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儿子与情人(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国)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著的《儿子与情人(全译本)(精)》是一部揭示主人公心理发展过程的现代主义小说。这部作品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它生动地描述了主人公保罗的生活经历,更在于它成功地将弗洛伊德主义小说化和艺术化,并使这位现代心理学家的理论首次从教科书走向文艺小说,通过主人公的生活实践得到进一步的验证。

内容推荐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著的《儿子与情人(全译本)(精)》生动地描写了主人公保罗在人生道路上的精神困惑与心理障碍。全书包括两个部分,共十五章。保罗出生于英国诺丁汉郡的矿区,父亲沃尔特·莫雷尔是一名性格粗鲁、没有文化的煤矿工人;而具有中产阶级家庭背景的母亲格特鲁德则是一位既有文化修养又有一定志趣的家庭主妇。由于性格和文化上的差异,沃尔特和格特鲁德在感情上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其婚姻已经名存实亡。格特鲁德将她的全部爱心倾注在长子威廉和次子保罗身上,希望他们将来能有出息,为她争光。后来,长子威廉成为伦敦一家公司的职员,工作疲于奔命、积劳成疾,不久便因病去世。于是,格特鲁德将保罗视作生活的惟一希望与寄托,对他倍加爱护,无微不至。保罗很快成为当地一家工厂的职员。他经常在业余时间学习绘画,显示出一定的艺术才华。不久,保罗结识了一位农场主的女儿米丽亚姆,两人志趣相投,交往密切。然而,保罗严重的“恋母情结”和母亲对他感情的长期支配使他无法同米丽亚姆建立正常的爱情关系。他逐渐对米丽亚姆的浪漫激情感到畏惧与恶心,最终被迫与她分手。随后,保罗投入了一个名叫克莱拉的有夫之妇的怀抱。但他的“恋母情结”同样无法使他与这个女人建立任何有意义的关系。最终,他的母亲因患癌症去世。保罗顿时失去了精神支柱,孤独寂寞,不知所措。

目录

第一部

 第一章 莫雷尔夫妇的早期婚姻生活

 第二章 保罗出世,风波再起

 第三章 莫雷尔遭弃——威廉得宠

 第四章 保罗的少年时代

 第五章 保罗初涉尘世

 第六章 丧事

第二部

 第七章 少男少女的爱

 第八章 爱情的斗争

 第九章 米丽亚姆失恋

 第十章 克莱拉

 第十一章 对米丽亚姆的考验

 第十二章 激情

 第十三章 巴克斯特·道斯

 第十四章 解脱

 第十五章 被拋弃的人

试读章节

第一章 莫雷尔夫妇的早期婚姻生活

“谷底街”取代了“地狱街”。地狱街原是坐落在青山巷河边的一片茅草铺顶、墙面凸出的农舍,住着在两个矿区外的小矿井工作的矿工。小溪从桤树丛下流过,几乎没有受到这些小煤窑的污染;一头头毛驴绕着起重机吃力地缓缓走着,将地下的煤运到地面来。遍及整个乡村的都是这些小矿井,有的在查理二世的时代就已经开始采掘了,为数不多的矿工和毛驴们就像蚂蚁打洞一样,在一片片玉米地和牧场上堆出一座座形状古怪的土墩和面积不大的黑乎乎的区域。这些煤矿工人的小屋,一排排,一座座,随处可见,再加上散布在教区里的零星农场和织袜工的房子,就形成了贝斯伍德村。

后来,大约六十年前,这里发生了剧变。金融家手下的大煤矿挤垮了那些小煤窑。诺丁汉郡和德比郡发现了煤矿和铁矿,卡斯顿·韦顿公司随之成立。在群情激昂中,帕默斯顿勋爵隆重宣布该公司的第一个矿正式开采,地址就在舍伍德森林边上的斯宾尼园里。

