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克主编的《见证人讲述(雷锋日记)》不是简单地重印雷锋日记,而是通过雷锋生前的领导、战友、同事、曾经辅导过的学生和帮助过的人的亲历讲述,追根溯源,挖掘出蕴含在日记诗文之中的一件件具体实例,从一个侧面将一个鲜活生动、血肉丰满、亲切感人的雷锋呈现给读者。
| 书名 | 见证人讲述(雷锋日记) |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 作者 |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陶克主编的《见证人讲述(雷锋日记)》不是简单地重印雷锋日记,而是通过雷锋生前的领导、战友、同事、曾经辅导过的学生和帮助过的人的亲历讲述,追根溯源,挖掘出蕴含在日记诗文之中的一件件具体实例,从一个侧面将一个鲜活生动、血肉丰满、亲切感人的雷锋呈现给读者。 内容推荐 陶克主编的《见证人讲述(雷锋日记)》是通过让雷锋生前的工友、同事、战友等历史见证人讲述雷锋日记产生的背景过程等形式,全面系统的解读雷锋日记。全书按雷锋日记时间顺序进行编撰,共分三个部分,即雷锋在湖南望城;雷锋在辽宁鞍钢;雷锋在部队。为增强图书视觉感、亲近感、真实性、可读性,每个部分前配1000字左右的引言,内容穿插雷锋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照片,每个见证人配本人照片和人物小传,讲述内容不超过500字。装帧简约、美观,全书字数控制在16万字左右。通过该书切实达到帮助广大青少年读者更好的读懂雷锋日记,全面了解雷锋,使学习践行雷锋精神更加自觉的目的。 目录 编者的话 第一部分 雷锋的三个时间场地之一——家乡 引言 筑梦望城 雷锋诗文 在小学毕业典礼大会上的发言 茵茵 我学会开拖拉机了 南来的燕子啊! 一九五八年六月七日 见证人讲述 他在小学毕业典礼上就说出了他的一生 小说《茵茵》是雷锋火红激情岁月的见证 我会开拖拉机了 我又见到了可爱的弟弟 他有外在的美和内在的美 第二部分 雷锋的三个时间场地之二——厂矿 引言熔炼青春 雷锋日记辽宁鞍钢部分,共14篇 一九五九年春至一九五九年十二月二十日 见证人讲述 他总是笑眯眯的 我是来鞍钢做贡献的 雷锋说不学习心里没底 他是我家的传家宝 他总是出现在我梦里 他是个大公无私的人 第三部分 雷锋的三个时间场地之三一军营 引言精神丰碑 雷锋日记辽宁军营部分,共134篇 一九六○年一月八日至一九六二年八月十日 见证人讲述 我总是能梦见他 他有一颗感恩的心 雷锋叔叔是我终生难忘的导师 他影响了我一生 他是个好学的好士兵 雷锋为什么能拾那么多粪? 他是思想上进的好小伙子 他是人民推选的好代表 雷锋给了我一张小照片 他才是我学习的榜样 今晚这电影看得真过瘾 他心中时刻装着人民 我在雷锋面前仰望过他 我记住了风雨中的雷锋叔叔 他在我心中永远是高大的 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他是我的好兄弟 他是真正节俭的人 我总是看到一个个头不高潇洒活泼的战士 后记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引言筑梦望城 湖南望城——雷锋的故乡。雷锋从1940年12月18日出生,到1958年11月去鞍钢,在这里生活了18年。 雷锋在解放前历尽人间磨难,7岁就成了孤儿。解放后,10岁的雷锋终于跨进梦寐以求的学校。新旧社会两重天的鲜明对比,让他产生了对党和人民的感恩之情和积极投身新中国建设的满腔热情,高小毕业的他放弃了继续学习的机会,要把自己的所学报效祖国,在毕业典礼上他表达了自己想“当新式农民”“做个好工人”“做个好战士”的人生理想。 1956年11月,16岁的雷锋从当时的安庆乡政府被调往望城县委机关当公务员,主要工作是给当时的县委书记张兴玉收发文件公函,并经常和张书记一起下乡。张书记十分喜欢雷锋的积极上进,辅导他学习毛主席著作,教他向劳动模范冯健学习,并送给他一本吴运铎的《把一切献给党》。这段时期,雷锋迅速成长,1957年2月8日,他光荣加入了共青团;并从此将他那像火一样的青春热情,挥洒到了当年望城建设最需要的各个战场。 1957年秋冬,雷锋参加望城县治沩工程。这场有18000多名民工参加的战斗集中了当时望城所有的人力物力,雷锋每天冒着风雨冰雪行走在泥泞的大堤上传送文件通知,只要有空就参加工地劳动,修大堤,挖河泥,并拜师李湘枚学习最苦最重的活——打硪,唱着打硪歌:“来来来,打石硪,八个人,要齐心,嗨呀嗬……” 看着连年洪水泛滥的沩水在劳动中改变模样,看着新修好的大堤将团山湖团团围住,那种改天换地的豪情在雷锋心中荡漾,这段青春飞扬的岁月,被雷锋写到了他的小说处女作《茵茵》中。 1958年春,围垦团山湖的战斗打响,雷锋作为为购置拖拉机捐款最多的人,通过考试被选拔到团山湖国营农场学开拖拉机,实现了他“当新式农民”的第一个愿望。其后,他满怀自豪地写下散文《我学会开拖拉机了》,发表在当年3月16日的《望城报》上。 1958年夏,团山湖国营农场遭受洪灾,新修的大堤被冲出一个缺口,洪水冲人垸内良田,有一部分年轻人垂头丧气。雷锋在重建家园的建设中,开始思索生命的意义,联系自己经常阅读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6月7日写下了“七问”这样一段话: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看着自己耕耘的这片土地日渐美丽,雷锋作为建设者充满了无限喜悦,这种豪迈之情化作美丽的诗篇: 南来的燕子啊! 