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祝宇红著的《无双的自我(张爱玲的个人主义文学建构)/同济汉语文学丛书》由引言和四章正文构成。引言说明本书的切入视角与研究方法。第一章《自我的谱系》从谱系学角度辨析张爱玲小说与英法小说的关系,尤其是与18世纪英国小说的关系。第二章《自我的美学》主要从美学角度辨析张爱玲小说与散文的个人主义色彩。第三章《重写自我》主要分析张爱玲自传体小说如何重写自我和家族的故事。第四章《无双的自我》主要通过张爱玲与“张派传人”白先勇和王安忆同主题作品的对比,呈现张爱玲小说对幽暗自我的发掘和对世俗生活的审视。
| 书名 | 无双的自我(张爱玲的个人主义文学建构)/同济汉语文学丛书 |
| 分类 | |
| 作者 | 祝宇红 |
| 出版社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由祝宇红著的《无双的自我(张爱玲的个人主义文学建构)/同济汉语文学丛书》由引言和四章正文构成。引言说明本书的切入视角与研究方法。第一章《自我的谱系》从谱系学角度辨析张爱玲小说与英法小说的关系,尤其是与18世纪英国小说的关系。第二章《自我的美学》主要从美学角度辨析张爱玲小说与散文的个人主义色彩。第三章《重写自我》主要分析张爱玲自传体小说如何重写自我和家族的故事。第四章《无双的自我》主要通过张爱玲与“张派传人”白先勇和王安忆同主题作品的对比,呈现张爱玲小说对幽暗自我的发掘和对世俗生活的审视。 目录 引言 “无双的自我” 第一章 自我的谱系 一、张爱玲与18世纪英国小说 1.早慧的秘密,或傅雷的盲视 2.三个相似的叙事模式 3.《倾城之恋》与理查逊小说 4.虚无荡子:柳原与拉夫雷斯的真情瞬间 5.为何是18世纪英国小说? 二、《沉香屑 第一炉香》的多重主题及其英法小说谱系 1.天真的丧失:“我知道我变了” 2.自欺:“你自己会哄自己” 3.自处卑下的爱:“我爱你,关你什么事” 4.“不彻底的堕落”:自省与自欺中的道德感 第二章 自我的美学 一、张爱玲小说的个人主义探寻 1.怎样的个人主义? 2.柳原的真诚瞬间与个人主义的“本真性”理想 3.“好人”佟振保的“真人”时刻 4.本真性理想的滑落:自恋、自欺与虛无 5.张爱玲的“启示” 6.小结 二、自我,暖昧与反讽:张爱玲散文的个人主义美学 1.自我中心与自我反讽 2.都市灰色日常的暧昧美学:妥协,反讽,还是超越? 三、知识型转换中的一场对话:张爱玲与许地山 l.《更衣记》与许地山的服饰史研究 2.林纾《髻史》:趣味,知识型转变与文体问题 3.《中国人的宗教》与许地山的宗教观 4.比较宗教学的视野:“中国的宗教是不是宗教?” 5.知识型、双重视角与启蒙问题 第三章 重写自我 一、《雷峰塔》《易经》中的历史意识 1.雷峰塔的倒掉 2.审视遗民意识 3.“大火”烧毁“雷峰塔” 4.“易经”与乱世中的个人主义 二、《色,戒》中的心理透视法与女性自恋自我 1.心理透视法下“紧张得拉长到永恒的这一刹那” 2.王佳芝的“动摇远因”与自恋自我 3.自恋自我的突破与失败及西方间谍小说的主题 三、论《小团圆》的文体 1.两条线索 2.立体结构:化松散为谨严,从平面到深度 3.(伪)自传的奇妙视角:叙事人与作家间微妙的偏移 4.余论 第四章 对照记 一、幽暗自我的发现 1.七巧幽暗自我的生成与玉卿嫂之激情杀人 2.从青涩少女到交际花:薇龙与朱青堕落的不同原因 3.一时失控与彻底疯狂:匱乏者的两类扭曲心态 二、写实与浪漫:世俗的两种写法 1.写实和浪漫 2.人生不安稳的一面:人性的暗与明 3.围炉夜话与敲核桃闲聊:细节的真实性 4.喜宴:世俗的烦恼和意义 余论 张爱玲的人与文 一、自画像 二、忠厚 三、“我答错了” 四、哀矜而勿喜 五、恕道 六、两个小团圆 七、个人主义的困境 参考文献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