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皇帝背后的金牌策划师。
宋朝开国的每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中,都少不了他的身影,他是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金匮之盟的幕后策划者。
“半部《论语》治天下”究竟是褒是贬?小吏出身,三度拜相,稳政权、平战乱,为大宋王朝保驾护航,为何又留下五大恶评?
华南师范大学马茂军教授,以生动风趣的讲述展现了赵普低调而伟大的一生,被评为“2016年度最受欢迎节目”,整理成《大宋名相赵普》一书,史料更加详实,可读性更强。
| 书名 | 大宋名相赵普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马茂军 |
| 出版社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赵普,皇帝背后的金牌策划师。 宋朝开国的每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中,都少不了他的身影,他是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金匮之盟的幕后策划者。 “半部《论语》治天下”究竟是褒是贬?小吏出身,三度拜相,稳政权、平战乱,为大宋王朝保驾护航,为何又留下五大恶评? 华南师范大学马茂军教授,以生动风趣的讲述展现了赵普低调而伟大的一生,被评为“2016年度最受欢迎节目”,整理成《大宋名相赵普》一书,史料更加详实,可读性更强。 内容推荐 马茂军著的《大宋名相赵普》是2016年度《百家讲坛》纸质出版物。 主人公赵普,大宋名相,一个传奇而充满争议的人物。他大器晚成、谋略过人,短短十几年,就从一介草根转变成帝国的宰相。作为赵匡胤的心腹谋臣,无论是疑云重重的“陈桥兵变”,还是争议不断的“杯酒释兵权”,以及扑朔迷离的“金匮之盟”,这一个个重大历史事件都永远刻上了他的名字。他也因为一句“半部《论语》治天下”而被后人猜测议论。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不可否认赵普是一位富有远见的政治家,他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对于巩固北宋政权,结束动乱纷争的五代十国,开创大宋王朝三百二十年国运,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目录 第一章 他是一个憋屈哥 三十不立 贵人相助 过人之处 崭露头角 第二章 点检作天子 笼络人心 煽风点火 搅动政局 扫清障碍 第三章 兵变疑云 疑点重重 化解危局 步步为营 第四章 攘外安内出奇招 三件怪事 和平接收 力推忠义 军事献计 伴君左右 第五章 攘外安内出奇招 第三条路 四大争议 恩威并施 第六章 祖宗之法 威权政治 忌武轻文 赵普之法 文官政府 第七章 半部《论语》治天下 出处之谜 奋起直追 《论语》治国 第八章 五大恶评 不忠之人 不仁之人 不义之人 不廉之人 不学无术 第九章 与太祖的那些事 雪夜访普 独相十年 物极必反 分道扬镳 第十章 与太宗的那些事 恩怨难解 深陷困局 力挽狂澜 三度拜相 附录 《宋史·赵普传》 赵普年表简编 后记 试读章节 三十不立 在中国古代,赵普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人物,他既名列中国古代十大开国谋士之一,也名列中国古代十大宰相之一。同样有如此丰功伟绩的人物,除了姜太公,后面就应该是赵普了。姜太公既是谋士,又是宰相。其他人,比如张良,他当了大谋士,但不是宰相;萧何是宰相,但不是谋士;诸葛亮他只是一个偏安一隅的割据政权的宰相;刘伯温,他也是大谋士,但不是宰相。 按说这个人在历史中的名气应该非常大。但实际上,在明朝以后,赵普的名气很小,而且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这就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所以你说赵普憋屈不憋屈? 那么赵普为什么这么憋屈呢?我们还得从他的功业讲起。 我们一起数落一下赵普干的事。陈桥兵变,马上就有争议了,该不该搞政变?陈桥兵变是不是赵普搞的?半部《论语》治天下,为什么是半部而不是一部《论语》呢?杯酒释兵权,刚刚开国,天下还没有统一,该不该就把所有武将的兵权都夺光了?还有当了14年的宰相,赵普到底是一代名相,还是奸相,还是权相呢?所以赵普干的这些事,都是有争议的。这就导致赵普成了一个“憋屈哥”。 当然赵普的事业,还是做得很大的。能够同时进入两个中国古代十大之列,证明他也是非常成功的。那么赵普这么成功,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是不是因为他有非常显赫的家世?我们考证发现,从他曾祖父到他的爷爷,再到他的父辈,做的官在数字上还都是挺大的。有多大呢?他的曾祖父做到七品,他的爷爷做到八品,他的父亲做到九品。所以说数字上还是很大的,而且一代比一代大,实际上官是一代比一代小。 既然没有显赫的家世,我们就会想了,像赵普这么成功的人物,会不会是个神童呢?我们把赵普少年时期的经历梳理一下会发现,他不仅不是个神童,还是个失学儿童。赵普是北京人,他l岁到15岁都在这里。北京,当时叫幽州,天天打仗,他就跟着他的父亲举家逃难到了常州,就是现在的河北正定。