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叶辛长篇小说精品典藏(共8册)(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叶辛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叶辛,上海作家。1949年10月出生于上海。1969年去贵州插队,在乡间呆了十年。1977年发表处女作《高高的苗岭》。此后共出版著作有: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家教》《孽债》等。根据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家教》《孽债》由其本人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均在国内引起轰动,使其成为家喻户晓的作家。电视剧文学本《风云际会宋耀如》荣获“金狮荣誉奖”。

《叶辛长篇小说精品典藏(共8册)(精)》收录叶辛的8篇长篇代表作,其中包括《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蹉跎岁月》《孽债》《客过亭》《家教》《化毒》等。

内容推荐

《叶辛长篇小说精品典藏(共8册)(精)》收录叶辛的8篇长篇代表作。其中包含:

《孽债》记述了从云南西双版纳插队返城的知青们又都有了新的工作和家庭,他们已经渐渐淡忘了遥远的西双版纳还有他们的孩子。但是这些西双版纳的孩子们却没有忘记自己远在繁华大上海的父母,他们千里迢迢赖到上海寻亲,没想到却给各自的家庭带来了一场地震。

《蹉跎岁月》记述了小说主人公柯碧舟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由于出身不好不顾生活的磨难和重重政治压力,仍然坚定执着,于逆境中进击,为他插队落户的山区人民发掘资源,建立了小水电站。感动于他的品格和处境,军干家庭出身的女知青杜见春,对他产生了同情和爱恋。小说通过这个故事的主线,充分展示了不同类型、不同出身青年的恋爱和生活态度,极有特色地刻画出那个年代一幅幅活生生的政治、民情风俗画。

《客过亭》作者以沉静平和的心态与宽广的胸怀,思索了整整一代人的信仰和爱,追索了他们过失的往事和错误,回忆了他们有过的希冀和欲望,透过他们色彩斑斓的命运和各自背上的心灵重负,写出了逝去年代的至诚至愚,至真至悲,也写出了逝去年代里生命轨迹中的尴尬和无奈,更写出了这一代人的生活现状及对人生、命运、爱情、历史、社会的诘问。

《华都》作者巧妙地将三条情节线汇聚于上海市中心一幢刻有近百年岁月印痕的公寓大楼——华都大楼。在作家的笔下,人性的高贵与低下,人品的崇高与卑劣,人权与人言的抗争,文明与荒蛮的冲撞,以及情爱的憧憬与困顿,性欲的诱惑与压抑,都得到了酣畅恣肆的描摹与淋漓尽致的表现。这是一幅多侧面、多色彩展现20世纪上海城市普通百姓民风社情的生动画卷,堪称百年上海滩的缩影。小说细腻而有深度地刻画了命运陡变中的女性对爱的企盼,深陷底层的女子对爱的渴望和无奈,杰出的都市女性对爱情的憧憬和向信,反映了历史巨轮推进中各不相同的女性的命运。正如叶辛所说,《华都》是他作为一个作家,“留给今天的读者和下一代人的备忘录”。

《家教》是一部长篇小说,是反映家庭、婚姻、教育问题的经典之作,小说书写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待家庭的不同态度。

小说记述了倪院长和老伴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一个是家庭妇女;一个当院长,一个做家务。照传统的观念,两人似乎格格不入,但却一起生活了一辈子。倪院长的家教在邻里,甚至在医院、学界都是很有名的,他们有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他们性格不一样,情感经历也不一样。由于观念的不同,一个家庭内部,父母与子女之间,丈夫和妻子之间,上演了一幕又一幕虽不是大起大落,却也并不是无波无谰的戏剧。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以爱情为主线,着意描绘几种类型知识青年的性格、理想和命运,刻划他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塑造了不同的典型形象,读来引人思索,使人激动,激人上进。

《问世间情》这部作品不同作者以往的小说,而是以独特的视角、生动的笔触刻画了—组不同以往的“新上海人”形象,写出了—个和以往的弄堂、石库门迥然不同的上海。

目录

《孽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不是尾声

 后记

 《孽债》余言

《蹉跎岁月》:

 蹉跎岁月

 后记一

 后记二:关于《蹉跎岁月》答读者问

 后记三:写作《蹉跎岁月》的日子

 后记四:二十年的蹉跎村

《客过亭》

《家教》

《华都》

《缠溪之恋·情何以堪》

 缠溪之恋

 情何以堪

《问世间情》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

 总序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

 后记一:遥远的猫跳河谷

 后记二:论中国大地上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叶辛年谱简编

试读章节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

收工了。

鱼鳞状的晚霞在西天边抹出一片橘红色,像是婴儿露出的甜甜的笑靥。

“慕蓉支!”走近寨口堰塘的收工行列后头,响起一声清脆的叫喊。

热闹喧嚷的妇女行列,大家嘻嘻哈哈,说笑不停,都没注意这声呼唤。

“慕蓉支,你等等我。”清脆的叫喊声又起,比起先还急促些,“有事儿同你讲!”

