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海上航线的安全问题颇受人们关注,索马里海盗更是其中焦点。2008年北京时间12月17日,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总公司圣文森特籍“振华4号”轮,在亚丁湾水域处受到海盗袭击,船上三十多名无枪无弹的船员历经四个多小时的顽强抗击,成功击退海盗,成为当年唯一一只被海盗登甲袭击却没有被占领的轮船。由于各种原因,海员这一特殊群体长期以来被世人所忽略,但随着我国自政府到民间海洋意识的日益觉醒,他们及其生活处境、心灵状态都将受到人们的关注。谭琼辉著的《远航线》围绕索马里海盗、中国海员和国家海上航线安全这三个主要因素,融入家庭、情感、成长、精神、人生信念等成分,构思一个关于航海押运的故事,力求精彩刺激、使人动容、又富于启发意义。
谭琼辉著的《远航线》讲述了望远海运公司下属的“乘风5号”运输船在亚丁湾遭遇海盗,船长萧勇诚率船员拼死抵抗,因寡不敌众,运输船被海盗控制,船员被劫为人质。当夜,一支中国海军特战队对运输船展开了营救,成功驱离海盗,救出了被劫持的船员。行动中,两名船员和一名特战队士兵不幸身亡。
回国后,萧勇诚因己方人员的遇难深感自责,曾一度想放弃航海事业。在公司领导的反复开导下,他最终决定留在公司,并接下了一单非常重要的远航运输任务。
萧勇诚再次登上“乘风5号”,开启了他退休前的最后一次远航。这一路历经坎坷,先后遭遇了外国海警的非法拦截、特大风暴的袭击、船员骚动和境外海运公司的恶意刁难。经历了重重磨难后,“乘风5号”终于抵达了目的地,搭载上重要货物,开始返回祖国。但是没想到的是,在途经亚丁湾海域时竟然再次遭遇了海盗……
18.风暴
风暴越来越厉害,身体庞大的“乘风5号”在风暴中却像一叶扁舟,摇摇晃晃的,好像随时都要翻倒似的。船员们都感受到了剧烈的颠簸,像喝醉了酒,很多原本不晕船的船员也开始翻江倒海般地大吐起来。
萧勇诚让人查询最近的港口,结果忙活了半天也联系不上,使用了各种方式都是徒劳。
“老萧,这可怎么办?所有的联系办法都用上了,还是没有回音,看来只有祈祷风暴尽快过去了。”胡宗义脸色冰冷,无奈地叹息了一声。
萧勇诚的目光停在了电子地图上,指着其中一个点说道:“就是这儿,这儿是离我们最近的港口,必须马上联系港口工作人员。我们不能寄希望风暴停下来,这股风暴非常怪异,不按常理出牌,也许会持续很久,所以必须马上主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你怎么知道这儿有一个港口?”胡宗义反问道。
“虽然我没走过这条航线,但我之前查看过航向范围内的地图,记得这儿有个港口。”
陈景东突然像一股飓风一样从门口蹿进来,差点和正要出门的萧勇诚撞个满怀,急匆匆地说道:“海水已经开始涌上甲板,而且风暴越来越大,如果再不找到避风港,‘乘风5号’就麻烦了。”
“对,我们确实遇到了大麻烦,所有的通信系统失灵了,不过电子地图还能用。这儿是离我们所处位置最近的港口,所以我们必须暂时改变航向,到这个港口等暴风过去。”萧勇诚立即下达了改变航向的指令。
胡宗义道:“要改变航向,最好事先向公司请示。”
萧勇诚眉头一皱,反问道:“现在所有通信系统都失灵了,请问怎么请示?!”
