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兰贵族格里那凡爵士是“邓肯号”游轮的主人,他从鲨鱼腹中获得了一封求救信,是两年前失踪的苏格兰航海家格兰特发出的。求救信引发了航海者们极大的探险兴趣和蕴藏在心中的英雄主义情结。于是,格里那凡爵士和他温柔的海伦夫人,还有沉稳的麦克那布斯少校以及地理学家巴加内尔,带着格兰特船长的一双儿女——聪慧的玛丽和勇敢的罗伯特,乘坐“邓肯号”游轮,毅然踏上了寻找、营救格兰特船长的冒险之旅……
凡尔纳著的《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全译本)(精)》可以让我们有机会去领略南半球美妙的自然风光,欣赏那里千奇百怪的动植物,经历一次难得的地理大探险。
凡尔纳著的《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全译本)(精)》发表于1865-1867年。是“凡尔纳著名三部曲”中的一部。同时具有科幻小说、探险小说的特征。展现了苏格兰人的以民族自由、人民自由为本的精神。
第六章 六号舱房的乘客
进入大西洋的第一天,风大浪急。将近傍晚时分,风越来越猛,浪也愈发地大了。邓肯号颠簸剧烈,妇女们都没有到甲板上来,全都在舱房里躺着,这对她们有好处。
第二天,风向转了,孟格尔船长让把主帆、纵帆和小前帆扯起,邓肯号能够压住点波涛,颠簸得没有头一天厉害了。海上,一轮红日喷薄而出,蔚为壮观。海伦夫人和玛丽·格兰特一大早就跑到甲板上来,与格里那凡爵士、少校、船长聚在一起,欣赏日出。那红红的太阳宛如一只硕大的镀金铜盘,缓缓地从海面升起。邓肯号沐浴着清晨那灿烂的阳光,在海面上滑行,仿佛船帆被阳光给照射得鼓了起来一样。
众人都为这壮丽的景色所陶醉,看得如痴如醉。
“好美啊!”海伦夫人终于呼唤起来,“今天一定是个大晴天,但愿风向始终保持不变,一直吹送着我们的邓肯号。”
“是的,这风向再合适不过了,我亲爱的海伦,”格里那凡爵士应声道,“我们真走运,远行开端如此的好。”
“这次远航需要很长时间吗,我亲爱的爱德华?”
“这得问我们的船长了,”格里那凡爵士回答道,“船运行得如何?您对这条船感到满意吗,约翰?”
“非常满意,阁下,”约翰·孟格尔回答道,“这条船真是棒极了,任何一个水手上了这条船都会感到十分高兴的。机器运转良好,船体结构巧妙,您看,船尾的浪迹多么均匀,船在轻快地避开浪头。现在的时速是十七海里。如果保持这一速度的话,十天后就可以穿越赤道,用不了五个星期就可以绕过合恩角了。”
“您都听见了吗,玛丽?”海伦夫人说,“用不了五个星期!”
“是的,夫人,我听见了,”玛丽·格兰特回答道,“船长的话真让我高兴万分。”
“这么长的海上航行,您能适应吗,玛丽小姐?”格里那凡爵士问道。
“能适应,爵士,没觉得有什么不适,而且,待久了也就习惯了。”
“那您弟弟小罗伯特呢?”
“啊!您别担心他了,”约翰·孟格尔回答道,“他不是钻到轮机舱里,就是爬到桅杆顶上去了。我敢说,那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晕船。喏,他在那儿,您看见了吗?”
船长手一指,大家都朝前桅杆看去,只见小罗伯特正吊在小顶帆的帆索上,悬于一百英尺高的空中。玛丽见状,不由得大惊失色。
“啊!放心吧,小姐,”孟格尔船长说,“我敢保证,过不了多久,我就可以向格兰特船长推荐一个了不起的小水手了。可钦可佩的格兰特船长,我们很快就能寻找到他的。”
“愿上帝听到您的这句话了,船长先生。”少女回答道。
“我亲爱的孩子,”格里那凡爵士说,“这就是天意,会有希望的。我们这并不是在自己航行,而是有人在为我们领航。我们并不’是去瞎寻乱找,而是有人在指点着我们。您看看我们的这些精兵良将,都是为着这一壮举善行聚合在一起的,您会明白,我们这次远航不仅能够成功,而且还不会遇到什么大的困难。我以前答应过海伦夫人要做一次海上游览,我相信我的这句话应验了。”
“爱德华,”格里那凡夫人说道,“您真好。”
“不是我真好,而是我有一支最好的船员队伍,有一条最棒的船。您不赞赏我们的邓肯号吗,玛丽小姐?”
