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简·爱(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名家名译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夏洛蒂·勃朗特
出版社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它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小说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内容推荐

夏洛蒂·勃朗特的长篇小说《简·爱》讲述了:简·爱自幼父母双亡,投靠冷酷的舅母,但舅母无情地抛弃了她。她在一所慈善学校做了六年的学生和两年的教师。十八岁时,简·爱受聘到桑菲尔德府学当家庭教师,认识了主人罗切斯特。两人都被对方独特的气质和丰富的感情所吸引,于是不顾身份和地位的巨大差距深深相爱了。正当他们举行婚礼时,有人证明罗切斯特的前妻还活着。简·爱知道他们不可能有平等的婚姻,于是选择了离开。后来,简·爱意外遇见了她的表兄妹们,并从叔叔那里继承了一笔遗产。但她无法抵御对罗切斯特的刻骨思念,于是便回到了已经失去了财富、身体也遭到火灾严重摧残的罗切斯特身边,毅然跟他结婚。在爱的沐浴下,罗切斯特找回了幸福和健康。

目录

第三版附记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试读章节

在那个凄惨的下午,我的心灵是多么惶恐不安!我的脑子里是多么混乱,我的心中是多么愤愤不平啊!然而这场心灵上的搏斗,又是多么盲目无知啊!我无法回答内心不断提出的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会活得这么苦。如今,隔了——我不愿说隔了多少年——我才看清这是怎么一回事。

在盖茨海德府,我和谁都合不来,我和那儿的人都不相像。我跟里德太太,或者她的儿女,或者她宠爱的仆人,没有一点一致的地方。如果说他们不喜欢我,那么老实说,我也一样不喜欢他们。对他们来说,我是一个异类,无论在脾气、能力或爱好上,都跟他们相反;我是个没用的人,既不会给他们带来好处,也不能为他们增添乐趣;我是个害人精,浑身全是愤恨他们的对待、鄙视他们的见解的毒菌;对我这样一个跟他们中间哪个人都没法和好相处的人,他们自然也就不会去关心爱护。我知道,如果我是个聪明开朗、无忧无虑、美丽活泼的小女孩——哪怕同样是寄人篱下,无依无靠——里德太太就会满意一点,会对我比较容忍,她的孩子们也会待我真诚友好一些,仆人们也就不会在儿童室里动不动把我当成替罪羊了。

红房子里的光线开始渐渐变暗,已经过四点了,阴沉的下午正逐渐变为凄凉的黄昏。只听得雨点仍在不断地敲打着楼梯间的窗户,风还在宅子后面的林子里呼啸。我渐渐地变得像块石头一般冰凉,我的勇气也随之消失了。我惯常的那种自卑、缺乏自信、灰心沮丧的情绪,像冰水一样浇在我那行将熄灭的怒火上。人人都说我坏,也许我真的很坏。刚才我起了什么念头呀,竟想要让我自己饿死?这当然是个罪过。而且,我是真的想死么?难道盖茨海德教堂圣坛下的墓穴真的那么诱人?听说里德先生就葬在那样的墓穴里。这一念头又引得我想起他来,我越想越害怕。我已经记不得他了,不过我知道他是我的亲舅舅——我母亲的哥哥——是他在我父母双亡成了孤儿后收养了我,在他临终时,还要求里德太太答应一定要像亲生儿女那样把我抚养成人。里德太太也许认为自己已经遵守了这一诺言。我觉得,就她生性能做到的范围来讲,确实也是如此。我毕竟不是她家的人,她丈夫死后我和她更无关系,我只是一个碍手碍脚的外人,怎么能让她真正喜欢呢?由一个勉强许下的诺言束缚着,被迫做一个自己不喜欢的陌生孩子的母亲,眼睁睁看着一个与自己格格不入的人闯进自己的家庭小圈子,而且还要一直赖下去,这准是一桩让人最厌恶的事。

