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变态心理学3》,继承前两本的传统,每一章后都设置了心理学公开课、推荐书籍和相关影片资料。有兴趣的读者可自行搜索关键词,寻找你自己的偏好——撇开先入为主的眼光,所见便是自己的独立思考。
隋岩编写的《变态心理学3》又是一次全新的世界。
| 书名 | 变态心理学(3更专业更极致的变态心理学) |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 作者 | 隋岩 |
| 出版社 | 中国法制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本《变态心理学3》,继承前两本的传统,每一章后都设置了心理学公开课、推荐书籍和相关影片资料。有兴趣的读者可自行搜索关键词,寻找你自己的偏好——撇开先入为主的眼光,所见便是自己的独立思考。 隋岩编写的《变态心理学3》又是一次全新的世界。 内容推荐 隋岩编写的《变态心理学 3》又是一次全新的世界。如果说,前两部尚停留在心理障碍的阶段,这一部已经升级到精神障碍的等级。从解读各位大家对“变态心理”的解释开始,逐步走入躁郁症、精神分裂症的世界,涉及到病因、发作症状、治疗及康复护理这一完整的过程,和之前单单介绍症状相比,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看到一种疾病从发生到治愈的过程。继承前两本的传统,每一章后设置了心理学公开课、推荐书籍和相关影片资料,没有更详细的介绍,也没有评论说明。有兴趣的读者可自行搜索关键词,寻找你自己的偏好——撇开先入为主的眼光,所见便是来自独立思考。若是某一本书,某一个课程,某部电影引你进入另一个心理学世界,笔者会暗自窃喜的。 目录 第一章 何为变态心理——诸家之言 心灵的面具——从防御机制说起 s—R解释一切——行为主义 评估出的好恶——认知模型 “第三势力”来袭——来访者中心 活在人际网络中——人际关系理论 一切关系的总和——社会文化理论 第二章 身体指向心理——生物学基础 DNA的神秘世界——遗传学 剖开大脑看神经——解剖与生理学 信号邮递员——神奇的递质 第三章 挣扎于两极之间——躁狂抑郁症 躁郁从何而来——致病因素 白以为是天才——躁狂发作 冬天里的黑狗——抑郁发作 在暗夜找寻光明——治疗之路 一扇希望的窗口——自我管理 死神的召唤——应对自杀 乌云背后的幸福线——告别躁郁 第四章 疯狂的旅程——精神分裂症 窥探内在世界——精神分裂症起因 我有特异功能——偏执型 脆弱的年轻人——青春型 我们都是木头人——紧张型 冷漠无情的少年——单纯型 心灵无处安放一未分化型 精神上的残疾——残留型 第五章 大脑丢掉指挥权——意志行为障碍 意志时强时弱——增强、减弱、衰退 不协调中的协调——精神运动性兴奋 沉默是金也是病——精神运动性抑制 把灵魂卖给魔鬼——冲动行为 在幻觉的支配下——自伤与自杀 第六章 折断翅膀的天使一智力障碍 出生定终生——缘何智力障碍 智商70分以下——测验筛查 养出好孩智——康复训练 作为人而存在——社会适应力 最佳保洁员——社会支持 隐形伤害最伤人——岐视 第七章 几度夕阳红——老年期心理障碍 迷迷糊糊的老人——阿尔茨海默症 失落的时光——遗忘症 是病不是病——谵妄综合征 时值多事之秋——更年期偏执症 身体、心理都病了——心身反应 论罪恶的真相——犯罪心理 第八章 生而犯罪的人——反社会行为 偷东西是一种病——盗窃成瘾 另类成就感——高智商犯罪 我的大脑杀了人——基因主导犯罪 施虐与受虐——家庭暴力 性是一种权力——性侵犯 伪装精神病——区分变态与否 第九章 敬畏生命——变态者的世界 锁链背后——精神病人的生活 谁来负责——病人也有隐私权 正常or不正常——被精神病 大脑作为实验台——研究现状 变态来到21世纪——新的挑战 咨询师之职——评估与诊断 第十章 坐下来谈一谈——收集信息 测出来的不正常——评估工具 C(2MI)-3——精神障碍诊断标准 是否精神障碍——结论 试读章节 心理投射即无意识冲动归位别人。你看到《蒙娜丽莎的微笑》那幅画,画中的女子在微笑,她可能非常高兴,也可能勉强地挤出来微笑,对于蒙娜丽莎的解读,往往是你的心情投射。你开心,便觉得蒙娜丽莎的微笑是会心一笑;你不开心,就会觉得蒙娜丽莎也不开心,笑容不过是勉强挤出来的。 并非所有心理防御机制都有利于身体健康,有的防御机制对身心健康是有害的。以上提到的防御机制都是不健康的防御机制,除了以上这些,还有键康的防御机制,如升华、幽默、补偿、抵消。升华是一种非常具有建设性的防御机制,比如把生活中的挫败经历变成艺术品,把无法发泄的性欲转化为对健康有益的运动,把攻击冲动转化到拳击场上,转化为橄榄球比赛中的横冲直撞。 补偿与升华有些相似,补偿是将冲动转移到没有威胁的目标上。比如,上司搞错对象,把无辜下属狠狠地批评了一通,出于现实的考虑,下属不能为图心里痛快而把上司骂个狗血淋头,只好回到家里,把怒气出在家人身上。幽默很容易缩短与周围人的距离,尤其在遇到尴尬局面时,适当的幽默能够帮助自己寻求到社会支持,在心理上给不良刺激一个缓冲。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行为由潜意识支配,潜意识的驱动力冲突则来自人的早年经历。