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懂道理
龙生九子,是指龙的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
囚牛,是龙生九子中的老大,平生爱好音乐,它常常蹲在琴头上欣赏弹拨弦拉的音乐,因此琴头上便刻上了它的遗像。睚眦,是老二,平生好斗喜杀,刀环、刀柄、龙吞口便是它的遗像。这些武器装饰了龙的形象后,更增添了慑人的力量。嘲风,形似兽,是老三,平生好险又好望,不仅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蒲牢,形似盘曲的龙,排行第四,平生好鸣好吼,洪钟上的龙形兽钮是它的遗像。狻猊,形似狮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遗像。霸下,又名殒屃,形似龟,是老六,平生好负重,力大无穷,碑座下的龟趺是其遗像。狴犴,又名宪章,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其遗像。负屃,似龙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两旁的文龙是其遗像。螭吻,又名鸱尾、鸱吻,龙形的吞脊兽,是老九,口阔噪粗,平生好吞,殿脊两端的卷尾龙头是其遗像。
讲故事懂道理
有巢氏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汉族人民想象中的始祖,原始巢居的发明者,也称“大巢氏”。在北京平谷的“中华百帝宫”,“有巢氏”作为率领原始人走出洞穴,构木为巢的“中华第一人文圣祖”,被列为百帝之首。
相传远古昊英之世,人少但禽兽多,为防御野兽侵害,有巢氏教人构木为巢,白天采摘橡栗,夜晚栖宿树上,从此人类才由穴居到巢居。人们非常感激这位发明巢居的人,便推选他为当地的部落酋长,尊称他为有巢氏。有巢氏被推选为部落酋长后,为大家办了许多好事,名声很快传遍中华大地。各部落的人都认为他德高望重,有圣王的才能,一致推选他为总首领,尊称他为“巢皇”。
传说有巢氏执政后,迁都于北方圣地石楼山。石楼山就在今山西吕梁市兴县东北,当时有巢命人在山上挖了一个洞,他就居住在山洞里处理政务。所以后世人便把石楼山称作有巢氏的皇都。其实有巢氏时期连一座像样的房子都没有,哪里会有都城呢?
讲故事懂道理
远古时代,人对大自然一无所知。每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伏羲经常环顾四方,揣摩着日月经天,斗转星移。猜想着大地寒暑、花开花落的变化规律。他看到中原一带蓍草茂密,开始用蓍草为人们卜筮。
有一天,伏羲捉到一只白龟,他把白龟养了起来。伏羲正在往白龟池里放食物,有人跑来说蔡河里出了怪物。他来到蔡河边一看,只见那怪物说龙不像龙,说马不像马,在水面上走来走去,如履平地。伏甍走近水边,那怪物竟然来到伏羲面前,老老实实地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伏羲仔细审视,见那怪物背上长有花纹: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伏羲薅一节蓍草梗。在一片大树叶上照着龙马背上的花纹画下来。他刚域完,龙马大叫一声腾空而起。转眼不见了。伏羲拿着那片树叶,琢磨上面的花纹,怎么也解不开其中的奥妙。
这天他坐在白龟池边思考,忽听池水哗哗作响,定睛一看,自龟从水底游到他面前。两眼亮品晶的看着他,接着向他点了三下头。脑袋往肚里一缩,卧在水边不动了。他发现白龟盖上的花纹中间五块,周围八块,外圈儿十二块,最外圈儿二十四块。顿时心里亮堂了,悟出了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唯一阴一阳而已。伏羲画出了八卦图。人奉之为神,尊其为八卦祖师。
讲故事懂道理
传说当人类繁衍起来后,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起仗来,闹得到处不宁,结果祝融打胜了,但失败的共工不服,一怒之下,把头撞向不周山。不周山崩裂了,支撑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类。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
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决心补天,以终止这场灾难。她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在天台山上炼了几九八十一天,炼了块厚12丈、宽24丈的五色巨石,并依照此法。又用整整4年的时间,炼了36500块五色石。连同前面的那块共36501块,最后用了36500块。随后又斩下一只在水中作乱的大龟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了起来。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民的黑龙,刹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最后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埋塞向四处铺开的洪流。
经过女娲一番辛劳整治,苍天总算补上了,人们又重新过着安乐的生活。但是这场特大的灾祸毕竟留下了痕迹。从此天还是有些向西北倾斜,因此太阳、月亮和众星辰都很自然地归向西方,又因为地向东南塌陷,所以一切江河都往那里汇流。
P16-21
重读历史,唤醒民族记忆
我们为什么要读厉史?学历史到底有什么用?
