实上关于阅读,已愈益引起重视。我们对书的礼赞,也从来怀着虔敬。可是,悖谬的是,如陈丹燕对少年时代的感叹——“像我有时间,想看书,却没有书可以看;像你们,有很多很多可以看的书,又没有时间。”陈丹燕说:这就是生活。

那么我想说,亲爱的小孩,还来得及,在你的书包里放一本书吧!读书,这么好的事!P1-4

序言

我时常想,如果让我再来一次童年和少年,我的人生是不是因此而小径分岔?(必然)是不是而更有质量或意义?(难说)

——这话怎么讲?我的本意是,我们总是以明知不可的假设,推想人生的多种可能,而不无宿命的是:人生不可逆。你不可能不满意了你的过去,让人生再来一遍。时间不是沙漏,可以倒过来,再来一次,再来一次。

其实我很害怕回想我的童年。我的有限的关于童年阅读的记忆,少而又少。倒是多年后的今天,职业和写作的关系,对童年阅读感同身受。我曾经在一篇小文里说:我看书,儿童书或者成人的书,都很在意作家笔下的“童年”,童年里温暖会心的细节。

现在,那些泛着旧纸的黯沉的光的童年一点一点向我走来。记不得是三年级还是四年级的暑假,学校教书的舅舅突然来临。那个盛夏午后,舅舅骑着一辆破自行车,晃荡晃荡一路飘来——对,就是飘,即刻要睡去的样子。我坐在树荫底下,百无聊赖。阳光很烈,云朵和老榆树昏昏欲睡。我看着舅舅跳下车,麻利地将一堆书和杂志搬进屋,我尾随而入。

我的童年的阅读从这一个下午开始。看看舅舅给我和姐带来了一堆什么“课外读物”——陈年旧期的《少年文艺》、掉了封皮的小人书和画报、缺页的《新华字典》……还有用牛皮纸包得方方正正的三卷本《红楼梦》——啊,那三卷本的《红楼梦》算得上舅舅最体面的私有财产!他完全可藏为己有,不拿出来送人。但是,舅舅很郑重地撕去摸旧了的包书纸,用崭新的牛皮纸再包一遍,转送给我们姐妹。记得当时他说过一些话,大意是说一本好书的最悲惨结局不是用旧用坏,而是被遗忘和搁置。

《红楼梦》我高中时再读,大学时又读,每一次,都感觉是在读一本新书。

有一阵子我读《新华字典》。像文学书一样读。字典里会有一些感性和形象的比喻。后来我看女作家陈丹燕在一篇文章里说,她小时候对读书非常饥渴,但没有正常的途径可以得到书读。印象深刻的一本书是给农村的赤脚医生写的行医手册。她觉得里面对病状的描述冷静准确,而且富有形象性。这种感觉真是心有戚戚焉。

字典里还有很多的地名。那些眼花缭乱的陌生地名令我目瞪口呆!这对我有限的行走和经验不啻是一次冲击。多年后,我读山西女作家蒋韵的小说《完美的旅行》,那种奇异的感觉再次扑面而来。小说写一个小男孩和一个陌生女子,沿着地图上的地名,穿越一个个城市,每天每天,背起想象的行囊出发。那些无比陌生的名字,因了阅读地图,就像别的孩子阅读小人书一样,由此而散发出某种神秘和黑暗的异香。小男孩觉得那是一种召唤。

关于童年阅读的记忆,正在被一点一点激活。我会在以后的文章里一一走进。我想说,在你还在童年路上走着的时候,你可能意识不到,你的一个小小选择,有时会影响一生。当童年不再来,我多么希望,那些诗意和纯真,藏在岁月的繁茂枝叶里,与我相伴相走。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23:3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