天长日久,地狱街已经声名狼藉。就在这个时候,一场大火将地狱街烧了个精光,连大量的矿渣也荡然无存。

卡斯顿·韦顿公司认为他们交上了好运,于是,在赛尔比河和纳塔尔河的下游开采了一个个新的煤矿,很快,那里就有了六个矿井。铁路从纳塔尔出来,往上通到森林中的砂岩上,经过卡尔特教小修道院的遗址,经过罗宾汉井,蜿蜒而下,抵达斯宾尼园,然后向前通往敏顿,那是坐落在麦地中的一个大煤矿;铁路从敏顿经过山谷中的农田,到达邦克山,在邦克山分岔,向北通往贝加利和赛尔比,俯瞰克利奇和德比郡的群山。分布在这个乡村的六个矿井,就像黑色的大头钉一样,由一串链子般的铁路连接了起来。

为了安置大批矿工,卡斯顿·韦顿公司在贝斯伍德村的山坡上建起了一个个大四合院,后来又在河谷原地狱街的位置上建起了谷底街。

谷底街共有六排矿工房屋,每排十二幢,三排一列,排得就像六点的多米诺骨牌上的图案一样。这两列房屋坐落在贝斯伍德陡峭的一个斜坡上,房屋的阁楼窗户正对山谷较为平缓的一面,通往赛尔比。

这些房子本身倒还牢固,也挺像样。走上一圈,能看到房前的小花园,坡底花园中的报春花和虎耳草笼罩在阴影中,山坡高处的美国石竹花则沐浴在阳光下。此外,还能看到房屋正面干净的窗户、狭小的走廊、低矮的女贞树篱,以及阁楼天窗。可这都是在外头看到的,是那些无人居住的矿工妻子的起居室周遭的景象。矿工住的地方,也就是厨房,在房子的后部,朝里,两两相对,面朝灌木丛生的后花园和垃圾坑。两列房子之间,长长的两行垃圾坑之间,形成了一条小巷,这条小巷就成了孩子玩耍、女人说闲话以及男人抽烟的地方。所以,尽管谷底街修建得不错,看起来也很好,实际上住在这里是非常不舒服的,因为人们都必须住在厨房里,而厨房正对那条令人作呕的垃圾巷。

莫雷尔太太从贝斯伍德搬下来时,她并不急于住进谷底街去。那片住宅区已经有十二个年头了,住房条件每况愈下,但她也只好将就了。此外,她的房子在山坡顶上那排房子的尽头,因此她只有一个邻居;在房子对面她还另有一个花园。而且,住在街道尽头的房子里,比起住在中间那些房子里的女人来说,她颇感到几分贵族气,因为她的房租是每周五先令六便士,而不是五先令。可这优越的位置并没给莫雷尔太太带来多大安慰。

她三十一岁,结婚八年,身材十分娇小柔弱,行为却很果敢。她第一次与谷底街的女人打交道时就流露出一丝不情愿。她七月份来到这里,将在九月份生下第三个孩子。

她的丈夫是个煤矿工人。他们搬进新居才三个月,年度休假就开始了,集市开张了。她知道,莫雷尔是肯定要好好享受这个假期的。集市开张这天是星期一,他一大早就出门了。两个孩子兴高采烈,七岁的男孩威廉吃过早饭就溜走了,在集市上逛来逛去,撇下才五岁的安妮在家哭闹了一上午,也吵着要出去。莫雷尔太太有活儿要干。她还几乎不认识邻居,不知道该把小女儿托付给谁好,所以她答应吃完午饭带她出去。

十二点半的时候威廉回来了。他是个生性活泼的孩子,一头金发,脸上有雀斑,有几分像丹麦人或者挪威人。

“妈妈,我可以吃饭了吗?”他冲进来就嚷嚷,连帽子也顾不得脱,“别人说,集市一点半就开始了。”

“饭一好就可以吃了。”母亲回答。

“还没好啊?”他大叫道,一双蓝眼睛愤怒地瞪着她。“那我要赶不及了。”

“误不了的,饭五分钟就好。现在才十二点半呢。”

“他们就要开始啦。”这孩子又哭又嚷。

“他们开始了你也不会死,”母亲说,“再说,现在才十二点半,你还有整整一个钟头呢。”

这孩子急忙去摆好桌子,三个人马上坐了下来。正吃着果酱布丁,他突然从椅子上蹦起来,直愣愣地站着。原来,远处传来了旋转木马开动的嘟嘟声和号角声。他看着母亲,脸上直抽搐。

