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边城(全本插图本)/世界文学文库
分类
作者 沈从文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边城(全本插图本)》主要介绍沈从文的部分短篇小说及部分散文,包括代表作《边城》、短篇集《新与旧》和三部短篇小说《柏子》、《丈夫》、《三三》。

通过阅读本书辑选的沈从文小说代表作,能够帮助年轻读者更好地领略作者的文学风采和艺术成就,愿读者朋友开卷有益!

内容推荐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写于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初。这篇作品如沈从文的其他湘西作品,着眼于普通人、善良人的命运变迁,描摹了湘女翠翠阴差阳错的生活悲剧。

《新与旧》是沈从文出版于一九三六年的短篇集子,收录了包括《潇潇》《新与旧》在内的十篇代表性作品。这部集子中的作品题材比较广泛,主人公有童养媳、军人、刽子手、菜农后代、公务员、教授等。小说描写了这些人悲惨的命运和他们的人生困境,具有较强的时代特色,小说的心理描写非常出色。

《柏子》是沈从文早期小说中较为精短的一篇,是确立他“湘西世界”独特乐章的一个序曲。作者以不同于内地作家的伦理观念和审美眼光,把笔触伸向了湘西吊脚楼里露水夫妻的生活,将船夫同吊脚楼妇人的炽热情欲写得活灵活现。《丈夫》是沈从文最出色的短篇小说之一,写的是湘西烟船上的妓女生活。《三三》是创作于一九三一年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清新优美,意境深远,从中能看到作者的影子和心理烙印。

本书收录的就是沈从文的上述作品。

目录

边城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附录:《边城》题记

新与旧

 萧萧

 山道中

 三个男子和一个女人

 菜园

 新与旧

 烟斗

 失业

 知识

 薄寒

 自杀

附录

 柏子

 丈夫

 三三

试读章节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小溪流下去,绕山咀流,约三里便汇人茶峒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是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水常有涨落,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这渡船一次连人带马,约可以载二十位搭客过河,人数多时必反复来去。渡船头竖了一根小小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面横牵了一段竹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竹缆上,船上人就引手攀缘那条缆索,慢慢的牵船过对岸去。船将拢岸时,管理这渡船的,一面口中嚷着“慢点慢点”,自己霍的跃上了岸,拉着铁环,于是人货牛马全上了岸,翻过小山不见了。渡头属公家所有,过渡人本不必出钱;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你这个!”

但是,凡事求个心安理得,出气力不受酬谁好意思,不管如何还是有人要把钱的。管船人却情不过,也为了心安起见,便把这些钱托人到茶峒去买茶叶和草烟,将茶峒出产的上等草烟,一扎一扎挂在自己腰带边,过渡的谁需要这东西必慷慨奉赠。有时从神气上估计那远路人对于身边草烟引起了相当的注意时,这弄渡船的便把一小束草烟扎到那人包袱上去,一面说:“大哥,不吸这个吗?这好的,这妙的,看样子不成材,巴掌大叶子,味道蛮好,送人也很合式!”茶叶则在六月里放进大缸里去,用开水泡好,给过路人随意解渴。

管理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个老人。活了七十年,从二十岁起便守在这小溪边,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年纪虽那么老了,骨头硬硬的,本来应当休息了,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一份生活离开。他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代替了天,使他在日头升起时,感到生活的力量,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于思量和日头同时死去的,是那个近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惟一的伙伴是一只渡船和一只黄狗,惟一的亲人便只那个女孩子。

女孩子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十七年前同一个茶峒屯防军人唱歌相熟后,很秘密的背着那忠厚爸爸发生了暧昧关系。有了小孩子后,结婚不成,这屯戍兵士便想约了她一同向下游逃去。但从逃走的行为上看来,一个违悖了军人的责任,一个却必得离开孤独的父亲。经过一番考虑后,屯戍兵见她无远走勇气,自己也不便毁去作军人的名誉,就心想一同去生既无法聚首,一同去死应当无人可以阻拦,首先服了毒。女的却关心腹中的一块肉,不忍心,拿不出主张。事情业已为作渡船夫的父亲知道,父亲却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只作为并不听到过这事情一样,仍然把日子很平静的过下去。女儿一面怀了羞惭,一面却怀了怜悯,依旧守在父亲身边。等待腹中小孩生下后,却到溪边故意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在一种近乎奇迹中这遗孤居然已长大成人,一转眼间便十五岁了。为了住处两山多竹篁,翠色逼人而来,老船夫随便给这个可怜的孤雏,拾取了一个近身的名字,叫做“翠翠”。

