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心存月光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刘金国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栓马岗上有一条古马车道,古道刚好从岗顶穿过,在岗顶的路边有一商店,是用木板构造的,屋顶清一色的小青瓦。商店旁边还有一偏屋,摆放有三五张桌子,供路人喝茶或打牌娱乐。商店前面是一片松树林,有两人合围那般粗的,也有新近补植补栽的。这些松树很早就用来拴马,栓马岗的名字也与这片松树林关联。

栓马岗最大的一次马车聚集应该是在1936年11月,据说有一百五十辆。这次马车聚集把整个栓马岗的砂石路全部铺满,一溜一字排开如同长龙,说不出的威风。此次聚集是游击队组织秋粮为八路军运输冬天的后勤补给,运输队伍行进到栓马岗时,遭到日军飞机的猛烈轰炸,炸死了五十六匹马和四十五名马夫。这个在县志中有记载,现在栓马岗都有烈士纪念碑。不过,被青草淹没了,曾经有人倡议建立马夫烈士纪念馆,也只是说说,没有付诸实施。在风雨之夜,常常可以听到马嘶长鸣,据说,那是马和马夫的魂灵不得安息。

栓马岗第二次马车的聚集是在1986年,当时有三十辆马车为王老吉结婚充当婚车。那些车把式们比王老吉更兴奋,在马老吉的三间茅草屋里闹腾到半夜。新娘子似乎有点弱智或者精神失常,看着大伙多数时候只是傻笑。几天前王老吉赶马车去县城时,在半路遇到她拦车,当时看到她脏兮兮的,又累又饿的样子,王老吉就停车捎上了她,谁知道上车后的她不再下车,赶也赶不走。一同去的马车夫逗他,让他带回家去做老婆,这个女子便拍手称好。四十岁没近过女色的王老吉看了看,这女子看起来虽不正常,人却年轻,模样也端正,竟然有些动心,真的就带回了家。王老吉认真地给女子梳洗,清洗过的女子看起来不过二十多岁,丰乳肥臀,风韵犹存。这让没近过女色的王老吉狂喜,立马找到村里长者请求见证结婚。对于王老吉的这场婚礼,村子里的人普遍不看好,认为这样的女子是无法做长久夫妻的。不过鉴于一生单身的王老吉的确可怜,大伙也就认可了这桩荒唐的婚事。于是,就有了远方近邻车把式们的这次聚集。王老吉自然欢天喜地。他每天都要认真地清洗这位被王老吉称为马妹的女子的每一寸肌肤,然后,小心翼翼抱上床,一次又一次在她身上耕耘,终于成功地尝试、完成、享受到了男人的成人之举。唯一遗憾的是,不管王老吉怎样爱抚和投入,马妹都似乎视若不见,或者与己无关地把玩头发、蚊帐之类的物件,好像不是在做人生最快乐的事情,这多少让王老吉有点沮丧。结婚不到七天,马妹就失踪。王老吉不可能不做事,在出去跑运输一天后匆匆赶回家,就发现她不见了,找遍了方圆十里地,只找到屋前拴马树上系着的一条红头巾,那是王老吉特意在结婚前一天给她买的。王老吉疯了似的发动车把式们寻找,三天下来,一无所获。自此,王老吉重新恢复了单身汉生活,那个神秘女子再也没出现在王老吉的生活中。  恢复单身生活的王老吉慢慢成为拴马岗茶舍最长久的客人。一天跑运输回来,必然会来到茶楼泡上一杯浓茶,慢慢品茶和打发时间。然后,在夜色渐浓之时,从拴马树上解下马绳,牵着老马一前一后回家。在每次将马系到马厩时,总会和老马说一会儿话,回味与马妹的点点滴滴,仿佛那是王老吉最辉煌的人生巅峰。这匹跟了王老吉十多年的老马似乎听得懂,听到王老吉动情之处,竟然也淌下眼泪。

这样的日子持续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马车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机动车越来越多,动力取代畜力是发展的必然。王老吉的同行们纷纷解甲归田或者改行另就他业,只有王老吉和他的老马还在苦苦支撑。拴马树上便只剩下王老吉的这匹老马,显得形影相吊,不胜孤单。业务的清淡使王老吉颓废,茶馆里品茶之余,他爱上了麻将。有时一天下来跑来的收入便全部贡献在了麻将桌上。