我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奇怪的念头。我毫不怀疑——从不怀疑——要是里德先生现在还活着,他一定会待我很好的。这时候,我坐在那儿,眼望着白色的大床和昏暗的四壁——偶尔还不由自主地朝那面隐隐发亮的镜子看上一眼——开始想起了以前听说过的关于死人的事。据说,要是有人违背了死去的人的遗愿,死去的人在坟墓里也不会安宁,他们会重返人间,惩罚违背誓言的人,为受到虐待的人报仇。我想,里德先生的灵魂一定在为他外甥女受到虐待而恼火,说不定会离开他的住处——不管是在教堂的墓穴里,还是在不可知的阴曹地府——来到这屋子里,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我擦去眼泪,忍住啜泣,生怕一流露出悲痛欲绝的样子,就会招引某种超自然的声音来安慰我,或者从昏暗中引出一张光晕环绕的脸,带着怪异的怜悯表情俯视着我。这一念头,按理说能给人以安慰,可是我觉得,要是真的出现那种情景,那我可就吓坏了。我用尽全力来打消这一念头,拼命让自己镇静下来。我甩开挡在眼前的头发,抬起头,尽量壮起胆子,朝这间黑咕隆咚的屋子四周张望。就在这时,一道亮光射到了墙上,我暗自思忖,这会不会是从窗帘缝里透进的月光?不对,月光是不会动的,而这道亮光却在移动。就在我盯着它看时,它一下子溜到了天花板上,在我的头顶晃动。要是换了现在,我准能马上猜到,这亮光多半是穿过草地的人手中的提灯发出来的,可当时,我满脑子想的全是吓人的事,神经已经极度紧张,竟以为这道迅速跳动的亮光,是从阴间来的鬼魂要出现的先兆。我的心怦怦直跳,脑袋发热,耳朵里充满嗡嗡声,我认为这是翅膀的扑动声;这时仿佛有什么东西靠近我的身旁,我感到压抑,感到透不过气来,我再也受不了啦;我起身冲到门边,不顾一切地使劲摇动门上的锁。门外过道里响起奔跑过来的脚步声,钥匙转动了一下,贝茜和阿博特走了进来。

“爱小姐,你病了吗?”贝茜说。

“多可怕的声音!简直要把我给震聋了!”阿博特大声嚷道。(P11-12)

序言

公元1846年,在英国北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一座牧师住宅二楼的窗前,坐着一个身材矮小、相貌平常的姑娘。在这座两层石屋的窗外,是一片了无生意的教堂墓地,墓地尽头是一望无际的长满石楠的荒原。窗前的姑娘正在奋笔疾书,用她的悲苦和怨愤、激情和想象,构建着一个既是内心也是外界、既是微观也是宏观的独特境界,叙述着一个朴实无华、真实感人的故事,塑造着一个生而不幸、历尽艰辛、敢于奋力抗争和顽强追求的倔强少女。一年后的1847年10月,姑娘写的这本书问世了。自那以后,迄今将近150年来,社会在发展,生活在变化,价值标准在改变,文学潮流在更迭,审美情趣在转移,批评理论在更新,而夏洛蒂-勃朗特写的这部《简·爱》,却从未受到过冷落,依然在世界各国盛行不衰,始终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喜爱,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本不朽之作。它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出版了几百种版本,发行了近亿册书籍,发表了上千种研究专著和文章,这实在是一个令人惊叹的文学现象。很显然,《简·爱》之所以能经久盛行不衰,简·爱所以能一直活在人们中间,无疑有它的独到之处,必然有她的魅力所在。

《简·爱》是一本用第一人称叙述的自传体小说,书中写的虽然不全是作者本人的生平,但其中的许多情节都取材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凝聚了作者的内心感受;作者的生活和个性,她的喜怒哀乐和追求憧:曝,大都包含在这部作品之中。正因为如此,使得《简·爱》以其真情实感博得了人们的普遍喜爱,同时也引得无数评论家和研究者热衷于通过简·爱来研究夏洛蒂,通过夏洛蒂来研究简·爱。

夏洛蒂·勃朗特于1816年4月21日出生于英国约克郡一山区小镇桑恩顿,她是乡村牧师帕特里克·勃朗特的第三个孩子。在她出生后的四年中,她的弟弟布兰韦尔、妹妹艾米莉和安妮相继出世。1820年4月,随着父亲工作的调动,全家八口迁至约克郡凯利镇附近的偏僻山村哈沃斯。就在那座有八个房间的两层石砌牧师住宅里,夏洛蒂度过了自己的一生。迁到哈沃斯后的第二年,母亲便因病去世,5岁的夏洛蒂从此便失去了母爱。三年后,8岁的夏洛蒂和大姐玛莉亚、二姐伊莉莎白、大妹艾米莉,相继被送进一所专收神职人员女儿的慈善学校——柯恩桥学校。这所学校就是《简·爱》中洛伍德学校的原型。正像小说中写的那样,这儿的教养方法粗暴冷酷,生活条件极其恶劣,结果摧毁了孩子们的健康。四姐妹入学后的第二年,斑疹伤寒和肺结核在该校流行,ll岁的玛莉亚和10岁的伊莉莎白都染上了肺结核,接回家后不久,即相继离开了人间。失去两个亲爱的姐姐,使夏洛蒂深受打击,《简·爱》中那个少年夭折的可爱小姑娘海伦·彭斯,写的就是她的大姐玛莉亚。做牧师的父亲生怕另两个女儿也落入死神之手,急忙把她们接回家中。此后的五年中,姐妹兄弟四人就在姨妈和父亲的教养下学习、生活,在哈沃斯这个与世隔绝的小天地里,相亲相爱,勤奋学习各种知识,但他们最爱好的还是写作:写诗,写小说,写剧本,还把自己的“作品”手抄成册,装订成“书”。据夏洛蒂14岁时开列的个人“作品”目录,写下的即有22卷之多。虽然这些都是童年的习作,但也激发起她们的写作才能,锻炼了她们的写作技巧,为三姐妹日后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习之余,她们常去周围的荒原游玩,那一望无际的荒原,就成了她们酷爱的自由天地,荒原瘠土上那矮小、平常,但有顽强生命力的石楠,就成了她们姐妹三人风骨的象征。1831年初,为了接受更正规的教育,夏洛蒂到离家60英里的罗海德的伍勒小姐学校学习。这儿和柯恩桥学校完全不同,师生关系亲密,学习环境良好,夏洛蒂的学业进步很快,曾数次获奖。这段经历对她的一生有着很大的影响,《简·爱》中的谭波儿小姐身上,就有着伍勒小姐的影子。第二年的5月,夏洛蒂离开伍勒小姐学校,回哈沃斯家中教育弟妹。三年后,她又回伍勒小姐学校担任教师,并把两个妹妹带到该校学习,直到1838年才离开伍勒小姐学校回家休养。此后的五年中,她曾两度去有钱人家担任家庭教师,可是生性孤傲的夏洛蒂很难适应这个和仆人相差无几的职务,最后决定放弃这一职业。《简。爱》中贵妇人、阔小姐们对家庭教师的刻薄讥讽,正是作者亲身经历的当时英国社会中等级偏见的生动写照。

