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
讲述:姚义雨 35岁
记录:马卉欣 41岁 干部 大专
1986年4月1日采录于桐柏县大河乡李庄村
很早很早以前,早在天地没分的时候,天上有个叫盘古的天神,披着驾云衣,穿着登云鞋,走出南天门,在云彩里游玩。游来游去,面前飘来个大气包。大气包飘来飘去,挡住了盘古,他没法往前游玩了。一气之下,用常带在身上的斧子把大气包砍开了。大气包跑了气,直往下落。盘古追上,站在了这个大圆疙瘩上。这个大气包的圆疙瘩是块大石头,盘古在上边站不稳,就用斧子砍的凸凸凹凹,盘古站稳了。
劳累太狠了,他睡下歇息了。
也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醒来了,登云鞋没见了,驾云衣也化了。原先砍的凸凸子成了大大小小的山,凹凹子成了长长短短的河。遍地绿实实的,比天上还美,盘古高兴极了。他往远处一看,来了个年轻的姑娘。这姑娘叫了声:“盘古!”盘古觉得奇怪,就问:“你是谁呀?”姑娘说:“我是老天爷的三妮儿,我父亲见你开天辟地太劳累,一个人又太孤单,叫我来认你当哥哥,过日子。你愿意不愿意?”盘古笑着说:“愿意。”
从这以后,盘古和老天爷的三妮儿成了兄妹。
盘古兄妹开始人间生活后,浑身没挂一线儿。一天,走到水边一看,水影中的样子很丑,又没有办法。正在这时,树上落下几片叶子贴在了妹妹身上,又飞下几片叶子护在了盘古身上。盘古用了七片叶子,妹妹用了九片叶子,都用葛条缠了一缠。打这儿起,盘古兄妹有了衣裳。
盘古说:“多懂心思的树啊,快结果吧!”话音一落,树没开花就结了果。妹妹高兴地说:“这是无花果呀!”
从那时到现在,无花果树不开花就能结果了。
盘古兄妹在山上走哪住哪,鸟和野物都护着他俩。夜里,他兄妹靠着大树睡觉,鸟儿站满枝丫遮露水,野物卧在身边挡着风、堵着寒。盘古兄妹挨着野物睡,很暖和。白天,鸟儿还为盘古兄妹遮太阳、挡雨。
一次,一只老虎拦着了一头小牛。眼看小牛抵挡不过,就要成为虎食儿。盘古上前隔开,猛虎不服,与盘古斗起来。盘古力气大,又有神斧,那只老虎败阵逃走了。以后,老虎用吼声唤来了成群的野物,成天围着盘古兄妹转来转去,搅得盘古兄妹不得安生。
盘古兄妹用树枝和野草搭成了茅庵,又费了七七四十九天的工夫,做了一个又大又威风的石狮子,放在山顶上,还给这个山起名叫石狮子山。这一带有了石狮子镇守,就没有妖怪和野物打扰了,他俩的日子也好过了。
盘古每天外出摘野果、捋草籽,妹妹在家做饭。
盘古每到石狮子跟前,总要围着玩一会儿,摸摸狮子的身子,亲亲狮子的脸。
有一天,盘古兄妹一块儿来到山顶上,石狮子咋说起话来。石狮子说:“天底下只有你们二人,最多能活一万八千岁。要是不结为夫妻,延续后代,多孤寥哇!”
兄妹俩把脸一扭,说:“不中!不中!”石狮子说:“咋不中啊?”
妹妹笑了笑。盘古说:“妹妹,千万不能答应啊!”妹妹又笑了笑。
盘古生气了。他猛一转身,乌龟绊了他一跤。盘古一恼,拿起一块石头,把乌龟的壳砸碎了。
妹妹很心疼乌龟,哭了起来。盘古想了想,说:“这样吧,乌龟能再活了,兄妹就成亲。”妹妹哭得更伤心了。
石狮子说:“别哭了,你就把乌龟壳对拢起来吧。”妹妹把大小四十五块乌龟壳对在一起。石狮子一跳,泥土溅在龟壳上,龟壳就黏在一起了。从此,乌龟壳上就有了一道一道的花纹。
按理说,乌龟能活,兄妹就该成亲。盘古又说:“不行啊,还得让我们滚滚石磨。从山上滚到山下,两扇石磨能合起来,兄妹就成亲。”石狮子说:“天上裂缝就补着了,滚磨成亲还能不中,滚吧!”