1995年中秋节前两天,王老吉就在拴马岗的茶馆里泡上了麻将,年近六十的王老吉现在一看到麻将眼睛就发光。他把老马系到拴马树上后,就迫不及待地上阵,根本不再管老马的死活。老马在秋天的拴马树上看远处茶馆里的灯火、听茶馆里的喧闹声,又饥又渴,没有人理它,就连旧主人王老吉出来几次小解,也没朝这方望一下。老马近来看人和物越来越模糊,每次在拴马岗上停留,都感觉身前身后尽是昔日的旧伙伴。老马的恍惚让老马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悲怆感。

P3-4

目录

 栓马岗

 文文的天空

 阿黑

 沙和尚之死

 父亲的呼唤

 春天的怀想

 妹英的小屋

 老表开亲

 老管

 最后一个姑妈

 犁花

 善伯

 青藤恋瓜

 傻哥观海

 责任田

 黄昏的天空

 我眼中的城市边沿人

 太阳山上看太阳

 宋玉在云梦田的日子

 冉山的道观

 打马峪的由来

 牯牛村的传说

 穿越——和宋玉的一次时空会晤

 梦回翠翠岛

 湘西之水和沈从文

 温习一座古镇

 道水拐弯处

 怀念子美

 行走在田园上

 加工历史的红颜

 故乡越来越远

 向春天飞奔

 相信五月

 我们的夏天

 做一只菜虫

 心灵的原色

 乡村月夜

 红茶花

 终于等到花开

 江南的绿

 潜入夏

 做一棵等你的树

 冷月无声

 入夜

 游泳一下心情

 遥远的火烧云

 望着高处

 像散步一样的文字

 与你同行

 和稻穗的约定

 仙人掌上跳舞

 心存月光

 午夜的门帘

 历史的天空

 在遥远的村庄守望你

 趴满焦急的河床

 南长城断想

 枫树花海

 西洞庭湿地

 云梦四题

 桃源三章

 星镇新安走笔

 黑胡子冲

 澧州五景

 阳朔之美

 金鞭溪漫步

 玩转北京

 中国有个太浮山——相约太浮山

 樱花谷里听溪

 哦,翠翠!翠翠!

 在南四省天空云动

 自由通道散记

 台湾某年的夏天

 和小芳一起晒太阳的夏天

 星德山,一个放牧心情的借口

 读书札记之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

 读书札记之麦克福尔的《摆渡人》

 读书札记之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

 读书札记之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序言

自己的江湖

最初是有那么一个想法,找个名人或大家吹吹捧捧,自己那些散兵游勇或者野花般的文字,就成了文学,甚至成了艺术。或者,找个识货的人,庖丁解牛地剖析一番,做个阅读的向导。或者,弄一张或几张与文化大师们合照放在扉页,装点门面,也能粉饰一下。

后来一想,一切都是多余。虽然是俗人一个,但不是恶俗之人,也远未到达大俗的境界。无心插柳柳成荫,是不是风景都摆在那里,关键看风景的质地。既然如此,就不必攀龙附凤地去附庸风雅,低声下气地去求赏求赞,来烘烤自己的虚荣。写了这么多年,堆积那么多,良莠不齐,又有什么关系?不妨碍谁,不影响谁。

首先是娱己。

文字让自己精致。本人出身农家,打小耳闻目睹的都是山花野草、鸡鸣狗盗;学校毕业分配工作后在商业系统打拼几年,算是从商,整天学习如何精打细算求取涓滴微利;再后来行政,当了很长时间的基层干部,也有过上进或成就一番事业的梦想,这些成长的经历虽不是走上文学道路的理由,却成为熬出心灵鸡汤的原料。特别是到乡镇工作后,写文字是我打发业余时间最好的消遣。忽然有一天,发现自己开始越来越自信,自己和文字之路越走越宽,视角越来越好,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了。

文字让自己充实。看书、写字,写字、看书,看是为了写,写是为了看,那些在视线和手中跳动的文字才是让心灵充实的鸡汤。回过头来审视,有几千篇(首)、几百万字的文字积累,此生没有虚度。有这样多的文字作证,即使哪一天离开这个世界,这些文字还将继续替代自己活着。