因此,心理动力学比较重视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分析来访者的梦境及自我防御机制,从早年冲突中认知现实行为。治疗的目的即在不改变人格的情况下,增强自我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积极的应对环境的方式。 程浩今年25岁,未婚,身体健康,无精神病史,因为拿刀劫持女友,扬言杀了女友后自杀,后被民警制伏,关进了看守所,等待他的是涉嫌劫持人质的法律诉讼。羁押期间,程浩冷静下来,觉得自己是一时冲动,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才会犯下大错,但是他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做这件事。他夜里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运动困难,遂要求接受心理干预。 根据程浩本人的介绍,咨询师大概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程浩是父母唯二的孩子,从小得到父母、长辈的关爱,性格自私,任性,胆大妄为,到看守所看望儿子的程浩妈妈说:“这孩子,越大越不听话了,这下算是闯了大祸了。” 程浩和女友菲菲从高中时相识,相处两年后,菲菲到外地念书,程浩毕业后成了无业游民,不是待在家里,就是到菲菲的学校找她。于是菲菲的家人就开始反对他们的来往,不久前,程浩再次到菲菲学校看她,被她哥哥见到,两人言语不和,动起手来,程浩被打伤。 在此之后,程浩近两个月没去找菲菲,但是,他一直都咽不下这口气。他打电话约菲菲见面,要求把他们之间的事说清楚。菲菲不情愿地答应见面,没说两句话,菲菲准备离开,情急之下,程浩拿出匕首,要求菲菲留下。菲菲受到了惊吓,在咖啡馆里大喊大叫,程浩拿刀相逼,咖啡店老板见势不妙,赶紧报警,程浩则挟持菲菲躲到二楼露台,与民警对峙起来。 在接下来的咨询中,程浩透露了他成长阶段的一些经历。他三岁才断奶,在上中学前,一直和妈妈睡在一起。他几乎每天晚上都做梦,有时醒来,不记得梦的是什么,有时则像看电影一样,清晰地映射在眼前。他经常梦见自己会飞,飞得很高很高,飞到了摩天大楼的顶端,可是他又担心自己会掉下去。他还做过从楼梯上掉下来的梦。p3-4 序言 《变态心理学3》是《变态心理学》系列读本的第三部。不知不觉间,我们的“变态之旅”越发引人深思,不知道这一路过来,亲爱的读者是否和笔者一样,收获颇丰呢?如果你从第一部读到第二部,认识了“小变态”,接着结识了“大变态”,不如翻看这第三部,认识一下“变态终极版”吧。 笔者是个非常讨厌重复的家伙,因此,这一本《变态心理学3》又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如果说,前两部尚停留在心理障碍的阶段,这一部已经升级到精神障碍的等级。从解读大家对“变态心理”的理解开始,逐步走入躁郁症、精神分裂症的世界,涉及病因、发作症状、治疗及康复护理这一完整的过程,和之前单单介绍症状相比,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看到一种疾病从发生到治愈的过程。 精神分裂症是最严重的精神疾病,心理咨询师并没有能力处理这类病症,但是需要能够鉴别,以便及时转诊。通常意义上的“精神病人”指的多是精神分裂症,由于病症复杂,精神分裂症又可分为偏执型、青春型、紧张型等几个亚型。笔者分别介绍这些亚型,目的并非让读者能够区分而是仅作了解,因此介绍得浅显易懂。读者只需形成一个观念:所谓精神病人,并非全都是开口便骂人,抬手就打人的“武疯子”,如同人有不同的个性,每一个精神病人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此外,笔者分别设立了意志行为障碍、智力障碍、老年期障碍三个章节,并对犯罪心理做了简单的介绍,包括因反社会人格障碍而犯罪的杀人犯,因大脑受损犯罪的枪击犯,因内心快感而偷东西的盗贼——任何以伤害他人为目的的犯罪都是不可饶恕的,但是,如果你知道有些罪犯身兼暴徒和病人两个身份.会不会对其命运投以更大的怜悯之心呢? 最后两个章节包含了笔者部分的社会关怀,涉及了变态心理的研究现状、精神病人的处境、医疗系统对病人隐私的漠视,还有因为各种原因“被精神病”的受害者。当我们从网络、报纸上看到新闻时,更多人是骂两句娘然后继续围观,而鲜有人采取行动,为这些不平事做点什么。要知道,当类似事件发生在你身上时,你将承受相同的待遇。一个人的生活环境以及所生活的社会是许多人共同努力创造出来的,坐等它越变越好只会事与愿违。 说回这本《变态心理学3》,继承前两本的传统,每一章后都设置了心理学公开课、推荐书籍和相关影片资料。有兴趣的读者可自行搜索关键词,寻找你自己的偏好——撇开先入为主的眼光,所见便是自己的独立思考。若是某一本书,某一个课程,某一部电影引你进入另一个心理学世界,笔者会暗自窃喜的。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