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值此建院60周年之际,中国农业科学院办公室将全院职工倾心之作结集成《甲子农科颂一世农科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60周年征文选编》,付梓印刷,是为纪念故,更著展望愿。纪,甲子轮回之岁月沧桑;念,农科情怀之初心不忘;展,科技报国之宏图远志;望,民族复兴之中国梦圆!
| 书名 | 甲子农科颂一世农科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60周年征文选编 |
| 分类 | |
| 作者 | |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值此建院60周年之际,中国农业科学院办公室将全院职工倾心之作结集成《甲子农科颂一世农科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60周年征文选编》,付梓印刷,是为纪念故,更著展望愿。纪,甲子轮回之岁月沧桑;念,农科情怀之初心不忘;展,科技报国之宏图远志;望,民族复兴之中国梦圆! 内容推荐 中国农业科学院办公室编的《甲子农科颂一世农科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60周年征文选编》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60周年征文选编,内容包括诗歌、散文、传记等形式,歌颂和介绍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60年来的伟大成就及一些作者与农科院的情缘,该书适合农业科技工作者阅读,其中的诗歌、故事或传记,可激发大家献身农业的热情,也可从一个侧面了解一些农业科技工作者成长的心路历程。 目录 农科颂 贺农科甲子寿 春华秋实贺甲子 扎根厚土写华章 来自南海边新生的问候 只为硕果飘香 贺农科院庆 丁酉肖鸡年春日忆事 我自豪,我是农科院人 我骄傲 我是植保人 江城子——庆中国农科院建院60周年 农科六十载 胸怀赤子心 七律·欢庆中国农科院六十华诞 庆祝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60周年 行香子·继往开来——祝贺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六十周年 农科情 农科情缘 三生三世 为苍生立命——农机人60年不变的魂 忘不了的情怀 童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度过 缘定三世·十里大田 道不尽的农科事 叙不完的农科情 中国农业科学院助我在科研天空中翱翔 我与中国农科院的情缘 矢志以求的农科院人 感谢阳光 感谢雨露——麻类研究所搬迁长沙随记 以农业基础科技创新“号脉”精准扶贫——记中国农科院祁阳站57年的科技扶贫攻坚战 一次追寻精神家园之旅——重回麻类所沅江试验站小记 我所经历的改革发展中的油料研究所 坚守 立地 协作 与国家油料产业共命运 大洼山的毛老头——一个基层科技工作者背后的故事 农科赋 赋贺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六十年 花开天下暖——贺中国农科院六十华诞 大地的名义 大道至简 知行合一 方能干好事干成事——写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甲子华诞之际 桔园遐思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写在中国农业科学院60华诞 筑梦农科 砥砺前行——纪念建院60周年诗歌 聚力农科人 共筑中国梦——历史洪流中的我们农科人 六秩春秋辉煌路 继往开来谱华章 传承与梦想 六十载农科情 六十载农科梦 在希望的田野上 农科人·农科事 发挥余热 追梦十载 十一岁的农科人 一路向农——致战斗在农业科研第一线的青年科研者 从资源监测看我院农业遥感发展成就 我与“农”字的情缘——坚持为“三农”服务 农科渊源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八年多彩感悟甲子辉煌——庆祝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60周年 一生与柑桔结缘 试读章节 忘不了的情怀 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 张进仁 我2003年4月退休后住在离所10多公里的北碚(重庆市所辖区)老城区,虽然看病、购物和出行等生活较方便,但整天过的是喧嚣的城市生活,尽管习以为常,但常常也会怀念在柑桔研究所(以下简称“柑桔所”)生活了几十年环境幽静的日子,怀念我倾注了毕生的感情和精力,被我称之为“甜蜜的事业”的柑桔科研工作。 退休生活心情舒畅,2016年4月中旬,我决定回所看看,环绕我所约2000亩的范围走一圈。我从歇马镇(北碚区所辖)旁边的光明村出发,经过吊井弯、青冈林、彭家院、小桥、原奶牛场、晏阳初故居、试验场场部、返溪院和白鹤林,又回到歇马,整整花了半天的时间。在果园里,我漫步在近些年才修好的纵横交错、弯弯曲曲的水泥路上。春光明媚,和煦的阳光洒在身上,身上沁出了汗珠,一群群蜜蜂嗡嗡地寻觅着采蜜;一群群鸟儿在林间嬗戏,鸟语欢歌;一阵阵桔花幽香飘来,沁人肺腑,使人陶醉。啊!