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书评面面观(精)/副刊文丛
分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作者 李辉编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自近代中国报纸诞生之际,副刊便也随之出现。一大批副刊编辑不急不躁、笔耕不辍,以各自独特的眼光和才华,创建和编辑了不同的精品栏目。《副刊文丛(全15册)》包括:《家园与乡愁》《抓在手里的阳光》《碰上的缘分》《好在共一城风雨》《我画文人肖像》《踏歌行——歌曲里的情感旅行》《茶事一年间》《棒槌响起——中国拍卖全记录》《副刊面面观》《多味斋》《心香一瓣(上、中、下》《文艺地图之一城风月向来人》《闲话纽约客》。

《副刊文丛》是以出版物的形式,厚积薄发,提炼百年副刊菁华,使其留存历史,留存文化。

李辉编的《书评面面观(精)》从《大公报》副刊上精选名家谈书评文章,以及所刊发的部分书评,可供当下书评作者参考,推动书评写作的多样化。

内容推荐

书评如今已成为许多报纸的重点版块。萧乾先生三十年代就读燕京大学期间,研究书评,毕业论文《书评研究》193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同年,他接替沈从文编辑《大公报》副刊,约请朱光潜、巴金、叶圣陶、沈从文等诸多名家和书评家,谈什么是好的书评。与此同时,萧乾在副刊于1936、1937两年间,发表各类书评多篇。

李辉编的《书评面面观(精)》从《大公报》副刊上精选名家谈书评文章,以及所刊发的部分书评,可供当下书评作者参考,推动书评写作的多样化。

目录

《书评面面观》新版前记

第一辑 萧乾:一个未完成的梦

 未完成的梦

 书评与批评

 平衡心

 知识与品位

 书评和做人

 美

 艺术与道德

 书评与出版商

 书评与书评家

第二辑 大家谈书评

 谈书评

 我对于书评的感想

 我如果是一个作者

 我只有苦笑

 假如我是

 书评家即读者

 批评家的路

 书评家的限制

 批评与探险

 读者·书评·书评家

 书评的内容

 掌握那条绳索的

 冲出狭窄的风气

 一个图书馆员论书评

 我们的书评家

 “集评”更理想些

 书评和读者

 通俗化些

 一位良师

 不要武断

 我们得到了些什么

第三辑 书评精选

 徐懋庸的《打杂集》

 郁达夫的《出奔》

 卞之琳的《鱼目集》

 顾一樵、顾青海的《(西施)及其他》

 何谷天的《分》

 蹇先艾的《城下集》

 李广田的《画廊集》

 芦焚的《谷》

 朱光潜的《孟实文钞》

 毕奂午的《掘金记》

 邓以蛰的《西班牙游记》

 李广田的《银狐集》

 艾芜的《南行记》《夜景》

 芦焚的《里门拾记》

编后记

试读章节

知识与品位

具有那种心理平衡而又是个爱书的人,若不怕委屈自己,可以向书评这条路张望了。而且,如果肯努力,是不必担心失败的。因为没有人在自己最高兴做而又会做的事上碰壁。

对于不惯于生活在书籍中的人,书评的职业自是苦不堪言。像前节讽刺画里的那位,书将成为他世上最大的仇敌。如囚犯度过漫漫长夜,打发完了一本又来一本,书随着面前的日子涌涌堆来。但一个爱书的人觉得这是优遇:不花钱看书,看各种的书,还能把意见告给千万肯出钱听他的同好;月底且有解决生活的稿费可拿。所以书评是爱书的人理想的职业。

但仅凭了那片热爱仍是危险的。话仍可以说错,书仍可以胡评。修养——文化的背景,是从事批评者最重要的准备。一串批评的习用语是毫无用处的。批评的格式更不必学习。那些都是书店广告部应具备的知识。书评家所要的是如何分出正误美丑来,每个书评家都须造自己的显微镜、自己的尺。武术也许能传,但这批评的衡度器却没有人能代造。制造这工具的原料必须是知识和品位。

审美力或艺术欣赏,又是个不可捉摸的东西。一个有美感修养的女人能以极素淡的服色在观者心中引起无限的愉快;可是一年一度随了婆婆逛大钟寺的乡妇几乎把她衣箱中所有鲜艳的宝贝全穿挂上了,人看了反嘲笑不堪。每个念书人幼年都曾爱过几本现在不屑提起的书吧?13岁时,我见了谁都夸的《七侠五义》,后来才明白使我高兴的只是那“热闹”。一个系统地读着书的人,天天都像在爬竿。今天看不起昨天爱的那本。不摸外国书时,国内知名的作家几乎本本是杰作。刚看完一本左拉或者屠格涅夫,听吧!他不满意的地方多了:这本书的心理描写不亲切嘞,那本书的煞尾又不妥当了。眼高了,什么都看不上!他狂妄了吗?

