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爱情的掌控力有多少?远比我们以为的、少很多。
人类是如何坠入爱河的?又是什么原因不再相爱,落荒而逃?是什么让我们在爱情面前变得如此愚蠢?是什么导致了我们在表达爱意的方法上如此千差万别·拉里J·杨博士和布赖恩·亚历山大将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加以科学地分析,共同为我们解释上述种种问题,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爱情、性别差异以及家庭生活的指导。在《我们之间的化学反应(关于爱情两性和吸引力的科学)》一书中,美国作者拉里·杨和布莱恩·亚历山大将清晰地解释人类那些最基本的行为方式,包括爱、吸引力、嫉妒、背叛等背后的根本原理和运行机制。
我们是如何坠入爱河的,又为何落荒而逃?是什么让我们在爱情面前变得如此愚蠢?又是什么让人做出一生的承诺?爱上一个人为何会迷恋其身体?为何会产生嫉妒、猜疑、控制欲?是什么力量让两个人在一起?这力量如此强大,那么为什么还会有出轨、偷情、变心?什么人出轨的可能性更大?一夫一妻制合理吗?怎样才能让一份感情长久而稳固?为什么对恋爱中的女人而言,男人就像她的孩子一样?为什么会爱上“错的”人?为什么会爱某种性别的人?为什么爱情不再,两人还能相依相守?……
所有这些令人类困惑的问题,现在由社会神经科学给出答案!该领域的前沿科学家拉里·杨以及科学记者布莱恩·亚历山大在《我们之间的化学反应(关于爱情两性和吸引力的科学)》一书中,阐述了与爱情、性和吸引力有关的重大发现,为我们拨开重重迷雾,帮助我们更加科学理性地认识爱情、性取向、两性关系以及婚姻家庭生活。
六十多年前,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deBeauvoir)在她的著作《第二性》(TheSecondSex)中写道“女人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形成的”(Oneisnotbornawoman,onebecomesone.),堪称经典。自那以后,这句名言变成了一张万能贴,同时受到女权主义者和时尚达人的欢迎,当然,时尚达人可能没有完全领会波伏娃的意思。波伏娃指的是“女性的”行为方式是父权强加的,而时尚达人理解的是女人的气质是剪裁完美的拉夫·劳伦(RalphLauren)长裙和高跟鞋所赋予的。不过两者的中心思想相差无几:男性行为和女性行为都源于外部力量。然而,生活在多米尼加共和国(theDominicanRepublic)拉斯萨利纳斯小镇(LasSalinas)的孩子们证明,波伏娃所言差矣!
路易斯·格雷罗(LuisGuerrero)并非有意反驳这位伟大的法国学者,只是一个谜题激发了他的好奇心。20世纪60年代末,这位年轻的医生在圣多明各一家医院工作,目睹了一些拉斯萨利纳斯小孩的奇特人生经历。他很纳闷:为什么女孩慢慢长成了男孩?
格雷罗在多米尼加出生长大,由于缺乏先进的研究工具,他无法深入研究这一现象。不过他带着疑问来到了美国,在康奈尔大学医学院(CornellUniversityMedicalCollege,现位于纽约的威尔康奈尔医学院)内分泌科实习。格雷罗如今在迈阿密当医生,在他的鼓动下,康奈尔的研究人员纷纷前往拉斯萨利纳斯,想亲眼见识那里所发生的一切。
从多米尼加共和国首都圣多明各开车前往拉斯萨利纳斯有150英里①(①1英里=1.609344千米。(译者注))路程,这一路惊险又刺激。20世纪70年代,那里的公路多为土路。“车子一拐弯,尖叫声此起彼伏,”格雷罗回忆道,“糟糕透了。”拉斯萨利纳斯是个穷地方。那里的屋顶是用棕榈树叶盖的;杜阿尔特街是那边的主干道,尘土飞扬;房屋内没有卫生管道,有的连户外厕所都没有;人们都在附近的河里洗澡。不在盐矿工作的男人要么就砍树生产木炭,要么就种几亩田地。
即便现在,这个地方还是无法吸引游客的到来。来自世界各地的度假者倾心于多米尼加的加勒比海滩,但最近的海滩也在15英里以外。这个小镇西边是一片公墓,此外,古老的盐矿裂开大大的口子,在地面形成一道坎痕。如今杜阿尔特街的路面被铺平了,许多房屋也有了屋顶及基本的管道设施。但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变化。(P011-012)
引言“爱情即神秘”在人类的想象中,是一个根深蒂固的概念。爱情也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话题。柏拉图把爱情称为“非理性的欲望”。科尔·波特①(①科尔·波特(ColePorter,1891-1964):美国著名男音乐家,文中提到的经典曲目为其1929年创作的流行歌曲《爱情是什么?》(WhatIsThisThingCalledLove?)。(译者注))的经典曲目唱道,“我”原本过着“平淡”的生活,悠然自得,直至爱情神秘地“降临”,改变了一切,“愚弄了我”。当他向上天伸出双手,用歌声无奈地叹息“爱情究竟是什么东西?”的时候,似乎也吐露了众人的心声。
