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其乐无穷的战斗(妈妈我要你这样爱我)
分类
作者 伍罡
出版社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妈妈还得是女人

??用了一句废得不能再废的废话,是想说说孩子在大约两三岁到五六岁之间,通过对母亲和父亲的三次认同,逐步在心理上完成自己性别定位的过程。所谓认同,简单点说就是模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复杂点说,包括模仿、吸收、加工、呈现四个阶段。

??孩子一出生,生理上的性别一目了然,但心理上的性别需要一个复杂的认同过程。有的理论说孩子在2岁以前心理上是不分性别的,这个说法不尽准确。正常情况下婴儿都是和妈妈天天泡在一起,闻着妈妈的味道,触着妈妈的肌肤,听着妈妈的声音,感受着妈妈的气场,日复一日的熏陶,孩子肯定和妈妈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在2岁之前心理上都是女性。仔细观察一下2岁前的孩子,无论男孩女孩都喜欢玩布娃娃。这是孩子的第一次认同,对象是妈妈。不是说一个女性生了孩子,就自然会成为合格的妈妈,要想让孩子顺利完成对妈妈的第一次认同,当妈的就要具备一定的特质。对婴儿来说,妈妈的智商、身家、颜值、事业线都没有任何意义,他们只需要一个真实而鲜活的人,具备肉软、味香、声柔、心乐的特质就够了。如果一个孩子在2岁以前是跟着女汉子妈妈混大的,那实在是运气太差。

??跟着妈妈泡到两三岁,孩子对妈妈已经非常熟悉了,也不觉得新鲜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逐渐开始对家里的另外一个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个人天天在我和妈妈身边晃来晃去,声音比妈妈粗,肉比妈妈硬,脚比妈妈臭,胡子拉碴挺扎人,游戏的时候和妈妈的玩法不一样,挺吓人也挺刺激,就连说话用的词儿也蛮特别,不像妈妈总说“吃饭饭睡觉觉”,这个人会说“看你那德行”“小样儿”“你姓赖啊”等等,挺好玩。江湖上把这个人称为“爸爸”。

??爸爸确实挺好玩,小男孩小女孩都喜欢他。小男孩在生理的作用下,跟爸爸尤其臭味相投,荡秋千滑滑梯爬高上低吓鸟逗狗,实在是太爽了。小女孩虽然硬件上差了点,也不甘示弱,有个朋友的女儿每天逼着爸爸和她换鞋穿,爸爸脚太大,只能把大脚趾塞进女儿的鞋里拖着走。还有一个小女孩哭得上气不接下气要和爸爸一样的腿毛和胡子,搞得爸爸哭笑不得。这是孩子的第二次认同,对象是爸爸。这个过程中,爸爸的形象是孩子自己加工过的,与爸爸实际的样子没有多大关系。有位叫曾静好的朋友当年上幼儿园的时候,很严肃地对小同学说:“我爸爸简直完美!唯一的缺点就是个子太高!”这是一个孩子对爸爸最高境界的认同。至于她爸爸个子到底有多高,我只能说:呵呵。

??第二次认同伴随着和妈妈的第一次分离,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这个时候妈妈可能会有一些不爽。

??一位妈妈开玩笑式地抱怨:“我花了差不多四年带出来的大儿子,被爸爸一年多就拐跑啦。现在儿子有时都不想带我跟他们爷俩儿一起出去,有时我主动说:‘那我不去了!’老大还没心没肺地说:‘可以啊!’顿时失落感和嫉妒感油然而生……”

??其实没必要吃这个醋,孩子和爸爸玩得好,才说明妈妈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第一阶段的任务。孩子在和妈妈分离的时候,会带着一点歉疚和不安,毕竟妈妈把自己照顾了两年左右,转头就和爸爸玩去了,有点太不够意思了吧,再说那个不靠谱的男人能像妈妈一样把我伺候得这么好吗?虽然心里不托底,但还是抵不过爸爸的吸引力。

??孩子正是在朝向爸爸的第二次认同的过程中,蓦然回首,才发现妈妈和爸爸的区别。孩子摔了一跤,妈妈看见了,就会赶快跑过来:“宝贝疼不疼?妈妈抱抱!妈妈揉揉!下次慢点跑!你看都磕破皮了!”要是爸爸看见了,就会一边剔着牙一边说:“起来起来!多大点儿事啊!我去,咋还哭了!你自己不小心怪谁啊!”孩子的心理上逐渐开始有了清晰的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的分别,也才知道自己以前跟妈妈混的时候其实是不识庐山真面目,身在女中不知女。

