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是享誉世界的自然科学类经典著作,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在书中以人性化的眼光观照虫性,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和散文化的笔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他所观察和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几种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既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又传播了科学知识,体现了作者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
《最恶心的食粪虫——嗡蜣螂、粪金龟》重点讲述了圣甲虫、嗡蜣螂、粪金龟等昆虫的特征、生活习性、劳作、繁衍和死亡等内容,语言简洁,文字严谨,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法布尔的《昆虫记》誉满全球,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这里是昆虫的王国,辛勤的蜜蜂,威武的螳螂,唱歌的蝈蝈……它们就像你的亲密朋友一样,与你娓娓述说着它们平凡生活中的不寻常的故事。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一生致力于昆虫的观察与研究。他用观察家的敏锐,记录了昆虫的自然生命轨迹、生活习性、高超的本能。他用科学家的严谨,剖析无数表象,以求还原归真。他用诗人的情怀,抒发对昆虫生命的关爱、敬畏和赞美。面纱揭开,你会看到昆虫也有自己的世界,昆虫也有自己的舞台,它们捕猎、相爱、生儿育女,它们共存、朝生夕死……昆虫的世界从不冷清死寂。而是永远充满生机活力。
《最恶心的食粪虫——嗡蜣螂、粪金龟》着重讲述了圣甲虫、嗡蜣螂、粪金龟等食粪虫的故事,对食粪虫制作粪球、净化环境及它们温馨的家庭生活描写较多,使人们一改对食粪虫的恶心和厌恶。相信您读了此书之后一定会重新认识食粪虫,为它们朴实的生活作风和高尚的灵魂所打动。
简陋·干旱·忍耐力
食粪虫是一群真正敬业的工人。它们对工作是那么热忱,以至于忘记了对家庭的照顾。比如说筑巢这件事吧,由于工作太忙了,它们都没时间好好修建一下自己的房子,那个小窝真是太简陋了。
就以嗡蜣螂的小窝来说吧,那是一个垂直于地面的井,只有5~7厘米深,是一个圆柱形,直径大小则要根据嗡蜣螂的体形来定。食物堆放在洞底紧贴墙壁的地方,周围都堆满了东西,不再有多余的地方。这个小窝里没有通道,也没有多余的角落,我甚至不能想象嗡蜣螂是待在哪个地方制作粪球的。
如果说嗡蜣螂的窝朴素的话,那么七月份我见到的叉角嗡蜣螂的窝,只能用“粗糙”来形容了。整个圆柱形井里只有几根稻草秸混杂竖立着,它们来自骡子的粪便,比较粗糙,这就是这个家中的全部财产了。中间的地方有点下陷,这是被雌虫推、压的结果。我小心地将这个小窝挖开,发现卵就在一层薄薄的盖子下面,再下面就是它的全部粮食了。
我想多了解一下关于食粪虫窝的情况,但嗡蜣螂也只能告诉我这么多了。一次意外让我捉到一只缨蜣螂,于是我就将它放在笼中养起来。它原本不愿意做我的“囚徒”,只是太急于产卵,就勉强顺从了我的安排。三天之内,它就在笼子里产下四只卵,刚好可供我观察。
我往笼子里放了一堆粪便,缨蜣螂在中间最软的地方切了一块粪料,然后运到洞里去。我看到它用头盔和足将粪料均匀地涂在四周墙壁上,然后再将头盔贴在地洞上挤压。只一会儿,它的工程就结束了,整个窝看起来像一个顶针,高15毫米,宽10毫米,下半部是粮食,上面有一个盖子,被细细地缝合在洞的边缘。卵就被产在这个顶针的上部。
嗡蜣螂和缨蜣螂圆柱形的窝让我陷入了深思。它们为什么要建造这种形状的窝呢?盛夏的阳光暴晒几天,里面的食物应该就全部干了,幼虫很可能因为食物太过干硬而饿死。
我索性将这些粮食和居民放在与它们洞差不多的玻璃管里,然后将棉花塞进玻璃管,做成天然的窝,放在实验室里。过了几天,食物果然变得又干又硬,原本丰满的幼虫,因为咬不动食物的缘故,皮肤干燥,渐渐萎缩,两个星期之后,它们已经出现了死亡的征兆。我赶紧拿掉干棉花,换上湿棉花,玻璃管里这才算有了湿气,它的粮食也开始慢慢湿润,慢慢变软。原本快要死掉的幼虫,也慢慢活过来,不久就恢复了健康。
可见这些幼虫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潮湿的环境。可在室外,是没有人为它们提供这些的,况且八月份天热少雨,它们的母亲又是那么马虎,没有准备任何防旱的措施。这些可怜的孩子,不得不忍受三个星期的干旱和饥饿,挺过干旱的,会迎来九月份的几滴雨,挺不过去的,只有死掉了。 可一个种族的繁衍不能仅靠忍饥挨饿,我看到了使它们度过干旱的另一个方法:它们的地洞总是被挖在粪堆下面,这样地洞里的食物就避免了直接遭受日照风吹,干燥得不那么快,再加上粪便湿气的浸润,这些幼虫的生存条件就好了很多。
其实,幼虫们也不会吃苦很久,因为一般卵不到一周就孵化了,幼虫生活12天左右就发育成熟了,加起来它们的孩童期总共也就20天左右。即使食物干燥又有什么关系,反正蛹是不需要进食的,再过几天,九月份的第一场雨就来了,它们就可以抓破又干又硬的外壳,奔向自由世界了。
P74-77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经典之作,它详细记载了多种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姻、繁衍、死亡、丧葬等习俗,堪称一部了解昆虫的百科全书。
然而《昆虫记》的意义又不仅于此,全书从人文关怀的视角出发,通过对昆虫习性的描写,展现了各种昆虫的个性特点,以及它们为了生存而做的不懈努力,体现了作者对昆虫的尊敬,对生命的关爱。
由于《昆虫记》是作者以“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写”编著而成的史诗,也是尊重生命、讴歌生命的典范,所以它问世这一百多年来,便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五十多种文字,一次又一次在读者中引起轰动。它的作者法布尔,也因对科学和文学方面的双重贡献,被誉为“科学诗人”“昆虫世界的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
作为中国中小学生的必读课外读物,《昆虫记》因其知识性和趣味性而备受关注,但它毕竟是一部科普巨著,这对课业繁重、理解能力有限的中小学生来说,是一项很大的“阅读工程”。所以本系列丛书就根据原版《昆虫记》所提供的有关昆虫生活习性的资料,以简单通俗的语言将每种昆虫的特点简要呈现出来,省去原书中专业化的术语及大量反复的实验论证过程,保留原书的叙事特色,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中体验到昆虫王国的奇特。
本套《昆虫记》共分十册,其中《最恶心的食粪虫——嗡蜣螂、粪金龟》着重讲述了圣甲虫、嗡蜣螂、粪金龟等食粪虫的故事,对食粪虫制作粪球、净化环境及它们温馨的家庭生活描写较多,使人们一改对食粪虫的恶心和厌恶。相信您读了此书之后一定会重新认识食粪虫,为它们朴实的生活作风和高尚的灵魂所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