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矿山工匠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冶金工业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李鸿泰主编的《矿山工匠》遴选首钢矿业公司建矿近60年来45位匠人代表,讲述故事,留住匠艺,传承匠心。文中涉及到采矿、选矿、运输、机加工、电气修理、工程建设、自动化、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从业者,岗位多达几十种,主人公以一线职工居多,也有科研技术人员。他们演绎的故事,既有国家重工业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亦有首钢矿山独特鲜活的生产和生活视角,于细微之处探究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体现匠人们倾注的才华、心血、珍视和热爱。书中的一个个人物、一幕幕场景、一种种技艺,是许许多多首钢矿山人的匠艺人生淬炼而成的精华。

内容推荐

李鸿泰主编的《矿山工匠》是一部颂扬冶金产业工人工匠精神的报告文学集锦。作者以饱满的热情、翔实的史料、优美的语言、真的场景,再现了一个英雄群体的过去和现在,为我们展现了冶金矿业工人崇高的精神世界。是一部充满时代精神和风貌的颂歌。

目录

第一辑 惟精惟一——久久为功 厚积薄发

 圆梦冀东的首钢地勘人卢浩钊

 铆工戚东生用38年践行“匠人精神”

 赵纯朴的“爆破”人生

 吴清存与球磨机的34年情缘

 一树生花炽热红——记首钢矿山机械厂金相热处理高级工程师李树生

 永不退役的汽轮机组“护航人”刘宝臣

 矿山第一代教书匠李敏华

 “太阳的儿子王一刀”——记首钢矿山医院脑外科专家王志坚

第二辑 至善智学——学有所精学有所通

 “八级半”汽修工李士奇

 杏花春雨人未老老骥伏枥正当时——记首钢矿业公司电气专家窦振印

 从技校生到自动化专家——记“首都市民学习之星”马著

 二十七载织梦领跑“数字矿山”——记首钢计算机专家、矿山信息化建设领军人冯景艳

 “金牌车工”秦涛

 孙立周与矿车这30年

 手捧童年静候花开——记首钢矿业中心小学年级组长、学科带头人冯雪平

 “法律援助先锋”张春江

第三辑 勤思善悟——乐于总结着眼创新

 钻机下的守望者王守政-

 “土”工程师安祯祥的铅绘时光

 点亮铁路线的“信号人”孙景全

 火车头上的工人“讲师”王世德

 把物资管出“门道”的冯旭

 勤心付质检巧手献专利——记首钢矿业质检取样自动化技术奠基人王月

 语文教学园地里的耕犁者——记首钢矿业子弟学校教师韩丽燕

 芳华十载掘进路不辍耕耘结硕果——记“全国技术能手”、青年台车司机于连有

第四辑 苛求极致——坚守标准追求完美

 钢筋工王元新的“绣花”功夫

 备一份至生难忘的清单——记37年坚守备件工作的管理员刘敏

 矿山披绿说“王工”——记首钢矿业实业公司园林高级工程师王宝续

 为美丽首钢筑牢大地之基——记首钢地勘院高级工程师李强

 只为精品的金结人起云俊

 “矿山出了个赵新民”——记首钢技能操作专家赵新民

 匠心倾注讲坛大爱雕琢灵魂——记首钢矿业一中高三年级组长张立芬-

 第五辑  勇挑重担——抓住机会 大胆实践

 用“心”演绎医者人生——记首钢矿山医院内科主任丛日勉

 矿山焊匠孙树朋

 飞驰车轮上的燃情岁月——记全国冶金战线百队竞赛小分队队长曹保平

 筑梦“铁人”张柏林

 高产矿车司机郭乃新

 修理“尖兵”张树俭

 柔肩挑重担智造“中国芯”——记首钢矿业公司自动化技术专家刘新民

第六辑 志趣非凡——痴迷热爱 心思纯净

 同行方十载赤心聚磁团——记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孙芳柳

 矿石“相师”冯宗相

 电工奇才葛新民

 铲上的追梦人殷生光

 守护机车的检修“达人”易广生

 首钢第一代矿用汽车设计师魏立华

 角逐蓝领人生的电工状元刘建军

 结尾篇:“6+l”诠释矿山工匠精神

 当笔尖邂逅工匠精神——编者后记

试读章节

1984年,北京西郊,首都钢铁公司大东门。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欲告别高耸陡峭的山石扶摇直上。绿荫掩映下的玻璃橱窗里,张贴着一张胸前佩戴光荣花、文质彬彬的中年知识分子的照片。“四化尖兵”这种首钢最高荣誉格外引人注目。

“那不是卢浩钊嘛!老卢,他可是为咱首钢找‘粮’的人啊!”

