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泽、黄结业著的《慈悲的力量》是一部让你少走很多人生弯路智慧之书,一部让你直通成功之门的捷径之书,一部让你静下心来看完之后就能改变家族命运之书。
慈悲一切众生不需要理由,若从根本来说,我们与一切人、一切动物,一切有情,甚至包括无情器具,我们都应以慈心相对。
| 书名 | 慈悲的力量 |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 作者 | 龙泽//黄结业 |
| 出版社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龙泽、黄结业著的《慈悲的力量》是一部让你少走很多人生弯路智慧之书,一部让你直通成功之门的捷径之书,一部让你静下心来看完之后就能改变家族命运之书。 慈悲一切众生不需要理由,若从根本来说,我们与一切人、一切动物,一切有情,甚至包括无情器具,我们都应以慈心相对。 内容推荐 龙泽、黄结业著的《慈悲的力量》是一部讲述慈悲的力量的心理励志读物。有人这样解释慈悲:慈就是给予众生快乐,悲就是解除众生痛苦。看到任何众生痛苦时,会想尽办法让他远离痛苦、获得快乐,以众生之苦为己苦,以众生之乐为己乐。范仲淹所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这个意思;古人所说“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是这个意思;孟子所说“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也是这个意思。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慈悲之含义:万善之基,众德之藏 1.悲天悯人,慈悲理念的核心内涵 2.此岸与彼岸,对人生苦乐的深思 3.希望与期待,对生命脆弱性的关切 4.尊重生灵,敬畏万物的生命哲学 5.利他思想,致力行善的慈悲观念 6.宽恕美德,慈悲的道德体现 第二章 慈悲之智慧:彰显理性,抚慰心灵 1.放下的智慧,放下贪婪之心 2.无欲则刚,别让物欲填满心灵 3.诸多烦恼,皆因一个“我” 4.善待自己,负面情绪自然与你无缘 5.心灵的净土,是修炼当下 第三章 慈悲之本心:道德原则,行为准则 1.人之初,性本善 2.善良之人,内心宁静 3.待人处事,重在心存善良 4.对待自己,应该独善其身 5.播种善良,就收获了友情 6.做好事心里会舒服 第四章 慈悲之能量:慈悲无敌,无坚不摧 1.心怀慈悲,凝聚和谐“正能量” 2.拥有慈悲能量,获得内心淡定 3.常存慈悲之心,心量大如宇宙 4.心存美好,幸福紧随 5.目光收纵,淡视风谲云诡 6.正气内存,身正心安梦稳 第五章 慈悲之善行:大爱无疆,上善若水 1.善行源自内心深处的善念 2.爱的善行打开了人生视窗 3.行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 4.上善若水,最高境界的善行 5.善行,并非以昭告天下为标准 第六章 慈悲之人际:和谐人际,以德服人 1.心有慈悲,对人的态度自然不同 2.与人为善,本着善心与人交流 3.利他的人,才会拥有更大财富 4.不与人争强斗气,就是慈悲 5.心境开朗,人际关系自然就好 第七章 慈悲之宽容: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1.宽恕是良药,怨恨是毒酒 2.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3.以宽容与忍让接纳对方的攻击 4.以包容对待他人的误解与过失 5.以微笑回应俗人的讽刺与挖苦 第八章 慈悲之众生:参悟生命,传递爱心 1.博大胸怀,能容天下不平之事 2.以积极乐观的心态主动付出爱 3.博爱是奉献,要战胜自私 4.爱这个世界的人,才会怜悯自己 5.多为别人着想,多帮别人做事 第九章 慈悲之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1.至诚恭敬,感恩是人的本性 2.构建和谐社会,应从感恩开始 3.常怀感恩之心,会使你忘却许多烦恼 4.感恩伴随我们一路成长的所有人 5.常做感恩之事,时时心存感恩 6.永远不要忘记曾经每一个给你帮助的人 后记 试读章节 1。悲天悯人,慈悲理念的核心内涵 (1) 慈悲一词出自佛家,慈是指带给他人利益与幸福,悲是指扫除他人心中的不利与悲伤。佛经上说:“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我们一般所认为的慈悲,亦泛指慈爱与怜悯。 一般而言,慈悲与同情很是相近,但是二者的确是有区别的:因为恐惧而怜悯是同情,因为爱而怜悯是慈悲。仔细推敲起来,这个区别还是蛮大的。 其实,慈悲理念的核心内涵就是悲天悯人。悲天,是哀叹时世;悯人,是怜惜众生。悲天悯人,就是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 (2) 当然,对于一般人来说,一下子做到悲天悯人的境界也不现实,需要从现在的基础—步一步做起。有一段孟子与齐宣王之间的故事,就把这个道理讲得格外清楚。 当年,孟子见齐宣王时谈及一件事。一天,齐宣王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齐宣王问道:“把牛牵到哪里去啊?”