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心有明月(散文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曾宪红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心有明月》是作者曾宪红第一部散文作品精选集。囊括了作者从事散文创作以来多个时期的散文作品。作品以洞庭湖区生活为背景,艺术地反映了该地区风土人情、人文特色与心灵景况。全书分四辑:第一辑”爱的潮汐”抒写亲情友情和爱情;第二辑”心有微澜”反映美好物事带给人的心灵冲击;第三辑”山水留痕”描画自然山色美景;等四辑”朋友序跋”为作者近年来为文朋诗友所作序跋。

内容推荐

《心有明月》是一本个人散文集,内容格外的接地气,作者曾宪红文笔流畅,有素以为绚的追求,有绘事后素的定力。其格调之清丽,笔法之自如,内容之诗意,个性之鲜明。审稿编辑指出:“这是近年所见散文书稿中可称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虽非篇篇上乘,却总是常常使人有惊艳之感,读来但觉酣畅淋漓,不亦快哉。

目录

第一辑 爱的潮汐

 母亲的金耳环

 忆起孩提电影时

 那腊月,那新年

 遥远的信笺

 雪事

 老屋

 蠢儿记

 山月

 山歌相伴的岁月

 一次特别的宴会

 花子

 另一种花朵

 镜里有一个相同的人

 琴声

 小舅的山歌

第二辑 山水留痕

 夷望溪之恋

 洪江抒怀

 品读鹿溪

 怀念那个村庄

 梦里小镇

 乾明寺的香樟树

 故乡的雪

 老家四月

 我眼里的陕北民歌

 清水湖的风

 延安行

 阳台花

 西安女子

 乡里乡亲

第三辑 心有微澜

 缘分

 石头

 人生如茶

 神枪手

 做一个掌坛的道士

 美丽的小女孩

 坛子菜

 手机

 甜味

 生活四题

 好书常读

 痴语

 朋友

 依靠

 毛衣

 四十大惑

 为介子推惊叹

 金戒与破书

 人情

 跑功

 佛缘

第四辑 朋友序跋

 文化的星斗

 静默而深沉的石榴花

 时代的影像

 短笛无腔信口吹

 流淌哲思与灵性的沧浪之水

 文化立身翰墨传情

 胡思乱想

后记

试读章节

母亲的金耳环

戊子年农历八月十三日是母亲七十寿辰。我们兄弟姊妹早商量好了,要为母亲做寿。十二日下午我就请假和爱人回了老家,哥哥、弟弟、姐姐因工作关系要到第二天才能赶回老家来。

我和爱人忙了多半天,吃过晚饭后就陪着父母坐在客厅里看电视和闲聊。娘关心我的学习,故意问我的毛笔字练得像不像蚕豆和茄子了(不识字的娘评判我字好坏的标准就是“点”要写得像蚕豆,“捺”要写得像茄子)。为了让娘开心,我也故意说:‘‘差不多了哩!哪天写得完全像了,挑一担蚕豆和茄子给您炒了吃!”娘就哈哈大笑。

我们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是一对金耳环。

爱人将金耳环递给母亲的时候,母亲显得很高兴,却又很不安。说:“那要多少钱啊?你们的工资又不高,孩子又在上学,说了不要买!”我就连忙说:“您老的七十大寿,再贵也要买呢!”娘就开心,满脸堆着笑容,不停地用她那枯树枝一样的手抚摸盒子。然后慢慢地将耳朵上几乎变黑了的银耳环取下来,准备换上这副金耳环。

我仔细地观察起母亲,她多像个孩子,脸上充溢着幸福——就像儿时母亲去镇上回来,塞给我一个饼让我感到幸福一样;就像儿时母亲挑了百多斤谷子放在禾场上,来不及叹息一声就将一根绿豆冰棒递给我时令我幸福一样;就像儿时逢年过节里我穿着母亲缝补的衣裳和千层底布鞋,在院子里疯跑时让我感到幸福一样——很多年了,儿时的这些快乐与幸福一直伴随在我的生命里。也正因为如此,只有我才能够真正体味到母亲拿着这对金耳环时快乐和幸福所饱含的全部内涵。