总有一天,爱情会不期而至,我们会诧异自身的改变竟如此之大。我们会对性怀有无尽的渴望,脑子里总想着它,不惜把真金白银贡献给休·海夫纳①(①休·海夫纳(HughHefner):《花花公子》(Playboy)的创办人。(译者注)),吉米·周②(②吉米·周(JimmyChoo):JimmyChoo品牌的创始人。(译者注))和拉斯维加斯的经济。性欲和爱情的结合或许是这世上最强大的力量。我们甘愿和一个有子女的人结婚,欣然扮演母亲(父亲)的角色,养育她(他)的孩子,虽然我们单身的时候完全没有想过要和孩子一起生活;我们甘愿改变自己的宗教信仰或生平第一次信奉某种宗教;我们甘愿舍弃海风和煦的迈阿密,移居到冰霜覆盖的明尼苏达州;我们做很多从未想过会做的事情,有很多从未想过会有的想法,接受很多从未想过会接受的生活方式,甚至会有人为爱行凶。当爱情变质的时候,我们则会变成波特唱词中那位原本悠然自得的主人公,辗转反侧,不知问题出在哪里,不知自己为何会那般愚蠢。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两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会认为,和彼此共度一生是一件快乐且必需的事?为什么一个男人口口声声说爱他的妻子,却和其他女人巫山云雨?为什么爱情不再,两人还能相依相守?为什么会爱上“错的”人?为什么人会有“类型”之分?“爱”的起源何在?是什么驱使母亲照顾自己的孩子?为什么我们会爱某种性别的人?一个人是“男”是“女”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样的观念存在于哪儿?又是如何形成的?
在得克萨斯大学(UniversityofTexas)动物学系攻读神经科学博士学位时,拉里一开始并没有想要回答上述问题,后来他开始研究一种特殊的蜥蜴品种(稍后会谈到这种蜥蜴的独特之处在哪儿),虽然蜥蜴似乎和人类的爱情扯不上关系,但是拉里发现管理某种化学物质就能完全且精确地控制这种蜥蜴的性行为,于是他开始在自己的脑海中将两者关联起来。在大脑中活跃的单个分子让交配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对拉里个人以及他的科研事业来说是个意义深远的时刻。他并不是第一个发现化学物质具有这种作用的人,正如你所知,早期的科学家为他的发现铺平了道路。然而当他深入研究前人的成果,有了自己的发现,当他和其他研究者推进社会神经科学(socialneuroscience,研究人与人交往中的行为)的进步时,他的头脑中开始形成一幅图画,揭示大脑机制如何促成了这些长久以来令人费解的谜团。本书旨在对那幅图画进行解读。
纵观历史,柏拉图、波特等人在解读爱情方面已做了许多尝试,却都没能探明其本质,所以,继续这种尝试似乎只是徒劳。但我们还是没有放弃,因为新的科学研究正在证明拉里当初的直觉是对的:性欲、爱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没有那么扑朔迷离。爱情并非来去无踪,与爱情有关的各种复杂行为是受大脑中的某些分子所控制的。正是这些作用于特定神经回路的分子极大地影响着我们一生中最重大的、足以改变命运的决定。
因为爱情难以驾驭.所以在我们眼里,与之相关的符号、咒语乃至行为都带有神秘色彩。然而,我们又坚信人非完全受本能支配,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不为情欲所控。毕竟人类具有庞大复杂的大脑皮层——额叶(thefrontallobes)。我们从中得到安慰,庆幸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超越了我们那些无思考能力、靠直觉行动的动物近亲。
斯坦福大学(stanfordUniversity)医学家、神经科学家约瑟夫·帕维兹(JosefParvizi)把这种态度称为“皮质中枢偏好”(Corticocentricbias)。事实上,大脑是由若干结构组成的,这些结构能对大量影响神经系统的化学物质做出反应。和大家通常所认为的不一样,大脑中的区域无所谓“高级”“低级”之分,行为过程也并不总是分阶层递进,而是同步进行。这不代表我们完全受非理性欲望的支配,本书要讨论的也不在于此。理性确实能帮助我们抑制冲动,但我们也不应该低估欲望的力量。大脑中的“欲望回路”和“爱情回路”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常规性地影响我们的理性自我,让我们的行为屈服于本能。正如帕维兹所写,在19世纪,“人们认为人类和动物具有严格意义上的区别,原因就在于人类能借助理智和纯粹理性自发抑制本能欲望。然而,时代变了,我们逐渐开始承认人类的核心价值,如共情,公平意识的生物学基础,以及其他动物的文化”。