P3-4

序言

沈从文(1902-1988),现当代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焕,湖南省凤凰县(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出生于行伍世家,祖父累官至贵州总督。十四岁时即投身军旅,随土军浪迹湘、川、鄂、黔一带,二十三岁时受五四运动影响,只身来到北京,投学未成转而写作,一九二四年底开始发表作品,一九二六年出版第一部散文作品集《鸭子》。一九二八年底,与胡也频、丁玲等创办《人间》、《红黑》杂志,因资金不足,数期之后草草停刊。一九二九年后改执教鞭,先后任教于上海中国公学、武汉大学、国立青岛大学,抗战爆发后辗转而至昆明,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一九四九年后,至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主要从事文物研究,基本放弃文学创作。大致说来,沈从文的文学创作活动起于一九二六年,止于一九四九年,期间共出版作品集八十余种,代表作有中长篇小说《边城》、《长河》,短篇小说《萧萧》、《三三》、《丈夫》,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等,而其自传体散文集《从文自传》更在出版之初,即被周作人于一九三五年列为“我最爱读的三本书”第一本(《论语》杂志评选)。大约从一九八三年起,瑞典皇家学院设立的诺贝尔文学奖开始注目中国作家,在议及的几名中国作家中,沈从文被认为“实力最雄厚”。

沈从文的祖母是苗族,母亲是土家族,施蛰存曾说他存在“苗汉混血青年的某种潜在意识的偶然奔放”。湘西地属楚文化区,中原文化鞭长难及,又兼此处山水人情瑰丽浪漫;在沅水一带土著军队中闯荡的五年时光让沈从文饱受湘西风土人情、世相百态的影响和滋养,这些都是一个成熟作家必不可少的素材。沈从文曾说他的前半生活在湘西,后半生则活在对湘西风情的美好回忆之中。此言非虚,正是因为对故土的热爱,沈从文才能用自己的一支如椽巨笔为读者勾画了一幅幅惟妙惟肖的湘西风土画,让无法身临其境的读者不免感慨系之、心向往之。

《边城》无疑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写于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初。这篇作品如沈从文的其他湘西作品,着眼于普通人、善良人的命运变迁,描摹了湘女翠翠阴差阳错的生活悲剧,诚如作者所言:“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素朴的善终难免产生悲剧。”《边城》写出了一种如梦似幻之美,像摆渡、教子、救人、助人、送葬这些日常小事,在作者写来都显得相当理想化,颇有几分“君子国”的气象。当然,矛盾也并非不存在,明眼人一看便知,作者所用的背景材料中便隐伏着社会矛盾的影子。作者亦不曾讳言他的写作意图是支持“民族复兴大业的人”,“给他们一种勇气和信心”。

《新与旧》是沈从文出版于一九三六年的短篇集子,收录了包括《潇潇》《新与旧》在内的十篇代表性作品。这部集子中的作品题材比较广泛,主人公有童养媳、军人、刽子手、菜农后代、公务员、教授等。小说描写了这些人悲惨的命运和他们的人生困境,具有较强的时代特色,小说的心理描写非常出色。

《柏子》是沈从文早期小说中较为精短的一篇,是确立他“湘西世界”独特乐章的一个序曲。作者以不同于内地作家的伦理观念和审美眼光,把笔触伸向了湘西吊脚楼里露水夫妻的生活,将船夫同吊脚楼妇人的炽热情欲写得活灵活现。《丈夫》是沈从文最出色的短篇小说之一,写的是湘西烟船上的妓女生活。日本作家冈崎俊夫谈到《丈夫》时说:“要是一位左翼作家的话,一定以咏叹的怒吼来描写这场悲惨状况,这位作家却用冷静和细致的笔来描写,而且在深处漂浮着不可测度的悲痛。”《三三》是创作于一九三一年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清新优美,意境深远,从中能看到作者的影子和心理烙印。

希望通过本书辑选的沈从文小说代表作,能够帮助年轻读者更好地领略作者的文学风采和艺术成就,愿读者朋友开卷有益!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6:5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