胡宗义沉吟了几秒钟,道:“但是,公司的规定……”
“老胡,你怎么比我还固执啊?我是船长,现在遇到了突发情况,你应该明白我们的处境。”萧勇诚的话已经说得够明白了。
胡宗义还想说什么,陈景东拦住他道:“政委,我们没有时间了,现在无法和公司取得联系,也就是说我们已经离开了公司的视野,等通信设备恢复的时候,会第一时间向公司汇报情况的。”
“但是通信设施失灵,我们根本没有方向感,你打算凭借感觉辨别方向吗?”胡宗义这话说到了点子上,陈景东也把目光转向了萧勇诚。
萧勇诚的眉宇缓缓地舒展开,信心十足地说道:“我是船长,如果发生任何事情,我负全部责任。现在以我们所在的位置为中心,向西北方向转向,那里就是离我们最近的避风港。”
胡宗义外表是个思想开放的人,但骨子里其实比他的外表固执得多。他此时见船长都这样说了,也只好作罢。
没有了异议,“乘风5号”改变航向的计划迅速执行。
暴风雨仍然在头顶呼啸,好像想要把这个世界吞噬。
萧勇诚这辈子总在与自己赌博,有赢有输,有错有对,但每次身处绝境,面对那些无法预料的结果,他总会和老天赌一把。不过这同时也是在跟自己赌,虽然不知道结局,但他知道自己如果不赌这一把,结局肯定是必输无疑。
P173-174
房子建在海上,注定终生漂泊。
海员是一份平凡而又神秘的职业,注定浪迹天涯,也注定坚强勇敢。
航海十年,穿梭于五大洲四大洋,感受过大海的安详和宁静,也曾无数次站立船头,在海上欣赏日出日落的美景。当然,很多时候还能亲身体验大海的疯狂肆虐所带来的痛苦,但作为一名海员,更为胆战心惊的是穷凶极恶的海盗和海偷,如横行于索马里海域、马六甲海域的海盗、海偷。
我叫田立清,2007年开始从事海洋运输行业,从业十年,浪迹天涯,四海为家,先后去过中东、非洲,也穿行过索马里海盗区和马六甲海盗区,以及美洲、澳洲等二十余个国家和地区。作为一名真正的海员,我热爱这份职业,但从心底里又对这份职业充满了恐惧。爱它,是因为这份职业能让我闯荡四海,行走于世界的每一片海域,感受异国风情,浏览名胜古迹。我的处女航是在迪拜,在那里我见识了七星级酒店,饱览了独特的海景风光。巴西之行,让我领略到了什么是自由开放的天堂,让我沉浸于热情豪放的桑巴舞,美不胜收,流连忘返。不仅如此,作为一名船员,还有一份相对丰厚的薪水,养家糊口基本充足,但是背井离乡,远离亲人故土,对家人牵肠挂肚的那种思念之苦是无法言表的。我想说,在你没有阅读《远航线》前,海员的世界,你根本不懂。
我很幸运,在我的航海生涯中,没有遇到过像索马里海盗那样的亡命之徒,但各国的海偷却防不胜防,我也偶有遭遇。比较惊险的一次是在印尼。由于当地治安较差,驻港后,我们将船上的保安等级升级为三级,每两人一组全程巡逻,驾驶台通过雷达不间断地扫描周边的海域情况并加强警戒,但狡猾的海偷趁着大副和二副交接班的时差,乘着小船靠近了我们,用一绳一勾,像猴子一样爬过十六七米高的干舷,偷偷潜入船上隐蔽起来。等我们巡逻组人员靠近时,四个海偷一跃而起,将两个值班水手扑倒,拿出凶器架在水手们的脖子上,用胶带捆绑住他们的手脚,封住他们的嘴和眼,并把他们丢进前尖舱储存室。凌晨四点十分,大副通过高频呼叫值班水手,但却无人应答,感觉事情不妙。通过望远镜观察,发现船体前端有三四个黑影闪动,大副果断拉响了全船警报。全船成员按照演习的流程各司其职,携带相关安保用具,两分钟内到达了集合地点,在大副的现场指挥下对海偷进行围堵,同时通过无线电告知当地公安。在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对峙和谈判后,海偷放弃了偷盗,纵身一跃,跳入大海,扬长而去,随后,我们的水手兄弟也被成功找到。这次遭遇之后,我们每逢驻港,除了加强安保外,还聘请当地的安保人员现场把守。
这种海偷事件经常发生。海偷的目的就是偷盗一些物品,但是一般不会伤害海员,也不像索马里海盗那样,以人质作为筹码索要赎金。这种行为在常人眼里也许是一桩大事,而在我们眼中,却如家常便饭。 本书作者是我老乡,也是同学,我们在上学时是形影不离的朋友。他的这部《远航线》,是在深入了解海员工作生活的前提下,根据同仁与索马里海盗顽强抗争的真实故事的基础上进行的创作,向读者展示了海员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他们在家庭和事业上的痛苦抉择,对海员生活的酸甜苦辣,悲欢离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绘声绘色地揭开了海员这一特殊群体的面纱。同时,这部作品也是据我目前所了解的,国内首部描写驰骋在远洋航线上的海员的作品。
我在此祝愿中国八十万远洋航海者生活幸福美满,凯旋而归!祝愿《远航线》能航向美好的未来!
上海国航远洋运输有限公司国远32轮船员 田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