母亲拿着金耳环,一会儿看我爸,一会儿望我和爱人,炫耀和满足写在脸上。我怔怔地看着她,拼命地抽烟镇定情绪,唯恐眼眶里的泪水落了下来。我当时心里怪怪的,竟不知道怎么冒出了这样一个念头:我弱小的母亲她是怎么活到了古稀之年的啊!那些年月,父亲一直在县城工作,每月工资微薄,要养活我们兄弟姐妹四人和一个常年瘫痪在床上的奶奶是何等艰难。我们年小,不能帮母亲减轻负担不说,还经常惹母亲生气。母亲为了养家糊口,除了做着与村上男劳力同样的活儿外,打米、挑水、买肥、榨油、种菜等活儿全由她一人承担,从二十岁嫁给我父亲开始一直艰辛劳作到晚年。母亲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品性一直影响着我的做人与处事,也正是我从懂事以来对天下女人保持尊重、敬爱和膜拜的缘由。

母亲端详了好一会儿金耳环后,也许不好意思叫我爱人给她戴上,就对父亲说:“帮我穿进去一下嗄!”父亲耳闭,老半天才明白母亲的话,慌里慌张站起来:“哈哈,我眼又不好,怎看得见穿哦!”就用眼睛望我爱人。我马上对爱人说:“你起身嗄,帮恩娘去穿戴一下!”可她连摆手:“我能戴早就给妈戴了,我怕穿疼她的耳朵呢!”母亲就笑着说:“有得用,我的耳朵又不是没孔,穿一下怕什么哟!”爱人望了我一下,对我说:“要不,你给妈去戴一下?”

我哭笑不得。说实话,我也真怕呢。如果我不怕,我早抢着帮母亲戴去了。虽然将耳环穿过母亲耳孔事小,但于我不敢想象,总是联想到一根金属将扎过母亲的身体。这时,我埋怨起姐今天为什么不来,她不怕的,她能给母亲戴上啊。我怕影响母亲的心情,在没办法的情况下,站起身来对母亲说:“恩娘,我来给您戴!”母亲高兴得合不拢嘴,没有说一句推辞的话——她竟然相信了她儿子有穿戴耳环的勇气与能耐呢!

我笨手笨脚地走到母亲跟前,一边拿着金耳环,一边嘴里哼哼唧唧——我在挨时间,我真不知道如何“下手”呢。与其说是给母亲穿戴耳环,不如说是拿着耳环在手上玩玩了。爱人就对我笑:“给妈戴呀?不会是自己想给自己戴上吧?”这当口,母亲就对我说:“儿不要怕,你放心戴!”她还告诉我,她的耳孔是做姑娘时,外婆在三月十五日“花朝”那天请了“香线人”到家为她穿孔的。我不懂什么是“香线人”,就问母亲,母亲说:“就是一个靠为女儿家穿耳孔为生计的老妈妈,拿着穿有香线的大针在灯盏上烧红消毒,‘扑哧’一下穿过耳垂后,再用那香线缠在耳朵上,耳朵上的孔就保存了下来;要是香线烂了或掉了,就用一段茶梗插在耳孔上,不然耳孔又会长闭呢!”我一时恍惚起来,我想:在那年月,除非极少数殷实户人家的女儿能穿金戴银外,又有几个女儿家能戴上那既美丽又显赫的或金或银的耳环呢?在耳垂上打一个孔,无非是给那时的女人们打了一孔憧憬,能梦想到幸福与快乐的曙光罢了。她们那些人中间,或许空洞的耳孔将伴随其一生,美丽的梦想就如那小孔不能满足也不曾闭合吧?这么想来,我为母亲高兴,但同时又为那些两耳插着“香线”或茶梗的早已作古的女人们怀有深深的同情与遗憾——我算是真正理解了一只金耳环在一个女人眼里的那种光泽,那份荣耀,那股分量……P2-4

序言

做一个内心富足的人

人过四十而不惑,应该说人情练达,世事洞明,可我总是改不了年少时的木讷、愚顽与执拗,在“长矜争之心,恣喧嚣之慢”的人堆里,总显得那么不合时宜。因此,这一路走来,我一边养家糊口工作,一边爱着琴棋书画和读书写作之事,倒也心境清净,乐在其中。散文集《心有明月》所选的文字,大都是近些年来创作发表于全国各类报纸杂志的部分散文作品。