??如果第二次向爸爸认同的时候出了差错,小男孩会吃大亏,因为他没办法完成和妈妈的分离。这也是现在的一个普遍现象,男孩子从小在妈妈、保姆、奶奶、外婆、幼师的环伺下长大,极度缺乏男性角色的认同,所以很多男孩子看起来比较“娘”,这不是孩子的错,是爸爸角色的缺位。做爸爸的越早参与孩子的成长发育过程越好,最迟不能晚于2岁,如果是男孩,爸爸的角色就更重要。等你挣到了足够多的钱,当到了足够大的官,孩子也错过了性别认同的最佳时机,那时候再去填坑,可能就过了这个村儿没有这个店儿了。

??分清了男女,小男孩的心理和生理就开始和谐统一,从此就跟着爸爸混了,学着爸爸的样子朝着男性的方向狂奔而去,这就是男孩的第二次认同,也是性别上的最后一次心理认同。(当然青春期还会糊涂一阵子,那是后话。)小女孩开始也像小男孩一样跟着爸爸混,准备学着爸爸的样子朝着男性的方向跑,可是跑着跑着发现不对劲了,我是个姑娘啊,我不能一直跟着这个二百五一天到晚一身泥一身土一身汗地滚啊,臭烘烘的谁喜欢我啊?!我喜欢粉色,不喜欢蓝色!我喜欢洋娃娃,不喜欢枪!我喜欢过家家,不喜欢上树!我喜欢眉笔,不喜欢螺丝刀!这时候小女孩和爸爸就开始慢慢分道扬镳,这是女孩的第二次分离,和爸爸分离。虽然跟着爸爸瞎忙活了一阵子,但这第二次认同让女孩子了解了男人是如何思考和行动的,为自己将来选择真正的男人打好了基础。

??放下了爸爸这头,女孩回头看看被扔在一边儿一段时间的妈妈,发现她身上有自己超级喜欢的东西。原来只是觉得她对自己温柔体贴照顾有加,现在跟着爸爸晃了一圈,突然发现妈妈那里有很多让人着迷的玩意儿。她有很多奇形怪状的装着各类膏水脂粉的瓶瓶罐罐,散发着各种诱人的香味,这些东西还有川剧变脸的魔力,黑脸能变白,白脸能变红,粗脸能变细滑,太好玩了,我要把它们在我脸上挨个试一遍;妈妈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鞋子和衣服我要挨个穿一遍;妈妈的让人眼花缭乱的首饰我也要都戴上过一把瘾。妈妈的行为举止也让小女孩觉得合拍对路,妈妈是一惊一乍的,喜怒哀乐一键切换;妈妈是多愁善感的,看一部韩剧要用掉一盒纸巾;妈妈是八卦无聊的,煲起电话粥来家长里短鸡毛蒜皮没完没了;妈妈是捉摸不定的,才和闺蜜手挽手逛街,转头就说对方小气鬼。

??这就是小女孩的第三次认同,虽然第三次和第一次一样,都是向妈妈认同,但是认同的重点不一样。第一次是认同妈妈是个温柔体贴的好人,第三次是认同妈妈除了是个温柔体贴的好人外,还是个充满女性魅力的女人,好人加女人,合起来就是好女人。

??从心理的发育过程来看,男孩是一次分离,两次认同,第二次对爸爸的认同是一锤子买卖,行就行,不行就没得重来了。女孩是两次分离,三次认同,上天之所以特别照顾女孩,多给了一次认同的机会,以防万一出了差错还可以弥补和调整,是因为她们不光自己要发育好,未来还承担着养育下一代的重任,马虎不得。从理论上来讲,多一次认同的女性是比男性心理发育更好的人,尽管身为男性,我不太服气,但是这确实是事实,只能认命。

??在这个复杂的认同过程中,男孩发育成内外一致的男性,女孩发育成表里如一的女性,长大后他们按照自然的规律相互吸引,换句话说,只有真正的女孩才能吸引真正的男孩。

??理论归理论,不是每一个女孩子都能顺利完成第三次认同。因为女孩的第三次认同主要是认同妈妈身上女性的特质,所以要求妈妈必须随时呈现出鲜明的女性特质,女孩才能有认同的目标。随着科技的发展,女性和男性之间的社会分工越来越模糊,能力、收入上也几乎没有什么差距,这是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但它的副作用是越来越多的女性失去了独有的特质。职场上可以把女人当男人使,家里头怎么搞?

