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心与才情,从纳兰词里读出完整的自己。
以人生注解诗词,以诗词注解人生。
王臣著的《相逢如初见回首已一生(纳兰容若词传上下)》还原真实的大清第一才子。本书详实完备。纳兰词"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直指本心",被王国维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 书名 | 相逢如初见回首已一生(纳兰容若词传上下)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王臣 |
| 出版社 | 现代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虐心与才情,从纳兰词里读出完整的自己。 以人生注解诗词,以诗词注解人生。 王臣著的《相逢如初见回首已一生(纳兰容若词传上下)》还原真实的大清第一才子。本书详实完备。纳兰词"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直指本心",被王国维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内容推荐 王臣著的《相逢如初见回首已一生(纳兰容若词传上下)》完整解读纳兰词与纳兰容若短暂的一生才情,纳兰容若,几乎拥有世间一切的惆怅男子,一阕词波澜过万千众生。他以人生注解诗词,俗世繁华在他眼里不及只言片语,世界和时间在他的字里行间成了永恒。人生若只如初见,该是怎样的一种美? 目录 《纳兰容若词传(上)》 序言 纳兰心事有谁知 引子 纳兰容若·小传 词话一 西风一夜剪芭蕉 恨因谁(忆江南) 只自怜(赤枣子) 耐寂寥(忆王孙) 无人语(玉连环影) 月茫茫(遐方怨) 谁与伴(诉衷情) 一相逢(如梦令) 那人心(如梦令) 半浮沉(如梦令) 词话二 若问生涯原是梦 音书断(天仙子) 天咫尺(天仙子) 心自醉(天仙子) 影凄迷(江城子) 千帐灯(长相思) 画眉同(相见欢) 梦凄迷(相见欢) 锁朱门(昭君怨) 总成愁(昭君怨) 灯欲落(酒泉子) 词话三 下弦不似初弦好 水沉烟(生查子) 樱桃宴(生查子) 不曾闲(生查子) 剔残花(生查子) 别时睛(生查子) 秋如许(点绛唇) 伤心早(点绛唇) 何时旦(点绛唇) 空酬酢(点绛唇) 词话四 当时只道是寻常 好时光(浣溪沙) 问多情(浣溪沙) 是寻常(浣溪沙) 信如潮(浣溪沙) 人寂寂(浣溪沙) 忆从头(浣溪沙) 自经年(浣溪沙) 总无凭(浣溪沙) 瘦几分(浣溪沙) 却回头(浣溪沙) 词话五 断肠声里忆平生 耐寻思(浣溪沙) 雨霏微(浣溪沙) 惆怅客(浣溪沙) 一生愁(浣溪沙) 那时情(浣溪沙) 裁锦字(浣溪沙) 别多时(浣溪沙) 若为情(浣溪沙) 在天涯(浣溪沙) 待春风(浣溪沙) 词话六 相看好处却无言 短亭秋(浣溪沙) 送倾城(浣溪沙) 去未还(浣溪沙) 写洛神(浣溪沙) 两分心(浣溪沙) 倍怜卿(浣溪沙) 却无言(浣溪沙) 太从容(浣溪沙) 碧云天(浣溪沙) 佛前灯(浣溪沙) 词话七 一声弹指浑无语 西风瘦(霜天晓角) 一翦风(菩萨蛮) 自双归(菩萨蛮) 别伊时(菩萨蛮) 四月天(菩萨蛮) 当时月(菩萨蛮) 异当时(菩萨蛮) 忆旧家(菩萨蛮) 娇如倦(菩萨蛮) 桃花月(菩萨蛮) 《纳兰容若词传(下)》 序言 纳兰心事有谁知 引子 纳兰容若·小传 词话一 问君何事轻离别 轻离别(菩萨蛮) 