人群里还是没人应声。有个中年妇女推了推自己身前的姑娘,她只顾埋着头往前走,一点也没听见伙伴的呼喊。中年妇女在她肩膀上推了两下,又拍了两掌说:

“小慕,”山寨上的妇女,不习惯叫慕蓉这么个双姓,照对所有知识青年的称呼习惯,喊她“小慕”,“刘素琳在喊你呢,等等她。”

慕蓉支应声仰起脸来,诧异地眨了眨明朗温和的大眼睛,白里泛红的面颊上升起了两朵红霞,她刚要发问,后面刘素琳的喊声又起了:

“慕蓉支,等等我。”

慕蓉支从肩上卸下锄头,走出妇女行列,等着同户的小刘。她不知干练豁达的小刘将对自己说些什么,抬头向后张望着。

妇女行列走进寨子,乐呵呵的说笑声渐渐消融进各家各户的院坝里去。

刘素琳走到慕蓉支跟前,神情异样地瞥了她一眼,往寨路上望了两眼,文回头向她们走来的路上瞅了瞅。

“小刘,什么事?”慕蓉支轻声问道。热情洋溢的刘素琳一向是嘻嘻哈哈的乐天派,什么话在肚子里也藏不住,今天变得这么小心翼翼,倒有些使她好奇了。

刘素琳并没回答慕蓉支的问话,又向四周环顾了一下,大概是觉得这儿实在不能讲悄悄话,便果断地拉起慕蓉支的手臂,说:“走,到那边去说。”

她伸手指着寨子外头红土坡上的慈竹林边。

初秋天,慈竹都已返翠。竹竿变成翡翠色,竹叶子像条鱼,一眼望进去,竹林里密密簇簇的,很是繁密。谁都知道,编箩筐、背篼、提篮、囤箩,砍实用的竹子,这个时节最好了。不过,慈竹林是生产队的竹园,又临近寨子,不会有人在竹林里砍竹,也没人愿钻进那么密的竹林去玩耍。

两个姑娘走到红土坡边,这儿地势很好,背靠竹林,身前一条上坡去的小路,有人走过,一眼就能看见,是个说悄悄话的好地方。

刘素琳东张西望着,探查左右有没有人,一向耐心的慕蓉支倒有些沉不住气了,什么话这么机密呀?她又问:

“到底有什么事呀,小刘?”

这一问,刘素琳把脸转过来向着她了。刘素琳的个子比慕蓉支高半个脑壳,沉静的眼睛,双眼皮儿,细嫩的皮肤已在几年的山寨劳动中晒得黝黑黝黑的。她的两眼定定地望着慕蓉支,却并不说话,露出一脸的探究神色。

慕蓉支微笑了一下,说:“小刘,有什么事,尽管说吧,看你,平时那股干练劲儿到哪儿去了!”

“你要说实话。”刘素琳一点也没笑,反而语气凝重地说,神情显得格外严肃。说完,她又睁大双眼,用那种探究的眼神望着慕蓉支。

慕蓉支白皙的脸上顿时变得绯红绯红,直红到耳朵根。刘素琳不难看出她脸上的红潮,也不难看出她明朗温和的大眼睛里闪出的光彩。

刘素琳看明了这两点,两边尖尖的嘴角不由得嚅动了几下,露出一股失望、颓丧的神色。

“小刘,究竟出什么事了?你快说呀!”慕蓉支镇定一下自己,再次催问道。

刘素琳抬起了头,双眼凝视着慕蓉支,眼皮一眨也不眨地说:

“昨天晚上,你和程旭一道到树林子里去了吗?你和他……究竟……”

像一团火烧云映射在慕蓉支的圆脸盘上,她满脸都涨红了,明朗温和的大眼睛里闪烁出惊异的神色,嘴里讷讷地说不上话来:

“这……这……”

这还用说吗?刘素琳一眼就看穿了她的心事,但小刘仍要一个明确的答复,她口气冷冰冰地说:

“不要骗我,要说实话。”停停,她又补充说,“我有事儿告诉你!”