文字让自己享受。每完成一篇作品,就像产下一个“孩子”。有时怀疑,这是自己敲打出来的东西吗?隔三岔五地生产,如同母鸡下蛋。反复把玩,很享受这种生产的快乐。就像攒钱一样,阅读自己的作品就如同数着自己赚取的钞票,开心且有成就感。这个比喻虽然有点俗套,但很形象。

其次是悦人。

能不能让读者高兴,这就要看读者的喜好。有很多人打电话或者发短信给我,说我的书写出生活的味道,能引起共鸣。临澧县教育局史彩云,读了我的中短篇小说集《一晃十年》,电话里约了我几次,说有触动,要和我分享感受。以前工作过的余市桥镇有一长者叫刘鼎成,九十多岁,通读了我的第一本中短篇小说集《白娘》,专门来到我的办公室,要走了他没有读过的我写的另外几本书,说我的文章正能量,能够启迪教化人。我听后很高兴,不管是恭维,还是敷衍,至少有那么几个读者读过,并且体验到了阅读的快乐。

当然,还有网络和现实中很多朋友,编辑和传播我的文字,还写出评论文章来解读我的文字。有一个叫资琬的文友,我们虽在现实中没见过面,但她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来读、点赞或评论我的每一篇文章,让我十分感动。如此看来,我的文字并非只发挥自娱自乐的功效,还有取悦人的意外之喜。

第三是流行。

要进入流行作家排行榜不容易,没有进入并不表示文字不流行。记得开始上网时,我把写的文字放在新浪博客或论坛,有的能上博客首页或置顶论坛。特别是论坛的帖子点击十万以上是经常的事,有的单篇上百万或千万点击的都有。我的博客是新浪vIP博客,当时每发一篇博文就会直通到论坛,自动生成论坛帖子。那时晚上玩论坛很疯狂,经常到凌晨两三点。现在微信公众号传播速度也很快,一放上去,全世界都知道了。精力有限,我没有申请公众号,但有很多微信公众号平台经常分享我的文字,比如“博风雅颂”等,让我的文字插上翅膀。

我曾在一首诗中调侃自己的作品,会在隔三代以后流行,也许真会。有不少人辗转托人要去我的作品,说要给孩子作文当范文。记得当年读初中、高中阶段时,我的作文就经常当成范文在班上朗读,没想到现在还在发挥同样作用。有市场就能流行,即使范围小、时间短,不能广播,但只要有稍稍影响,也是流行,也能让写作者欣慰。

写作于我而言,应该算是为自己打造一个文字江湖。没有刻意想去发表或者评奖,求名求利,而是通这样日积月累的方式,把一个文字仓库,或者梦工场,或者王国,或者江湖弄得风生水起。

有人说看一个人的文学功底看散文。《心存月光》是我最近十余年的散文选集,大多是随手之作,没有用心构造和打磨,却都是我深爱的“孩子”。看不看得出功底,我不保证,但如果想要读出一颗虔诚和执着的赤子之心,我却可以打包票。

自己的江湖水深水浅,自己当然知道,你若想来试,欢迎。

2016年10月7日于瘦云斋

内容推荐

由刘金国所著的《心存月光》是一部抒情散文。全书分为六个部分,按照人物、怀古、自然景观、考察游记、读书笔记等几个类型进行分类。在这里,每一根青草,每一块石子,每一缕阳光,每一个生灵……在作者眼里都是诗,都有故事。作者用精练的语言,睿智的思想,匠心的布局,向我们勾勒了一幅恬淡优雅的生活画卷,也将他对工作、亲人、朋友的热爱融于了他的笔下。

编辑推荐

首先是娱记。

文字让自己精致。文字让自己充实。看书、写字,写字、看书,看是为了写,写是为了看,那些在视线和手中跳动的文字才是让心灵充实的鸡汤,文字让自己享受,每完成一篇作品,就像产下一个“孩子”。

其次是悦人。

第三是流行。

作者为自己打造一个文字江湖,把一个文字仓库,或者梦工场,或者王国,或者江湖弄得风生水起。

《心存月光》是作者刘金国最近十余年的散文选集,大多是随手之作,没有用心构造和打磨,却都是作者深爱的“孩子”。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5:2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