我出生在农村一个贫穷的家庭,可在我的内心,从来没有因为贫穷而抱怨、消极,反而觉得它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总是这样想:你担的责,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火,变成光,照亮和温暖你的路。

年少无知时,总觉得生命的芳华是用来挥霍的,可以无限透支;风景沿途都是,可以随意辜负。却不想,中年蓦然惊觉,想再回头寻觅失落的东西,却无处可买到那张返程车票了。这才让我懊悔,这一路遗失了多少美好的时光和多少值得珍惜的人和事。在如草木一秋的人生中,惊煞不见了彼时的葱绿,阳光或者风雨都将无可逆转地与我擦肩而过,纵有不甘,终成逝水流年。

所以,中年的我更加懂得珍惜。无论怎样风萧水寒,我的心灵总有取暖的地方。回想起曾经走过的岁月,所遇见的人,做过的事,以及生命中那一段段难以忘怀的历程,总有温暖漫上心头。在时间的明镜前,我悄然阅读自己,曾经光泽的脸颊爬满细小的苍痕,满头的黑发不知何时钻出几根银丝,让我惶惑与忧伤。于是懂得了身体的健康、家庭的温馨和世间的真情是多么重要,痛苦和快乐都只不过是烟花一瞬。懂得了青春里玉树临风的背后,是被岁月啃噬的坑坑洼洼和斑斑点点,人生最大的幸福,不是锦衣玉食,而是内心充盈。我常常告诫自己:活着需要的就是一种平衡的心态,要能够接受所有的不公平。别去羡慕他人的名利、财富、地位,或许他人还羡慕你的才华、幸福、健康呢!世态往往一分为二,事物常常平分秋色。人一生,无所谓大喜,也无所谓大悲。

因此,对于我来说,能写一点至情至性的文字,过一种内心富足的生活,做一个温暖善良的“小人”,此生,足矣。

是为序。

2016年1月18日于汉寿

后记

我十六岁读高二,那年,有幸认识了从汉寿本土走出去的作家杨远新老师,在他的关怀和提携下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于同年发表短篇小说《冤家》《招兵》引起全县轰动,并且,当年以唯一学生代表身份跻身于“汉寿文坛十八棵青松”阵营。在那个物资相对贫乏精神却极其富有的年代,社会上好像只崇拜两种人:一是解放军,一是作家。从我少年时代做作家梦开始,整天生活在憧憬里,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常常忙里偷闲用笔抒写自己的内心世界,描画生我养我的一方热土,构建梦里美好的精神家园。后来因为生计和其他原因,辍笔十余年。这十多年间虽只字未写,但一直保持着每天阅读五千字的良好习惯。虽然书籍没带给我“黄金屋”和“颜如玉”,倒也乐在其中,算是没负青春年华吧。

20世纪90年代初,我开始写一些散文类的文字,与其说是散文,还不如说是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的笨拙记录,根本谈不上文学意义的范畴。90年代后期,我极度喜爱贾平凹老师的作品尤其是散文作品,诚惶诚恐地带着一些散文习作去西安拜见先生,先生用很浓的陕西西凤话告诫我:年轻人是该有美好的追求,你的语言好,若是喜欢散文,就在散文方面多下功夫,不要急于求成,循序渐进终有收获。因此,这一路走来,由于有前辈的鼓励,朋友的支持,父母的鞭策,加之我个人生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管行走社会如何艰难,但文学情结一直深藏于心,特别是人到中年,就更加觉得文学于我是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喜欢文学,是多么珍贵和高雅的事情。

现呈现于读者面前的《心有明月》这本薄薄的集子,即是近些年来发表于各类报纸杂志的部分散文作品。需要说明的是,我有意删掉了一些近年来自认为写得好些的作品和增加了一些前期的稚嫩文字,缘由是想以此重温生活的轨迹和记取沿途的时光——就如同一本影集,你不可能专挑漂亮的相片而丢掉缺齿的相片吧?

其实,文学除开那些宽泛意义不说,在我看来,它就是生活的记录,美梦的收藏,色彩的聚集——就是自己想法子让自己寻欢作乐并聊以自慰。

2016年春于汉寿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3:4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