盘古兄妹各掂一扇石磨,一个站在东山,一个站在西山。石狮子点了点头,两扇石磨一起滚下山来。石磨轱轱辘辘地滚着,天空起了一道彩虹。说也怪,这道彩虹像花带子一样,连接着兄妹二人。
彩虹一起,他俩的石磨一齐滚到石狮子面前,“咔嚓”一声合在一起,磨盘合拢了,彩虹散开了,地上开满了鲜花。
盘古兄妹高兴极了,一齐跑下山来,在百花丛中跪倒在石狮子面前,磕头结为夫妻了。石狮子说:“今后,你夫妻二人好好过日子,后人会永远供奉你们。”
P3-4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河南南阳·桐柏卷》是在1986年《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河南桐柏县卷》的基础上形成的。我们在百十万字中抽出一部分,加上曹衍玉《故事婆的故事》和重新收集的一部分故事组合而成。为此,在这里特对上述两书作出贡献的学者、同仁表示谢意。
2003年,在上级领导的重视下,我们又组织了一次很具规模的桐柏民俗的收集整理活动,动员了广大民间文化爱好者和学生参加。各乡镇的领导和文化站干部作了很大努力,成效卓著。原计划出版一套书,适逢中国民间故事丛书编纂出版,也从中选出若干,忝列县卷本之中。
由于水平有限,时间仓促,书中肯定存在诸多不当,恳请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编者
2006年5月12日
人类不能没有故事
罗杨
故事,是人类对历史的记忆,它记叙和传播着社会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构建着社会的文化形态。具有五千年文明底蕴的古老中国,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讲故事的传统。那些“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奇的故事,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澎湃着感人的生命张力。作为先人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民间故事中充满了民族的智慧和生命的记忆,它传承了朴素的文化血脉,是民族文化得以认同的载体。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生命尊严的守护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上学读书带来的影响力还要绵久和强大。民间故事中蕴含着的历史文化、理想信仰、价值观念、情感道德、生活知识等丰富内容,具有精神娱乐、知识传播和教化启蒙三重作用,不仅给人以知识和智慧,也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不仅传播着社会价值理念,也构建着美好的精神家园。
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史,我们的祖先讲着“女娲补天”的故事,开创了华夏民族的创世纪元;伟大领袖毛泽东讲着脍炙人口的故事“愚公移山”,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改革开放大潮中,我们又讲着春天的故事,跨入了豪迈的新时代。一个有故事的人生是辉煌的人生,一个有故事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故事,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民族走向成熟,也伴随着我们的国家走向强大。
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故事,强大的国家不能没有故事,复兴的时代不能没有故事。那些美妙动人的民间故事,在世代的传承中,已经内化为我们的民族精神,融入中华儿女的品格中。然而,在文明更迭、社会转型的年代,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把祖先留下的精神遗产抢救下来、保存下来,完整地交给后人,是几代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为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把对民间故事的抢救和传承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并将《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常抓不懈。
除了中国,哪个国家还能有如此丰富的故事,并有如此众多的故事传承人和听众?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样式和娱乐方式,民间故事或许会被人们冷落,但我相信,作为中华文明的血脉,民间文化的基因始终流淌在亿万人民的血液里,它的根不会断。
人类没有故事将会平淡无奇,世界没有故事将会索然无味。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让我们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美好故事世世代代地讲下去,让中国的崭新故事向人类倾诉更多的精彩。 2014年4月
(作者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杨相生、李书斌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河南南阳桐柏卷)》收录了桐柏包括神话、故事、传说、笑话在内的民间故事三十余万字,这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为读者生动地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与劳动画卷,卷中附有三十余幅展现当地风土人情的彩色插图,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里集结着散落于民间的故事瑰宝,它们是:对我国民间故事最真实、科学、全面的收集和整理;对日益流失的民间文化遗产的国家级抢救;不可复制的口述活历史;包罗万象的故事版地方百科。
本册为《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河南南阳桐柏卷)》,由杨相生、李书斌主编,收录神话、传说、故事、笑话四大类。这些原汁原味、通俗易懂,充满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启迪性于一体,让读者于妙趣横生中品味本土异乡风土人情,于奇思妙想中感悟世间百态、懂理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