不!读书的经验已为他制下一把尺子,虽然是粗糙的。他再不甘囫囵吞枣了。那把尺,那座显微镜,也只有这样读下去才能制得出。一个有意培养这种衡度能力的评者,像一个学习创作的人一样,不必去参阅什么批评方法论或小说法程。人类知识想象的文库是最好的学习课本,要练出批评的本事只有先去读古今中外最成功的艺术作品,而且是各流派各时代的作品。因为真正的鉴赏力应有最多量的经验与反应做后盾的。狭窄的心胸不能接近多数作品,因为偏见是欣赏的劲敌。

“木刻展览碍不着我,我的领域是文艺”,这话讲不通。一个想养成鉴赏力的人不但要无成见地亲近一切伟大著作,还要去欣赏一切其他艺术,因为艺术本是相通的。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和斯温伯思的诗还是息息相通的,明白中国绘画的人去了解印象派的作品容易多了。虽然各门艺术在形式上表现方法不同,最终的求“美”的企图却是一致的。在没有新式剧院的中国,想明白舞台剧艺术的人连好电影也不可不看的。因为这些都能帮助你把捉一个不易把捉的东西——什么是美,怎样才算艺术。

为什么一个曾欣赏了许多伟大作品的人,有时看到了像《埃及皇后与安托尼》一类历史剧仍不能产生满意的反应呢?因为他缺乏《罗马史》的知识,因而历史的想象力也薄弱。所以有了高尚的鉴赏力还须取得辅佐那品位的知识。

当然,一个批评光学的人自然须懂得物理。但即使批评并没有那么专门知识的书时——像小说,知识也还是需要的。对于“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学的演化毫无历史观念的人哪里配安排作品的位置!而批评的工作一部分即在安排。《子夜》在茅盾创作过程上及在新文学史上地位是怎样的呢?对于世界的文艺史也不可马虎的,因在这世纪里“中外”已成了休戚相关的一体了。

仅仅明白《子夜》的地位就够了吗?它所描写的是怎样一种现象呢?吴荪甫的失败代表谁的失败呢?社会经济一窍不通的人却说不出了。艾略特指出生物学、人类学、哲学都是一切批评家必知的。伊思曼又特别指定心理学。这样的苛求也许使人不敢投身批评了。

但一个不以专门著作为对象的书评家所应具备的只是“各科常识”。不要管那些大学者指定了什么,一个坚实的文化背景为书评家及一切新时代公民的随身宝。与其说得懂这些书,勿宁说得多明白些生活中的人情道理。就不做书评家,你可以忽略国际联盟的现状或人类行为规律吗?

P27-31

序言

李辉

30年前,撰写萧乾先生传记,读他20世纪30年代编辑的《大公报》副刊。由此知道他对书评极为重视,不仅约请名家、书评家、读者谈什么是书评,还经常发表各种风格的书评文章。

萧乾对书评之所以重视,与他在燕京大学的毕业论文相关。他的毕业论文是《书评研究》。1935年秋天,萧乾经沈从文推荐,到天津《大公报》编辑副刊,同年11月,这本《书评研究》便由商务印书馆纳入王云五主编的“百科小丛书”出版。编辑副刊,恰好为萧乾推广书评讨论和发表书评,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

当年征得萧乾先生同意,我编选了一本《书评面面观》,交由人民日报出版社于1989年4月出版。一转眼,快30年了。

此次“副刊文丛”启动,因篇幅原因,谨将《书评面面观》予以精选,纳入其中。书评目前已成为诸多纸媒的重要版块,读读前辈们对书评的见解,读读《大公报》副刊当年发表的不同风格书评,或许对书评写作者有所裨益。

写于2017年4月26日。北京看云斋

后记

李辉

萧乾先生在代序中将自己对书评的倡导,喻之为“未完成的梦”。那么,我做的工作,仅仅是钻在故纸堆里,像村野间捕捉蜻蜓的顽童,捕捉他的“未完成的梦”的碎片。谁料想,当我把碎片一块块拼在一起时,却发现它并非如本人所讲的那样“残缺”,而是一个极为完整的“梦”——比梦显然要实在得多。

且依萧老自喻,将他所作的工作分为梦的三部曲。

第一部曲:是他在大学期间精心编织的理论《书评研究》。此书193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后,从未再版过。这次收入时,请萧乾先生重新修订,在词句上略有修改,以符合当今读者的阅读习惯。为了比较完整地将原书面貌呈现于今天的读者面前,我没有听从萧乾先生的意见,固执地将原书中的附录四篇原样收入。依我看,这几篇小文不仅反映出作者当时对文艺现状的思考,同时也是对“书评研究”的一个补充。

第二部曲:作家、书评家、读者谈书评。这是萧乾竭力倡导书评的工作之一。他1935年自燕京大学毕业后,便到《大公报》编文艺副刊,为了倡导书评,他特地组织了有声有色的讨论,以“作家谈书评”“书评家谈书评”“读者谈书评”三组文章来为书评大造声势。今天看来,诸多名家的议论,虽然有的不免带有各自的偏见,但总体而言,丰富了书评理论的探讨。

第三部曲:书评选萃。这是萧乾提倡书评为我们留下的显著成绩。他一方面在理论上探讨,一方面利用自己的阵地,在实践上努力耕耘。他组织起专门的书评队伍,如李影心、常风、宗珏、黄照、刘西渭等,又四方组稿,在短短一两年里,发表了大量有质量的书评,今天看来,这些书评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现代文学研究留下了极为珍贵的资料。我们可以把它们当作范文品赏,也可以视为史料而寻觅出当年文坛的痕迹。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书评的理解,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它的时效性。好的书评,如好的创作一样,同样具有长久的价值。在编选诸多书评时,我有意侧重收入带有批评性的书评,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当时书评是如何争取保持客观性,对于当前书评界一味地赞誉之风,也许不失为一面镜子,一贴清醒剂。为了读者阅读的便利,我将各文标题规范化,对原题多有改动。

此书有它的新的意义,旧梦的追寻,也能给人新的回味。但人绝不是梦的依恋者,需要的是从梦中走出来,将昔日的梦化为今日的现实。在这个意义上说,我绝不是对萧乾旧梦的偏爱,而是设想着这本书的问世,会使更多的人,用踏踏实实的工作和丰硕的果实,来充实、来完成前辈们所未完成的“梦”——书评。

1987.12.5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8:4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