??到底什么才是女性气质?安东尼·布朗创作的最著名的绘本《我爸爸》和《我妈妈》,短短十几页的图画其实蕴藏着深厚的心理学知识。我遇到的妈妈几乎每个人都看过这两本绘本,都会被绘本最后的“我爱她(他),而且你知道吗?她(他)也爱我”这句话深深感动,但很少有人真正理解其中更深层的含义。《我妈妈》这本书其实清楚地告诉了妈妈们,在孩子眼中什么才是真正的女性气质。

??书中的妈妈穿着碎花的衣服,爱做饭,爱化妆,爱购物,爱唱歌,爱跳舞,爱种花,爱逗孩子开心,能把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像蝴蝶一样美丽,像沙发一样柔软,像小猫一样温柔,能让孩子感到温暖舒适;即使有时表现出犀牛般的强悍,尖尖的犀角上也扎着蝴蝶结,有时吼起来像狮子一样凶猛,眼睛却弯弯地眯成一条缝,能在自己情绪不好时不会吓着孩子;即使她是宇航员,依然穿着碎花的宇航服,即使她是大老板,依然打着碎花的领带,即使她是超人,依然披着碎花的斗篷。

??这就是妈妈,有女人味的妈妈。有这样的妈妈在家里,家的色彩是花花的,家的味道是香香的,家的手感是软软的,家的声音是甜甜的。在这样的家里长大的女孩子,会为自己身为一个女性而骄傲和自豪,长大了也一定会成为一个好妈妈。

??如果一个妈妈皮肉僵硬如铁,内心强悍似钢,在职场上纵横捭阖永远争第一,回到家一言九鼎绝不容置疑,不碰锅碗瓢盆柴米油盐,远离花花草草莺莺燕燕,她就失去了女性的味道。如果一个妈妈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永远只关心成绩、作业、兴趣班、补习班,对孩子只启动理智,不启动情感,她就无法向自己的孩子呈现女性的特质。贾宝玉说: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这样的妈妈是水泥做的。在这样的妈妈身边长大的女儿,就会失去应该正常认同的对象,长大后虽然可能智商很高、学历很高、收入很高、职位很高,但是会对自己身上女性的特质难以接受,特别是当她必须以女性的身份面对生理周期、恋爱、结婚、怀孕、生孩子、当妈妈的时候,生理和心理的不协调会产生巨大的冲突,给她带来无尽的烦恼,甚至付出惨痛的代价。

??老天赐给你一个女儿,是让你有一件贴身的小棉袄,当妈的别把她改成了防弹背心,穿在身上彼此都硌得慌。

??P84-90

作者简介
作者:伍罡:
心理咨询师,亲子教养专家,心理学界的搞笑大王
深圳种爱果儿童成长关爱中心的创始人
广受欢迎的育儿心理学课程“成长与陪伴”创始人
受邀担任曾奇峰心理工作室“唤醒式养育”的唤醒师
在儿童和家庭治疗方面有超过十年的工作经验
被称为:中国妈妈的暖心导师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将不同年龄段孩子行为的心理动机解读了出来,通俗易懂,你看了,自然会因地制宜地生发出应对自家孩子的法子,开启其乐无穷的育儿历程。

??——家庭教育专家,畅销书《接纳力》作者海文颖

后记

??给我的对手捧个场

??伍雨茗/伍罡的女儿

??今天早上的阅读课,我向同学借了一本书来看。

??那本书的体裁很难界定——跟你现在在看的这本有点像,有很多乍一看很高端的成功人士(不包括我)写的序,主要内容是一篇一篇的短文。因此,看到那本书时,我不免想到了我爸的书,同时还有我被我妈从寒假追讨到开学的序。

??一节课的时间,我把那本书看了三分之一多一点。伴随着下课铃的乐音,我合上书,小小声地感慨道:

??“人比人得死,书比书得烧啊。”

??在看这本书以前,我一直认为出书不是件什么了不得的大事。现在这个年代,什么人都能出本短文集。也正是因此,我对于给我爸的书写序的事儿一直不咋重视。直到我看了那本书,我才明白书与书之间,短文集与短文集之间到底能有多大的不同。

??给我爸写序的成功人士们(依旧不包括我)乍一看很高端,再认真一看更高端。我爸的每一篇文章,乍一看标题很直击人心振聋发聩,再仔细一看内容更直击人心振聋发聩,属于你看完一遍还要被家人逼着在看一遍的,与鸡汤型文章完全不同的“鸡腿型”文章。