新来的候鸟, 从北方飞到了南方, 轻盈地掠过团山湖的上空, 闪着惊异的眼光。 诗言志,文达心。追寻雷锋的足迹,品读雷锋的诗文,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了青年雷锋的远大理想与抱负,看到了一个苦难孤儿在中国共产党的阳光沐浴下,迈开了乐观积极向上的矫健脚步。当他拿出微薄的工资去资助贫困户时,助人为乐的种子就已在开花;当他自喻为一颗螺丝钉时,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坚守岗位的意义;当他省吃俭用把所有积蓄捐给政府购买拖拉机时,他就知道了勤俭节约为国家建设发挥的作用…… 为了探寻雷锋成长的足迹,我们选摘了这一时期雷锋的5篇日记和诗文,从中可见雷锋精神已在望城萌芽。P5-7 序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要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的大地上”的重要指示,满足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进一步了解雷锋,学习践行雷锋精神的需求,为大家提供通俗简明读物。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55周年之际,我们组织力量编写了《见证人讲述——雷锋日记》。 本书不是简单地重印雷锋日记,而是通过雷锋生前的领导、战友、同事、曾经辅导过的学生和帮助过的人的亲历讲述,追根溯源,挖掘出蕴含在日记诗文之中的一件件具体实例,从一个侧面将一个鲜活生动、血肉丰满、亲切感人的雷锋呈现给读者。 本书选编的148篇日记、4篇诗文和1个讲话稿,主要以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永恒的丰碑——雷锋日记和雷锋故事集》、白山出版社出版的《雷锋日记·诗文选编》《雷锋志》为蓝本。编排大致按时间顺序分为家乡、厂矿、军营三个部分。为了便于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雷锋成长的脉络,还在每个部分前撰写了引言,同时增加了雷锋各个时期的部分照片。 本书30名见证者由各大雷锋纪念馆和展览馆推荐,这些见证人所讲述的事实都是他们耳闻目睹、感同身受的,在雷锋日记和诗文中也有体现,同时配有见证人的人物小传和照片。 后记 拜读雷锋日记和亲历者讲述,我们心潮澎湃,胸中的暖流在涌动升腾,更加坚定了我们编写这本书的信心。我们把对雷锋的思念敬仰化为最崇高珍贵的礼物,奉献给广大读者。 本书的讲述人与编写者,此时散居在全国各地,他们都以虔诚的心情回味着人生中与雷锋相关的每一个细节,回忆的思绪再次被雷锋精神点燃,在这一篇又一篇深情讲述中,让人们再一次懂得神圣与珍贵。 一百五十三篇日记和诗文,记录了雷锋献身光辉事业的追求。 三十位见证者的讲述,诠释了雷锋平凡而伟大的人生。 从家乡望城到北国鞍钢、辽阳、铁岭、营口,再到抚顺的火热军营,雷锋的生活脉络是清晰的,人生轨迹是闪光的。今天,作为雷锋见证人讲述的原型,是那样亲切温暖,栩栩如生,可触可摸地存在于我们的脑海和记忆深处。雷锋如此,他的精神更是如此。他的某些最为原始生动的细节,潜在人们的心底直至灵魂深处。讲述者将自己同雷锋的点滴交往,通过文字变成自己一部心灵的历史和一笔不可替代的宝贵财富,将雷锋精神馈赠给社会。把自己对雷锋的追忆,以理性的目光加以梳理,再次把雷锋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们看到一个真实的雷锋。 在这伟大的新时代,讲述者不仅承担着对雷锋精神发扬光大的使命,也承载着当下人们对雷锋其人其事的深刻思考。这样的努力和付出是值得的,更是难能可贵的。讲述者以独特的眼光和心灵的感悟,书写的雷锋无疑是一份重要的精神坐标,也给后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对继承和发扬光大雷锋精神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书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雷锋,走进雷锋那博大的精神世界,去感知雷锋精神的崇高与伟大;使雷锋精神永远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追求精神的完美是人类共同的目标,雷锋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可他的精神却在我们的心底永驻,在我们的心窗上永放光芒。 本书在很短的时间内得以完成,倾注了太多人的心血与情愫。他们是湖南雷锋纪念馆、抚顺市雷锋纪念馆、雷锋生前所在部队雷锋纪念馆、鞍钢雷锋纪念馆、辽阳雷锋纪念馆、铁岭雷锋纪念馆和邓州编外雷锋团展览馆的同志们。 特别是中共望城区委宣传部、湖南雷锋纪念馆对本书的策划和筹备给予了大力支持与帮助。 我们把感谢与感动铭记在心,因为,我们心里共同拥有一个伟大而响亮的名字——雷锋。 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瑰宝的雷锋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希望本书能成为未来传承雷锋精神的重点读物。 让雷锋精神以亲历者最有温度的讲述,来影响这个时代!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