这就是我的第二个故乡,我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科研干部和行政干部每周一天雷打不动和农场工人一道在果园里劳动,也经常享受这样的美景,为什么不像今天这样感受更强烈?也许失去了的东西才觉得更珍贵;,也许我在怀旧,触景生情;也许在职时酸甜苦辣的奋斗,最终被聘为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的经历又一幕幕涌上心头;也许穿越时空,光阴荏苒,感叹岁月流逝像初来的游客,在梦幻中尽情饱览这优美的环境。 当我途中散步到青冈林堰塘时,情不自禁地拾级而上,到达返溪山顶,瞻仰1960年10月建立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的元勋——老所长曾勉教授的纪念碑后,索性坐在高高的台阶上,带着柑桔花香的风又拂面而来,温馨的感觉不容抗拒地占据着我的心扉,对面山林报春鸟的呜叫声,像催眠曲一样,使我真想在此睡上一觉,做个美梦。不!我还要欣赏,几十年来虽无数次逗留,但却无暇好好欣赏过的美景。 登高望远,山下四周景色尽收眼底,环绕着翠竹掩映,婀娜多姿的返溪河和磨滩河的土地上,一片片绿油油的柑桔果树层层叠叠,蔚为壮观。我记得很清楚,这些果园有:我国规模最大保存种质最多(1600份)的国家果树种质重庆柑桔圃、柑桔选育种材料圃、柑桔高产栽培果园以及在生产上推广的各种柑桔优良品种果园等。远处隐约可见的一大片柑桔苗圃郁郁葱葱,长势良好,一厢厢、一垄垄排列整齐,其设施先进,称得上现代化的柑桔苗圃。在耀眼的太阳光照射下,有几处一束束玻璃反射的光线分明,告诉我那是国家柑桔苗木脱毒中心,国家果树种质重庆柑桔圃和国家柑桔品种改良中心使用的温室、网室。在一片绿色海洋的周边,错落有致地映衬着生物楼、综合实验大楼、国家加工技术研究中心和中试车间、柑桔果实贮藏库、农业部柑桔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国家柑桔野外观测台站、柑桔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柑桔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重庆市柑桔危险性有害生物检测鉴定中心、柑桔技术培训中心、研究生公寓、外宾招待所以及职工居住新区(桔苑小区)等楼房。最后,我在努力寻找我曾经居住过的楼房,那一幢幢宿舍已掩映在茂盛的树林中,成为十分幽静的居住小区,使我感叹岁月悠悠,物是人非。 临下山前,我再次依依不舍地环顾了一下四周,远处隐隐约约绵延不断的山峰和波光粼粼的田园景色让人心旷神怡。看不够的美景啊,这片坐落在林木葱茏的缙云山东麓,飘散着桔花清新芳香,如诗如画般的绿色土地,就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柑桔科学研究专业机构。(P57-59) 序言 干支为纪,甲子轮回。从1957到2017,中国农科院砥砺前行、矢志不渝,走过了开拓创新的60年,跨越了引领发展的60年。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2017年的这个夏天,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夏天。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带着殷殷嘱托,伴着麦香的芬芳,给我们农科人送来了祝福和激励,指明了继续前行的方向。信中指出,60年来,中国农科院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以解决我国农业发展重大科技问题为己任,取得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原创成果,培养造就了一大批科技领军人才,为我国“三农”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言如春风、声如震鼓,总书记的肯定,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中国农科院60年的发展史就是新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进步史。建院伊始,夯实基础;自力更生,逆境奉献;时代召唤,改革兴院;走向国际,开放办院;把握机遇,人才强院;不忘初心,创新发展……60年来,农科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以坚韧不拔的意志,脚踏实地的作风,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业科技不断奉献,开创局面。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提出的“三个面向、两个一流、一个整体跃升”的总体要求,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踏上新征程,开启新时代。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值此建院60周年之际,我们将全院职工倾心之作结集成册,付梓印刷,是为纪念故,更著展望愿。纪,甲子轮回之岁月沧桑;念,农科情怀之初心不忘;展,科技报国之宏图远志;望,民族复兴之中国梦圆! 于丁酉大暑。 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 陈萌山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