……

《简·爱》从题旨到手法都是一部严肃小说,但作者也运用了一些通俗小说和情节剧的手法,设置了悬念巧合,布下了险象疑团,渲染了神秘恐怖。正因如此,使《简·爱》得以喜闻乐见,雅俗共赏,有启示,也有快感。何况,雅俗界限本属游移,当代中外作家就在竭力穿透这条界限,至于当今的影视作品,就更加重视两者的结合了。

此外,《简·爱》在女主人公性格的刻画和景物的描写方面,也有其独到之处。从女主人公的个性看,存在着明显的双重性,既有浪漫气质,又有严谨作风,既有情感进发,又有道德自律,既有自我发展,又有自我限制,既有抗议,又有顺从,既是火,又是冰……,两者虽然矛盾,但作者使它们合于一体,从而使人物有了真正的生命,更加栩栩如生,更加真实可信,因为简·爱虽然是个坚强勇敢的知识女子,但毕竟生活在近150年前维多利亚时代的穷乡僻壤,多年的传统教育和宗教熏陶,时代、社会、家庭、教养、环境所给予她的影响,使她在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方面,时常处于矛盾冲突的中心,这是不足为怪的。夏洛蒂笔下的景物,不管是沼泽、风暴、云景、星空,还是小鸟、古树、家具、帆船,都不是单纯的背景点缀,而是心理意识的外化物化和形象表现,它们是感情,是心境,是欢乐,是悲伤,是怨愤,是恐惧,是渴望,是追求,是作品的意蕴和内涵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早在约150年前,夏洛蒂就能如此巧妙地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心理现实和社会现实、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交融和结合在一起,而且其表现手法中还包含着某些现代主义精神,这不能不说是她的独特和创新之处。《简·爱》所以有这么大的魅力,能如此长盛不衰,所以有这么多读者,有这么多研究论著,简·爱所以能一直活在人们中间,看来和这种巧妙的交融结合的艺术技巧和多种的表现手法不无关系。无可讳言,夏洛蒂这种创作上的探索,依然还有一些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打扮吉卜赛老妇、表兄妹的巧遇等都明显留有融而未合的痕迹,让人感到不够真实。

《简·爱》是一部丰富而复杂的作品。正因如此,近150年来,它成了众多学者考察研究的对象,也成了人们争辩讨论的话题。人们纷纷运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心理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等等观点对之进行解读和阐释,考察和研究,不断发掘出它潜藏的意蕴和内涵,微妙的技巧和手法,与此同时也就不断赋予它以新的灵魂。然而,也有一些人为了标新立异,牵强附会、荒诞不经的论述也有所出现,如说作者的创作动机是“为了满足受压制的性饥渴”,对弟弟的感情是“心灵上的乱伦冲动”,以及书中的疯女人是作者的亡母等等,实在让人难以苟同。

《简·爱》已经在全世界盛行了将近150年,看来它还将继续盛行不衰,新的读者还会源源不断,评论家也还会继续对它进行评述和研究,新的文章还会陆续问世。这一切,当年那个坐在窗前奋笔疾书的小女人,恐怕是料想不到的。

宋兆霖

1994年秋于浙江大学求是村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8:0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