近些年来,伴随着外语学习热潮的是对于本民族母语学习的轻视,很多的年轻人外语比母语学得好,对外国的历史比对自己祖国的历史了解得更多。不得不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只知ABC,不知之乎者也,不仅是一种讽刺,也是一种悲哀。
所幸,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强大,中国文化的传承也越来越受到尊崇和重视。现在,孩子们该渎什么样的书,不仅是每个家庭关心的问题,也事关国家、民族的长远发展。当下,无论是国家、学校、社会,还是家庭,父母老师都开始想方设法让孩子们亲近母语,阅读经典,熟知祖国的历史。青少年从小阅读本国历史,就能够更加理解本民族文化,认同自己的身份。
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近代以前,学习历史是培养各种领袖与人才的必备教育,因为它能够使人对过去“稽其兴坏成败之理”(《史记·太史公自序》)。
当然,读历史,不仅仅是为了记住历史事件和人物,也不是为了炫耀自己学识渊博;读历史,是为了从“当时”和“演变”中经过思辨,提取智慧,为我所用。
大私塾教养阶进丛书“以史为鉴”系列,由《百家姓》《五字鉴》《史记故事》三册书组成,本系列丛书作为学习历史的入门书,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并发现学习历史的乐趣;同时通过学习历史启发孩子们的思维,认识到学习历史的价值。所以,这几本书里没有必须背诵的历史节点,所提出的问题也没有标准答案,我们只是希望每位家长和孩子,通过阅渎、通过思辨,能够得出自己的、具有现实意义的答案。
《五字鉴》
《五字鉴》原名为《鉴略妥注》,是明朝李廷机根据我国古史资料所写的一部历史蒙学读物,此书以五言韵文的形式,按年代顺序将我国上自远古传说,下至元明的社会历史,进行了简单扼要的总述和概括。全书仅万余字,行文言简意赅,叙事条理分明。
《五字鉴》可谓一部二十一史,是一本浓缩了,的记传体历史读本,于正史之外,还广泛吸纳了神话、传说和一些轶闻趣事,极大地激发了儿童的阅读兴趣。
与原典有所不同的是,我们编撰的这本《五字鉴》,加入了清朝历史,郑海香老师仿照原典五言韵文的形式,将清朝历史补齐,让孩子们能够更加完整地学习中国古代历史。
同时,我们还将世界历史的概况以年代轴的形式体现出来,让读者在学习中国历史的同时,能够对同时期所对应的世界历史有所了解。希望我们的读者能够从世界格局的角度,阅读中国历史,指引现实世界。
学习历史,最大的意义在于“鉴”,是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历史给予我们的思辨和现实意义。所以,我们在一段历史的学习后,加上供读者思考的“历史的思辨”,请家长与孩子们一起思考、一起辩论、一起提问。“历史的思辨”只有提问和思考,没有标准答案。
《史记故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我们平常耳熟能详的故事,如赵氏孤儿、负荆请罪等都是出自《史记》,诸多成语,如破釜沉舟、鸡鸣狗盗等也都出自史记故事,可以说《史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泉。鲁迅先生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司马迁文笔犀利中肯。在他笔下那些尘封在历史中的人物跃然纸上。青少年读者阅读这段历史,不仅是能增长自己的知识,陶冶文化情操,更重要的是唤醒千年的民族记忆,增强民族认同感。