卢浩钊,1934年8月出生于广东东莞,地质高级工程师,1959年11月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区域地质调查及普查找矿专业。同年到石钢地质勘探队(首钢地质勘查院前身)工作。曾担任项目区段组长、技术负责人、主任工程师,1978年晋升为工程师、1989年晋升为高级工程师。在职期间,主持完成了30余份冀东迁安地区地质勘查项目的方案设计、审核和成果提交。多次被评为首钢双文明先进个人和冶金地质总局先进个人,撰写多篇地质论文,主持完成的项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水厂矿勘探先行者

那是一个令人热血沸腾的年代。在“大跃进”的号角声中,石景山钢铁厂(首都钢铁公司前身)拉开了扩建的序幕。

随着三高炉、三焦炉、烧结车间三大工程的竣工,高炉“粮”荒越来越严重。

石钢决心改变矿石自给率为零的窘迫现状。石钢呼唤自己的“粮倌”,呼唤叩开新时代铁库之门的“阿里巴巴”。

1959年秋,一个阴雨蒙蒙的季节里,一副半旧的铺盖卷伴随着一个25岁的年轻人,跨进了石钢地质勘探队的大门。他,就是卢浩钊。

怀着对石钢有铁无矿窘迫现状的忧虑和被激发的豪情,刚过完春节,料峭春寒里,卢浩钊和七八个青年伴着一辆拉行李的破牛车吱吱哑哑了一天来到这希望之海,走进了燕山脚下迁安的山野。

燕山,像一道天然的屏障。虽然它阻挡住了匈奴的利箭和胡马的铁蹄,却无可奈何于20世纪40年代末日寇对这片土地的欺凌。惨绝人寰的潘家峪惨案使迁安的苍山目睹了一场弱肉强食的人间悲剧。苍山为之颤抖,恨不得捧出腹内的宝藏献给东方孱弱的龙的子孙。

终于,苍山听到了“叮当”的地质锤声,听到了“阿里巴巴”的呼唤,听到了为石钢高炉找“粮”队伍的脚步声。

为了抓紧时间工作,卢浩钊常常在山民家里借宿。夜晚,他蹲在炕前,借助火苗在小本子上勾勾划划。夜半,躺在床上,冷风飒飒,寒气透肌浸骨。好歹睡了一个囫囵觉儿,第二天一早,又爬上了晨雾缭绕的山头。

“粮荒”不仅仅威胁着高炉,自然灾害导致的饥饿也在迅速蔓延。有限的定量,贫乏的营养,瘦弱的身躯,还要承受攀山越岭的大运动量。渐渐地,他感到浑身乏力,但仍咬牙坚持和大家一起爬着山。

卢浩钊的体重一点点下降了,但野外地质记录本却越来越厚。

经过全体地质人员的努力,迁安地区有新发现。其中,水厂铁矿勘探列入国家重点建设规划项目。为集中力量加速勘探,由冶金工业部和地质部联合勘探。在冶金工业部地质队的八台钻机的轰鸣声中,一场水厂找矿地质勘探大会战开始了。卢浩钊担任了地质组组长。

20响开山修路的排子炮掀开了坚厚的岩层。苍山激动了,震颤了。它除了听到过古疆场上“燕山胡骑”的鸣啾和山风的吼啸外,终于听到了人类开山探宅的福音。

一箱箱钻探岩芯迭迭而至,卢浩钊被迷住了。描述、取样、绘图、计算……他忘了所有身外的事。

卢浩钊眼里全是石头。

他就像一块石头!

几十个钻孔的编录,资料完整,质量可靠。几十份钻孑L柱状图、剖面图,勾出了厚大的矿体。他陶醉在这些红色条带状的图案里。

水厂勘探会战,探明铁矿储量4.37亿吨。在全国铁矿资源概图上,水厂矿床列入大型铁矿床行列。这是一个莫大的鼓舞,这是地质部和冶金工业部地质队向石钢奉献出的又一批“食粮”!

1966年,国家正式批准了水厂铁矿建设项目。从此,石景山钢铁厂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纪元。

站在一处山头上,卢浩钊俯视着偌大的水厂铁矿采矿场,眺望远处一列列满载精矿粉的列车,一丝微笑浮现在他清瘦的脸上。瞬间,一股严肃的神情又凝聚在他的眉峰,他清楚,更加艰巨的任务还在等待着他。P4-6

序言

大潮跃百年,首钢人矢志不渝,筑起中华民族工业百折不挠的钢铁强国梦;荣耀近甲子,矿山人精诚所至,以当代愚公精神赓续开发矿业新篇章。回眸首钢矿山近六十载发展历程,战天斗地的壮举背后,离不开挖山不止的愚公之志,更蕴藏着鬼斧神工的鲁班技艺。

