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第一章 “行通济”民俗的传统仪式
第一节 “行通济”的仪式细节
第二节 “行通济”的行走路线
第三节 “行通济”的信仰系统
第四节 “行通济”的时间选择
第二章 “行通济”民俗与佛山地方空间
第一节 汾水实通运要津
第二节 新涌为商贾财源
第三节 存院围为镇之命脉
第四节 桥亭铺由村而铺
第五节 佛山的现代转型
第三章 通济桥与佛山地方社会
第一节 霍氏家族与通济桥
第二节 细巷李家与通济桥
第三节 侨寓家族与通济桥
第四节 地方政府与通济桥
第四章 作为记忆之场的通济桥
第一节 通济桥的场所重建
第二节 通济桥的记忆框架
第三节 通济桥的文学叙事
第四节 通济桥的记忆功能
第五章 “行通济”民俗的文化渊源
第一节 正月十六与耗磨日
第二节 “走百病”与“过桥”
第三节 “过桥”与元宵“开灯”
第四节 “放偷”与“采青”
第六章 “行通济”民俗的地方特色
第一节 买生菜
第二节 扯灯带
第三节 九出十三归
第四节 “行通济,无闭翳”
第五节 “行通济”的形成时间
第七章 “行通济”民俗的仪式流变
第一节 “行通济”的时间变化
第二节 “行通济”的仪式变化
第三节 “行通济”的路线调整
第八章 “行通济”民俗的内涵变迁
第一节 “行通济”的求子内涵
第二节 “行通济”的求财内涵
第三节 “行通济”的慈善内涵
第四节 “行通济”文化功能的变迁
第九章 “行通济”民俗的当代传承
第一节 “行通济”民俗的参与状况
第二节 参与者对“行通济”的认识与评价
第三节 “行通济”民俗的传承特点
第四节 “行通济”民俗的传承对策
第十章 “行通济”民俗的文化修复
第一节 从空间修复到文化修复
第二节 从社区传承到公共参与
第三节 地方形象与时代精神
第四节 记忆再现与传统重构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