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东著的这本《从卡夫卡到昆德拉(20世纪的小说和小说家)》选择了20世纪的欧美小说家,以及由他们创造的最具现代主义倾向的9部小说,从小说诗学的角度对其逐一解读。使读者在了解现代主义小说与此前的自然主义及现实主义小说的差别的同时,也更加深刻的领悟到20世纪人类及其复杂的生存环境对小说家及小说的创作形式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 书名 | 从卡夫卡到昆德拉(20世纪的小说和小说家)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作者 | 吴晓东 |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吴晓东著的这本《从卡夫卡到昆德拉(20世纪的小说和小说家)》选择了20世纪的欧美小说家,以及由他们创造的最具现代主义倾向的9部小说,从小说诗学的角度对其逐一解读。使读者在了解现代主义小说与此前的自然主义及现实主义小说的差别的同时,也更加深刻的领悟到20世纪人类及其复杂的生存环境对小说家及小说的创作形式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内容推荐 回顾20世纪文学,冠以经典的盖棺论定或许言之尚早。但吴晓东在北大讲坛上推崇的从卡夫卡到昆德拉这九位小说家,却无疑称得上大师;他在课堂上选作阐释分析对象的九篇作品也已经或终将被证明为不朽。因此,吴晓东对他心仪小说家的独具慧眼的研究、对他欣赏的小说的别有会心的解读,不失为一种对20世纪现代派文学的回顾和盘点。虽然作者无意经营小说史的架构,但其宏阔视野却有助于我们对百年文学脉络的整体关照和把握,进而领悟已经过去的这个“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的一个世纪”对小说家及小说形式的深层影响,以及为什么20世纪的小说令人感到“阅读不再是一种消遣和享受;阅读已成为严肃的甚至痛苦的仪式”。 吴晓东著的这本《从卡夫卡到昆德拉(20世纪的小说和小说家)》是在北大开设的“20世纪外国现代主义小说选讲”课讲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讲堂上的即兴发挥和精彩议论,使本书在严谨缜密的学院派严谨风格之外,更增添了几分潇洒而感性的亲和力。对我们熟悉或热爱的小说与小说家,听听吴晓东老师如何评说,或许是一种有趣的“旧梦重温”。 目录 绪论 1.现代经典的选择标准 2.现代主义小说观的变革 3.小说诗学的视野 第一讲 小说的预言维度:《城堡》与卡夫卡 卡夫卡的传记形象:地窖中的穴鸟 《城堡》:解释的迷宫 《城堡》的解释史 作为一种小说结构和主题的模式:“追寻” 对话性与复调特征 《城堡》与寓言批评的勃兴 第二讲 回忆的诗学:《追忆似水年华》与普鲁斯特 “逆向的哥白尼式革命” 回忆:生命的形式与艺术的形式 记忆的双重性 1.无意的记忆 2.“无意的记忆”的诗学特征 3.断片的美学 4.两种记忆及其悖论 记忆的神话 第三讲 20世纪的“圣经”:《尤利西斯》与乔伊斯 “只能被重读的小说” 《尤利西斯》的情节结构 神话的形式:秩序和反讽 登峰造极的文体实验 意识流的里程碑 1.什么是意识流 2.《尤利西斯》的意识流技巧 3.作者真的隐匿了吗? 小说语言:隐喻和转喻 第四讲 小说的情境化:《白象似的群山》与海明威 影响作家的作家 “冰山文体” 1.简约的艺术 2.“经验省略” 《白象似的群山》文本解读 情境化的小说 第五讲 小说中的时间与空间:《喧哗与骚动》与福克纳 约克纳帕塔法:想像的王国 白痴讲的故事 1.具体性和原初性 2.用白痴表现的意识流程 3.白痴叙事的超越意蕴 《喧哗与骚动》的时间哲学 现代小说的空间形式 1.时间流程的中止 2.并置的结构 3.小说中的空间化情境 第六讲 迷宫的探索者:《交叉小径的花园》与博尔赫斯 玄想的小说 “迷宫叙事”与时间主题 科勒律治之花:奇幻体的诗学 同与异:博尔赫斯的中国想像 后殖民话语中的博尔赫斯 第七讲 “物化”的世界:《嫉妒》与罗伯.格里耶 “视觉小说” “物化”的现实 对比喻的质疑 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两个罗伯一格里耶 第八讲 魔幻与现实:《百年孤独》与马尔克斯 时间的循环 现实的魔幻化与魔幻的现实化 1.陌生化 2.现实的魔幻化 3.想像的逻辑:小说中的现实 4.魔幻的现实化 5.叙事者的选择和策略 6.热带的神秘 神话与原始思维 1.《百年孤独》的神话模式 2.动物的象征谱系:原始思维的遗留 拉丁美洲的孤独 1.镜子的寓言 2.地缘政治学意义上的“马孔多” 3.“马孔多”与“边城” 第九讲 对存在的勘探:《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与昆德拉 小说的立法者 思索的小说 1.小说家更关注人物的基本境况 2.小说家只研究问题 3.小说思考存在 昆德拉的小说学 1.作为“存在编码”的关键词 2.反复叙事 3.复调式结构 4.音乐性 小说的可能性限度 参考书目 后记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