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来祭钟。”齐宣王说:“放了它吧!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那人问道:“那要废除祭钟的仪式吗?”齐宣王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 有的百姓认为齐宣王吝啬,孟子却认为这是因为于心不忍。对此,齐宣王说:“我们齐国虽然不大,但是我又怎么能舍不得一头牛呢?我真是因为不忍心看那头牛恐惧哆嗦的样子,才换成羊的。”孟子接着说:“大王也别怪百姓误会您吝啬,您的做法不过是以小换大而已。如果真是于心不忍,那牛和羊有什么区别呢?”齐宣王笑着说:“真是的,我这是什么心理呢!我虽然不是吝啬一头牛,而以羊来替换,但是这个做法,也不怪百姓误会我。” 孟子安慰道:“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而且也是一片仁心,不过见牛未见羊而已。君子远庖厨,为的是守住自己的心,不让自己见惯了血腥而变得残忍。” 齐宣王非常感慨而且高兴地说:“《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就是说您这样的人吧。就说我吧,自己做了的事情,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在想什么;而经过您这样一分析,一下子就说到了我心里去了!” 你看,连齐宣王自己都搞不明白的心理活动,孟子凭什么搞得如此透彻呢?这显然也是大家都非常感兴趣的事情。 因为孟子的境界!有孟子那样的境界,才能真正谈得上将心比心。当然,不是只有孟子才能有那样的境界,而是人人都可以有那样的境界。 上面所说的怜悯心理,在平时看起来,似乎人人都具有,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假如真正研究心理学,不论政治心理学,或者宗教心理学,齐宣王这个以羊易牛的故事,可以用一句后世人人引用,大家都知道的俗语——“妇人之仁”来形容。因为女人容易掉眼泪,只要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就难过掉泪。我们认为,古人说“妇人之仁”这句话的意思,是要人们的慈悲,不要走小路线,要发大慈悲,具大仁大爱,所以才用妇人之仁——看见一滴血就尖声惊叫的“仁”来作反面的衬托。实际上,妇人之仁也是慈悲的表露。正如齐宣王看见一头牛发抖不忍宰杀,扩而充之,就是大慈大悲,大仁大爱。只可惜没有扩而充之而已。 一般的妇人之仁,如果扩而充之,就是仁者爱人那样的爱,自然非常伟大。我们看看不同宗教中的几位代表人物,就可知母性仁爱的伟大了。佛教里最受欢迎的是观世音菩萨,虽然在佛经的原始记载上,他是一位男性,但是他却常以女身出现,而后世人们也都喜欢膜拜他以女性姿态出现的化身,代代相传,如今他已成为母性慈爱的象征。天主教的圣母玛丽亚,是伟大母爱的表征。至于道教标榜的,则有瑶池圣母。尽管人类不少宗教的教规、教条、教义,都是重男轻女,但最后还是推崇女性的伟大。这也是蛮有意思的事情。 (3) 我们还是把目光拉回来,打量一番人世间,是不是也真正存在悲天悯人的人呢?事实上,还真的不会让我们失望。 1979年12月,被人们称为“慈悲天使”的仁爱修女会创始人特蕾莎圣女(又称作德兰修女、特里莎修女、泰瑞莎修女)被授予了“诺贝尔和平奖”。评奖委员会认为,她成功地弥合了富国与穷国之际的鸿沟,以尊重人类尊严的观念在两者之间建起了一座桥梁,为克服世界的贫困做出了卓绝的贡献。 对于被授予了如此至高的奖项,特蕾莎圣女并没有特别开心,相反她还有些犹豫和矛盾,因为她选择终生为穷人服务,并不是为了博取世间的荣耀,而是为了让世人见证上帝的大爱。但是,最终她还是选择了前去领奖——代表穷人去领这个在世人看来拥有无上荣耀的奖项。 1979年12月8日,特蕾莎圣女乘飞机来到了挪威的奥斯陆。和平奖评奖委员会主席萨涅斯先生亲自到机场迎接。他告诉圣女,国王殿下期望在典礼宴会上与她见面。圣女当即反问道:“宴会?什么宴会?”萨涅斯先生告诉她,他们将在10号晚上照例举办一个典礼宴会。 P3-5 序言 一位国学大师在谈及英雄与圣贤的区别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英雄是把自己的痛苦转嫁到他人身上,通过征服他人而征服世界;但是他征服了世界,却没有能够征服自己。而圣贤则是通过征服自己,最终征服了世界,而且是皆大欢喜的征服。因为,圣贤有一颗悲天悯人的慈悲之心。 北师大第二附属小学原来有一位霍懋征老师。关于霍老师的教学,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她在课堂提问的时候,一个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也举手,但是问到他,他却回答不上来。 当霍老师把这个学生叫到办公室后,这个学生哭着说:“老师,别人都会,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 于是,霍懋征就私下和这个学生约定,再提问时,如果会答就举左手,如果不会就举右手。 以后提问中,如果看到他举左手,霍老师就让他回答,举右手就不提问他。既保护了学生稚嫩的自尊心,也给了他表现的机会。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的成绩就有了很大的进步。 