我们精选了《史记》中的部分经典,以白话文的方式讲解这些故事,并配以插图。在编写过程中编者常常被历史上的故事所打动,笑中带泪,泪中带笑,那一个个历史人物仿佛就在眼前。希望这本《史记故事》能带领读者走进几千年前的峥嵘岁月,在阅读历史、感受历史中反思历史,指引当下。
《百家姓》
中国人历来有寻根问祖的传统,以家族为中心、以血缘区别远近亲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姓氏也是一种文化,通过姓氏,我们可以知道自己生命的由来,可以了解自己的宗族血脉与历史,从而明白“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是谓“寻根”;“草木祖根,山祖昆仑,江河祖海”,是谓“问祖”(张澍《姓氏寻源》)的真正含义。《百家姓》的产生与流传,正体现了中国人对宗脉的强烈认同感。
根据史料记载,《百家姓》最早成书于北宋初年,最初收集的姓氏有411个,后来增补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读来琅琅上口,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启蒙渎物的固定教材。
我们编写的以史为鉴之《百家姓》,在参考《百家姓》相关书籍及网络查询的基础上,选取《百家姓》前100个姓氏及一些复姓,按照来源分类,从起源、得姓方式、郡望、堂号、姓氏始祖、姓氏名人等方面详尽解说,其余姓氏因篇幅所限,只做分类,不详尽解说。虽然书中介绍的只是极微小的一部分,但我们希望读者能够由此走向百家姓探源之路,感受姓氏文化的魅力,体会《百家姓》的价值。
再次阐明:阅读历史,多读、多想、多辩,方为读史之正道。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上述三本书,带领读者回到历史的原点,藉由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具体事例,经过思辨,让那些尘封的历史重新在当下发挥功用。
巨变的时代,每个人都应思考如何在历史的大潮中掌好舵。其实历史自身已为我们提供了参考,虽时过境迁,但人性不变;细细咀嚼那些成败得失,或许能让我们避免“后人复哀后人”的悲剧。当今中国,全民族都在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让青少年重读历史,既增强其主人翁精神,也可为国人建立文化自信作出贡献。
《大私塾教养阶进丛书》以史为鉴系列分为《百家姓》、《史记故事》和《五字鉴》三册。本册为《五字鉴》,是明朝李廷机根据我国古史资料所著。作为历史启蒙读本,《五字鉴》原典以五字诗歌形式写成,读来琅琅上口,适合孩子阅读。本书中每个历史事件都有知识点解读,以便读者了解历史真相;阅读一段章节的原典之后,我们设计了“历史的思辨”板块,提出问题,意在抛砖引玉,希望读者通过学习历史来启发思维、学会思辨,让历史的智慧在当下发挥功用。此外,每页故事下方配以年代轴,提示同一历史时期世界在发生的故事,希望我们的读者能够以国际的视野去回望和思考中国的历史。
《以史为鉴之五字鉴》由牛亚君、张安琪、郑海香、张海彤主编。
《五字鉴》原名为《鉴略妥注》,是明朝李廷机根据我国古史资料所写的一部历史蒙学读物,此书以五言韵文的形式,按年代顺序将我国上自远古传说,下至元明的社会历史,进行了简单扼要的总述和概括。全书仅万余字,行文言简意赅,叙事条理分明。
《五字鉴》可谓一部二十一史,是一本浓缩了的记传体历史读本,于正史之外,还广泛吸纳了神话、传说和一些轶闻趣事,极大地激发了儿童的阅读兴趣。
与原典有所不同的是,牛亚君、张安琪、郑海香、张海彤主编的这本《以史为鉴之五字鉴》,加入了清朝历史,郑海香老师仿照原典五言韵文的形式,将清朝历史补齐,让孩子们能够更加完整地学习中国古代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