“什么事儿?”慕蓉支急切地追问。

“你先得回答我的问话!”刘素琳今天显得特别固执,一点也不愿放松自己的条件。

慕蓉支两条细弯细弯的眉毛耸动起来,印堂间隆起了一个疙瘩,嘴巴张了张,脱口问道:

“你怎么知道的?”

“啊!”刘素琳粗粗地喘息了一声,虽然事先已有准备,又是自己先向对方打听的,但听到慕蓉支的回答,她还是惊愕地睁大了双眼。慕蓉支这么问自己,就是说她已经承认同程旭在夜里到树林子里去过。像同学们私底下议论的一样,她确实同程旭“好”起来了。这个“好”字的解释,只有刘素琳心里明白,在字典上是查不出这一条解释的。简单地说,在韩家寨的知识青年集体户中,这个“好”字,就是“恋爱”两字更加口语化的说法。在集体户里,由于共同生活和劳动,天天生活在一起,一个男青年和一位姑娘“好”起来了,有了三年多插队落户历史的青年们,是并不以为奇怪的。让刘素琳吃惊的是,慕蓉支这么个漂亮的姑娘,竟会去同毫无特点,相反总让人觉得有点孤僻、古怪的程旭“好”!在小刘的眼里,慕蓉支什么人不能爱?凭她的个性、相貌及为人处世的态度和在集体户里受到的尊重来说,她完全可以找一个相貌堂堂、一表人才的男青年作为自己的朋友。可是,她找的却是程旭,一个老是阴沉着脸、三天也不说两句话的“怪”人。

P1-3

序言

1995年,出版我第一套创作丛书“叶辛代表作系列”的时候,我写过一篇简短的总序,粗略地回顾了一下创作二十年的经历。记得这套包括《蹉跎岁月》《孽债》的书,当年印了六万多套,很快售完了。可能是受这件事影响,出版社又在1996年推出了十卷本的《叶辛文集》,我又写了一篇稍长点的总序:《三个三十一日》,叙述的是二十年的经历和我写作的关系。这套书印了一万三千零三十套。一万套是平装本;三千套是精装;另三十套是手工的布面精装,出版社原想做成收藏编号本的。后来社长和责编告诉我,印刷厂只有一位老工人能做绸面的手工精装,半年时间只做了三十套,老工人病了,拖得时间太长,社里决定只做这三十套。因为是特别制作,定价自然高一点,比平装的高出一倍还多。除了社里留两套书,其余二十八套书,有红绸封面和白绸封面两种,各十四套,我全用稿费买下了。

二十年时间又过去了,这套书在市场上也难觅踪影了。

和这两套书有关的记忆,有很多。但是最难忘的是两件事,都和签售有关。头一件是1995年4月,在徐州新华书店,一个上午签了三千一百本书,时间延续到下午一点以后,书没了,读者们仍围着不走。

第二件事仍然是在江苏省,溧阳县城,1996年的夏秋之交,出版社除了单行本和三卷本,同时运去了六十套《叶辛文集》,一个下午全都签售完了,也是大大出乎人意料的。十卷本的书,在好几个省会城市,往往只能签出十几二十套。而在小小的溧阳县城,六十套还不够,是令我这个作者难忘的。

安徽文艺出版社和我商定的这套八卷本文集,是从我四十年创作生涯中出版的三十几本长篇小说中选出来的,各个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

我说过,作家的劳动和农民很相似,昨天写作,今天写作,明天也写作,用自己的作品和读者对话,和读者交流沟通。

我也说过,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深深地吸引读者,重重地叩击读者的心灵乃至令人震颤,久久地令读者深长思之、咀嚼回味。

我还说过,一部优秀的作品,总要经受读者的评价,经受时间的洗刷,经受漫长历史几十年、几百年的考验。我有说过,作家的名字是写在读者心上的;优秀的出色的伟大作家的名字,是写在人民心上的。

说过的话不要过多重复,愿关心我的读者朋友一如既往地喜欢我的这套长篇小说丛书。

叶辛

2016年2月8日 春节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3: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