??我爸看了以上那段话估计得说我。直击人心振聋发聩这类词不适合形容他,他也不喜欢,显得特别虚得慌,尤其对于我爸这类连微信都玩儿不转的中年男子来说。他更愿意用幽默风趣有实用性这类词。

??说了这么多,该夸的也夸够了,再夸下去读者们得烦了。十六年来我头一次这么不遗余力地夸一个人,我也是很佩服自己不嫌害臊的能力的,下周生活费找我妈多要一百块钱。

??读者们其实耐着性子听我废这么多话,目的只是想听听我的成长经历和别人家的孩子有什么不同。要是没啥不一样的,那这本书也没什么看头了。当然,为了给我爸妈争争门面,我的成长经历还是相当丰富多彩的。

??读者们看到这,应该也明白过来我就是个不正经写东西的文无赖。所以我接下来给大家讲个长故事,不煽情,没准儿还有点小幽默。

??很久很久以前——好吧,其实也不久,大约十八年之前,在一座沿海的新城,有一男一女相识了。

??他们像大多数人那样认识,互相接近,最终顺理成章地恋爱,度过了一段很美好很美好的旧时光。具体有多美好,到底美不美好,我不知道——因为那时候还没有我。不管美不美好吧,他们最终还是结婚了。然后他们像大多数人那样有了一个小孩子。

??写了这么多字我才出场,是不是显得相当高端。

??这个小孩子是一个圆滚滚的小姑娘。

??没锴,这小姑娘是我。但是第三人称讲故事比较有感觉,麻烦大家装不知道啊。??小姑娘很小,在家附近上小学一年级。有一天,小姑娘放学回到家,仰着头对自己的妈妈说:“我不喜欢我们的语文老师。我每次都举手,她上课不点我回答问题。”妈妈看看她,说:“看看你爸有什么好办法。"

??当时爸爸在外地,第二天小姑娘就收到了妈妈转交的一封邮件,就是书中那篇《长颈鹿与梅花鹿》。小姑娘按照爸爸说的努力调整自己,可是老师依然故我,爸爸和妈妈商量之后说:“那我们转学。”于是小姑娘就转到了另一个小学。从此,她就像鱼儿游进了大海,鸟儿飞上了蓝天,狗熊看见了蜂蜜,羊肉撒上了孜然。

??后来这个小姑娘长大一点点了,变得更加无法无天。她不喜欢骂人的音乐老师,就鼓动班上的同学罢课,去校长那里弹劾那位老师。爸爸听了只是笑笑,让她以后做事机灵点,比如看不惯的事情可以有各种方式表达,不要天天罢课那么极端。后来这个学校的校长退休了,爸爸很遗憾,把小姑娘再转去了另一个小学。

??在那里,小姑娘变得听话起来,对看不惯的事情也不像以前那么冲动了。她认认真真把语文老师每次“打同学”的事情记到语文书封皮上,并制定了要是自己被打的详细应对计划。终于有一天,语文老师揪了她的领子。她严丝合缝地按照计划拿出包里准备已久的手机,飞奔到走廊台阶上拨通了爸爸的电话。

??爸爸和妈妈紧急赶到学校,分头和语文老师及校长促膝长谈,原来是一场误会,那位“被打”的同学是借住在老师家的好友之子,关系不一般,老师的方式就不太讲究,全班同学都知道,只有刚转学来的她义愤填膺,于是主动吸引老师的火力。这次事件虽然把老师折腾得够呛,但是从此老师对这个好“打抱不平”的小姑娘青眼有加。

??又后来,小姑娘升入了初中。

??她乖巧了很多,初中三年只和午休老师起过一次冲突,这事儿说起来有些长,我就不赘述了。

??很多人问我爸,让他分享所谓的“育儿经”,有的是真心求教,有的就是客套客套。通常遇上这种情况,我爸会把我拉出来让我讲一遍以上的故事,然后这个话题就结束了。

??有聪明的会跳过我爸,带着自家刚上完补习班的小学生,让我分享分享“学习经验”。我会很真诚地告诉他,上补习班没有用,多读书多看报少吃零食多睡觉,就能考班级第一。这个时候,我爸会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然后让我带着场上所有小孩一边杲着去。

??看到这,原本祈盼着想窥知心理学家庭的亲子关系的,怕是已经有些失望了。甚至要求低的,只想看看父女之间有趣故事的,也要有些不满了。我很抱歉,但是我和我爸之间的互动跟千千万万普通家庭之间的并无不同,平常的互黑无聊得我都不敢写下来。??会买这本书的人,有的是对心理学有兴趣,有的是想掌握科学育儿方式的准父母,也许更多的是,在书架上匆匆一瞥,觉得这本书哎哟不错哦的过客。可是我由衷地希望,这本书能够在您的心里根植下一枚微不足道的种子,未来长成一株参天大树,那么,就不枉我爸这一番心血。

