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战典(10第三野战军征战纪实)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涛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1.苏中战役

1946年7月上旬,国民党军调集58个旅约46万人大举进攻华东解放区。

作为华东解放区东南前哨的苏中解放区,南濒长江,北连淮阴、淮安,东临黄海,西抵京杭大运河,直接威慑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是国民党军进攻的主要方向之一。

蒋介石命令国民党第一“绥靖”区司令官李默庵指挥5个整编师(军)15个旅约12万人,集结于长江北岸南通、靖江、泰兴、泰州一线,企图先占如皋、海安,尔后再沿通榆公路和运河一线向北攻击前进,配合向淮南、淮北进攻的国民党军,夹击苏皖边解放区首府淮阴。

这时,华中野战军驻守海安、如皋一线的部队是第1、第6师和第7纵队,共19个团3万余人。

国共双方兵力对比是4比1。

蒋介石得意忘形,扬言要“在7月中用两个星期夷平苏北解放区”。部署就绪后,便优哉游哉地带着夫人宋美龄到庐山避暑去了。然而蒋委员长做梦也没有想到,等待他的是粟裕的当头一棒。

当苏中大地战云密布时,中央军委曾设想:以晋冀鲁豫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进击豫东、津浦(天津—浦口)铁路徐州至蚌埠段;以华中野战军由苏中西出淮南,进击津浦铁路蚌埠至浦口段,作为策应。

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认为,苏中地区物产丰富,补给方便,部队指战员多系苏中人民子弟兵,熟悉地形、民情,在苏中作战更为有利,遂向中央军委建议:华中野战军主力先在苏中作战,尔后出击淮南。

7月4日,中央军委采纳了这一建议,指示:胶济、徐州、豫北、豫东、苏北等地国民党军可能同时发动进攻,我先在内线打几仗,再转外线,在政治上更为有利。

“对付敌人,不单斗力,更要斗智。”面对四倍于己的敌军,粟裕信心百倍,苏中战幕尚未拉开便显示出运筹帷幄的能力。

10日,江苏海安,华中野战军司令部作战会议正在召开。会前粟裕刚刚得到情报:敌人可能在15日同时进攻黄桥、如皋、姜堰、海安等地。

粟裕认为:“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等敌人攻到跟前再抵御就晚了。不能硬拼,只能巧取。”

在分析了当前敌情后,他提出发起宣(家堡)泰(兴)作战,把初战的战场选择在苏中解放区的前部地区,把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也是最骄傲的蒋介石嫡系整编第83师作为首歼对象,并一改我军诱敌深入的传统战法,决心先发制人,主动出击,大胆歼敌于进攻出发地。

这是一个异乎寻常甚至是有悖常理的决策。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决策完全符合实际,完全出乎敌人的预料。粟裕回忆道:

对于敌人的几个进攻出发地,我们作了如下的分析和比较:泰州之敌,离我海安较近,踞我侧背,对我威胁较大。但泰州是中等城市,难以迅速攻克。若围攻其前出据点,求歼援敌,这一带地形又不利,从泰州直到海安,是水网地区,河川纵横如棋盘,有些地方没有桥梁,难以通行,南面是较宽的运粮河,大兵团很难行动,而且每个村庄都有水圩子,易守难攻。打这一路如不能速决,南通、靖江方向的敌人将乘虚而入,占我如皋、海安。东南方向的南通、白蒲一路,距离较远,如我远出寻歼该敌,泰州、泰兴、靖江的敌人必然会三路并进,可能很快突破我阻击阵地,威胁我海安如皋。只有打宣家堡、泰兴这一路最为有利。……敌人占据不久,民心不顺,情况不熟,虽然临时赶修了一些工事,但远非南通、泰州可比,实际上是临时驻守之敌。打掉了这一路,西北路泰州之敌和东南路南通之敌的间隔就扩大了,我军可以转用兵力,连续作战,打开局面。这一路敌人是整编第八十三师的前出部队,只有两个团,比较孤立、分散,利于我同时分别歼灭。整编第八十三师,是蒋军嫡系部队、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的基本部队之一,美械装备,美国教官训练,抗日战争后期曾作为远征军到过缅甸作战,战斗力较强。首战打这个强敌是否没有依据?不,这个部队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就是骄傲,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我军敢于主动向他们进攻,并且到他们的进攻出发地去打。我们定将收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奇效。