“怎么能不赞赏呀,爵士!”少女回答道,“我赞赏它,赞美它,并且是以内行的眼光在赞赏它,赞美它。”
“啊!真的?”
“我自小便在父亲的船上玩耍,也许父亲本想把我培养成一名水手哩。有必要的话,我可以帮着调整帆面,编编帆索什么的,我想这些活儿我还是应付得了的。”
“啊!小姐,您此话当真?”约翰·孟格尔惊呼道。
“如此看来,您马上就要成为孟格尔船长的好朋友了,”格里那凡爵士接口说道,“因为他认为世界上没有哪种职业能够与当水手相提并论。即使是个女子,也只有当水手才是最好最美的。我没说错吧,约翰?”
“当然没错,阁下,”年轻的船长回答道,“不过,我倒是觉得格兰特小姐在楼舱内做贵宾比在甲板上拉帆索更合乎她的身份。话虽这么说,我听了她的那番话,仍旧是觉得非常开心的。”(P34-36)
儒勒·凡尔纳(1828-1905)是法国19世纪的一位为青少年写作探险小说的著名科幻作家,他作为科幻小说题材的创始人获得了世界各国读者的青睐和赞誉。
19世纪最后的二十五年,人们对科学幻想非常着迷,这与这一时期的物理、化学、生物学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密切相关。作家儒勒·凡尔纳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写出了大量的科幻题材的传世之作。他出生在法国西南部城市南特的一个律师家庭,从小便表现出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和丰富的想象力。他二十岁时,北上巴黎求学,在当时巴黎那种科学精神的熏陶之下,博览群书,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为他日后的科幻小说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科学知识基础。1863年,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一经出版,便立即引起轰动,广受读者的好评,使他成为家喻户晓的当红作家。从此,他一发而不可收,一心从事科幻小说的创作。其作品卷帙浩繁,多达六七十部,收入一套名为“在已知和未知世界中奇妙的漫游”的丛书。由于他的科幻小说的畅销,他成了世界上拥有最多读者的科幻小说家。
儒勒·凡尔纳在其作品中,描写了志趣高尚的人,他们全身心投身于科学研究中,从不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从不考虑自己的物质利益。他笔下的主人公都是些天才的发明家、能干的工程师和勇敢的航海家。他通过书中的主人公,希望体现出当时的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体现出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与资产阶级的投机钻营、贪赃枉法之人的不同之处。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是他著名的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中的第一部,写于1867年。小说描写的是游轮“邓肯号”正在爱尔兰和英格兰之间的海峡上进行其处女航。船主格里那凡爵士突然发现船尾有一条鲨鱼尾随其后。水手们捕杀了鲨鱼后,发现鲨鱼腹中有一个密封瓶,瓶中装有三封残破不全的求救信,分别用英文、法文、德文书写。信系英格兰探险家格兰特船长所写。格兰特船长的一双儿女获悉此事后,当即赶往船主格里那凡府上。由于英国政府拒绝派船前往营救,船主格里那凡爵士和海伦夫人便决定带着格兰特船长的一双儿女,乘坐“邓肯号”去寻找格兰特船长。他们穿越了南美洲大草原,走遍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环绕了地球一周。一路上,他们克服了千难万险,以无比英勇顽强的精神,终于在太平洋上的一个荒岛找到了格兰特船长。小说同时谴责了贫困、失业和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丑恶现象,对殖民主义进行了抨击和控诉,对那些为自由而斗争的人民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这部小说值得大家拨冗一读,它不仅可以激发人们的斗志,培养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还可以丰富读者们的科学知识。
该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譬如,对土著人的描写总带有一种轻蔑和歧视的态度,而且还对新西兰土著部落人吃人的现象有所渲染。这是作者受其时代的限制所产生的结果,读者们在阅读时应加以注意。
陈筱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