本书涉及大量有关人和动物的知识,主要探讨的是,人类在性行为和社会关系或者爱情方面可以从动物身上获得很多启示。我们倾向于使用“动物非人”这些陈词,不考虑动物行为研究和人类的联系。没错,动物非人类,但就求偶、繁殖而言,动物,包括灵长类,都和人一样受到相同神经化学物质的影响。这些化学物质能激发人的行为,同样也能激发动物的行为。我们往往能在人的身上看到这些动物行为的影子,而动物身上和人类相同的神经化学物质和神经回路的进化则相对保守。虽然人类会对这些化学物质加以利用或改进,但不管怎样,它们始终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你可能看到过一些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及类似技术用于实验的电视节目:人的大脑被音乐、数学题或橄榄球联盟比赛所刺激,做出反应的大脑区域在屏幕上呈现清晰的红色或绿色。这些实验颇具价值,其中一些也将在本书中谈到。不过,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等图像技术来解释行为并非唯一或最有力的方法。它们之所以如此受追捧,是因为要窥视运行中的大脑,鲜有其他合乎道德的方式。只可惜这些实验结果的暗示性多过确定性。另一方面,科学家们正在使用新的技术控制活体动物的大脑回路,以弄清此种控制如何改变行为,涉及哪些化学物质,会导致什么样的大脑活动。部分动物实验成果在后续的人脑成像研究中得到证实,帮助研究人员理解恐惧、焦虑等情绪的产生与发展。相关研究发现也推动了治疗恐惧症(phobias)及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的药物的开发。
或许有人会反驳,性和爱情是如此复杂与神秘,依靠动物研究来了解我们自身的性行为或爱情行为未免太过简单粗暴。这样的批评声完全在我们的预料之中,不过本书将要告诉你的是,有些动物(如“老实本分”的草原田鼠,一种小型啮齿动物)的行为像极了人类。它们也是一夫一妻制,它们也会坠入情网,它们也会因丧偶而悲痛,它们也有思乡之情,它们也会听从身体的反应发生性行为,它们也会背着配偶偷情。和人类大脑一样,动物大脑的发展也因性别而不同,所以雄性动物和雌性动物各有各的行为方式。事实证明,这些动物行为所涉及的基因对人类行为也会产生影响。
当然,人体实验的最新发现也将为我们所用。你会看到,动物研究中所关注的神经化学物质已经能够被用于控制人类的情感。
爱情诚然可贵,但是本书要探究的远不止爱情,而是深入人类社会的核心本质。社会神经科学所给予的爱情方面的启示,在我们今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方面也同样具有指导作用。自闭症(autism),社交焦虑症(socialanxiety),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等病症都以内在的人际交往缺陷为特征,削弱人的社交能力。而社会与文化是建立在社会交往之上的:母亲与孩子的第一次对望,店员与顾客之间的微笑和握手,情人之间的第一次亲吻都是建立社会和文化“大厦”的“砖瓦”,这些砖瓦所承受的任何损伤最后都会对个人乃至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们要在大脑、性、爱情方面著书立说.试图解答令先哲们以及科尔·波特也困惑不解的难题,这种说法让我们的双膝不禁微微颤抖,部分原因是本书的内容有可能会引起争议。我们有必要强调,本书的部分内容是来自我们的论证,是有关爱情模式的假设。这些假设有科学依据,但自身并非既定的科学事实。总而言之,我们认为本书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旨在解答前人无法解答的问题。我们的目的是否已达到,评论家和读者最终自有定夺。但至少我们认为,当你读完此书,你会更懂得爱情,你会明白爱情并不疯狂,我们生来就注定经历爱情。不过,我们也得承认,当你在2月的某个清晨醒来,发现自己在明尼苏达州时,这些知识并不能给你太多安慰。
致谢
在此,我衷心感谢所有为本书提供帮助的人。我的采访对象都相当配合,有时我甚至会提到一些相当隐秘的事,但大家都能抽出时间,宽容地回答。他们为本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尤其是所有全身心投入这个领域的科学家们,感谢他们对我的信任,无私地跟我分享科研成果。
感谢大卫·莫德威(DavidMoldawer)对本书的观点表示极大的认同;感谢吉利·安格雷(JillianGray)自始至终耐心的协助;感谢米歇尔·泰斯乐(MichelleTessler)和苏珊·赫德(SusanHeard)的辛勤工作和宝贵建议;感谢亚历克斯·赫德(AlexHeard)对本书的悉心指导。我衷心感谢布莱思(Brian)对本人拉里(Larry)提供的莫大支持。他性格随和,是本人最好的合作伙伴。同时,我也要感谢我的妻子安妮(Anne)和孩子们。她不仅倾听我关于性和爱情的观点,还一直深爱着我,这对我来说特别重要。家人的支持在无形之中一直提醒着我爱的重要性。
一堂极富趣味的课,揭开爱情和两性关系的神秘面纱。一本引人入胜的书,启发心智的书。——盖尔·萨尔察医学博士特别推荐
这本由一流的神经科学家和睿智作家合著的书,很有趣,爱情、两性以及家庭纽带背后的化学知识在这本书里得到了让人满意的解释。——弗朗斯·德瓦尔心理学教授特别推荐