沧海拾珠,匠心犹现。从立志选矿事业成就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磁团聚工艺的孙芳柳,到勇创地采自动化领域引领国内前沿技术的“首都市民学习之星”马著;从妙手生花创造上千万价值的“八级半”汽修工李士奇,到专攻一艺成为“全国技术能手”的台车司机于连有。这一个个普通而平凡的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翻涌而出,展现了一代代首钢矿山人精湛的技艺,成为矿山工匠精神的代言人。他们身上折射出的光辉品质,在首钢精神和矿山传统的孕育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淀,凝结成“惟精惟一、至善智学、勤思善悟、苛求极致、勇挑重担、志趣非凡”的矿山工匠精神,更显生动有力。正是众多能工巧匠的出现,将个人梦想与企业命运紧紧相连,共同书写了首钢矿业公司蔚为壮观的创新发展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作为伴随新中国成长的国有矿山企业,首钢矿业公司曾拥有亚洲最大的露天铁矿,曾在采、选矿技术上达到国家科学技术巅峰。而今,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首钢矿业公司进入了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新时期,更需要建立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在建设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矿山中实干巧干,为提高国内冶金矿山行业的竞争力再立新功,为壮大民族产业添砖加瓦。

这其中,做精做强矿产主业离不开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做深做专相关产业、更好服务社会离不开臻于至善、用户至上的品质精神;发展培育资源再利用新产业、构建可持续发展新蓝图离不开勇于实践、追求卓越的开拓精神。这些精神无一不与工匠精神一脉相承。因此,我们更希望通过《矿山工匠》一书,为广大职工开启工匠之门,找到为匠之道,激励更多职工立足本职、锐意进取、成为匠才,助力矿山转型发展,实现新使命。

本书凝聚着各位编者一年来的辛勤笔耕和智慧创造,在此表示感谢。

谨以此书,献给为首钢矿山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匠人和在匠人之路上毅然跋涉的人们。

后记

当笔尖邂逅工匠精神

——编者后记

交付给光阴与岁月的专注,总会在不经意间带给人们惊喜和感动。即便是周而复始的年轮,看似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也会被更大的直径所超越。煌煌几十载人生缀于笔下,寥寥几千字,浓缩成匠艺匠心,是一场精神上的邂逅与领悟。

《矿山工匠》,遴选首钢矿业公司建矿近60年来45位匠人代表,讲述故事,留住匠艺,传承匠心。文中涉及到采矿、选矿、运输、机加工、电气修理、工程建设、自动化、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从业者,岗位多达几十种,主人公以一线职工居多,也有科研技术人员。他们演绎的故事,既有国家重工业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亦有首钢矿山独特鲜活的生产和生活视角,于细微之处探究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体现匠人们倾注的才华、心血、珍视和热爱。书中的一个个人物、一幕幕场景、一种种技艺,是许许多多首钢矿山人的匠艺人生淬炼而成的精华。

历史带给人们的,往往超出人们的想象。畅读矿山所走过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创新实践史,不禁感叹,站在历史背后的人民群众的伟大,也深感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有待可撰。恰逢此时,中央大力提倡“坚定文化自信、弘扬工匠精神”,一时间“工匠精神”引起全社会共鸣。2017年初,首钢矿业公司党委决定将弘扬工匠精神与矿山历史文化传承教育工作充分融合,深度挖掘隐藏于恢弘历史云雾中的工匠气质,撰写《矿山工匠》一书。

这是一次超越时空的对话。在笔墨流转间,我们记录下了几十年的匠心坚守、千万次的匠艺磨炼、不计其数的匠品更迭。有些匠人已辞世,在亲人朋友湿润的眼眶中我们追忆着往事;有些匠人已暮年,叮嘱后来人莫在青春的流年里粗浅走过;有些匠人穿梭忙碌于现场,在高度紧张的时间内接受了采访;有些匠人驻守在西南边陲,视频里高原红下朴实的笑脸遥望北国的家乡。他们叙述着,我们倾听着,笔尖传递着,在时空隧道的人口,能量得到最大释放。感谢这45位匠人代表,用自身生动的实践为我们诠释了工匠精神的内涵;感谢积极、热心提供资料、照片、线索的朋友,没有你们的热情支持,就没有精彩故事的呈现。

《矿山工匠》的创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能在一年内完成这本书的集成,首钢矿业公司党委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给予了大力支持,各基层单位党委(总支)倾力帮助,让编辑部始终充满力量前行。过程中,少不了矿山前辈们的耐心指引,在促膝长谈间找到了属于矿山工匠精神的灯塔;少不了师长们的谆谆教导,每一次悉心传授和严谨叮嘱都是匠人精神的体现;少不了编辑部成员的艰辛付出,在纷乱的工作和生活事务中忘情书写;少不了读者的关注和支持,无论是鼓励的话语还是字斟句酌的批评指正我们都翘首以盼……这一切都使我们充满动力,唯有用最精彩的故事、最诚挚的书写、最动人的精神,才能回馈于大家!

限于资料的掌握和编者的水平,本书在史实背景、人物故事的详略等方面难免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以笔为媒,以媒为介,通过寻找身边一个个鲜活的榜样,从而折射出人性的光芒,看到平凡岗位上缔造出的伟大力量。其实,我们无论身处什么岗位,只要努力,人人皆可成为工匠。也许,若干时间的积淀后,还有更多、更精彩……

《矿山工匠》编辑部

2017年9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23: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