??闲言碎语说了这许多,总归是为我爸新书捧个场。阅读此书,就像是享用一席盛筵,南的北的飞的游的五花八门什么都有,而我便愿意做其中的一碟小菜,许是醋溜花生,许是水泡萝卜,登不上大雅之堂,却能给您在知识美味的狂轰乱炸中踅摸出一寸休憩,抛下不堪重负的脑子,就图一乐呵吧。

??2017年3月于深圳塘朗山下

目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推荐序三

前言

第一章?0~13岁:建立安全感,孩子与妈妈的双向认同

?4800年前的俯看:真正的陪伴,真正的爱

?“我下楼拿个大大的棍子把妈妈打死”——两岁娃的狠话分析

?孩子不吃饭引发的商机

?其乐无穷的战斗:轻松搞定“熊孩子

?孩子最初的自信是如何建立的

?宠爱与溺爱

?养娃如种田

?从放心到放手: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第二章?3~16岁:了解孩子眼中的世界

?妈妈还得是女人

?孩子眼中的世界

?白天不懂夜的黑——写给所有有儿子的妈妈

?孩子为什么喜欢恐龙

?乖娃易怂

?幼儿园需要学些什么

?稚子在,易远游:请拒绝游离式陪伴

?四大步骤,培养孩子建立友情的能力

第三章?6~110岁:发展与学习,相对平静的潜伏期

?长颈鹿和梅花鹿——写给小学一年级女儿的信

?摔倒虽小事,折射大智慧

?家“贼”:孩子偷钱背后的心理动机是什么

?二胎话题:老大都是曹雪芹

?虎妈是一场骗局

?妈妈太强势,儿子多平庸

?学习的三重门

第四章?10~115岁:充分放手,内外交困的青春期

?孩子,你是一部好车——给青春期女儿的一封信

?一日为父母,终身拜师傅(上)

?一日为父母,终身拜师傅(下)

?青春期手机依赖症,到底怎么治

?一个学渣到学神的逆袭之路

?“不读书,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是毒鸡汤

?赵哥:愿所有的孩子都能被这的老师呵护

?无条件的爱,是父母给孩子*好的礼物

后序

序言

??为什么这么写

??伍罡

??不想写得太专业,即使十年来没有一刻停止过专业学习和训练,即使手边的资料堆积如山。这不是写给专业人员看的东西,专业的东西多得看不完,晦涩得让人厌烦。

??不想写得太严谨,即使大学毕业就在研究所吃过制定国家标准这碗饭,即使至今还顶着工程师的头衔,这不是写一本孩子的使用说明书,如果你相信照书能养好娃,只能说你太好骗。

??把专业的理论故意往俗里写,是因为专业的东西不经过翻译,实在不适合给没病的人看。把严谨的东西专门拆乱了写,是因为孩子的世界本来就天马行空,烟花四散。

??能给这个越来越焦虑的世界保留一些希望的,只有孩子灿烂的笑脸。为了这个目标,就得迁就一点。

内容推荐

??伍罡著的《其乐无穷的战斗(妈妈我要你这样爱我)》是一本可以笑着读完的教养书或许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思考。

??本书依托精神分析的视角,糅合中外经典心理学与教育学的育儿理念,以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轻松幽默的写作风格,将一个个难解的家庭教育困局轻松化解。

??◎厘清教养迷思:唤醒父母内在本性,给孩子真正的陪伴,真正的爱

??◎洞悉孩子世界:孩子不是缩小版成人,关注孩子的内在自我

??◎生动案例分析: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科学支招

??◎贴心知识链接:触类旁通,给父母一路提前的教子导航

??当你的爱建立在知悉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之上时,那么养育孩子无疑是这个世界上万分美好的事情。

编辑推荐

??伍罡著的这本《其乐无穷的战斗(妈妈我要你这样爱我)》共分四个章节,每个章节选取孩子不同阶段家长会遇到的典型教养难题,以点带面,由浅入深地详解该年龄段孩子的主要心理特征和最重要的发展任务,给父母以科学而实用的教养启示及行动指南。作者用犀利而又接地气的方式告诉家长:孩子不是缩小版的成人,关注孩子的内在自我,去看孩子眼中的世界。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3: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