无那情(菩萨蛮) 今夜凉(菩萨蛮) 秋将老(菩萨蛮) 一片愁(菩萨蛮) 心欲碎(菩萨蛮) 不归家(菩萨蛮) 词话二 知君此际情萧索 孤舟泊(菩萨蛮) 灯花落(菩萨蛮) 三月情(菩萨蛮) 去年秋(菩萨蛮) 休相忆(菩萨蛮) 流莺唤(菩萨蛮) 无限山(菩萨蛮) 词话三 天上人问一样愁 一样愁(减字木兰花) 情一诺(减字木兰花) 诉幽怀(减字木兰花) 月下时(减字木兰花) 何处去(减字木兰花) 解相思(减字木兰花) 二月风(卜算子) 唯珍重(卜算子) 黄花九(卜算子) 词话四 一片幽情冷处浓 残灯灭(采桑子) 凄凉曲(采桑子) 似梦中(采桑子) 损韶华(采桑子) 作地衣(采桑子) 富贵花(采桑子) 冷处浓(采桑子) 叶萧萧(采桑子) 觉梦遥(采桑子) 泪难消(采桑子) 词话五 说不尽离人话 梦一场(采桑子) 当时错(采桑子) 独自吟(采桑子) 情悄悄(谒金门) 便轻别(好事近) 话当年(好事近) 花前事(好事近) 列秋空(一络索) 离人话(一络索) 杳难分(一络索) 词话六 黄昏无限思量 青难了(清平乐) 情一种(清平乐) 行难住(清平乐) 黄花节(清平乐) 秋如许(清平乐) 佯忍泪(清平乐) 隔天涯(清平乐) 清秋节(清平乐) 知音者(清平乐) 清景别(清平乐) 词话七 一生一代一双人 山重叠(忆秦娥) 红颜变(忆秦娥) 长漂泊(忆秦娥) 郎未归(阮郎归) 一双人(画堂春) 曾相待(眼儿媚) 闲书字(眼儿媚) 白霓裳(眼儿媚) 不关情(朝中措) 词话八 人到情多情转薄 葬名花(摊破浣溪沙) 记前生(摊破浣溪沙) 寄人间(摊破浣溪沙) 双叶子(摊破浣溪沙) 短长亭(摊破浣溪沙) 莫相催(摊破浣溪沙) 试读章节 四、爱情 关于容若妻室问题,素来有异议。 据考证,在容若娶正妻之前,在家养病期间,家中曾为他纳颜氏为妾,照料容若生活,以慰寂寥。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容若十九岁,迎娶两广总督、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卢兴祖之女为妻。彼时,卢氏十八岁,两人十分恩爱。是旁人眼中极为相衬的一双人。 只可惜,成婚三年,卢氏产下一子之后,便撒手人寰。这对容若来说,是他生命中极为重大的一次打击,令他伤情彻骨,终生不愈。也因此,之后容若词风为之一变。所谓“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几乎可以说是无词不伤、无词不泪。 卢氏去世之后,容若续娶官氏为继室,赠淑人。但因与官氏内心相隔,容若实觉孤寥。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冬,容若扈驾南巡归京之后,纳江南艺伎女词人沈宛为侍妾,并为沈宛置一曲房,请友人严绳孙书额曰“鸳鸯社”。 只是沈宛身份低微,招人非议。因其社会身份复杂,纳兰明珠强迫容若与沈宛分手。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沈宛返回江南。两人相处不过百日,一切便尽化乌有。纳兰容若,也是才子风流,感情生活亦总为人津津乐道,市井流言也常有捕风捉影之说。 且有容若表妹入宫一事,可备做一谈。 五、交际 学者张任政在《纳兰容若年谱·自序》当中记道:“生平挚友如严绳孙、顾贞观、朱彝尊、姜宸英蜚,初皆不过布衣,而先生固已早登科第,虚己纳交,竭至诚,倾肺腑。又凡十之走京师,咤傺而失路者,必亲访慰藉;及邀寓其家,每不忍辞去,间有经时之别,书札、诗、词之寄甚频。