“我早就跟你说过了!”他说着就跑到碗柜边去拿帽子。

“拿点布丁走,现在才一点过五分,你弄错了,你还没带钱呢。”母亲一口气说完。

孩子跑回来,很失望地拿了两便士,然后一声不吭地走了。

“我也要去,我也要去嘛。”安妮哭闹起来了。  P3-5

序言

在现代英国小说史上,戴维·赫伯特·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1885—1930)是一位非常杰出而又颇有影响的现代主义作家。他以其独特的审美意识和对资本主义机械文明的深刻洞察,创作了一系列探索人类心灵的黑暗王国、触及人的情感与欲望的心理小说。劳伦斯也许是弗洛伊德心理学在英国文坛最忠实的代言人。弗洛伊德有关人的意识和无意识的理论以及诸如“里比多”、“恋母情结”、“第二自我”和“阳具意识”等涉及性欲和性爱的精神现象均在他的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从某种意义上说,劳伦斯的心理小说可算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理论高度艺术化的最佳范例。他的小说曾经使无数读者的心灵受到震撼,但同时又使那些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的人感到惶惑不安。劳伦斯对性意识和性行为大胆而又详尽的描述使其成为20世纪英国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然而,他所创作的一系列心理探索与社会批判相结合的小说不仅是现代英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力作。

劳伦斯于1885年出生在一个工人阶级家庭。他父亲是诺丁汉郡伊斯伍德矿区的一个煤矿工人,没有文化,且性格粗鲁。相比之下,他母亲不仅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而且更具有文化修养。由于经济拮据和性格上的差异,他父母经常争吵,长期不和。劳伦斯从小不爱交际,沉默寡言,但与母亲的关系十分密切。中学时代,他勤奋好学,成绩名列前茅,并获得过令普通矿工家庭的孩子们羡慕不已的奖学金。中学毕业后,劳伦斯成为矿区学校的一名教师。1906年,他进入诺丁汉大学攻读教育课程。两年后,他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并到当地的一所中学任教。在此期间,他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习作练笔,撰写诗歌和短篇小说,其中不少作品相继见刊。1911年,劳伦斯发表了第一部描写家乡青年生活经历的长篇小说《白孔雀》。不久,劳伦斯结识了诺丁汉大学德语教授威克利先生的太太弗丽达。两人情投意合,相见恨晚,几周后便一起私奔国外。他们先后在德国和意大利居住,颠沛流离,生活十分艰难。1912年,劳伦斯的第二部长篇小说《私闯者》问世。然而,他最初的两部小说在社会上并未引起多大反响。

1913年,劳伦斯的创作生涯出现了重大的转折。他的长篇小说《儿子与情人》的问世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一种新的感情与心理结构,而且也使人们看到了现代主义小说的萌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劳伦斯继续潜心文学创作,通过对普通人的性心理和婚姻关系的描绘来反映英国社会的变迁。长篇小说《虹》和《恋爱中的女人》的相继问世,不仅使他的小说达到了艺术的顶峰,而且也进一步体现了他的现代主义创作倾向。这两部现代主义经典力作更加深入地探索了处于急剧演变之中的英国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精神危机,深刻地揭示了受西方机械文明严重压抑的血的意识和肉欲冲动。在他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劳伦斯以其独特的审美观对现代人的“阳具意识”和原始主义情结作了大胆的探索,充分地展示了现代文明与原始力量、机器世界与自然情感之间的激烈冲突。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劳伦斯与弗丽达长期侨居国外,不但在法国、德国、意大利留下了足迹,而且还先后游览了澳大利亚、美国和墨西哥。衰落的欧洲文明同澳洲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不仅使劳伦斯的情感和意识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而且也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劳伦斯一生四处漂泊,颠沛流离,始终无法找到一片真正能使他休养生息的净土。尽管他从小身体虚弱、病魔缠身,但他长年伏案写作,对文学事业呕心沥血、锲而不舍。他不仅完成了十部长篇小说,还写下了大量的短篇小说、诗歌、戏剧和散文,为现代主义文学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1930年3月,劳伦斯终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年仅44岁。