P1-3

目录

1.苏中战役

2.宿北战役

3.鲁南战役

4.莱芜战役

5.蒙泰战役

6.孟良崮战役

7.沙土集战役

8.洛阳战役

9.潍县战役

10.豫东战役

11.兖州战役

12.济南战役

13.碾庄圩战役

14.陈官庄战役

15.上海战役

16.福州战役

17.漳厦金战役

18.一江山岛战役

参考书目

序言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在武装斗争中,成长于浴血奋战里,至今已经走过了八十八年的辉煌历程。

这支历经磨难、英勇善战、百炼成钢的军队自诞生起便展现出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军队从未有过的风貌,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冲破艰难险阻,纵横山河疆塞,战胜了一个个强悍凶恶的敌人,创造了无数个军事史上的奇迹,上演了一场场气势恢宏的英雄活剧。众所周知,我军所走过的并非一条平坦大道,是极其曲折和无比艰辛的。其间经历过苦难,遭受过挫折,甚至陷入过绝境,充满着鲜血与泪水。八十八年来,我军历经大大小小成千上万次战役战斗,既有陆战、海战、空战,也有山地战、平原战、丛林战;既有敌后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也有大兵团围歼战、追击战、攻坚战;既有进攻战、伏击战、奇袭战,也有防御战、遭遇战、突围战;既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经典传奇,也有英勇果敢、以柔克刚的战争奇观;既有酣畅淋漓的大胜,也有刻骨铭心的失利……这一次次战役战斗汇成了人民军队从无到有、由弱转强的发展壮大史,令世人叹为观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只有熟悉历史、读懂历史、借鉴历史,才会认清昨天、珍惜今天、放眼明天,不会为浮云遮望眼;才会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军队,不会迷失政治方向;才会以史鉴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不会在前进的行途中走弯路。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战略运筹,强调要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领、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军队因战争而存在,军人以打赢而荣耀。当前,我军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迈进任重道远,必须牢记强军目标、坚定强军信念、献身强军实践,认真学习和研究人民军队的战争史,从历史的角度加以审视,用辩证的眼光加以剖析,更好地把握治军规律、带兵要则、指挥方略,不断提高驾驭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能力,勠力同心追寻强军兴军的光荣梦想。这也正是编写《战典》丛书的初衷。

本丛书按照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四个历史时期,分别撷取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东北抗日联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和华北野战部队,以及中国人民志愿军所属各支部队具有鲜明代表性的近300个战例,力求在浩瀚的史料中寻找那幅血与火、生与死的历史画卷和不朽传奇。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林林总总的战役战斗,根本无法穷尽人民军队所走过的惊心动魄的战斗历程、所书写的荡气回肠的英雄传奇、所孕育的凝心聚魂的革命精神,只是力图运用权威的文献资料、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当事人的亲身经历,以纪实的手法和生动的语言,崭新的视野和独到的见解,还原历史真相,讲述传奇故事,展现英雄本色,揭示我军血脉永续、根基永固、优势永存的根本所在。

由于作者水平及查阅资料等因素所限,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一批历史文献和当事人的回忆文章,得到了军事图书资料馆等单位和有关同志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并由军事科学院军史专家进行审读把关,军事科学院政治部宣传部包国俊副部长为丛书的最终付梓付出了艰辛劳动,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李涛

2015年3月

内容推荐

李涛著的《战典(10第三野战军征战纪实)》记述了苏中战役、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泰蒙战役、孟良崮战役、沙土集战役、洛阳战役、潍县战役、豫东战役、兖州战役、济南战役、碾庄圩战役、陈官庄战役、上海战役、福州战役、漳厦金战役、一江山岛战役等十八场战斗。

编辑推荐

第三野战军由华东野战军改编而成。解放战争时期,在华东、中原、华北各级人民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先后发起和参加了苏中、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沙土集、豫东、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胜利完成了保卫老解放区、创建新解放区、解放华东大陆和部分沿海岛屿的任务,共歼灭国民党军245万余人,涌现出“济南第一团”“济南第二团”“洛阳营”“潍县团”等英模集体和1163名战斗英雄、2.7万余名模范人物,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书为李涛著的《战典(10第三野战军征战纪实)》。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5:5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