……唯时朝野满汉种族之见甚深,而先生友俱江南人,且皆坎坷失意之士,唯先生能知之,复同情之,而交谊益以笃。” 容若虽是生长于高门华阀的贵介公子,却成为一个心性单纯的磊落男子。是深情幽婉,亦是落拓不羁,全无八旗子弟之浮靡。他所热衷交往的人,如严绳孙、顾贞观、朱彝尊、姜宸英辈,皆是“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 他们多是江南布衣文人,与世无争。容若待人又极真挚,用情极深。朋友落难,不论险阻,必定相助。友人吴兆骞曾深陷科场案,被流放在外,容若百般努力,终将吴兆骞救回。此一事更是一时传成美谈。 他与他们之间,是真正的君子之交。平淡如水,不尚虚华。要做的,不过是在那“渌水亭”聚一聚,读书、写字、填词、作诗。感风吟月,叹念年华。 六、纳兰词 纳兰容若以词闻名,早年容若曾把自己的部分词作结集,取名《侧帽词》。容若去世之后,挚友顾贞观、张纯修为他整理过生前的词作,取名《饮水词》。后来,容若的老师徐乾学也为他整编过一部《通志堂集》,其中包括他的四卷词作。 后人又不断搜集、整理、增补,再编排刊印之时,定名为《纳兰词》。纳兰词今存348首,内容哀艳感伤,有南唐后主遗风,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 纳兰容若这一世,最受世人瞩目的,便是他留存的那300余首词作。极是清新隽秀,又极是哀感顽艳。纳兰词是词坛无可争议的一座丰碑。在词坛中兴的彼时,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 纳兰词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诸多方面。虽以其身份经历,词作数量不能算多,眼界亦不算开阔,但因了那旖旎词情,尽出佳品,为后世人大力推崇。(P11-13) 序言 纳兰心事有谁知 成容若君度过了一季比诗歌更诗意的生命,所有人都被甩在了他橹声的后面,以标准的凡夫俗子的姿态张望并艳羡着他。但谁知道,天才的悲情却反而羡慕每一个凡夫俗子的幸福,尽管他信手的一阕词就波澜过你我的一个世界,可以催漫天的焰火盛开,可以催漫山的荼縻谢尽。 ——徐志摩 每个人的生命里都会潜伏着一些经年不衰的哀与恸。它们会像不能根治的病症,时不时提醒你它们的存在。是不能舔舐的伤口,是无法触摸的曾经。遇见纳兰容若,遇见纳兰词,才得以有一处免你无依、免你流离之地,和一双予你温柔、予你美好之手。 纳兰容若,大清第一词人,一个至情至性的男子。他生于富贵温柔,却落笔清新隽永、哀感顽艳;他身处花柳繁华,却心系江湖、闲云野鹤;他身前是天潢贵胄,身后是玉阶云衢;他心外有岁月山河,心中有幽兰空谷。天地之大,他于夹缝之中渴望自由,他在自由之外渴望永久。 他既有俊雅之貌,亦有逸群之才。他既有豪放之风骨,又有内敛之精魂。他一世历经的女子不多,却终生为情所困。结发之妻,他永生不忘;结发之情,他至死不渝。深情即是一桩悲剧,仿佛只能以死来句读。可是,即便生死永隔,也不能阻碍他与她之间的旷世之爱流芳不朽。 三年。他与她比翼连枝,却只携手共享了短之又短的三年时光。故剑情深而情深不寿,成了他命中谶语,令人哀绝。也是因这一回的命运波折,纳兰词悼亡之音破空而起,成为纳兰词至为迥绝之处。从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惊艳四方世人始,纳兰词被后世人推崇至今。 因为纳兰容若,我们依然相信世间还有一生一世、海枯石烂。纳兰词中的唯美与凄婉、温柔与惆怅,成为纳兰容若拥趸之文学信仰和精神皈依的根源。