应当指出,作为一名现代主义者,劳伦斯的世界观和审美观是极其复杂的。尽管他像其他现代派作家一样谴责现代工业制度引起的异化和非人化现象,但他对机械文明和工业社会的描绘以及开出的济世药方却与他们大相径庭。在英美现代文学史上,劳伦斯也许是对工业机器与人的自然本能之间的冲突最关注的作家之一。在他看来,现代人的心灵和本性遭到了机械力量的严重压抑和摧残,从而使人与社会、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格格不入。他对大自然和有机的农业社会情有独钟,并歌颂美满的婚姻及和谐的两性关系。他认为,人性的复归和自然欲望的解放是帮助人类走出困境的唯一途径。劳伦斯对宗教、科学和理性都不以为然,而对人的情感、欲望和本能则推崇备至,因为他将人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视为生命之源和一种抗拒机械文明的自然力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相信血的意识,赞美肉体的魅力以及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不仅体现了劳伦斯思想的核心,而且也构成了他全部小说的基本内涵。此外,他有选择地从尼采和弗洛伊德等人的著作中摄取营养,并将他们的思想同自己的观点融为一体,然后通过艺术的形式加以表现,从而使他的小说具有一种独特的现代主义思想与内涵。……

保罗同米丽亚姆的密切交往使他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同时也使他的心理出现了新的障碍。由于他的“恋母情结”已使他陷于难以自拔的境地,因此,他完全失去了爱母亲之外的其他女人的能力。米丽亚姆同保罗的母亲在性格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格特鲁德一样,她不仅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而且也充满了自信和独立精神,并不时将保罗置于一种从属地位。由于保罗在潜意识中将米丽亚姆视做母亲的替身,因此,他无法同她建立正常的恋爱关系。“他厌恶她,因为她似乎让他瞧不起自己”;每当他同米丽亚姆在一起时,“他喜欢想他的母亲”;“他最深的爱给了母亲。每当他觉得自己伤害了她,或者损害了他对她的爱,他就受不了”;“好像他生命的中心和支点就是他的母亲,他永远都不会逃掉”。同样,“她受不了他和米丽亚姆在一起。威廉已经死了。她要拼命守着保罗”。由于她不顾一切地与米丽亚姆争夺儿子的感情,因此保罗自始至终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劳伦斯笔下的保罗是非人化的现代工业制度的受害者,也是病态社会中的畸形儿。他的“恋母情结”和严重的心理障碍不仅是现代机械力量对人性摧残的结果,也是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中现代人异化的象征。保罗既无法同格特鲁德保持正常的母子关系,也无法同米丽亚姆建立理想的恋爱关系,更无法同克莱拉发展任何有意义的两性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恋母情结”标志着阳刚之气和男性魅力的衰颓;而他与异性的格格不入则象征着西方现代工业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失败。小说结尾,当母亲患癌症去世时,保罗面对复杂的人生不知所措。“不管她在哪里,他的心都离不开她。现在她已远去,走进了黑夜,他仍然和她在一起”;但“他不能放弃”;最终,“他朝着那隐约传来嘈杂声的灯火明亮的城市快步走去”。劳伦斯似乎向读者暗示,保罗不仅未能找到人生的答案,而且依然是工业社会中的一名囚徒。

《儿子与情人》通过主人公保罗的“恋母情结”和人生经历揭示了深刻的社会主题,并体现了广泛的象征意义。劳伦斯以其个人及家庭生活为素材,以现代心理学理论为依据,成功地创作了一部深入探索工业社会中青年人的心理障碍与精神困惑的现代主义小说,开创了英语小说表现弗洛伊德主义的先河。尽管《儿子与情人》在艺术上显得不够成熟,但它充分体现了劳伦斯的独创精神和创作潜力,为他以后的成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劳伦斯的创作使英国的心理小说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以一个现代主义者特有的目光来审视两性性经验和性关系,并深刻揭示了他们血的意识和流动不已的肉体感。显然,他的创作不仅将心理探索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而且也使心理小说的题材、结构和语体产生了重大的变化。劳伦斯在短暂的一生中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毫无疑问,劳伦斯不仅是继亨利·詹姆斯之后又一位重要的英国心理小说作家,而且也是英国最杰出的现代主义者之一。他在英国文坛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他对现代英国小说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美文学教授

李维屏

2014年10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6:2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