但是待下来没几年,常州又打仗,那赶快继续跑呗,之后逃到了洛阳,才算安定下来。这个时候赵普已经21岁了,因为这段时期一直是在打仗,天下之大安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所以年轻的赵普,就没有读多少书,也没有正规地上过学,就导致后人说赵普“不学无术,寡学术”。所以少年赵普不仅不是一个神童,还是一个憋屈的小弟。 一眨眼赵普21岁了。那赵普的青年时代怎么样呢?会不会年轻有为呢?我们考察发现,赵普的青年时代就更加憋屈。赵普在自己的书信中说,自己18岁开始,在各地诸侯的幕府中做了15年的幕僚,他自己说:“混迹于幕僚”,就是混。为什么是一个“混”字呢?就是这15年,他连一个编制都没混到,就是一个合同工。所以这15年,赵普也是非常郁闷的。大家想一想,赵普都33岁了,他还是一个没有编制的合同工,三十而立,赵普还没有立,这样一个人我们就可以推测,大概他的后半辈子也不会有什么成就了。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很奇怪的是,在后面不到10年的时间,有一天赵普居然成了大宋的宰相,飞黄腾达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他虽然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神童的天分,也没有进士的文凭,是个“三无牌”,但是,从33岁开始,赵普遇到了他人生中的三个贵人,这三个贵人助赵普一臂之力,使他逐步地走上人生发展的高速公路。 我们先看一看,赵普和这第一位贵人的见面。第一位贵人是谁呢?赵普通过怎样一件小事,显示出了过人之处,得到了这位贵人的赏识呢?年过而立的他将要迎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呢? P3-5 后记 记得上次在《宋代文章学》的后记中谈到我住的一楼有个桂苑,有栽了16年的5株亭亭玉立的桂花,近年因其过于高大移走了3株,真是江山流转、草木代谢。补种了一株粗生且慢长的橘子树,岭南人以为是寓意大吉大利。 去年一年,因为《百家讲坛》的录制工作,七八次日行千里地在广州与北京之间往返穿梭,便觉得时间与空间转换得特别快,而北国秋意的沧桑沉雄与岭南花海的瞬间转换,更让人易有沧海桑田之叹。节目刚刚准备录制的时候,我的二位导师霍松林先生和刘扬忠先生,还有我的大哥马茂海先生都还健在。 刘扬忠先生2014年12月还来广州开了个词学国际研讨会,我特地请先生夫妇、陶文鹏、施议对、王兆鹏、沈松勤、孙克强、诸葛忆兵几位先生一起登白云山,先生游兴很浓。去年4月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再见到先生时,先生已经很瘦了,但是还是和我聊起了学术,说我是他的好学生。后来先生走了,我和陶文鹏先生、郑永晓兄、蒋寅兄、夏汉宁兄、张剑兄一起去送先生,忽然看到天空飘着很多飞絮,让我想起了一句诗,春风何处不飘绵。 去年我去西安看望霍先生,96岁的先生精神矍铄,非要和我扳手腕,我一握,书法家的手果然有力。而今年刚过完年,先生就走了,听说中午吃完饭,睡了一觉,起来坐着坐着就安详地走了,这大概就是古人说的坐化吧。先生去耶,后进奈何! 我的大哥马茂海先生去年身体还棒棒的,我经常问他的儿子马忠明,“爸爸怎么样?”“挺好的,白白胖胖的。”可是过年前几天,突然乐极生悲,酒后离世。我冒着严寒,驱车千里赶回去,看见他安详地躺着,安详地走了。大哥走了,我又回到了儿时的故乡,而大哥不在了。家乡正在搞开发。儿时的池塘居然野鸭成群,看到我这个过客,受了惊,一起飞向远方。房子和乡愁都没有了,我的根又会在何方?我扪心自问。 有人笑说我讲赵普,是给他翻案。其实我只想较真,我想知道历史的真相、生命的真谛。三位先生的离去,让我更加懂得尊重生命,懂得尊重历史! 节目的录制工作是辛苦的,也故事不断。某日早上,急急忙忙打车去中央电视台,下车取了的士票,正准备打开后备厢拿行头,谁知司机一看前方有客,眼睛都绿了,一踩油门飞了出去,我追了100多米也没有追到,后来找了警察,又多亏电视台各位编导的帮忙,竟然将行李找回来,才让我装饰开拍。还有一次广州上完课匆匆忙忙赶到北京,结果发现衬衫没带,商场又比较远,正好中山大学彭玉平兄赶到,便借了他老兄的衬衫穿,玉平兄恶狠狠地笑道:“你要永远记住,你抢了我衬衫的第一次哦!” 说起《百家讲坛》的录制,至今暨南大学还有一个“司机”的笑谈。当时节目组到暨南大学,邀请十大优秀授课教师现场录制,我作为优秀教师夫人的司机,作为围观甲站在一旁。活动结束后,还有点垃圾时间,编导李锋兄问,还有没有人可以推荐。夫人笑道,这儿还有个司机。李锋说别开玩笑了。夫人说也是华南师大的教授呢。我本来就是个搞笑的人,便讲了李商隐的《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认为李商隐和女朋友是在蚕桑树下谈恋爱,才有脱口而出“春蚕到死丝方尽”这样的山盟海誓,笑得大家前仰后翻。于是才有了讲坛之缘。 北京的冬天特别冷,有次录完节目,和李锋兄、玉平兄在电视台边的一个大排档,叫上一瓶二锅头,一盘羊蝎子,喝得晕晕乎乎,东倒西歪,玉平兄感叹,第一次觉得北京的二锅头还这么好喝! 还有一次录完节目打羽毛球,与北大杜晓勤兄大战十多对研究生,取得不败战绩。那会儿真令人意气风发! 节目录了半年,北京的天蓝了又灰,灰了又蓝;北京的冬天也过去了,万物都发了新绿,那么嫩,那么年轻。 马茂军 2017年6月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