讲述纳兰容若和纳兰词。总觉世间词语皆是乏力的。但是无碍,钟情于纳兰词的人,本应明净纯粹,持一颗纯真浪漫又清定如风的心,恋慕着他和他的词。 犹记得曹雪芹祖父曹寅在《楝亭夜话图》上题的那首悼念纳兰容若的诗。彼时,是康熙三十四年秋,容若已离世十年。曹寅时在江宁织造任上,庐江郡守张纯修来访,曹寅又邀江宁知府施世纶,三人秉烛夜话于楝亭。悼念容若。 曹寅写: 紫雪冥蒙楝花老,蛙鸣厅事多青草。 庐江太守访故人,建康并驾能倾倒。 两家门第皆列戟,中年领郡稍迟早。 文采风流政有余,相逢甚欲抒怀抱。 …… 多闻直谅复奚疑,此乐不殊鱼在藻。 始觉诗书是坦途,未防车毂当行潦。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 斑丝廓落谁同在?岑寂名场尔许时。 曹寅与容若是故识。曹雪芹是曹寅之孙,想必他对纳兰一族的家史也知之不浅,因此,后来流传《红楼梦》乃明珠家事一说,世人猜疑纳兰容若便是贾宝玉的原型。清人俞樾所撰《小浮梅闲话》中亦说:“《红楼梦》一书脍炙人口,世传为明珠之子作,明珠之子何人也?余曰,明珠之子,名成德,字容若。” 可惜。此说无证,真伪难辨。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有谁知?而今,我所做的,亦不过只是将住在自己心中那个青衫磊落的男子写下来,描说与你听。但那亦只是我眼中的,不能代表任何人。因我知道,或许避居在这个庸扰尘世某个静谧角落的你,知道的比我多,懂得的亦比我深刻。 一切事情的发生、进展或是变化都有各自的因循和缘分。着笔写作国学笔记伊始,便已为当中的纳兰词品读系列做着准备。时至今日,方觉一切稳妥,才敢落笔写作。今次,以张草纫先生主持编纂的《纳兰词集》和《纳兰词笺注》为底本,并依据其出版体例,将现存的全部348首纳兰词分定为五卷书来写。 在纳兰词现存众多版本当中,以张草纫先生的《纳兰词笺注》(下称《笺注》)和赵秀亭、冯统一先生的《饮水词笺校》(下称《笺校》)价值最高。《笺注》采用的是清许增编纂的《纳兰词》(俗称“榆园本”)为底本,增补校勘;《笺校》采用的是清徐乾学编纂的《通志堂集》中的纳兰词为底本(俗称“通本”),增补校勘。 值得注意的是,“通本”纳兰词作并不完整,只有300首。直至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榆园本”纳兰词问世,才出现比较完整的纳兰词集,并定名为《纳兰词》。它是在包括《通志堂集》在内的诸多纳兰词版本的基础之上校勘辑得的“纳兰词”集大成者。单就容若词作部分来说,主观上更爱重“榆园本”纳兰词。 如今,我执笔默写下一首一首纳兰词。铺开一卷一卷纸,借容若之眼看穿人世,写下最深沉的哀凉之诗。以耽于美之心来诵念,以耽于爱之心来低吟,以耽于容若之心来淡写。是我在这些暖春消逝、盛夏将至的日子当中可以做的最好的事。 此生唯愿,能与你携得半日悠闲光阴,月下依坐,听曲,读书,写作。饮一壶岁月之酒,吟两首时光之词。有白雪红梅,有青山绿水;有莲出清波,有兰生幽谷;有比翼鸟飞,有连理枝翠;有你,有我;有心,有情。然后,欢喜,静默。 王臣 二○一六年二月 书评(媒体评论) 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人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王国维《人间词话》 国初第一词手。 ——周颐《蕙风词话》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