这个带一点狡黠又蕴涵着深沉教育理念的小故事,正是霍懋征老师炉火纯青教育艺术的一个生动写照。 很多人都知道“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我们再来看一段有关他的故事。 陶行知先生在做校长时,一天,在校园里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砖头砸另一个同学,陶行知及盯予以制止,又令这个学生去自己的办公室。 陶行知在外了解情况后回到办公室,发现那名男生正在等他,便掏出第一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比我先到了。” 接着又掏出第二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说明你很尊重我。”该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 陶行知先生又掏出第三颗:“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 这时那名男生已经泣不成声了:“校长,我错了。不管怎么说,我用砖头打人是不对的。” 陶校长这时掏出第四颗糖:“你已经认错,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其实,陶行知先生和霍懋征老师的境界,就是慈悲的境界;陶行知先生和霍懋征老师教育的力量,就是慈悲的力量。 有人这样解释慈悲:慈就是给予众生快乐,悲就是解除众生痛苦。看到任何众生痛苦时,会想尽办法让他远离痛苦、获得快乐,以众生之苦为己苦,以众生之乐为己乐。范仲淹所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这个意思;古人所说“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是这个意思;孟子所说“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也是这个意思。 如果我们追根溯源,就会发现,人类需要两条腿来走路:一条腿是智慧,一条腿是慈悲。慈悲要以智慧为指导,智慧要用慈悲去贯彻。而现实的情况则是,随着人类道德心性的急剧滑坡,人类正在与慈悲渐行渐远。现在,很多人连智慧都不怎么挂心了,已经直奔智商而去,甚至直奔名利而去了。 正是因为把两条腿变成了一条腿,所以失去了平衡,于是我们这令社会充斥着暴戾之气和互害之氛,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踵而至。我们自己种下了诸多不利的因,所以就结出了诸多不利的果。 在春秋时代,曾经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管仲说过:“圣人畏微,而愚人畏明。”意思是说,圣贤高人在事物微细之时就知道畏惧,所以不会做错事情;而愚昧之人在事情险象环生时才知道恐惧,但是已经无济于事了。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去从根本处下手呢?况且,慈悲他人就是慈悲自己。把这个因果法则理顺了,才能谈得上播种牡丹、收获牡丹的实际效益。 是为序。 后记 前一段时间,在厦门快速公交车上发生了一起自杀式纵火案,导致40多人丧生,加上伤者超过80多人,年近花甲的犯罪嫌疑人陈某也被当场烧死。在事后查获的遗书中,证实陈某因自感生活不如意,曾几十次向地方政府部门交涉社保问题无果,悲观厌世,进而泄愤纵火。 事件发生两天后,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评论:“从某种意义上说,那辆被炸毁的公交车,很像一个意味深长的隐喻:大家都在同一辆车里,如果一个人绝望,那么所有的人都不安全。为此,永远不要对他人的苦难无动于衷,因为谁也无法保证下一个不是你我。” 是啊,现在很多人在反省我们这个社会,反省我们自己,这的确是一个令人欣慰的开端。如果人人都讲慈悲,都有怜悯之心,社会就会安定,“维稳”就无需多少公共开支。如果人人不讲慈悲,社会就不能安定,无论花费多少公共开支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 何况,慈悲不光是对外有力量,对我们自己来说也是有力量的,而且力量无穷! 所以,我们衷心希望,此书能够给各位读者带来收获。 当然,一部著作的完成需要许多人的默默贡献,闪耀着的是集体的智慧,其中铭刻着许多艰辛的付出,凝结着许多辛勤的劳动和汗水。 在本书的成书过程中,借鉴和参考了大量的文献和作品,从中得到了不少启悟,也汲取了其中的智慧精华,谨向各位专家、学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因为有了大家的努力,才有了本书的诞生。凡被本书选用的材料,我们都将按相关规定向原作者支付稿费,但因为有的作者通信地址不详或者变更,尚未取得联系。敬请您见到本书后及时函告您的详细信息,我们会尽快办理相关事宜。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以及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指正,特驰惠意。 作者 2015年12月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